陇中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及前景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及前景分析
开发是其 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 。 2 黄土高原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分析 2 1 生态旅游 资源优势 . 生态旅游资源类 型全 , 种类 多 , 品位高 , 垄断 性强 : 照生 按 态旅游资源的两分 法 , 黄土高 原生态 旅游资 源蒙古西南部 , 河南的西北部 以及 青海 的东部地 区, 共有
adrg n i st t e bu eo ui xlti ia a a ot ii.i l , e u o u f wr m usos hu o d n i av w , e u r aotct rm epoa o i ts r s pmscF ay t t rpto a s eqetn ol b nt e ol e h r u o s itn n h e w i t n l h a h s r d o i s de e
27 ( 、 、 ) 总 面 积 约 6 万 k 2 8个 旗 市 区 , 4 m【 引。
黄土高原 地 处我 国 内陆腹 地 , 社会 经济 水平 发展 十 分落 后 ,05年全 区7省份人均 G P 11 万元 , 20 D 为 .1 低于全国 14 . 0万 元的平均水平。该区生产力水 平低 下 , 于工业 化发展的初级 处
i c tuim e u c se pott n. n e oo rs rs re x li i o ao K e r s: c tu im ; x liai n a v ntg s p o p cie; o s lta y wo d e oo rs e p otto d a a e ; rs e t v L e sP ae u
关键词 : 态旅 游; 生 开发优势 ; 前景 ; 黄土高原
中图分类号 :5o F9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5 1120 )2 10 2 10 —84 (0 80 —08 —0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经验及建议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经验及建议
p r n e rp sl e i c ;P o o a e
陇中黄土丘 陵 区是黄 土高原 向干旱荒 漠的过渡 地 带 , 典 型 的农 牧 交 错 带 , 为 气候 特 征 为 半干 旱 气 候, 年平 均 降 水 量 2 1 5 5 ~5 6mm, 降水 季 节分 配 且
不 均 ,—9月 降水约 占全 年 的 7 L 。该 区绝大 7 O l q] 部 分地 区为雨养农 业 , 地表 水 、 下水资源 均十分 匮 地 缺 。由于历史 上长期乱 砍滥 伐 , 度耕 垦 , 过 天然林 已 荡 然无 存 , 林 覆盖 率 仅 1. %~4 . , 被覆 森 15 17 植 盖 率 仅 1 . o ~ 2 . 5 , 态 环境 十 分脆 弱 ; 5 o 2 1 生 土
k , 该 区 总面 积 的 9 . 5 L 。 耕 地 及 沟 坡 谷 m。占 6 7 3 坡 ]
维普资讯
2 6
甘 肃农业 科技
20 年 07
第 1 期 2
G nuAg .S ia d T c n No 1 2 0 a s r c. n eh . .2 0 7
陇 中黄 土高原 丘陵 区建 设 水土 保持 型 生 态农 业 的经验 及建 议
K e r :Hiyle spae ui d l fGa s r vn e y wo ds l s lta mideo n up o ic ;Ec —g iu tr a e ns ia dwae o s r ain; — l o n o a rc lu eb s do ol n trc n e v t o Ex
Ab t a t s r c :Th inf a c n x e in eo c —g i lu emo ewhc ae ns ia dwae o s r aino iy esg ic n ea de p re c f o a rc tr d i b sdo ol n trc n e v t nhl i e u h o l

大联考长沙市一中 2025 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地理试题(解析版)

大联考长沙市一中 2025 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地理试题(解析版)

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人口迁移通常经历“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的过程。

下图为“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少B.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小C.人口仅在小城镇间流动D.人口迁移的频次更高2.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疏导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②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③降低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④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D 2.C【解析】【1题详解】由题图可知,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多,A错误;多核心阶段出现次级引力范围,说明在多核心阶段,由于受到次级城市的吸引,人口除了向核心城市迁移外,还向次级城市迁移,与主要向核心城市迁移的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迁移的范围、规模更大,B错误;在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既存在小城镇向核心城市的迁移,也存在向中心城市的迁移,C错误;在多核心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迁移的规模大、迁移通道较多,使得人口迁移的频次更高,D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使得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减少了人口向核心城市迁移的数量,这有效疏导了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因此①正确;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由题图可知,核心城市主要迁移至次级城市,而非小城镇及农村迁移,故不会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所以②错误,A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人口的迁移方向的改变不会影响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因此③错误;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的过程中伴随着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的迁移,有利于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因此④正确,C正确,D错误;故选C。

陇中中海拔干旱山区苹果优质高效栽培综合技术试验

陇中中海拔干旱山区苹果优质高效栽培综合技术试验

陇中中海拔干旱山区苹果优质高效栽培综合技术试验摘要:甘肃省陇西县属于中海拔干旱山区,多数苹果园靠自然降水来维持苹果树的正常生长结果,所产的苹果果个较小,为提高当地苹果品质。

我县建成红富士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综合试验示范园100亩。

用于普及推广中海拔干旱山区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综合应用模式,以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步伐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陇中;中海拔干旱山区;苹果;优质高效;技术试验项目位于陇西县宏伟乡景坪村掌子坪,属渭河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950米,年平均降雨量360毫米,年平均气温6.8℃,年无霜期150天,自然条件基本满足优质苹果生长的需要。

根据市场调查结论,结合当地自然地理气象气候条件和立地栽培条件,通过选用引进苹果烟富6号(基砧+矮化中间砧+乔化品种)品种,采取矮砧适量密植高效栽培模式,建设100亩的干旱山区红富士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综合试验示范园。

积极开展红富士苹果多项栽培技术应用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制定企业及地方红富士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标准1项。

将该基地建成陇西首家中海拔干旱山区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综合试验示范园。

1、项目的目标与任务1.1项目确定的项目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1)主要技术指标:建成红富士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园100亩,面积完成率100%;苗木良种率100%以上;苗木质量等级为I级苗;苹果种植密度为3米×4米,56株/亩;建园苗木成活率98%以上、翌年苗木保存率95%以上;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10%以下、防治率达到100%。

整地规格:方形树穴,长、宽、深均为0.8米。

(2)该项目多种高效栽培技术有机衔接、高度集成,进行应用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制定企业及地方红富士苹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标准1项。

(3)该项目大量使用有机肥,使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尽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使用果品无公害栽培技术,符合绿色优质果品生产要求。

1.2项目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1)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

陇西简介介绍

陇西简介介绍
陇西简介介绍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 人口与文化特色 • 教育与科技发展 • 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CHAPTER 01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位于甘肃省中南部
陇西县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中南部 ,北与定西市安定区相接,南与 渭源县相邻,东与通渭县毗邻,
基础设施建设
01
交通设施
陇西县的交通设施比较完善,有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等交通干线贯穿
全境,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同时,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也在不断完善,
道路等级和路网密度不断提高。
02
水利设施
陇西县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城市内有多条河流流经。政府加强了对城市
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建设了多个污水处理厂和水源地保护区,保障了
陇西县与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多个高等教育培训基地,为 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科技发展
科技创新
陇西县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企业的 核心竞争力。
技术转移
陇西县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技术转移,为当地经济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
高新技术产业
陇西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 技术企业。
城市布局
陇西县的城市布局以一个中心城区为主,向外扩 展,形成了“一城四区”的格局。中心城区以行 政、文化、商业、教育等功能为主,四个新区则 以居住、工业、物流等功能为主。
城市规模
截至2020年,陇西县的城区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 ,人口约30万。
城市特色
陇西县的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历史文化和自然 景观上。城市内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景点,如 文峰塔、巩昌古城等,这些景点对于研究历史文 化具有重要意义。

甘肃适合种植什么食物

甘肃适合种植什么食物

甘肃适合种植什么食物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地形复杂多样,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河谷等地貌特征。

这种地理环境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机会。

甘肃的气候条件多样,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温带半湿润气候,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以下是一些甘肃适合种植的食物。

1. 小麦:甘肃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之一,尤其是东部和南部地区的黄土高原和山前平原,有较好的小麦种植条件。

小麦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制作面食和糕点等食品。

2. 玉米:甘肃也是中国重要的玉米种植地之一。

甘肃北部的兰州、定西等地是玉米主产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玉米在该地区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

3. 大豆:甘肃是中国大豆生产的重要省份之一。

甘肃的黄土高原地区适宜大豆生长,该地区的土壤肥沃,且日照时间较长,有利于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4. 苹果:甘肃是中国重要的苹果产地之一,尤其是甘南地区。

甘肃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苹果生长,使得甘肃的苹果具有优质口感和独特风味。

5. 葡萄:甘肃是中国葡萄种植的重要省份之一。

甘肃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葡萄生长,甘南、张掖等地是主要的葡萄产区。

甘肃的葡萄产量和质量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6. 红枣:甘肃是中国重要的红枣产区之一。

甘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红枣的种植,因此甘肃的红枣具有较高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7. 草莓:甘肃的一些地区如定西等地也适宜草莓的种植。

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草莓的生长,使得甘肃出产的草莓具有鲜嫩多汁、口感独特等特点。

8. 草地黑麦草:甘肃地区广泛种植草地黑麦草,作为牧草供养牛羊等畜牧业。

总之,甘肃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这些作物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商业价值。

甘肃的农业生产在保障当地居民的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考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必背知识点专项复习12:中国的工业

中考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必背知识点专项复习12:中国的工业

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中国的工业一、必背知识点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1、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重工业基地;问题: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京津唐地区: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优势:煤铁石油资源丰富;不足:水资源较缺乏。

沪宁杭地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优势:技术先进,市场广阔;不足:矿产资源缺乏。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优势:毗临港澳,便于吸引外资。

2、能源工业:(1)煤炭是第一能源。

煤产量最多的省是(山西)。

(2)石油是第二能源。

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是(大庆油田);新疆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新宠”,将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龙头。

(克拉玛依油田)。

(3)电力工业包括水电和火电。

北方以火电为主,原因是北方多煤炭;南方水电比重较高,原因是南方煤炭较缺乏而水能资源丰富。

3、钢铁工业:(1)发展钢铁工业条件: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交通便利。

(2)上海钢铁工业基地的发展的条件:靠近消费市场;临海,交通便利;有先进的技术和广阔的市场;武汉、鞍山、本溪钢铁工业基地发展的条件:靠近煤铁矿产地;交通便利。

4、纺织工业: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

分布原理:靠近棉花产地;靠近人口密集的消费市场;交通便利。

5、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北京的中关村。

二、专项训练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区域都闪耀着不同的光芒,经济发展方式各具特色。

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永恒的主题。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乙所在区域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农业规划,最可行的是()A. B.C. D.2. 有关图中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建设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特色农业B. 乙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C. 丙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D. 丁发展基塘农业,实现生态农业和灌溉农业下面是我国甲、乙两工业基地图(比例尺不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甲、乙两个工业基地分别是( )A.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B. 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C.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D. 辽中南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4. 甲工业基地中铁路线①是( )A. 京沪铁路B. 沪杭铁路C. 京九铁路D. 京广铁路5. 下列关于甲、乙两工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两工业基地的河流均属外流河B. 当乙工业基地进入雨季时,甲工业基地正值伏旱C. 甲、乙两工业基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冬小麦D. 两工业基地居民的食用肉、奶、蛋等产品主要来自农耕区畜牧业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在()A. 东北地区B. 西部地区C. 西南地区D. 东部地区7. 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 交通运输B. 知识与人才C. 自然资源D. 劳动力数量8.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首架大飞机在上海试飞成功,大飞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和试飞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雄础好,科研技术水平高B. 水能资源丰富,电力充足C. 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晴天多D. 靠近香港和澳门,资金和信息充足9.关于铁路运输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B. 运量大,运费最低C. 连续性强,安全可靠D. 运量较大,运费较低10.今年暑假,小军的爸爸打算带他去北京旅游,如果从武汉乘火车出发,你认为他们应该选择以下哪条铁路线( )A. 京广线B. 京沪线C. 湘黔线D. 陇海线下图所示铁路线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中国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哪里是重点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哪里是重点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哪里是重点作者:来源:《商周刊》2021年第21期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黄河流域将迎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

日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提出构建形成黄河流域“一轴两区五极”的发展动力格局,促进地区间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

这是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后的又一大国家战略。

破解黄河流域五大发展难题黄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但多年来,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生态本底差,水资源十分短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沿黄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

《规划纲要》总结,黄河的问题综合表现在“五个最大”: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

上中游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气候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6毫米,仅为长江流域的40%;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47亿立方米,不到长江的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態警戒线。

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是生态脆弱。

黄河流域生态脆弱区分布广、类型多,环境污染积重较深,水质总体差于全国平均水平。

黄河流域最大的威胁是洪水。

水沙关系不协调,下游泥沙淤积、河道摆动、“地上悬河”等老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下游滩区仍有近百万人受洪水威胁。

黄河流域最大的短板是高质量发展不充分。

沿黄各省区产业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农牧业等为主导的特征明显,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黄河流域最大的弱项是民生发展不足。

沿黄各省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规划纲要》提出了“一带五区多点”空间布局。

“一带”,是指以黄河干流和主要河湖为骨架,连通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北方防沙带和黄河口海岸带的沿黄河生态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陇中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陇西县作为甘肃中部黄土高原欠发达地区的典型区域,具有自然条件差、工业资源匮乏、经济社会发展先天优势不足等特点,如何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状况,培育和选择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欠发达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

本文拟以此为基础,对问题加以探讨。

1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分析
1.1自然条件一般,适宜旱区农业陇西县地处黄土高原地区,为典型的黄土梁峁与河谷地形。

平均海拔1 612~2 798m,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地理条件约束,降水年际差异大,为农牧气候过渡地带,传统社会以农业生产为主。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446mm,境内水系均属黄河流域,分属渭河和祖厉河两大水系。

其中渭河流经县内46.10 km,7条支流均有灌溉条件,祖历河水系45km2,地表水、入境水9 750万m3,自产水8 012万m3,水资源总量1.78 亿m3,考虑现有自然和生产技术水平下可利用水资源量达3 300万m3。

1.2区位优势比较明显陇西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

陇海铁路纵贯境内,长度达75km,全县现有铁路专用线9条,宝兰复线横跨境内。

陇西火车站为兰州铁路局二级客货区段站,年客运量112万人次,年货运吞吐量100万t。

公路发展成熟,316国道、209省道、连霍高速越境而过,定陇公路建成运营,天定高速正在建设。

多条国、省公路与铁路在文峰镇交汇,成为陇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2009年,陇西被列为甘肃省建设的六大物流枢纽,使之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2陇西县产业现状分析
从传统的三大产业来分析,在2007年,陇西生产总值达到2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0%。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39亿元,比上年增长9.50%。

其中农业产业增长迅速,2007年农业增加值5.93亿元,增长5.30%。

2008年农业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10.50%,第一产业总体表现出强大的增长势头。

200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8.23亿元,增长15.20%。

200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8.57亿元,增长3.50%。

以第二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业为例,2007年,陇西县拥有建筑业企业单位数为9个,占全省的0.967%。

建筑业从业人数6 576人,占全省的1.49%,建筑业总产值达26 199.90万元,占全省的0.59%,相比较陇中区域其它各县区,产业实体和从业人数
均居于优势地位。

第三产业2007年全县增加值7.91亿元,增长12.90%。

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9.21亿元,增长14.70%,增长速度明显。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陇西县三大产业中,农业保持稳定增长,二三产业增长率较高,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最为突出。

对此具体分析如下:
2.1传统农业陇西全县土地总面积2 657km2,其中耕地面积7.89万hm2,可分为南山、城川、北山三大区域,城川为渭河河谷地带,川区、北山为温和干旱区,适宜种植冬小麦、马铃薯、玉米等传统农作物。

南山为温寒半湿润区,发展畜牧养殖业具有优势,以2008年为例,全县投放基础母羊1.22万只,基础母牛2 440头,新发展牛羊养殖户1 865户,全县畜禽存栏达到165万头(只)。

农业内部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导,特色农业发展凸显规模效应,表现在中药材种植和马铃薯产业的种植面积和产业链条的延伸。

近年,陇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87万hm2,品种30余种,从事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的实体达2 548个左右,充分显示出产业规模化经营和范围经济。

2008年,首阳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区,并成功承办“中国·定西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

此外,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陇西根据其区域特点,分地膜早熟型、加工专用型、商品型三种地域布局进行创新性生产。

2.2现代工业工业作为陇西县的重要产业,现有工业企业147户,其中限额以上地方企业48户,中央、省、市驻陇企业6户,工业体系主要涉及冶金机械、生物医药、食品包装、化工建材,其中,以铝加工业为主导。

以2007年为例,完成工业增加值4.91亿元,占经济总量的25.50%。

2008年发展更为迅速,陇西工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11.40%。

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增长16%,实现利润3 900万元,增长10.70%,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31%。

此外,民营经济发展良好,2008年新增非公有制经济企业59户,个体工商户419户,完成增加值5.84亿元,上缴税金4 900万元,分别增长9.80%和7.60%。

2.3第三产业陇西县第三产业内部,区域物流业和商贸业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作为陇中地区的商贸和物流中心,陇西设有农村集贸市场和综合市场24处,中药材、马铃薯、蔬菜等农产品专业市场16个,其中文峰和首阳为两大国家级中药材交易市场。

以2007年为例,陇西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 066万元,其中贸易行业64 775万元,占81.92%,餐饮业为8 643万元,占10.90%,其他行业产值5 648万元,占总产值7.10%,由此可以发现商贸业在陇西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3陇西县主导产业的选择
3.1以区域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特色农业为核心,全力推进现有中药材产业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以现代绿色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导向,提升特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县域特色订单农业和高技术农业,保持名牌产品的生产。

针对黄土高原的地理特性,重点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利用现代高
新旱作农业科技和节水技术,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压缩高耗水作物播种面积,保证旱作农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可考虑重点发展畜牧产业,调整和优化现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现农业范围经济生产。

3.2以陇西县经济规划为目标,构建符合区域优势和竞争力的工业经济体系围绕现有工业体系和优势产业,延伸工业行业内部产业链,引进符合区域特性的生产技术,推进工业体系升级。

依托区位优势和经济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生物制药产业。

同时,重点做好传统铝电冶金加工业的改造,提升产业利润空间,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3.3以物流业和商贸业为核心,发展区域第三产业重点完善中药材产业和马铃薯产业的区域物流园建设,优化经营结构。

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对物流和商贸运营模式进行升级改造,降低交易成本,保证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产业的持续增长。

同时,支持区域性信息咨询和市场中介业的发展,培养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地方性专门人才。

完善城乡服务业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配套服务,尤其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服务业,并考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