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十七单元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三十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

合集下载

2019-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17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36讲

2019-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新课标)一轮复习课件:第17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36讲
就业机会 加___________ ;③缩
③减轻铁路运输 压力
小东西部差距, 对社会 稳定起重要作用
栏目 导引
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 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调水线路图,完成 1~2 题。
栏目 导引
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栏目 导引
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 第 1 题, 由图中可知, 加利福尼亚州地势北高南低(河 流大致由北向南流)。第 2 题,产业结构调整及水资源利用 率提高不会使“水银行”的运作仅停止一年。由表可知,多 年“水银行”卖出价格相差不大。 可能是因为该年份气候异 常导致降水量增加,使水资源充足,进而无需买入水资源, “水银行”没有运作。
社会
生态环境 ,提高 生态 改善___________
环境 人民生活水平
保护 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15· 高考广东卷)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 由微山湖、 昭阳湖、 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 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4 .广东省成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重要输入地的原因是 ( )
①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②沿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天然气出口 ③能源缺乏,制约了经济发展 ④经济实力雄厚,可以消费昂贵的天然气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栏目 导引
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019版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讲解)课件: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5-1(76张PPT)

2019版高中地理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必修一(讲解)课件:第5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3-5-1(76张PPT)

经济优势 ,促进经济发展。 (1)将资源优势转变为___________
(2)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
就业机会 ,拉动相关产业的发。 ___________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消费结构 。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 ___________
(2)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
板块一 基础全面梳理 主干扫描 自主导学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消费 1.能源资源生产和___________ 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___________ 为主, 大量使用煤
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铁路 (2) 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 ___________ 和公路运输造成
碎;经过众多山地河流 (或山河相间的地形 ),地势起伏大; 雨季多暴雨,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2)可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油气运输量;不受天 气、气候影响等。 (3)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渠道的多样性,实现石油进口 渠道多元化;减小能源风险;保障能源安全;可增加中国和 缅甸的经济贸易联系;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等。
经济发展 。 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___________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资源优势 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 将西部地区的___________
势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地区的 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 (1)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 ___________ ,有利于改
材料二
中缅油气管道分布图。
(1)结合图文资料从地质、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中缅油 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不利的自然条件。 (2)与传统的海上油气运输航线相比,铺设中缅油气管 道有哪些好处? (3)试述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 展的有利影响。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图解(人教版必修3):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图解(人教版必修3):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转入地
缩小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 发挥各地区位优势,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转出地
加剧生态环境压力,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大量使用煤炭(70%),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天然气有清洁优势,消费比重低(2.7%)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 战略重点在西部
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华北、东北等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中后期
新疆


青海

川渝


陕甘宁鄂尔多斯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缓解铁路运输压力 把资源优势循环化为经济优势
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方面思考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作用
5.2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含义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类型 原因


资概 源况

跨 区
华 北
域缺
调水
配问 以题


水量 分布 缺水季节 缺水原因
解决措施
总量丰富,人均数量少
总量居世界第六,人均水量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时间分布不平衡 空间分布不平衡
春季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东部季风区水资源比较丰富 西北非季风区水资源紧缺
亚热带与热带季风区,水资源特别丰富 温带季风气候区,比较紧张
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 推动化工、发电等产亚的发展 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图表专项突破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图表专项突破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课件新人教版

[应用体验]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湟水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错地带,燕山运动活跃,南缘和北 缘断裂发育,地势落差达3 250 m,地貌过渡性和复杂性明显,以黄土低山丘陵沟 壑地为主。湟水干流南北两岸支沟发育。该流域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大通河 是湟水的一级支流,“引大济湟”是从大通河引水进入湟水的调水工程。下图为 湟水谷地示意图。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答题模板
[题型入模] (高考经典题)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 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选择 (1)观察线路图中一些明显弯曲的地方,探究其弯曲的原因,如西气东输线路图, 线路选择时,需要考虑沿线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城市分布、补充气源等社会 经济条件;有时图中显示一些重要自然保护区,为避免造成生态破坏,该处线路 也会发生弯曲。 (2)充分考虑工程难度、需求程度等决定某些线路开工的时间早晚,如南水北调工 程有三条线路,东线最先开工。
答案:(1)问题:水土流失。 成因:山体断裂发育,碎屑物质多,黄土土质疏松, 易受流水冲刷;地形多沟壑,坡度大;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森林覆盖率低;人口增长过快,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破坏植被等。 (2)大通河是湟水的一级支流,水量较为充沛;干流流经的地区城镇稀少,工农业 和城市需水量小。 (3)提高湟水自净能力,改善水质;增加地下水水量,加快区域内水循环,增加流 域内的湿度和降水;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 程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9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19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dì sān)部分
区域(qūyù)可持续发展
第一页,共110页。
考点19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页,共110页。
考纲
1.资源跨区 域调配对区 域地理环境 的影响 2.产业转移 对区域地理 环境的影响
考情
1.关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考查,调配的 方向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高考的重 点,结合区域资源的开发或区域资源生 产与消费的对比统计资料考查资源调配 的原因及影响是高考中的常考点。 2.关于产业转移的考查,产业转移的原 因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命题的热 点,借助产业转移的相关内容考查区域 地理的空间定位能力、对图表信息的提 取归纳能力是高考命题的着力点。
(1)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
轻工业――积 提―累 高―资 技―金 术―→重工业―加 提―强 高―基 科―础 技―工 水―业 平→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第二十九页,共110页。
(2)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 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 家(地区)。
第十一页,共110页。
(3)区域协调效应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z优īy势uá与n)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 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
大气质量 ; 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 植被(zhíb带èi)破坏 来的环境压力。
第十六页,共110页。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chǎnyè)
产业结构(chǎn yè jié ɡòu) 分工(fēn gōng)与合作
区域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三十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通常以某一资源或资源调配为背景,以区域图或资源调配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性、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意义等。

(2014·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图形解码]答案:(1)D (2)A判读技巧第一步:注意图名,识别图类。

题目涉及的调配对象可能是水资源、油气资源,也可能是煤炭、电力资源等,要根据材料加以识别。

第二步:识别区域,抓住特征。

资源调出区、调入区以及经过区域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环境特征要有较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

第三步:瞄准目标,深化思维。

明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某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联系调出区和调入区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条件,评价线路选择的优劣以及工程建设的影响(意义)。

读世界三个国家跨流域调水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源地和供水区的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A.图1 B.图2 C.图3 D.图1和图22.图2调水线路施工中遇到最大的技术难题为( )A.开挖尼罗河水道B.沿途荒漠生态保护C.输水隧洞穿越运河D.西奈半岛输水渠3.跨流域调水对受水区域的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受水区的水域面积,有利于水循环②增加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润地区,改善受水区的气候③利于发展灌溉农业和高耗水工业④补偿并调节河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⑤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利于防治地面沉降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解析:第1题,图1为美国西部的北水南调工程,是从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向南部地中海和热带沙漠气候区供水;图2为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水源地所在的尼罗河下游与供水区的西奈半岛均为热带沙漠气候;图3中的中线和东线工程都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输水到温带季风气候区。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x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课件.pptx

辽河平原为主产区。
平原地区最多,北部多于南部。
主要在松嫩平原,其次在三江平原。
黑龙江省产量最多,主要在哈尔滨附近。
14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3)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与表现 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且具有大规模专业 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15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问题
成因
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
耕 地破坏严重,水土流失、
地 黑土退化、土地沙化、
次生盐碱化。
林地草地、林降失地 调,草、 。场草退地化的,资比源重利下用
人口剧增,土地 利用不合理。
沼 泽 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 环境。
其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
他 灾害频繁。
对策
①保持水土,黑土培肥;以营林 为主,合理采伐,建设自然保护 区;建立湿地保护区,恢复退化 的湿地。②加快农业技术的应 用和推广。③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 观光、休闲农业等。
社会
发展。
经济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 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利于发展外
条件 方便。
向型农业。
开发晚,人口密度小。人绿均色耕农地业多和大,有农利业于的农发业展经。营规模化,并且有利于
11
地理 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思维拓展
我国特色农业
一个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
7
知识体系构建
8
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
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 考点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9
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

精品学习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三

精品学习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十七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三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三十二)产业转移示意图的判读产业转移示意图主要是反映产业转移方向、目的地和分布的一种图示,该图示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或以统计图形式呈现,综合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影响和区域地理特征等。

(2015·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河北省部分钢铁厂分布现状图为实现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河北省作为我国钢铁产量最多的省份,规划将部分钢铁企业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并实施企业合并和技术改造。

结合图和文字材料分析,这种调整为什么能促进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请各答一条。

[图形解码]答案:能优化钢铁工业布局(能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利于集中防治污染(减少了污染源)。

判读技巧判读有关产业转移示意图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从图中读出产业的转出区和转入区。

2.结合图中或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分析转出区和转入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劳动力、土地、能源、原料等成本的高低。

3.掌握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方向:一般从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2)部门:一般是先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其后再向外转出知识密集型产业。

4.分析产业转移的原因。

(1)成本因素:从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能源和资源价格等方面分析;从内部交易成本上分析。

(2)市场因素:一般是本国或本地区市场饱和,需要开拓市场。

(3)环境因素:即转移高污染、高能耗产业。

下图示意相邻国家的基本情况。

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国家最有可能是( )A.印度、巴基斯坦B.法国、德国C.印度尼西亚、日本D.墨西哥、美国2.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①资金②技术③劳动力④原料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关于两国家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国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②乙国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甲国,以降低成本③乙国向甲国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国的产业结构优化④乙国向甲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甲国城市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甲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为发达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三十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的判读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通常以某一资源或资源调配为背景,以区域图或资源调配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性、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线路选择及调配意义等。

(2014·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图形解码]
答案:(1)D (2)A
判读技巧
第一步:注意图名,识别图类。

题目涉及的调配对象可能是水资源、油气资源,也可能是煤炭、电力资源等,要根据材料加以识别。

第二步:识别区域,抓住特征。

资源调出区、调入区以及经过区域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环境特征要有较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

第三步:瞄准目标,深化思维。

明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某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联系调出区和调入区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条件,评价线路选择的优劣以及工程建设的影响(意义)。

读世界三个国家跨流域调水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水源地和供水区的气候类型一致的是( )
A.图1 B.图2 C.图3 D.图1和图2
2.图2调水线路施工中遇到最大的技术难题为( )
A.开挖尼罗河水道
B.沿途荒漠生态保护
C.输水隧洞穿越运河
D.西奈半岛输水渠
3.跨流域调水对受水区域的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受水区的水域面积,有利于水循环
②增加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含水量,形成局部湿润地区,改善受水区的气候
③利于发展灌溉农业和高耗水工业
④补偿并调节河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
⑤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利于防治地面沉降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解析:第1题,图1为美国西部的北水南调工程,是从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向南部地中海和热带沙漠气候区供水;图2为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水源地所在的尼罗河下游与供水区的西奈半岛均为热带沙漠气候;图3中的中线和东线工程都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输水到温带季风气候区。

第2题,穿越苏伊士运河工程是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中的最大单项工程,也是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

第3题,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属于社会经济效益。

答案:1.B 2.C 3.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