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变了新模样(好用)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即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变化。

重点学习蚕的幼虫到成虫的转变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显微镜、蚕的发育过程图解。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蚕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蚕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和蚕的发育过程图解,讲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重点讲解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填写观察记录表,交流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特点。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巩固蚕的发育过程知识。

5.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利用彩纸、画笔、剪刀等学具,制作蚕的发育过程手工作品,加深对蚕变态发育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a. 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b. 幼虫阶段特点:取食桑叶,蜕皮,生长迅速c. 蛹阶段特点:停止进食,吐丝结茧,变形d. 成虫阶段特点:羽化,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发育过程,并画出它们的变化图。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昆虫发育过程,完成变化图的绘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蚕的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观察和记录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2023新课标版)

4.蚕变了新模样【教材简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蚕蛹。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教材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蛹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这两个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前期课外观察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

再研讨环节,围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感性经验。

本节课内容和后面几课将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学生迎来了收获成果的时刻。

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充满了好奇,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特别是针对蚕茧中的蛹是有生命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推测有生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在这节课上需要进行分层引导,并提供多种观察工具,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有效的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茧和蚕蛹,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了解蚕蛹的身体结构,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思维]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和幼虫的异同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观察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茧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图画进行描述和记录。

[态度责任]通过蚕丝和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套蚕茧、放大镜、剪刀、手电、尺子、作业本等。

《蚕茧缫丝-“蚕变了新模样”实验改进》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蚕茧缫丝-“蚕变了新模样”实验改进》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环节二:用迷你缫丝机抽丝。使用工具从蚕茧中取出一段比较完整的蚕丝,同时计算一个蚕茧能抽出的蚕丝长度。
(二)为了完成这个环节的任务,我利用自动计数器、蚕茧、纸板、塑料量杯等常见的材料进行创新组装,制作“迷你缫丝机”。这不但解决了缫丝时出现的耗时和不方便计算蚕丝长度问题,还能够有效增加实验的探究性,提高学生实验探究兴趣。(见图1)
三、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迷你缫丝机(由可替换的10cm绕线板、自动计数器、按压式开关、装蚕茧用的塑料量杯组成)。
常规材料:蚕茧、10cm绕线板、小苏打、木棒、热水。
四、实验改进要点:
本实验课主要针对教材中的“活动二:蚕茧缫丝”内容进行改进。原教材内容是先测量茧的长度,然后估计一条蚕吐的丝有多长。接下来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按照这样的设计进行教学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图8 挑 图9 缠
(5)自动计数器归零调整(见图10) (6)按下开关,开始抽丝(见图11)
图10 归零 图11 抽
六、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蚕从幼虫变成了蚕蛹;2.知道蚕茧可以抽出蚕丝。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知道蚕的变化;2.知道蚕茧是人们可利用的材料。
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抽丝成功的乐趣;2.了解中国传统科技成果,增强民族自豪感。
5.观察迷你缫丝机并学习使用迷你缫丝机的抽丝步骤。
(1)摘。将蚕茧外面的乱丝摘掉。
(2)泡。开水浸泡蚕茧3分钟,同时加入一勺小苏打。
(3)挑。用搅拌棒挑出丝头。
(4)缠。将丝头缠绕在绕线板上。
(5)抽。按下开关,记下绕线器圈数,由组长汇报抽丝圈数。
6.实验:使用迷你缫丝机进行抽丝。
7.计算蚕丝长度。完成实验记录表(见表1)

《蚕变了新模样》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蚕变了新模样》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4蚕变了新模样》说课稿【教材分析】蚕宝宝怎样吐丝结茧?蚕宝宝在茧里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办法观察到这种现象呢?什么时候进行观察呢?这种观察体验因为蚕的变态而神秘起来。

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蚕变蛹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对昆虫变态行为的认知。

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

经过大约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学生在观察蛹的身体结构的同时,一定会关注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了解蚕变蛹的过程,认识蚕的变态行为。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通过画图描述蚕蛹的身体结构,对比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推测蛹将来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蛹的生命特征。

两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学生分析】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例如,蚕为什么要结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蚕蛹的生命特征,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发育出来的,这些学习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3.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蚕宝宝怎样吐丝结茧?蚕宝宝在茧里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办法观察到这种现象呢?什么时候进行观察呢?这种观察体验因为蚕的变态而神秘起来。

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蚕变蛹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对昆虫变态行为的认知。

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

经过大约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学生在观察蛹的身体结构的同时,一定会关注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了解蚕变蛹的过程,认识蚕的变态行为。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通过画图描述蚕蛹的身体结构,对比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推测蛹将来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蛹的生命特征。

两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学生分析】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例如,蚕为什么要结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蚕蛹的生命特征,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发育出来的,这些学习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3.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学习目标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5、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6、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7、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8、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9、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二、学习准备1、面包虫蛹,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2、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三、学习过程过程与方法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

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4.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评。
5.游戏:比一比谁抽的丝长,教师指导抽丝的方法。(抽丝的具体操作放在课外)
三、观察蚕蛹
1.我们不停的抽丝,最后会找到谁?它在房子里呆了那么久会不会变了模样?
2.大家意见不一样,该怎么办?
3.用剪刀剪要注意哪些事情?
4.请大家把蚕蛹放在一张白纸上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画下来。你们可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教师巡视做适当指导。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课 题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教学目标
1.知道蚕茧、蚕蛹是蚕一生变化中的必然产物,是蚕一生中的一个阶段。
2.让学生经历对蚕蛹、蚕茧的猜测、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拉丝的活动。
3.鼓励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重 点
难 点
5.哪个同学愿意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的蚕宝宝?
6.教师点评。蚕宝宝变了模样后人们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蚕蛹。
7.你们觉得蚕蛹和蚕宝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蚕茧里面还有什么东西?学生领取表格再次观察。
8.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四、拓展
调查研究丝厂对蚕蛹的处理。
教学反思
教 具
蚕茧、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
方 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可爱的蚕宝宝到哪里去了?它花了多少时间建成了自己的房子。
2.蚕宝宝的房子和我们的房子有什么不同?想不想研究?
二、观察蚕茧
1.想知道
2.怎样观察?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3.学生分小组观察蚕茧和教室,记载自己的观察所得,教师巡视做适当指导。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孵化、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热爱,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各个发育阶段之间的关系和变态发育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家蚕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3. 新知讲解:a. 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各个阶段的特点。

b. 结合显微镜观察家蚕的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育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2. 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及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b. 为什么家蚕会经历变态发育?c. 请列举三个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 答案:a.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 家蚕经历变态发育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能把蚕茧上 的丝拉出来吗?
想什么办 法来测量 呢?
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干燥的丝容易 断),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 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了。

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之 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 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 绸缎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观察蚕茧和蚕丝:
看看蚕茧的形状、大小和、与颜色。
蚕茧的大小
蚕茧的形状 其他发现
长3白色
椭圆形
较轻
蚕茧是丝状物组成的,一个蚕茧的蚕丝一般有1500米 长,最长可达3000米。
观察蚕丝
指一粒茧能缫得 的茧丝长度和重 量。一般春茧茧 丝长900~1500 米,茧丝重0.35 克~0.45克;夏 秋茧茧丝长 700~1200米, 茧丝重0.22~ 0.37克。
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蛹体形粗短,纺锤形,分头、胸、腹 三部分,头部很小,身体缩短,为褐色。 蚕体为长圆筒形,分头、胸、腹三部 分,头部很小,身体青白色。
还能看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复眼
触角的原始体 胸 足
身上还有环节
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呢?
会动。方法1用手轻轻的触摸它;方法2用 手电照;方法3发出声音。

蛹的观察记录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蛹体形粗短,呈纺锤形, 蚕是长圆筒形。 画一个蚕蛹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能找到眼睛和足,身上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还有环节。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蛹会动,它背面有一盾 片,从盾片生出2对翅。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 五次蜕的皮。 5.其他发现 。 蛹的颜色变成了褐色, 蚕蛹有触角、气门。 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 蛾。
丝绸衣服


► ①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
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 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 ②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 ③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 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二、快乐ABC
1、蚕在它结的茧里会变成蛹。蛹和蚕宝宝的 样子(C )。 A、完全不同 B、完全相同 C、有相似之处 2、蚕茧可以抽丝,抽丝时我们要用(B )工 具把丝头先挑出来绕在线板上。 A、手指 B、竹签 C、缝衣针 3、为了把丝从蚕茧上拉出来,要先对蚕茧做 哪样的处理。( B ) A、把蚕茧先放在冷水中浸泡 B、把蚕茧先放在热水浸泡 C、把蚕茧先放在冰箱中冷藏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蚕蛹的价值
• 据资料显示:蚕蛹有着比较高的价值,我 国在14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有将蚕蛹蒸煮 食用。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 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 级营养补品。蚕蛹能产生具有药理学活性 的物质,可有效提高人体内白细胞水平, 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 老,蚕蛹油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对治 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作用。
盾片 :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5 次蜕的皮。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
小心的剪开蚕茧,可以看到 蚕脱下来的皮和浅咖色,身 体一节一节的蚕蛹,蛹的表 ► 面除了可以看到一个一个的 气孔外,也可以隐约看到翅 膀的纹路。
1、前蛹。 2、开始脱皮。 3、脱完皮 4、变成蛹 5、完全变态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 把自己包起来呢?
因为蛹不会动, 没反抗能力, 如果没把自己 包住,会被鸟 之类的东西吃 掉,或者被雨 淋死。有把自 己包住,是保 护自己。
蚕的这种形态叫蛹。
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比较蚕和蛹的不同与相同?
3、蚕变了新模样
蚕蛹的形成
蚕宝宝在蚕茧里面练什么功夫呢?用剪刀将一粒茧从直的方向 小心的剪开来,哇!蚕宝宝已经变成蛹了,茧内还有一套外皮,那 是蚕儿蜕皮化蛹时,所蜕下来的外衣呢。刚开始,蛹是白色且柔软 的,不久就徐徐变色,最后呈褐色且变硬。 一般可能认为蚕正在蛹里休息,其实蛹的身体里正在发生身体结构 的大变化,一方面破坏幼虫时期的身体,一方面又要创造蛾的身体。 奇妙的是,它们都是同一时间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