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叶

合集下载

荷叶的别称大全

荷叶的别称大全

荷叶的别称大全1. 莲叶。

莲叶是荷叶的最常见别称之一。

莲叶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提及,如《庐山谣》中有“庐山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西圆”之句。

莲叶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被视为高洁清雅的象征。

2. 藕叶。

藕叶是另一种常见的荷叶别称。

藕叶一词常常出现在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中,如“藕叶杯中舞”、“藕叶扁舟”等。

藕叶也常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娇嫩。

3. 荷藕。

荷藕是对荷叶的一种俗称。

荷藕一词多见于江南地区,是当地人对荷叶的亲切称呼。

荷藕在江南的水乡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常常被用来描绘水乡的风景和生活。

4. 莲台。

莲台是荷叶的古代别称之一。

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可以看到关于莲台的记载,如“莲台一点秋”、“莲台月色”等。

莲台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纯净。

5. 荷叶船。

荷叶船是对荷叶的一种形象化称呼。

荷叶船常常出现在关于水乡的文学作品中,如“荷叶船儿”、“荷叶船影”等。

荷叶船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上的景色和生活。

6. 荷叶舞。

荷叶舞是对荷叶的一种浪漫化称呼。

荷叶舞一词常常出现在古代舞蹈和歌曲中,如“舞动荷叶”的舞蹈和“荷叶舞曲”的音乐。

荷叶舞形象地展现了荷叶在风中摇曳的美丽姿态。

7. 荷叶影。

荷叶影是对荷叶的一种抒情化称呼。

荷叶影一词常常出现在诗歌和散文中,如“荷叶影中”、“荷叶倒影”等。

荷叶影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思念和离愁。

8. 荷叶香。

荷叶香是对荷叶的一种美感化称呼。

荷叶香一词常常出现在关于荷花的诗词中,如“荷叶香中”、“荷叶香气”等。

荷叶香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荷叶的清新和芬芳。

9. 荷叶飘。

荷叶飘是对荷叶的一种轻盈化称呼。

荷叶飘一词常常出现在关于风景的描述中,如“荷叶飘飘”、“荷叶飘荡”等。

荷叶飘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风中荷叶的摇曳和舞动。

10. 荷叶雨。

荷叶雨是对荷叶的一种浪漫化称呼。

荷叶雨一词常常出现在关于天气的描写中,如“荷叶雨中”、“荷叶雨声”等。

荷叶雨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细雨中荷叶的清脆声音。

莲叶的拼音

莲叶的拼音

莲叶的拼音
莲叶拼音:lián、yè。

莲叶意思:莲的叶子。

莲叶大而圆如楯形,出水时由卷合而逐渐开展。

叶面有细绒毛,叶柄细长有刺。

莲叶是睡莲科植物莲的叶片,又称荷叶。

莲叶是药食两用的食物,是中草药中非常著名的一味药材。

莲叶在夏季往往生长比较茂盛,有非常美的观赏价值。

具有散瘀解热、利尿、降脂保健和促进肠道蠕动的功效。

莲叶中富含的黄酮类物质,是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心肌梗塞有对抗作用,可预防急性心肌缺血,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也有一定效果,可降低舒张压、防治心律失常。

郑谷《莲叶》赏析

郑谷《莲叶》赏析

郑谷《莲叶》赏析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莲叶郑谷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一、作者简介: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应进士试十六年,至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方才及第。

授官京兆鄠县尉,迁右拾遗、补阙。

乾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为都官郎中。

这是他最后一任官职,诗家称之为郑都官。

不久就告老归隐而卒。

估计他的文学、政治活动时期在唐懿宗成通至昭宗乾宁、光化年间,大约有三十年光景,他的第一诗集名《云台编》三卷。

是随从昭宗避难华州,住在云台道院时所编。

归隐之后,又编成《宜阳集》三卷。

他的诗集已统称《云台编》。

郑谷是晚唐一位重要诗人。

在他的时代,是诗坛领袖。

他和许棠、任涛、张虫宾、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是同时人,当时合称“芳林十哲”,后世称“咸通十哲”,与“大历十才子”先后辉映。

温宪是温庭筠的儿子。

二、译文:船在水中移动溅起水珠,被荷叶映成闪耀的绿色,倚靠着栏杆,看着风摇动一株株荷花的柄,传来阵阵香气.我要感谢当年在溪水中浣纱的女孩(西施)没有将它攀折,留到现在,在雨中那一双双鸳鸯得以在下面栖息三、赏析: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

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首句直写莲叶色彩和形象,二句写荷叶清香,令人赏心悦目。

三句侧面写出人们对莲叶的喜爱,末句写出浣纱女向往美好生活,进一步表现莲叶的内在品质的高尚。

荷叶的别称大全

荷叶的别称大全

荷叶的别称大全荷叶,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叶片宽大,形状美丽,因此在不同的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别称。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荷叶的别称大全。

1. 莲叶。

莲叶是荷叶的常见别称之一,因为荷花和莲花是相伴而生的,所以人们常常将荷叶称为莲叶。

莲叶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描绘清新的意境,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2. 藕叶。

藕叶是因为莲藕与荷叶同出一脉而得名,藕叶也是荷叶的别称之一。

藕叶在一些地方也被用来作为食材,被人们赞美为“翠绿欲滴”。

3. 芙蓉叶。

芙蓉叶是荷叶的又一别称,因为荷花又名芙蓉,所以荷叶也被称为芙蓉叶。

芙蓉叶在一些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形容美丽的意象,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4. 荷叶。

荷叶本身也是荷叶的别称之一,因为它的名字来源于荷花,所以人们也习惯将其称为荷叶。

荷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常被用来象征纯洁和高雅。

5. 菡萏叶。

菡萏叶是荷叶的又一别称,因为菡萏与荷花同属一种植物,所以人们也将荷叶称为菡萏叶。

菡萏叶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给人以宁静唯美的感受。

6. 水芙蓉叶。

水芙蓉叶是荷叶的别称之一,因为荷花又名水芙蓉,所以荷叶也被称为水芙蓉叶。

水芙蓉叶在一些古代绘画中常常被用来描绘水墨画的意境,给人以淡雅清新的感觉。

7. 荷叶玉。

荷叶玉是荷叶的又一别称,因为荷叶在古代常常被用来制作玉器,所以人们也将其称为荷叶玉。

荷叶玉在一些古代文物中常常被用来作为装饰品,给人以华丽高贵的印象。

总结,荷叶的别称多种多样,每种别称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美好的联想。

无论是莲叶、藕叶、芙蓉叶,还是荷叶、菡萏叶、水芙蓉叶,都展现了荷叶清新高雅的形象,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美好的意境。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珍惜荷叶这种美丽的植物,让其在人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多的美丽和魅力。

莲叶(郑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莲叶(郑谷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莲叶
唐代: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风摆一作:风摇)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标签
咏物、荷叶
译文
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的吹来,摇动着一柄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要多多感谢那些浣纱的女子,她们没来采摘荷叶,这样,在雨中荷叶还可以遮盖戏水的鸳鸯。

注释
槛:栏杆。

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

赏析
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

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一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

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关于作者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

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

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

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

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

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有莲叶的诗句

有莲叶的诗句

有莲叶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有莲叶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有关莲叶的诗句1、《江南》汉乐府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白话翻译: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密,鱼儿在莲叶间玩耍。

鱼在莲叶的东边嬉戏,鱼在莲叶的西边嬉戏,鱼在莲叶的南边嬉戏,鱼在莲叶的北边嬉戏。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宋究竟西湖6月中,风光不与4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话翻译:6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究竟和其他季节的不1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绽开去,与蓝天相连接,1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非常的艳丽娇红。

3、《山居秋暝》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1场新雨,夜晚降落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4、《采莲曲2首》王昌龄唐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1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白话翻译: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1样漂亮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1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4起才觉察到有人。

5、《采莲曲》王昌龄唐荷叶罗裙1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白话翻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1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4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描写莲叶的句子

描写莲叶的句子

描写莲叶的句子莲叶,又名荷叶,是莲花的叶子。

它是一种宽大而薄薄的叶子,通常呈圆形或心形,叶片上有着清晰的脉络,整体呈现出一种优雅的姿态。

莲叶常常被人们用来描绘美好的意境,它的形态、纹理和特性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就让我们来描写一下莲叶的美丽吧。

莲叶,宛如一轮明月悬挂在清澈的水面上。

它的叶片宽大而平整,犹如一块翡翠般的绿色宝石,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叶片上的脉络清晰可见,仿佛是大自然细腻的线条勾勒出的艺术图案,给人以美的享受。

莲叶的边缘光滑整齐,微微翘起,仿佛是一位优雅的少女,轻轻拂动着长裙,舞动着身姿。

在微风的吹拂下,莲叶轻轻摇曳,如同在水面上翩翩起舞的精灵,给人以一种恬静、清雅的感受。

莲叶的表面常常覆盖着晶莹的水珠,仿佛是一层薄薄的霜,给人一种清凉的触感。

在阳光的照射下,水珠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如同镶嵌在叶片上的珍珠,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莲叶的叶柄修长而柔韧,它托起整个叶片,使其能够轻盈地浮在水面上。

叶柄上的纹理清晰可见,仿佛是一条精致的丝带,轻盈地舞动着,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莲叶常常生长在清澈的湖水或池塘中,它们与清澈的水面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莲叶在水中摇曳生姿,与莲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幽静、优美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受。

莲叶的美丽不仅仅体现在其外表,更体现在其所蕴含的哲理。

莲叶常常被用来比喻清高、洁净的品质,它在泥泞的水底生长,却不被污染,始终保持着纯净的姿态。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清高的品质,使莲叶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洁之物。

总的来说,莲叶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美丽的特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的纹理清晰、叶片宽大、叶柄修长,与水面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幽静、优美的画面。

莲叶所蕴含的清高、洁净的品质,更让人们对其赞叹不已。

让我们一起欣赏莲叶的美丽,感受它所传递的清新、纯净之美吧。

描写莲叶的词语

描写莲叶的词语

描写莲叶的词语
描写莲叶的词语
莲叶是古老的中华文明里的象征之一,它的叶片清秀婷婷,宛如清泉
里的玉簪。

以下是几种描写莲叶的词语。

1. 静立水面:莲叶伫立在清澈的水面上,像是一群守护神,静静地注
视着这个世界。

2. 清香四溢:莲叶散发出幽香,像是从清泉深处飘来的芳香,让人感
到沁人心脾。

3. 微风拂面:微风吹拂着莲叶,轻触着每一片叶子,仿佛在耳边低语,让人陶醉其中。

4. 水滴晶莹:水滴在莲叶上不停颤动,晶莹剔透,宛如珍珠,让人忍
不住想要去品尝一下。

5. 叶缘波纹:莲叶叶边泛起了一圈圈的波纹,看上去像是一条条细细
的河流,优美动人。

6. 倒映水中:莲叶翠绿色的身影在水中倒影出来,如同一面镜子,让
人心旷神怡。

7. 婀娜多姿:莲叶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叶片如同倩女一般柔美,有的则挺拔如翠竹,让人目不暇接。

8. 飘荡池畔:莲叶在池畔飘荡,犹如一群美丽的仙女,在微风中轻盈地舞动,让人心生向往。

总之,莲叶是一种充满生命力且富有灵性的植物。

通过描写莲叶的各种词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莲叶的美好和神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二、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揭题:同学们,课前交流的诗句的确很美,可这些班驳陆离的诗句都不是我要找的,倒是这一池青青的莲叶,(课件出示莲叶图)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板书:祖母〕,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

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解答同学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莲叶青青》。

三、整体阅读把握重点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写出了哪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分别是哪些事?〔板书:感动〕(学生:一是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二是祖母把自己喜爱的荷叶给小孩治疮。

)四、品读2-4自然段体会喜爱1、【过渡a: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学生:这不是普通的荷花,是祖母最喜爱的荷花)【过渡b: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从文中哪些自然段可以体会到?】(学生:第2-4自然段)2、默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划出写祖母喜爱莲叶的词句。

3、学生汇报(请同学们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一说祖母对荷叶的喜爱。

读句子。

老师可示范1个)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早已挑好的种藕一枝枝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欣赏。

)4、请注意句中的动作词。

你认为哪些动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你能通过朗读展示出来吗?〔相机板书:爱莲〕5、【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荷叶的句子是---】(大屏幕出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评读。

6、看插图,祖母种荷花的表情,体会“一脸欣喜”。

〔相机板书:十分〕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指名读课文。

7、【过渡:从荷花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祖母确实非常喜欢荷叶。

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

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五、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1、(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仔细阅读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以学生的发言为顺序)(学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大屏幕出示)(1)、请生读。

(2)、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追问:主要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3)、看图想象:这个孩子的疮到底有多严重?(全班交流)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重得让人吃惊,可能祖母这么大年纪了,也很少见过这么严重的疮。

所以令祖母吃惊得“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

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

〔板书:心地善良〕(4)、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大屏幕出示)(1)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谁来向他挑战)齐读。

〔板书:剪叶治疮〕(2)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

(出示句子)第一次由1——2组读,第二次由1——4组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孩的病,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3)【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为了小孩的病,奶奶舍弃了自己最爱的荷叶,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她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大屏幕出示)(1)、祖母说这番话时是怎样说的?怎样说才叫“念念有词”地说?(念念有词:老年人语气语调慢,低声,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

(2)、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降是什么意思?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3)、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祖母爱莲叶,盼开花,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

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

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板书:关爱他人或乐于助人〕(4)、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请生读。

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指着板书:祖母十分爱莲,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祖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师:是啊!祖母是如此善良,如此乐于助人,让我们怀着对祖母的崇敬之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五段。

】六、学习写法拓展延伸1、体会写法。

(1)【师: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这种写法,在写作方法上,叫做睹物思人。

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大屏幕出示,音乐)指两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齐读首尾段。

)(2)师:文章开头有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有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拓展延伸: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无处不在,请以“XX的爱”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

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

(多媒体出示)(孩子们,让我们都像祖母似的人一样,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17、莲叶青青(祖母)十分爱莲剪叶治疮心地善良关爱他人《连叶青青》说课稿一、《莲叶青青》简介《莲叶青青》是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语言朴素、淡雅,细细读来,像莲叶一般可亲、可爱的祖母跃然纸上,弥漫在文字中的对祖母的情意就如荷香,淡淡的,却令人回味无穷。

文中的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孩子治疮的事,这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做了普通的事情,这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善良的老人的缩影,读着文章让我们的心也渐渐温暖起来,柔软起来。

基于以上两种原因,我选定了这篇课文。

如何把文章的情意传递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揣摩本文的写作方法,即:要解决这节课我们要“教什么”的问题。

二、有的放矢备课根据《莲叶青青》文本特点,对照新课标第二学段(三四年级)教学目标,逐条阅读、分析,筛选出适合本文教学的要点,把要教的内容和学的内容先细化再简化,构思适合学生的融合听说读写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

三、简约的教学版块设计1、制定简明的教学目标根据语文新课标第二学段目标、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和单元训练重点,拟定简明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祖母爱莲更爱他人的品质,以及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

(3)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感悟课文首尾呼应写作手法。

2、确定简约的教学内容(1)抓重点词句和段落,品味语言,读出祖母的形象。

例如:读课文2-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想,哪些句子写出了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提示学生抓关键词理解,引领学生品读、咀嚼、领悟文本语言的魅力,从而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理解课文内容,读出一个爱莲如痴的祖母形象。

学习课文5-7自然段,找出含有“剪”字的句子细细品味,引领学生走进祖母的内心世界,读出一个爱莲更爱他人的祖母形象。

(2)揣摩作者的表达手法,读写结合回忆祖母的两个故事都可以单独成为一篇文章,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开头和结尾呢?引导学生感悟使文章更完整。

明明是回忆祖母的文章,题目为什么是“莲叶青青”呢?渗透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如学完文后让学生写学生动笔写自己的感受。

3、设计简化教学环节语文学习本身是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是科学的,是顺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

我们没有设计过多的学习环节。

即能凸显本为的教学重点,又能达成本文的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环节如下:(1)回顾课文内容,整体感知(2)学第2至4自然段,感受祖母对莲叶的爱。

(3)学第5至7自然段,感受祖母对他人的“关爱”。

(4)学习首尾两段,了解首尾照应.(5)精心设计“课虽尽而意无穷”的结尾,梳理概括教学内容,延伸拓展课堂教学,4、使用简便的教学方法我们选择教学方法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哪种方法简便、有效,利于学生亲密接触文本,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就采用哪种方法。

(1)凭借文章情感这条主线,抓住莲叶和奶奶之间的关系,以“体验”贯穿教学,推波助澜式的导读,引领学生感受祖母的美好品质;阅读能力是读来的,读才能得“文”,才能知道遣词造句的奥妙。

感受祖国语言的美,感受表达形式的美。

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应当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位的语感靠读。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经典词句,采用个别读、齐读、自由读、默读、对比读、引读等方式朗读,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