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苏教小学科学三上《04校园里的植物》word教案(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科学知识:
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难点: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课前准备
(2)师生观察后交流。(交流时要让学生尽情地说,并及时鼓励)
3.比较植物的相同之处。
(1)师提问:它们有很多不同,那它们为什么都叫做植物呢?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2)交流讨论:有根、茎、叶等组成部分,位置相对固定等。
三、对植物进行分类
1、师:植物种类繁多,世界上45万种,难记吗?科学家为了方便人们去认识它们,把它们分成的很多类,你能对这些植物分类吗?(P17)
教师准备:课前了解学校里的各种植物,学校里的植物的照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师:先给大家欣赏几副图片,(出示学校植物的照片)这些图片漂亮吗?漂亮在哪?
2.师:这些图片看上去,满眼都是绿色,非常漂亮,那你们有没有觉得图片中的这些景色有点眼熟呢?是哪里的呢?对了,这些图片显示的就是我们学校各个地方的绿化,我们学校的植物可真多啊,今天我们就象科学家一样一起来研究一下我们身边这些植物,好吗?(板书)
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1.整体认识植物:
(1)师带领学生排队走进校园里植物较多的地方。提问: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最多?
(2)提出观察任务: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这些植物长得有什么特点?(要求从高矮、外形困扩等方面描述植物)
(3)交流后让学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顺序给这些植物排序,说说矮的、高的植物各有什么特点。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2《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2《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里的植物,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植物的图片和简要介绍,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他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植物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他们爱护植物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校园里的常见植物,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收集校园里的植物信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植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和了解校园里的常见植物,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环境。
2.难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3.探究式教学法: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调查表,用于学生收集植物信息。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并总结植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校园植物调查,收集植物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到小组,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前言】科学是一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学科,而植物作为生命的源泉,在校园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将深入了解校园里的植物,并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对植物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里常见的植物的基本特征。
2. 掌握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3. 锻炼观察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并描述校园里常见的植物。
2. 探究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2. 运用观察和实践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1. 校园地图。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植物的基本特征。
3. 常见校园植物样本。
【教学步骤】一、引入1. 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观察并指认植物,让孩子们了解植物在校园的分布情况。
2. 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图片,简要介绍常见校园植物的基本特征,如叶子形状、花朵颜色等。
二、探究植物的繁殖方式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带有花朵的植物,并提问:- 这些植物是如何繁殖的?- 有哪些不同的繁殖方式?2. 学生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如花瓣数目、花粉等。
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出不同的植物繁殖方式。
三、掌握植物的生命周期1. 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他们关注植物发芽、生长、结果和传播种子等阶段。
2.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将所见所闻进行记录并相互交流。
3. 教师带领学生用制作卡片或绘制草图的方式,展示植物的生命周期。
四、巩固与拓展1. 学生小组进行植物观察活动,找出校园里新的植物种类并进行记录。
2. 学生选择一种植物,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展示板或展示海报,展示该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答】1. 学生可能对一些植物的命名和特征感到困惑,教师应及时回答并提供辅助材料进行解释。
2. 学生对于植物生命周期的理解可能有片面性,可通过示范和实地观察进行纠正。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们通过观察校园中的植物,循序渐进地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特征、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教学设计

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去观察,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
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特征、名称、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
聚焦板块:通过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提问学生认识这个植物吗;教师适时介绍植物名称,梳理各部分特征及生存环境,形成初步的“班级记录表”,激发学生到校园中探究植物的兴趣。
探索板块: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去观察和认识植物前应该做的准备和相关注意事项。
带领学生出去观察时,对事先确定的一株植物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安全,并答疑解惑。
研讨板块: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学生分享观察及记录的结果,通过研讨活动,了解相关植物的名称、特点及生存环境。
此时需要教师辅以追问和引导。
拓展板块:教师设疑,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前几课中已经学习过观察和记录方法,本课再次走出教室进行活动,学生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及特征,学生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
但是,记录能力以及对植物的特征认识的不足,让学生会有无从下手的情况。
所以需要老师积极引导观察,讲解名称和特征,同时指导学生如何用画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校园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名称和特征。
苏教版科学三上《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2.校园里的植物【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初步认识校园里的一些花草树木,能叫出它们的名字。
2.在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通过对植物的描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独立设计表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3.通过认识到它们都是有生命的,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爱,对学校的关爱,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设计表格。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学生材料:记录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开学了,我们又回到了美丽的校园。
我们学校,送走了一批有一批学生,但是校园里还有一些生命,它们美化装点着校园,同时也见证着学校的历史,伴随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的成长,你能猜出它们是什么吗?(植物、大树……)2.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二、从整体认识植物1.让学生说说p14中的植物名称。
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师生交流汇报课前观察情况,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3.出示事先拍好的一些校园植物图片。
比一比谁说的多。
师:我们校园里还有很多植物,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知道他们生长的年龄和特点吗?你认识它们的叶、花、果实、种子吗?(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4.要想知道的话,怎么办?(去观察、做调查)5.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6.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7.小组交流统计整理,填写表格。
8.由各组小组长汇报调查情况。
三、师生共同小结校园的植物比较多样,他们的外部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也不尽相同。
【板书设计】2.校园里的植物去观察、做调查种类多样形状、生长环境、生长特点也不尽相同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校园里的一些植物,你还知道植物一般有哪些部份组成吗?2.学生:根、茎、叶、花、果实……二、提出观察任务1.这节课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等。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忧考⼩编整理了⼩学三年级科学校园⾥的植物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标: 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法: 1、能够运⽤多种感官去观察、去⽐较,掌握对⽐的⽅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命的物体进⾏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个观察地点,供学⽣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对⽣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
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
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的信息,渗透了绿⾊开花植物的六⼤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的知识。
教学活动从学⽣的已有经验⼊⼿,利⽤“说说认识的校园⾥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个“增长点”。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从整体认识植物 1、了解学⽣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 师⽣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我们要到校园⾥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 ⾥的植物名称⽣长环境⽣长特点 (可以写也可以画)⾼矮排队 (按由矮到⾼顺序排出) …… 3、学⽣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从局部认识植物 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个节上看叶⼦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习教案-校园的植物

4.生生交流:同桌两人相互介绍植物,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多。(固定句式、游戏示范)
5.全班交流。
6.提出问题:你们用什么办法找到植物的特点的呢?
7.活动:给植物取名字。组织学生根据植物特点给它们取个小名。
8.活动:给植物找名字。
三、欣赏植物图谱,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02
【板书设计】
03
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的植物
眼
手
谢谢
2.校园里的植物
演讲人
2课时
01
【板书设计】
02
校园里的植物
03
目录
【教学目标】
5.能够对植物产生观察和研究的兴趣。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能够对植物产生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4.过渡:它们虽然都是植物,但不同植物之间也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藏着许多不同的秘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寻找这些秘密,一起来认识植物。导题《认识植物》
观察身边植物,交流认识常见植物1.活Biblioteka :与植物交朋友,引导学生观察植物。
2.问题:老师请来了一些同学们身边常见的植物,仔细观察它们,看看在它们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不同的植物。
【教学时间】
01
2课时
呈现植物,聚焦植物
1.提出问题:细心的你们请观察下,教室里多了些什么?你们认识植物吗,我要考考你们。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目标:1、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1、能够使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实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很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
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实行。
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相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理解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理解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实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一、从整体理解植物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理解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理解的校园里的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生长特点(能够写也能够画)高矮排队(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理解植物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实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三、理解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理解这些植物吗?还理解哪些植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准备:各种植物、纸、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物包括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二、新课
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
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1页图片,问:
(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2)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揭题:“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4、仿述:
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
(如书本第11页)
5、观察书本上第12页。
找出桃树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6、比较
不同:1、叶子形状不一样。
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
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
4、茎的粗细不一样……
相同:1、都有根、茎、叶。
2、都有花、果实。
3、都有种子。
4、都需要阳光和水……
三、对书本上第13页内容进行讨论
1、任意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完成第75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最多。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正所谓教学定法,烦请老师们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