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背景 日军试图占据中条山巩固华北
老蒋眼中抗战最大耻辱是啥

老蒋眼中抗战最大耻辱是啥?地处晋南的中条山背靠黄河,南屏潼关、洛阳,北控晋南,东控豫北,与晋东的太行山、泰岳山、晋西的吕梁山互为犄角。
1938年起,国民党军队重兵驻扎在这里,配合地方武装建立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中条山根据地是国军坚持华北抗战的前哨阵地,该处连接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华北抗日根据地通往大后方的交通要道。
该根据地在华北一度牵制着四个师团的日军,被日军视为“扰乱华北,尤其是山西的主要根源”,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直到1940年,国民党军队在中条山的防守都坚如磐石。
日军第20师团、第37师团等部,曾组织优势兵力11次大规模扫荡,均被中条山根据地军民化解。
驻扎在此的第四集团军司令孙蔚如将军曾言:“敌先后进犯者共十一次,皆予敌沉重打击。
此数年为敌焰方张之时,敌不敢西越雷池一步,陕西得保安全者,本军实有力焉。
”第四集团军因此也被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而日军则视中条山为牵制其军事行动的“盲肠炎”。
孙蔚如。
到1941年,中条山根据地已经13次击退日军的进犯。
国内舆论对中条山根据地褒奖有加:“敌人为欲实现其侵吞中原的阴谋,就不得不彻底的计划着肃清山西我军的威力,可是由于我军的艰苦作战,在中条山一带埋伏的灵巧的队伍不断袭击,时时化零为整,化整为零,或前或后的游击,并截夺敌军的军火粮食,使敌人疲于奔命,所以就引起了敌人几次大举扫荡我们的计划,但是结果只是伤兵损将自速灭亡,这也证实了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要想征服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只是一种悲哀的梦幻而已。
”正因如此,卫立煌将中条山称为中国的马奇诺防线。
卫立煌曾对第34师师长公秉藩说:“中条山是抗日战争中的…马奇诺‟,防御工事坚强,守军士气旺盛,这是我使用背水战的成功,别人都不敢使用这个战术,只有我使用它成了大功。
”事实上,“马奇诺”这一词语,在1940年法国被德国击破之后已成笑柄。
1941年5月,日军以10万兵力,在不到两周时间内,打败防守中条山的近20万国军,打死或俘虏国军近十万人。
中条山战役西线的马村保卫战

中条山战役西线的马村保卫战作者:杨圣清来源:《百年潮》2018年第08期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的20多次较大战役中的一个,也是在华北地区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的战役。
国民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所遭受的损失是淞沪战役以来最大的。
在整个中条山战役中,马村保卫战并不是一次很大的战斗,但它的影响却很大,致使西线中国军队失去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造成第五集团军的全军覆灭,加速了中条山战役的失败。
中条山战役西线的最高指挥机关是以曾万钟为司令的第五集团军司令部,中国国民政府守军是:高桂滋的第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和新编第二师;唐淮源的第七师和第十二师;公秉藩的第三十四师;孔令恂的第八十军第一六五师和新编第二十七师,这些部队分别驻守在垣曲县的横岭关一线,夏县的涧底河、王家河和东西交口一线,闻喜县的汤王山一线,夏县东南和平陆的张茅大道沿线。
同时,中条山战役前夕,驻渑池县的作为第五集团军预备队的陈铁的十四军第八十五师和九十四师也奉令从垣曲渡河,陆续开进横岭关附近,以加强这里的防线。
此外,还有魏凤楼的第一战区直辖游击第一纵队和乔明礼的河北民军直接参加了夏县和平陆的防守任务。
第五集团军司令部驻扎在夏县二区管辖的马村。
马村位于夏县东南部的中条山一个大山谷中,距夏县县城有近百里。
它三面环山,背靠鲁山,东面面对华山,北面则是北疙瘩山。
鲁山,古时称作金楼山,海拔1566.5米,是周围百十里内最高的一座山。
循其脚下的虬蟠小道即可登上鲁山,看到参天古树、原始森林以及嶙峋奇异的怪石。
穿过原始森林,展现在眼前的则是一大草坪,面积有200余亩,春、夏、秋三季,青草茵茵,百花争艳,北边还有一淙淙清泉,这就是著名的鲁山坪。
每年青草生长季节,马村和附近山村,都有人把自家的牛和猪赶到这里放牧。
草坪的北边有一条山岭,堆砌着许多石头,草坪西边的山坡上有宋、明时修的一些庙宇和道观,现在则是一堆废墟。
沿着鲁山山脚下马村下边的蜿蜒曲折的公路向西北行约五华里,便进入一个名叫阎王峡的峡谷。
抗战最大耻辱!1比20的伤亡,7万多中国将士血染中条山

首先不要以为太行山上的军队就是八路军,其中国军在这里也有10多万的军队。
1941年的中条山战役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的最大耻辱。
”此战中国军队也曾浴血奋战,但是在装备和兵力均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最终以中国军队的惨败而告终。
我们不回避失败,一直沉寂在台儿庄大捷、长沙大捷的胜利之中。
知耻而后勇,弄清楚战败的原因比不承认历史要重要的多。
一、日本试图占领关中,然后南下重庆1938年,中国110万军队与40多万日军血战武汉,战役长达3个月。
广州失陷以后,武汉失去了大部分的战略价值。
中国军队主动撤出了武汉,把一座什么也没有的空城留给了日本人。
中国的战时首都从武汉迁往了重庆,这对西南地区的经济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武汉会战以后,日本占领了中国很多领土。
但是由于战线太长,日军再也无法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由于很多地区都是刚刚占领,日军的统治基础相当薄弱。
日本暂时减缓了对国民政府的大规模进攻,试图利用大规模的空袭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谁料想,蒋介石的骨头那么硬,日军几乎天天空袭重庆。
整整轰炸了3年,可国民政府就是不投降。
日本在扶植了大量的汉奸政权稳定了后方以后,开始利用军事手段迫使蒋介石迅速投降。
此时的日本急于从中国战场脱身,然后全力对英美等国开战。
为了威胁重庆,日军两次进攻中国军队死守的湖南地区。
湖南是重庆的屏障,绝对不能有失。
日本方面的冈村宁次、阿南惟几和中国方面的薛岳在湖南地区展开了反复争夺,中国军队在付出了巨大伤亡的情况下,还是保住了湖南。
前两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一胜一败,但最终收复了长沙。
日军在从重庆东面进攻重庆的计划落空以后,开始从重庆的北面也就是陕西地区进攻重庆。
当时陕西全境都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之下,暂且不说是八路军还是国军。
二、17万日军进攻中条山,11万中国军队迎战在中国北部地区,河南省会开封和山西省会太原都已经陷落,但是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还在中国军队手里。
这里地形复杂,中国军队展开了层层防御,这致使日军进展十分困难。
天狼星行动剧情介绍

电视剧《天狼星行动》将于9月11日登陆北京影视首都剧场播出。
该剧由周知、刘恩佑、张光北、吕一丁、朱子岩、厉娜等主演。
天狼星行动剧情讲述的是:1943年,日军成立挺身队袭扰我军根据地。
沈柱城、廖武及陈秋雪率领一批身怀绝技的女战士组建杀狼花别动队,在打击日寇的过程中屡立奇功。
天狼星行动剧情介绍最黑暗也是暗藏光明的时代,布满危险却又充满生机的时代,人们怀揣着理想在黎明前的黑夜战斗,他们的名字并未被记录,但他们和所有浴血奋战在抗日沙场的勇士们一样,用自己大无畏的行动捍卫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尊严,也诠释了中国人民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该战役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自百团大战全面大捷,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在我华北抗战根据地展开更大规模的扫荡,名曰治安强化运动。
电视剧天狼星行动剧照1941年,日军强化装备军突袭华北战区国民驻军,中条山战役上,青年军官廖武所在部队全线溃败,仅剩廖武和几个兄弟突出重围,想要找到大部队与日军再战。
但当遇见国军军官楚天飞时,楚天飞以没有接到上级命令为由,不派兵力配合廖武抗日,并要将廖武等人作为逃兵以兵法处置,廖武等人逃出楚天飞部队后,再次碰上鬼子的扫荡,兄弟们一个个相继牺牲,危急时刻,八路军李银龙部出现,救下廖武。
李银龙对廖武在指挥做战方面冷静、睿智和出色的狙击能力有所耳闻,诚邀满腔热血、一心抗日的廖武能在伤好之后,参入一支行动队。
这支部队将由廖武带领,深入敌区,为日后更加严峻的抗日局面,执行大部队的各种任务。
一个急速的命令让身在上海执行任务的陈秋雪回到八路军总部,接受上级指派的参与天狼星计划,随着各路人马的汇集,陈秋雪发现自己要跟廖武配合,带领一支涵盖了爆破专家程青红、大刀队刀神蓝敏、情报专家阿玉姐、狙击手王春梅、格斗技巧高超邬青青、枪械专家李红菱的精锐部队,在敌占区,实行侦查,与日军展开对峙阵线。
从中条山战役看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二、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 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此后的中条山战役也反映了中共内部已统一了总的抗战策略,这 就是:“熬时间的长期斗争,分散的游击战争,采取一切斗争方式 (从最激烈的武装斗争方式到最和平的革命两面派的方式)与敌人周 旋,节省与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待有利的时机。”
二、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关于中共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二、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中共没有及时出兵支援中条山主要有三个原因:
3)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对于国民党已经在没有任何信任可言,国民 党已被中共视为自己的第二号敌人。中共确信蒋介石集团所代表的买 办型大资产阶级随时都有妥协投降的可能,以及战胜日本后蒋介石国 民党必定是自己最强大的敌人,而且是因为两年来国民党到处搞摩擦、 捉人、制造皖南事变等所作所为让中共多数领导人经常回忆起十年内 战时的情形。
二、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毛泽东超出常人之处:从阶级革命的长远眼光看问题
一种是毛泽东和张闻天认为的:“我们方针最基本的是持久战, 不是速决战”,不能被当时的形势牵着走,以及亟需要把国共两党区 别清楚,红军必须要在保存自己的基础上争取消灭敌人。 洛川会议实际上并不能根本解决党内认识上的分歧,尤其是随着 蒋介石做出让步,在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地位,八路军主力陆续出 动,大多数干部以及前方将领显然急欲打几场大仗以扬军威。
三、讨论问题
Q1:关于这一争论,你支持哪一种说法?
本小组认为蒋介石是在用“激将法”要求中共出兵。在 中条山战役爆发前,蒋介石就把第四集团军和卫立煌一并调 离了中条山,守军仅有15万人左右,蒋内心其实已作好了 “晋南失守”和守军被日军“歼灭”的最坏打算,且蒋也不 可能不知道当时中共军队的实力,就算中共出兵了也难以改 变中条山失守的命运。
抗日战争陕军中条山大血战

抗日战争陕军xx大血战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芦沟桥事变”后,以闪电般的速度攻城略地……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山西风陵渡。
而此前,杨虎城因“西安事变”被迫出国,临行前,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西北军交给了结拜兄弟孙蔚如,并一再告诫:一定要牢记“兵谏”之初衷,一切以抗日大局为重……“芦沟桥事变”后,孙蔚如向蒋介石请战,并向国民ZF和陕西民众盟誓:余将以血肉之躯报效国家,舍身家性命以拒日寇,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但闻黄河水长啸,不求马革裹尸还……蒋介石批准了孙蔚如的请战要求,将孙蔚如为军长的38军(杨虎城的17路军在西安事变后被缩编为38军)扩编为31军团,由孙蔚如任军团长;下辖38军(军长赵寿山)和96军(军长李兴中);17师、177师番号保留,师长分别由耿子介、陈硕儒担任。
1938年7月,一支由三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
位于黄河北岸的中条山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长约三百余里,它是黄河的一道天然防线。
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十一次大扫荡,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
而我军也有2."1万人牺牲在xx下、xx岸边。
11次反扫荡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血战永济:全营将士无一生还1938年8月8日,日军牛岛师团三千余人,从运城方向扑向永济。
据资料显示,中条山西端的永济(旧蒲州)是晋西南名城,紧靠南北走向的黄河,与风陵渡成南北直线,是守护风陵渡的前沿要塞。
孙蔚如率军渡河前,已派独立46旅旅长孔从洲先期过河,占领了永济,在城外修起坚固的防御工事,随后,又调在河西执行河防任务的警备一旅张剑平团进驻永济城,担任守城重任。
黎明,日军十几门大炮同时向永济城外的中国军队东原阵地开火,9架飞机盘旋着投掷炸弹。
从中条山下的西姚温到黄河岸边的永乐庄,中国军队20多里的防线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中条山一战有多惨烈?仅仅两天全军覆没,军长不愿被俘自杀殉国

中条山一战有多惨烈?仅仅两天全军覆没,军长不愿被俘自杀殉国引言1941年,日军为转嫁国内经济资源危机,扩张殖民地,陆续向西北,华北,华南伸出魔爪。
为了妥善运输山西的矿产资源,日军向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企图歼灭陕晋一代的中国军队,彻底掌握山西交通线。
5月6日,这场旷日持久的晋南战役在黄河、间的中条山打响。
唐淮源作为第三军军长,镇定指挥,顽强拼搏,孤军奋战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以死明志,壮烈殉国。
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唐淮源出生于光绪12年,出生当天,他嘹亮的啼哭像是在宣告新世界的到来。
他就是抗日名将唐淮源。
只可惜,唐淮源并没能目睹新世界的到来。
唐淮源幼时生活贫苦,一度有人称他未满周岁时就被父亲弃养。
尽管如此,唐淮源依旧努力读书,刻苦学习,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
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反复研读李根源关于民主革命思想的论述,并加入同盟会。
1911年,他参加辛亥革命,后又参加讨袁护国运动,得到孙中山的接见,继而投身北伐。
27年军旅生涯,他渐渐从一个小排长成长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唐淮源部奉命北上,参加了山西娘子关保卫战。
与朱德义结金兰唐淮源在云南读书时,与与朱德是同学。
朱德出生于佃农家庭,唐淮源的出身更贫寒。
成长背景相同,又志同道合,唐淮源与朱德很快就成为了朋友。
1911年为辛亥革命做准备,唐淮源与朱德同被选入特别班,加紧训练,友谊更加深重。
虽然后来唐淮源因为早早就加入同盟会,受孙中山三民主义影响颇深,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朱德分道扬镳,但同窗之情,同胞之义一直在二人心中。
国共关系紧张,一次对战中,唐淮源被我党抓捕,朱德请示毛主席后将他放走。
蒋介石多次派他与红军交战,可他一直本着念着同胞情谊从未真正攻打,只是打马虎眼。
围剿红军一直不见成效的唐淮源渐渐被蒋介石放弃,这与他后来的遭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力阻击1941年5月,日军出兵十万,分4路进攻中条山。
中条山战役打响,唐淮源奉命率第三军主力扼守西线,受到日军的猛烈攻击,霎时间,硝烟弥漫,炮火不断,唐淮源镇定指挥,将士们浴血奋战,中国军队的防线坚守如初。
解密抗战最大惨败:中条山之战中日伤亡20比1

枣宜会战后,华中日军侦察到汤恩伯集团正沿信阳北面遂平至项城一线东进,攻击安徽南部的新四军军部,认为可以趁此机会消灭汤恩伯主力,打通平汉线南段,解除信阳日军所受的威胁,赶紧发动了豫南作战。
1941年1月,日本中国派遣军集结七个步兵师团、一个骑兵旅团和三个战车联队,在园部和一郎指挥下,分三路进攻豫南。
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蒋介石把汤恩伯、李品仙、李仙洲、何柱国、孙桐萱和王仲廉等人的部队从“剿共”阵地撤回,部署对日应战。
李宗仁决定采用灵活的战术,避实击虚,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主力转向两翼,待日军兵力分散时,从日军两侧及背后将他们围歼。
25日清晨,日军丰岛房太郎第三师团和北野宪造第四师团一部组成的左翼兵团,在丰岛统一指挥下,从小林店东西一线分三路向泌阳、高邑和邢店进攻;平林盛人第十七师团和酒井直次第十五师团一部组成的中央兵团,在平林盛人指挥下,从明港沿平汉铁路向北攻击;青木成一第四十师团作为右翼兵团,从正阳向上蔡方向攻击。
日本空军出动几十架战机,对中国守军阵地狂轰滥炸。
中国军队主力已经转移,正面兵力较少。
26日,日军占领泌阳、高邑、邢店和确山一线;27日,日军推进到春水、沙河店和驻马店东西一线。
这时,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急令张雪中第十三军向象河关机动,李楚瀛第八十五军向上蔡机动,从两翼攻击日军。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同时派出刘汝明第六十八军尾击向象河关进攻的日军,将曹福林第五十五军从唐河调往泌阳,令冯治安的部队向南阳推进。
29日,日军左、右翼兵团分别在接官厅和上蔡附近,遭到张雪中军和李楚瀛军的猛烈攻击,伤亡较大。
日军中央兵团面对的中国军队主动后撤,日军得以快速推进。
他们在30日兵分两路,主力由西平向舞阳迂回,一部从遂平进攻上蔡,企图协同两翼兵团夹击中国军队。
31日,平林的日军部队攻占舞阳和上蔡,形成包围圈,但中国军队又已转移,致使日军扑空。
李宗仁命令部队开始攻击日军侧背,安徽西部的莫树杰第八十四军克复了正阳,威胁日军的后方交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条山战役背景日军试图占据中条山巩固华北
导语: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海拔1249米。
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
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
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
对我方来说,占之,即可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
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
就日方而言,得之,即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
所以,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中条山横亘黄河北岸,东连太行山,西接吕梁山,北可以作为进击华北的基地,南可以屏蔽河南洛阳等重镇,西可以威胁敌之西进,是晋南豫北的战略要地。
太原会战后,国民党军队分散在晋南山地进行游击作战,建立了以中条山为依托的游击根据地,八路军所属第2战区与之相邻。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