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密闻 八路军出兵配合并未让重庆满意

合集下载

2016年历史专项练习(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16年历史专项练习(四)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016年历史专项练习(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012湖南岳阳)1.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

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台儿庄战役(2012湖南岳阳)2.下列战役中属于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百团大战(2012湖南株洲)3.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促进全国的抗战,1940年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八路军集中兵力对华北的日、伪军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战,历史上称这次战役为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长沙会战 D.淞沪会战(2012·贵阳)4.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毙伤俘日伪军达4万多人的战役是()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百团大战 D.徐州会战(2012河南中考)5.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

这次大会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遵义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012贵州黔东南)6.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与日本移民东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一·二八事变 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 D.九一八事变(2012江苏徐州)7.右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

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2012南京)8.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A.变法维新B.民主科学C.团结抗日D.和平建国(2012贵州都匀)9.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陕北会师 D、西安事变(2012山东聊城)10.1937年8月,许多红军战士舍不得摘下带有红五星的八角帽,不愿换上佩有青天白日徽的黄军帽。

老蒋眼中抗战最大耻辱是啥

老蒋眼中抗战最大耻辱是啥

老蒋眼中抗战最大耻辱是啥?地处晋南的中条山背靠黄河,南屏潼关、洛阳,北控晋南,东控豫北,与晋东的太行山、泰岳山、晋西的吕梁山互为犄角。

1938年起,国民党军队重兵驻扎在这里,配合地方武装建立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中条山根据地是国军坚持华北抗战的前哨阵地,该处连接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华北抗日根据地通往大后方的交通要道。

该根据地在华北一度牵制着四个师团的日军,被日军视为“扰乱华北,尤其是山西的主要根源”,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直到1940年,国民党军队在中条山的防守都坚如磐石。

日军第20师团、第37师团等部,曾组织优势兵力11次大规模扫荡,均被中条山根据地军民化解。

驻扎在此的第四集团军司令孙蔚如将军曾言:“敌先后进犯者共十一次,皆予敌沉重打击。

此数年为敌焰方张之时,敌不敢西越雷池一步,陕西得保安全者,本军实有力焉。

”第四集团军因此也被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而日军则视中条山为牵制其军事行动的“盲肠炎”。

孙蔚如。

到1941年,中条山根据地已经13次击退日军的进犯。

国内舆论对中条山根据地褒奖有加:“敌人为欲实现其侵吞中原的阴谋,就不得不彻底的计划着肃清山西我军的威力,可是由于我军的艰苦作战,在中条山一带埋伏的灵巧的队伍不断袭击,时时化零为整,化整为零,或前或后的游击,并截夺敌军的军火粮食,使敌人疲于奔命,所以就引起了敌人几次大举扫荡我们的计划,但是结果只是伤兵损将自速灭亡,这也证实了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要想征服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只是一种悲哀的梦幻而已。

”正因如此,卫立煌将中条山称为中国的马奇诺防线。

卫立煌曾对第34师师长公秉藩说:“中条山是抗日战争中的…马奇诺‟,防御工事坚强,守军士气旺盛,这是我使用背水战的成功,别人都不敢使用这个战术,只有我使用它成了大功。

”事实上,“马奇诺”这一词语,在1940年法国被德国击破之后已成笑柄。

1941年5月,日军以10万兵力,在不到两周时间内,打败防守中条山的近20万国军,打死或俘虏国军近十万人。

张冲演义33回:受拖累滇军乱滇军遭诬陷张冲救张冲(杨永明)

张冲演义33回:受拖累滇军乱滇军遭诬陷张冲救张冲(杨永明)

张冲演义33回:受拖累滇军乱滇军遭诬陷张冲救张冲(杨永明)1938年10月,滇军第五十六军在云南组建,并与在滇重组的182、183师开到湖北通城,与新三军合称第一集团军。

军团司令为卢汉,辖五十八军、六十军、新三军。

五十八军军长孙渡,辖刘正富第10师、鲁道源第11师、龚顺璧第12师;新三军军长张冲,辖万保邦第184师,六十军杨宏光第183师暂归张冲指挥;六十军军长安恩溥,辖郭建臣第182师。

第一集团军归汤恩伯指挥。

10月底,第一集团军奉命扼守长沙的重要门户崇阳、通城,命令滇军11月3日凌晨前完成战斗准备。

只有数天时间,紧要关头,卢汉急性盲肠炎发作,只得到长沙治疗。

十万滇军又是群龙无首。

新三军军部。

张冲烦闷地踱来踱去,心里不知啥滋味:“滇军竟然由仇人汤恩伯指挥!官兵分裂,将帅东西,又是台儿庄不祥的阴影!我们滇军的命运为何总是交给别人?永衡兄,你的病来的真不是时候啊!无奈,张云鹏我只能尽力回天了!”新三军防地,中心阵地,崇武公路。

张冲指着左翼大山:“龚顺璧师长,你率新12师旁着五十八军扼守左翼赵家冲、大树林、九爬岭、镜面山祖居寺一线。

”新12师师长龚顺璧敬军礼:“是,军长!”张冲又指着右翼一带山头道:“杨宏光师长,你率183师在右翼山地布防。

” 183师师长杨宏光又是军礼:“是,军长!”张冲又指着两山间崇武公路白霓桥一线平地道:“万保邦师长,你率184师在白霓桥一线布防。

”184师师长万保邦有些不情愿:“是,军长。

”张冲瞪了万保邦一眼:“这不是你万保邦的口气,回答干脆些,有意见等我到你们师再说!”万保邦扬声答道:“是,军长!”张冲:“好!各师务必于明天,也就是11月2日进入防地开挖战壕。

有迟缓者,军法不饶!”当夜,从五十八军与新三军的结合部,悄悄潜进一队黑影。

第二日晨,张冲来到184师师部。

万保邦发牢骚:“军长,你胳膊肘往外拐!” 肖本元也有怨气:“军长,你分配不公!”张冲心平气和地:“弟兄们,新12师及183师都是新组建的部队,绝大部分是第一次走上战场,都是我们的小兄弟啊。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3)徐州会战(1938.1—5)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

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共歼敌1.8万人,缴获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 大炮50余门,以及其他武器和军用物资。…给侵 略者的嚣张气焰以有力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 人民的抗战士气。…中国军队损失1.95万人 。 — —《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记录》
一、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结合教材P148页-150页,概括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1)淞沪会战(1937.8.13-11.12)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 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决不放弃领土 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 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1937.8.14)
——王明《坚持抗战国策克服投降危险》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 物质上看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 幼稚不完善。” “中国没有一件能与日本 比拟,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 然也感到困难, 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 中国已痛不可忍了!”
——《汪精卫传》
王明
中国速胜?
vs 中国必亡?
汪精卫
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1、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
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 山东、苏南、皖东等,开展游击战争。
意义:配合正面战场,牵制在华日军一半以上兵力。
地道战
地雷战
③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2)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华北,彭德怀

中条山会战中国军队战力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中条山会战中国军队战力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On KMT Army’s Combat Capability and Its Restraining Factors in Battle of Zhongtiaoshan 作者: 海珍[1];岳谦厚[1]
作者机构: [1]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出版物刊名: 军事历史研究
页码: 67-80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中条山会战;国军;战斗力;国共关系
摘要:中条山会战是1941年华北抗战正面战场上国民政府军队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战役。

此次会战,国军战力方面存在器不如人、道不如人、智不如人、制不如人等弊病,以及地理、政治等制约因素,呈现了国军在战略、战术,情报系统、后勤补给、通讯联络、敌情警侦及军民关系等方面的若干面相,其战事失利绝非偶然因素所致,个中缘由或可成为解读战后国民党在与中共的对决中强弱易位,而不旋踵即失去大陆的锁钥。

揭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败仗 五万大军仅剩一千人

揭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败仗 五万大军仅剩一千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八路军最惨痛的一次败仗五万大军仅剩一千

导语:1938年10月初,八路军四纵政委邓华主持召开了九间房子会议,决定八路军主力和冀东抗日联军全部向平西转移,西撤整训,结果惨遭失败,冀东抗
1938年10月初,八路军四纵政委邓华主持召开了九间房子会议,决定八路军主力和冀东抗日联军全部向平西转移,西撤整训,结果惨遭失败,冀东抗日力量遭受严重挫折,出发时的五万大军,到达平西的只有高志远部千余人和蓟县遵化一带的几百人。

10月中旬,抗联和四纵开始了大规模的西撤。

高志远部在前,洪麟阁、陈宇寰部居中,李运昌部断后。

5万人的大军拉成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向西进发。

前边的过了潮白河,后边的李运昌部刚起步走。

部队从遵化,经蓟县、平谷、密云过潮白河。

时值深秋,战士们穿单衣,沿途又没有根据地依托,缺乏粮草准备,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沿途群众难以支应,风餐露宿,又冷又饿,步履艰难;同时,暴动群众大多是第一次远离家乡,抛弃妻儿老小,又没有经过训练,没有坚强的政治工作基础;在狭长的地带,频遭敌人的截击,抗联战士伤亡惨重。

在蓟县,敌人截击了高志远部。

抗联三路独立大队长曹致福率200人迎敌。

抗联三路副司令陈宇寰阵亡,他率领的三个总队瓦解溃散。

洪麟阁率领的抗联队伍在马伸桥北遭到敌人的截击,抗联副司令洪麟阁牺牲,余部由李楚离、杨效昭带领继续西撤。

冀东抗联昌黎支队西撤途中,行至遵化县宫里村一带宿营。

日伪军步骑兵一部秘密包围了宫里村,占领高地向抗联司令部攻击。

抗联退守在一个大院里仓促应战。

冀东抗联昌黎支队司令丁万有壮烈牺牲。

李运昌部的战斗在瓦罐
生活常识分享。

随枣会战

随枣会战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李宗仁的命令一下,各路大军立即行动。

除了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和汤恩伯的第31集团军立即南下合围第3师团主力以外,更有负责截断敌人退路的重要工作。

这个工作,主要由张自忠的33集团军来完成,另外还有川军两个集团军。

自然,名义上川军也归属张自忠指挥,实际上,张只有自己的一个集团军而已。

危险的任务相比起来,虽然各部都将在敌后作战,但川军的情况比较好。

因为他们背靠大洪山,即使阻击失败,遭遇日军猛攻,他们只要退到山区就没什么危险了。

山区面积广大,日军如果向进行大规模的围剿,没有重兵和一个月时间是不可能的。

百团大战以后,日军开始重视八路军,经过2年激战,伤亡近一半,从40多万给达成20多万,到1943年八路军几乎都上了山。

日军对山区扫荡不可能很彻底,也不可能长期扫荡,八路军由此坚持到1944年。

后乘着鬼子大举南下太平洋和打国军的机会,一举恢复了元气。

这都是一个道理!我们宣称八路军和新四军牵制了七成还是八成在华日军,通过1945年日军师团分布我们可以看到。

在八路军控制的华北地区,日军仅有47,110,114,115,118师团。

其中除了47师团以外,其余4个都是战斗力不值得一提的丁种师团。

而47师团也在1945年4月抽调南下参加通过国军的湘西会战,并且遭受惨败。

至于那四个丁种师团是什么玩意?就是对付八路军的师团。

这种师团各方面都极差,兵员是从本来就极烂的独立步兵旅团和混成旅团,甚至后勤人员处拼凑起来,里面出了日本人以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朝鲜人,甚至台湾人。

整个师团兵力为1万2000人左右!武器装备极差,和垃圾的丙级师团都无法相比。

丁种师团重武器几乎没有,火炮基本不存在,甚至重机枪数量也极少。

这种师团步兵大队下属的重机枪中队,居然仅有4挺重机枪,而一般步兵大队都有12挺重机枪!重武器不足,轻武器也够呛。

丁种师团步兵小队仅有1挺轻机枪和1个掷弹筒,仅仅相当于其他部队的一半,有的甚至连掷弹筒都不装备。

试析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试析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试析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队失败的原因
张旺清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8)006
【摘要】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在华北战场对国民党军队发动的最大一次进攻,国民党守军在此役中遭到惨败,对战役的认识不足与准备不周是致败的直接原因,作战部队的派系存在和保存实力的行为是致败的重要原因,推行消极抗战与片面抗战的路线是致败的深层原因.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张旺清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人文社科部,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6
【相关文献】
1.论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失败原因 [J], 刘贵福
2.中条山战役失败致因探析 [J], 窦晓慧
3.浅析中原战役国民党军队大溃败之原因 [J], 马海松
4.一九四四年河南战役及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原因初探 [J], 郭予庆
5.论中条山战役及其失败原因 [J], 李茂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条山战役密闻八路军出兵配合并未让重庆满意
导语:在讨论中共是否出兵这个问题时,必须明确一点:中共和国民党一样,都担心对方投降日本;而且,在中共看来,蒋介石反共也是意在与日本妥协。

在讨论中共是否出兵这个问题时,必须明确一点:中共和国民党一样,都担心对方投降日本;而且,在中共看来,蒋介石反共也是意在与日本妥协。

5月14日,毛泽东在致周恩来的电文中就指出,蒋介石“发动两次自毁藩篱的反共高潮给日本看”,是希望日本不再进攻,但蒋的这个政策根本错了。

另一方面,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也确实让苏联的形象大为受损,让中共遭受很多国人的质疑,怀疑中共会追随苏联的步伐,和日本妥协,从而不配合中央军对敌作战。

1941年4月17日,黄炎培“招周恩来、董必武来,舜生、伯钧亦到,请中共表示态度。

周极言苏联此约乃其一贯之政策,与对华毫无关系,至中共态度,决不因此变更云云。

董略同” 。

19日,沈钧儒、王造时、张申府、史良等九人,“素以亲苏著名。

今日致一函于苏联大使潘又新,询问日苏协定之意义,意存责问” 。

23日,唐纵日记说:“闻向日同情中共之青年,莫不痛哭流涕。

”从这几则史料足以看出中共在此时受到的舆论压力是很大的。

但必须指出的是,中条山战役之后,加上同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中苏英美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国内政治格局因此发生转变,人们对中共的疑虑也随之消失了。

5月8日,毛泽东要周恩来答复国民党,配合作战是“当然如此,不成问题”。

同一天,毛泽东起草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