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

合集下载

中日战争十大战役

中日战争十大战役

中日战争十大战役推荐文章抗日战争经典战役热度: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热度:中日甲午战争战役热度:抗日战争中最大的战役热度:抗日战争十大战役热度:中日战争爆发期间,发生了著名的十大战役。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日战争十大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日战争十大战役:长沙会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中日战争十大战役: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

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

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中日战争十大战役: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

1942年:河南之灾与失控之国

1942年:河南之灾与失控之国

1942年:河南之灾与失控之国2012年11月23日02:19序幕:战事和河南的军粮晋南会战,也叫中条山战役,发生在1941年初,是1942年河南灾荒的序幕。

这场战役的失败,使黄河北岸完全被日军占领,河南的北部和东部都成为敌占区,郑州、洛阳完全暴露在日军威胁下。

更糟的是,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的大批部队涌进狭窄的尚未被占领的河南剩余领土,成为与民争粮的主力。

本来,国民党军在中条山部署了第一战区的19个师,约18万人,守军开山炸石,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

加上山峦险峻,不利于机械化部队进攻,日军数次进攻都告失败。

但就在日军集结于晋南时,卫立煌因为和蒋介石的矛盾,从战区出走峨眉山,大战在即,主帅缺位。

5月7日,日本军队在空军支援下,从三个方向发起进攻,先占领了黄河北岸的渡口,致使各集团军彼此失去联络,中条山战役终以中国守军死亡4.2万人、被俘3.5万人而告终。

于是,守卫河南的任务变得格外严重。

紧接着是1941年10月份的郑州战役,尽管现在国民党将领的战争回忆常常夸大郑州失而复得,但在多数国外观察家看来,这同样是一场失利之战。

这场战役也让河南守军猝不及防。

当时战区部队规定每日要搜集敌情与黄河水文地质报告,情报机关每天要跨河去刺探敌情。

由于黄河南岸国军连盐都需要由对岸运来,情报人员也就以跑生意为掩护,来回带货物,成为发财的另一种渠道。

军统、战地服务队都设有自己的“情报处”,走私成为公开的秘密,上至汤恩伯副长官部都在明目张胆地走私。

1941年10月3日夜晚,日军在炮火掩护下进攻郑州,可是22师某连士兵报告后,居然被认为是“奸民走贩私货”,等到敌人登陆,河防部队已经伤亡惨重。

一个月后,郑州终于收复,可日军并没有被完全驱赶到黄河北岸,属于黄泛区的中牟县城就在黄河南岸,当时参与攻打中牟的22师参谋黄廷选回忆:日军以重炮密集封锁了县城南部,国民党军先后组织了多次强攻,都难以突破,只能选择了在附近修筑工事。

为了将日军赶回黄河北岸,中国军队采用了笨方法——挖直河道,将县城隔离在北岸。

中条山战役失败致因探析

中条山战役失败致因探析
、 、 、


,






中条 山 战 役
, ,
中条 山 战役 也称 中条 山 会 战或晋 南会 战 日 本称 之 为 中 原会 战 是抗 日 战争 相 持 阶段 日军在华 北 向 国 民 党 正 面 战 场 发 动 的规 模 最大 的一次战役 战争从 19 4 1 年 5 月 7 日开 始 至 5月 2 7 日 结束 历时 2 天 中条 山 游 击根据地为 日军攻 占 国 军惨败 蒋介 石 评 价这 次战役 部 队损 失 在 半 数 以 上 l[ ], 为 抗战 中最大 之耻辱 z[] 毛泽东也 说 此次 中条 山 的损失 为 上 海战役 以 来 最大 的损 失 国共 两党领袖都 对这次 战 役如此痛 心 疾首 可 见这次 战役 的惨烈 9 4 1 年 1 2 月 国 为 吸 取 这 次战役 惨败 的经 验 和 教 训 1 民 党军令部 召 开 高级将领 会议 对此次战役 进行 了发 言 总结 但 都 没 有抓 住 失败 最 根本 的 原 因 学 术 界 上 关 于 中条 山 战 役 失败 的 原 因 前 人 已 有 很 多 研 究 有 张 旺 清 的 《 试 析 中 ] [ 王 华 兴 的 《 中条 山 会 条 山 战役 国 民 党 军 队失 败 的原 因 》 s # ] [ 战》 郭 学 旺 孟 国 祥 的 《 中条 山 会 战述 评 》 s[] 等 他们 都 分 别 从主 观 和 客观两方 面 对 中条 山 战役失败原 因 进 行 了分 : 析 有 关 中条 山 战役失 败 的 原 因 在刘 益涛 的 《 十 年 纪 事 一 6 ] [ 1 7 毛 9 3 1 山 7 4 9 泽东 在 延 安 》 张成德 孙 丽 萍 主 编 的 《 西 ] [ 抗 战 口 述史 》v 吴 鹤松 的《 风 雨 七十 载 焦 善 民 革 命 生涯 肥 等书 中也有所 涉及 为我们 更 加清楚地 认识 和 研 究 中条 山 战 役 提 供 了丰 富 的资料

中条山战役牺牲英烈 少将以上军官就达到六人

中条山战役牺牲英烈 少将以上军官就达到六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条山战役牺牲英烈少将以上军官就达到六人
导语:唐淮源上将 1941年5月13日,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厮杀,战至弹尽援绝,自杀殉国,时年57岁。

唐淮源,云南省江川
唐淮源上将
1941年5月13日,第三军军长唐淮源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浴血厮杀,战至弹尽援绝,自杀殉国,时年57岁。

唐淮源,云南省江川县人。

云南讲武堂毕业。

1911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

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

1930年,任陆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兼第三十五旅旅长。

后率部多次同红军作战。

1932年,升任第十二师师长。

1936年,任陆军第三军副军长兼师长。

卢沟桥事变后,参加高碑店、易水、涞源、保定等地作战,并在娘子关战役中与日军鏖战,战功卓著。

1939年,晋升为第三军军长。

寸性奇少将
1941年5月13日,第三军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在中条山战役中率部与日军激战,身中八弹,英勇牺牲。

寸性奇,云南腾冲县人。

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

1910年加入同盟会。

1915年底参加护国战争,与北洋军作战。

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

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

生活常识分享。

老蒋眼中抗战最大耻辱是啥

老蒋眼中抗战最大耻辱是啥

老蒋眼中抗战最大耻辱是啥?地处晋南的中条山背靠黄河,南屏潼关、洛阳,北控晋南,东控豫北,与晋东的太行山、泰岳山、晋西的吕梁山互为犄角。

1938年起,国民党军队重兵驻扎在这里,配合地方武装建立了中条山抗日根据地。

中条山根据地是国军坚持华北抗战的前哨阵地,该处连接中共领导的华北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是华北抗日根据地通往大后方的交通要道。

该根据地在华北一度牵制着四个师团的日军,被日军视为“扰乱华北,尤其是山西的主要根源”,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直到1940年,国民党军队在中条山的防守都坚如磐石。

日军第20师团、第37师团等部,曾组织优势兵力11次大规模扫荡,均被中条山根据地军民化解。

驻扎在此的第四集团军司令孙蔚如将军曾言:“敌先后进犯者共十一次,皆予敌沉重打击。

此数年为敌焰方张之时,敌不敢西越雷池一步,陕西得保安全者,本军实有力焉。

”第四集团军因此也被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称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而日军则视中条山为牵制其军事行动的“盲肠炎”。

孙蔚如。

到1941年,中条山根据地已经13次击退日军的进犯。

国内舆论对中条山根据地褒奖有加:“敌人为欲实现其侵吞中原的阴谋,就不得不彻底的计划着肃清山西我军的威力,可是由于我军的艰苦作战,在中条山一带埋伏的灵巧的队伍不断袭击,时时化零为整,化整为零,或前或后的游击,并截夺敌军的军火粮食,使敌人疲于奔命,所以就引起了敌人几次大举扫荡我们的计划,但是结果只是伤兵损将自速灭亡,这也证实了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要想征服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只是一种悲哀的梦幻而已。

”正因如此,卫立煌将中条山称为中国的马奇诺防线。

卫立煌曾对第34师师长公秉藩说:“中条山是抗日战争中的…马奇诺‟,防御工事坚强,守军士气旺盛,这是我使用背水战的成功,别人都不敢使用这个战术,只有我使用它成了大功。

”事实上,“马奇诺”这一词语,在1940年法国被德国击破之后已成笑柄。

1941年5月,日军以10万兵力,在不到两周时间内,打败防守中条山的近20万国军,打死或俘虏国军近十万人。

中条山战役西线的马村保卫战

中条山战役西线的马村保卫战

中条山战役西线的马村保卫战作者:杨圣清来源:《百年潮》2018年第08期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进行的20多次较大战役中的一个,也是在华北地区进行的最后一次较大的战役。

国民党军队在这次战役中所遭受的损失是淞沪战役以来最大的。

在整个中条山战役中,马村保卫战并不是一次很大的战斗,但它的影响却很大,致使西线中国军队失去了统一的领导和指挥,造成第五集团军的全军覆灭,加速了中条山战役的失败。

中条山战役西线的最高指挥机关是以曾万钟为司令的第五集团军司令部,中国国民政府守军是:高桂滋的第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和新编第二师;唐淮源的第七师和第十二师;公秉藩的第三十四师;孔令恂的第八十军第一六五师和新编第二十七师,这些部队分别驻守在垣曲县的横岭关一线,夏县的涧底河、王家河和东西交口一线,闻喜县的汤王山一线,夏县东南和平陆的张茅大道沿线。

同时,中条山战役前夕,驻渑池县的作为第五集团军预备队的陈铁的十四军第八十五师和九十四师也奉令从垣曲渡河,陆续开进横岭关附近,以加强这里的防线。

此外,还有魏凤楼的第一战区直辖游击第一纵队和乔明礼的河北民军直接参加了夏县和平陆的防守任务。

第五集团军司令部驻扎在夏县二区管辖的马村。

马村位于夏县东南部的中条山一个大山谷中,距夏县县城有近百里。

它三面环山,背靠鲁山,东面面对华山,北面则是北疙瘩山。

鲁山,古时称作金楼山,海拔1566.5米,是周围百十里内最高的一座山。

循其脚下的虬蟠小道即可登上鲁山,看到参天古树、原始森林以及嶙峋奇异的怪石。

穿过原始森林,展现在眼前的则是一大草坪,面积有200余亩,春、夏、秋三季,青草茵茵,百花争艳,北边还有一淙淙清泉,这就是著名的鲁山坪。

每年青草生长季节,马村和附近山村,都有人把自家的牛和猪赶到这里放牧。

草坪的北边有一条山岭,堆砌着许多石头,草坪西边的山坡上有宋、明时修的一些庙宇和道观,现在则是一堆废墟。

沿着鲁山山脚下马村下边的蜿蜒曲折的公路向西北行约五华里,便进入一个名叫阎王峡的峡谷。

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
与日军在中条山地区积极部署的同时,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保守要地, 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 极训练”的战略原则。有鉴于此,4月中旬,参谋总长何应钦到一战区巡视。时任第一 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因拒绝反共摩擦,受胡宗南等人排挤,不见谅于蒋介石,于1941 年春到重庆述职后,被软禁在峨嵋山未归。
三、会战经过
第一阶段
东线:日军“左翼以温县为发起点,先头步兵5000以上,骑兵千余,炮20余门,飞机数十 架,战、汽、装甲等车共百余辆,沿黄河北岸突进。”“中央以沁、博为发起点,一股先头 千余,循沁济大道西犯”,“另一股先头2000余人,附炮十余门,于窜陷西向义庄后,继向 捏掌、紫陵、东逮寨、留村一带猛扑。”“同时,沁河北岸3000余人,以飞机十余架,炮二 十余门,强渡沁河。”守军第9军裴昌会所部在强敌进攻下施行节节防御,节节后撤。【8】
自9日上午激战至10日晨,终为敌破。这时,中路日军已于8日晚攻陷垣曲县城后,分兵进攻 邵源。长官部命令第9军主力“由官阳南渡,以策应河防”。
11日,日飞机百余架轰炸封锁官阳东西渡口,第54师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渡至河南,其余各师 团退至封门口至邵源以北山地。
12日,该路日军一部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则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之敌 会合,完成了对国民党第14集团军的内线包围。【9】
“还有闻喜敌36师团先头部队3000余人,向公秉藩第34师防守的野峪、十八坪、唐王 山等阵地猛攻,并迅速攻陷唐王山。公秉藩组织部队反攻,收复唐王山周围阵地,但 因其右翼友邻部队防线被突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又令公率部驰援马村(按:马村 系第5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第34师便中条山战役中国军队阵地 放弃唐王山阵地, 退至胡家峪。”

从中条山战役看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从中条山战役看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二、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 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此后的中条山战役也反映了中共内部已统一了总的抗战策略,这 就是:“熬时间的长期斗争,分散的游击战争,采取一切斗争方式 (从最激烈的武装斗争方式到最和平的革命两面派的方式)与敌人周 旋,节省与保存自己的实力,以待有利的时机。”
二、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关于中共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二、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中共没有及时出兵支援中条山主要有三个原因:
3)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对于国民党已经在没有任何信任可言,国民 党已被中共视为自己的第二号敌人。中共确信蒋介石集团所代表的买 办型大资产阶级随时都有妥协投降的可能,以及战胜日本后蒋介石国 民党必定是自己最强大的敌人,而且是因为两年来国民党到处搞摩擦、 捉人、制造皖南事变等所作所为让中共多数领导人经常回忆起十年内 战时的情形。
二、中共抗战策略变动
毛泽东超出常人之处:从阶级革命的长远眼光看问题
一种是毛泽东和张闻天认为的:“我们方针最基本的是持久战, 不是速决战”,不能被当时的形势牵着走,以及亟需要把国共两党区 别清楚,红军必须要在保存自己的基础上争取消灭敌人。 洛川会议实际上并不能根本解决党内认识上的分歧,尤其是随着 蒋介石做出让步,在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地位,八路军主力陆续出 动,大多数干部以及前方将领显然急欲打几场大仗以扬军威。
三、讨论问题
Q1:关于这一争论,你支持哪一种说法?
本小组认为蒋介石是在用“激将法”要求中共出兵。在 中条山战役爆发前,蒋介石就把第四集团军和卫立煌一并调 离了中条山,守军仅有15万人左右,蒋内心其实已作好了 “晋南失守”和守军被日军“歼灭”的最坏打算,且蒋也不 可能不知道当时中共军队的实力,就算中共出兵了也难以改 变中条山失守的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条山战役
中条山战役,又称晋南会战,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这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大规模对日作战。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紧靠晋、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和黄河大转弯处北岸,东西约一百七十公里,南北约五十公里,是华北沦陷后中国正面战场在黄河以北所保有的唯一较大而突出的阵地,东至太行山、太岳山、西接吕梁山,向西屏障潼关,西安、向南护洛阳,向北接同蒲路,是华北、中原和西北的战略枢纽地带。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国民政府军正规部队退出华北,正规战争在华北基本结束。

这时,唯有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带领一部分国民政府军,在中条山铸筑了新的防线,继续坚持了华北正面战场上的作战,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将其几个师团的兵力吸引到这里,减轻了其他正面战场上的压力,配合了敌后战场作战。

为此,日本华北方面军视中条山为“盲肠”,必欲除之而后快。

特别是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决定“南进”后,为了能集中兵力消灭华北八路军以解除其后顾之忧,又能给国民党以军事压力迫其投降,负责中条山作战的日军第一军军长筱冢中将,便想着“竭尽可能打击重庆军”,于是拟定了“中原会战”计划。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同意了这一计划,并报经日本大本营批准。

从1941年2月中旬开始,日本加紧调兵遣将积极进行“中原会战”的准备。

参加中条山战役的日军共计6个师团又3个旅团,约10万余人。

此外,还有张岚峰、刘彦峰等伪军。

中条山战役发生时,国民党在这里的守军有2个集团军、8个军、19个师和4个游击纵队,当时号称20万。

1941年5月7日下午开始上,日军6个师团另3个旅团,以钳形夹击、中央突破与分割包围战术,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多路向豫北道清路西段和中条山的国民政府军发起全面进攻。

首先,在北线,日军第四十一师团和独立混成旅第九旅团及伪军大汉义军,共2万余人,从绛县横岭关向绛垣(曲)大道东西两侧中国守军发动猛烈进攻。

横垣大道是曾万钟第五集团军和刘恩茂第十四集团军的结合部,也是日军的进攻重点。

日军的作战意图是攻占横垣大道,直取垣曲县城,把中条山分割,对2个集团军实行包围,予以各个歼灭。

防守横垣大道东北侧和西侧的第四十三军(属于第二战区阎锡山)和第十七军,稍作抵抗,即自行溃逃。

北路日军迅速突破防
- 1 -
线,一路南下,经皋落、长直、王茅,直取垣曲县城。

8日黄昏,在伞兵部队配合下,他们顺利地占领黄河岸边的垣曲县城(今古城),隔断黄河联系,实现了中间突破、分割中条山国民政府军的计划。

接着,日军兵分东西两路,东路日军于12日晨攻克邵源,与由济源西进的日军会合;西路日军于11日进至五福涧,与攻占五福涧的日军会合。

至此,内层包围圈形成,中条山守军黄河沿线的补给线和退路全被截断。

同时,在东线,日军第三十五师团主力、第二十一师团和骑兵第四旅团各一部,以及伪军张岚峰、刘彦峰等部,共约2—3万人,从道清路西段的沁阳、博爱分3路向防守在孟县、济源的第九军及丁树本部发动进攻。

第九军在此地与日军已对峙了3年,没有积极加强阵地工事构筑,见日军攻势凶猛,未作大的抵抗,便放弃孟县、济源,一直向西退到封门口。

第九军第五十四师在遭受较大伤亡之后渡过黄河;第四十七师和新编第二十四师等部退到封门口——邵阳以北山地。

12日,日军以一部经洪阳、毛西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的日军会合,完成对东线十四集团军的内线包围。

在东北线,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和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一部,于7日晚分经阳城、沁翼大道向董封东西两线的第九十八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却遭到武士敏第九十八军将士们的顽强抵抗。

他们在梁树腰、索岭泉、白龙庙、大口岭、坨腰岭和二里腰等地坚守了7个日日夜夜,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击毙日酋滨田大佐以下1000余人。

在西线,日军第三十六、第三十七师团附若松平的独立混成第十六旅团及伪军第二十四师一部,于7月下午分数股向闻喜、夏县东南的国民政府军发起攻势。

这一线阵地也被迅速突破。

8日下午,一股日军奔袭了第五集团军司令部,隔断其与各军间联系,使西线部队失去指挥。

防守中条山西部平陆地区的第八十军和河北民军丢失阵地后,仓皇撤退至曹家川、太寨一线。

新编第二十七师师长王竣和参谋长陈文杞等多名军官牺牲。

第八十军军长孔令恂同第一六五师长王治歧丢弃部队逃过黄河,第八十军部队溃散。

防守夏县、闻喜一带阵地的第三、第十七军和魏凤楼游击第一纵队等部队陷于日军包围中。

同时,有一股日军穿插东进,于9日攻占五福涧,11日与由垣曲西进的日军会合,西线内层包围圈形成。

至此,东、西、北各防线均被日军所突破并推进至黄河一线,形成对中条山守军的内外层全面分割包围,日军迅速实现其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

5月11日以后,日军即转入第二阶段作战,对其包围圈内国民政府军进行追- 2 -
剿和扫荡。

据日军统计,国民政府军”被俘约三万五千名,遗弃尸体约为四万二千具。

日军损失,计战死六百七十三名,负伤二千二百九十二名。

“特别在这次战役中,国民政府军牺牲和被俘的少将以上军官达十几人,这是历次战役从未有的。

毛泽东指出:此次中条山损失,为上海战役以来最大损失。

蒋介石也承认中条山战役失败”为最大之错误,亦为抗战中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战役中,国民政府军的失败故然有军队腐败,指挥失误等原因造成,但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两个要命政策是导致了中条山战役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紧靠晋、豫、陕三省边界地区和黄河大转弯处北岸,东西约一百七十公里,南北约五十公里,是华北沦陷后中国正面战场在黄河以北所保有的唯一较大而突出的阵地,东至太行山、太岳山、西接吕梁山,向西屏障潼关,西安、向南护洛阳,向北接同蒲路,是华北、中原和西北的战略枢纽地带。

中方守军十六师,约十五万人。

日军六个师团,近四个混成旅,三个飞机飞行团,总兵力约十万人。

中国守军有利条件还是很多。

中条山附近一直是双方自内战爆发之后的前沿地区,在战役爆发前的三年之中,互相对峙。

但是国军一直没有修筑较好的防御工事,到战役爆发时,才仓促应战。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的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道路崎岖,交通困难,兵力机动和补给运输均感不便,各部队均无粮食储备,正式开战仅四天,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刘茂恩就致电蒋介石,说“大军已绝食三日,四周皆有强敌,官兵空腹血战,状至可悯,若不急筹办法,恐有溃散之虞。


武器装备落后,炮兵极度缺乏,日军拥有七十五毫米以上口径火炮五百门,而中国守军平均每师只有一门,根本无力封锁山口道路,更别谈打破日军封锁。

日军空军威胁极大,交通线、通讯联络经常被切断,作战第一天,师以上司令部多数被袭击。

日军进攻中大量使用毒气弹,使中国守军无法坚守,难以长时间与敌周旋。

另外,守军各部队待遇不一致,严重影响了部队团结合作。

还有一条兵家大忌,晋南中条山因为屡挫进犯之敌,每谓中条山有金汤之固,有恃无恐,思想松散,警戒疏忽。

鉴于上述双方兵力士气、武器装备等种种因素,这场战役的结果可想而知。

国军被俘三点五万人,遗弃尸体四点二万具,而日军仅被打死六百七十三人,负伤二千二百九十二人。

- 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