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019春)7.伊索寓言三则(相关资料)

合集下载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7.伊索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教案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7.伊索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7.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教案执教者:张帅教学要求:1、会写本课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3、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比较感悟寓意,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分钟)同学们,你们之前学习过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吗?没错,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狐狸和谁的故事呢?你知道这篇故事选自哪里吗?二、生字教学:(5分钟)在黑板上的课题中呀有一个字是本课的生字,哪位同学能够找到?找一个同学到黑板上书写“伊”字。

那么要想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谁来说一说?教学生字“伊”。

这位同学再次在黑板上书写“伊”字。

在我们的预习单上,还有一个生字“串”,你认为要想写好这个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教学生字“串”。

三、小古文教学《狐与葡萄》:(20分钟)在学习本篇故事之前呢?我们先来认识一篇小古文《狐与葡萄》,首先,请大家拿起笔,听老师来读,给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教师读、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读、指生读。

解释加点字,古诗文翻译。

昔有一狐的昔是什么意思?累累是什么意思?你能从累累这个词感受到葡萄是什么样子?在这一句中,你还能从哪个字感受到葡萄之多呢?狐狸看到这些万紫千红、累累可爱的葡萄是一种什么反应呢?这一句中有没有哪个词能够来形容狐狸的这种反应吗?是呀,狐狸是多么喜欢这些葡萄,多么想吃这些葡萄呀,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读出葡萄的美和狐狸的喜爱好不好?齐读。

老师从大家的读声中仿佛看到了葡萄架上那水晶晶、紫莹莹的葡萄。

老师都想去尝一尝了。

你们想尝一尝这鲜美的葡萄吗?狐狸早就垂涎久之了。

奈无猿升之技的奈是什么意思?猿升之技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快朵颐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狐狸个子太小了,够不到葡萄呀,只能在葡萄树下眼巴巴的?望着。

望则生怨,怨则生怒,怒则生绯,无所不至。

怨是什么意思?怒是什么意思?绯是什么意思?天哪,这只狐狸吃不到葡萄,竟开始怨恨,怨恨不够还要恼怒,恼怒之后还要诽谤,没有它责怪不到的地方。

最新2019苏教版语文3年级下册(最新版)7.伊索寓言三则(说课稿)

最新2019苏教版语文3年级下册(最新版)7.伊索寓言三则(说课稿)

7.《伊索寓言三则》说课稿
一、抓住角色语言,异中求同,切入故事。

首先,打出三个故事中人物的三句角色语言,将议题聚焦在“谎言”上,将三个故事整合在一起,力求以简驭繁,为文本细读搭好一个架子,为学习三则寓言打开一个通道。

二、探究释疑,同中求异,理解寓意。

在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紧扣“谎”字,深入理解三则寓言。

学习第一则寓言,我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文字发挥想象,切身体会“酸”字的情境意义,然后利用假设创设情境:如果一只站在葡萄架上的黄鹂告诉狐狸说葡萄是甜的,狐狸会怎么说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狐狸的心口不一、自欺欺人。

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自己也曾偶遇的“酸葡萄”心理,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层层深入,学生对“酸葡萄”心理也就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解读。

第二则寓言的学习中,我抓住人物语言“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循环往复,激情朗读,为学生积聚情感的同时,创设情境:大哥,那个孩子在喊呢,你为什么不去帮帮他?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直抒胸臆,寓言中的道理了然于心。

学习《蝉和狐狸》,我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充分体会到蝉的冷静、机智和善于观察后,设置乌鸦和蝉的对话表演,比较出智慧,两个故事的对比,让作为旁观者的学生很容易就分出了是非曲直,寓意也就不言而喻。

三、回归整体,发现伊索寓言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伊索寓言的行文结构、表达方法、角色设置等,发现伊
索寓言的体裁特征,习得读伊索寓言的方法。

进而提出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要求。

为了指导更具实效性,我给孩子们确立了研究专题,设计了阅读记录卡,力求使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的步子迈得更坚实些。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 伊索寓言三则苏教版巩固辅导第一篇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 伊索寓言三则苏教版巩固辅导第一篇

2019年精选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7 伊索寓言三则苏教版巩固辅导第一篇第1题【填空题】我是拼音小能手成熟______口水______垂下______费劲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我是拼音小能手______ ______ ______ 帮忙喉咙说谎______ ______ ______ 即使相信不禁【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写出反义词聪明—灾难—教训—【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______。

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人,善于讲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根据课文《狐狸和葡萄》内容填空生活中的俗语“______”就是从《狐狸和葡萄》这个故事中演化而来的。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蝉______ 故______ 炸______ 吸______禅______ 估______ 诈______ 极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下面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它出自哪个课外必读名著(填书名)。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冬日的一天,农夫发现一条冻僵了的蛇。

他很可怜它,就把它放在怀里。

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

它一清醒之后,就咬了农夫一口,给了他致命的伤害。

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去可怜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仔细阅读下文,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野猪,马与猎人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

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

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

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

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

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

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

7《伊索寓言三则》公开课课件(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7《伊索寓言三则》公开课课件(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6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 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 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 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 葡萄恋恋不舍? 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 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 的,不好吃? 7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 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16
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 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 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 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 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17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 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 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10
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 “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 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11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12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7伊索寓言三则
苏教三年级下册
1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
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 幽默,聪颖过人。《伊索寓言集》
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
动物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样,会思考,能说话,
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
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2
我会写 伊
伊人 伊索

2019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7《伊索寓言三则》

2019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文7《伊索寓言三则》
牧童和狼
12、伊索寓言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狼来 了!”
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狼 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 吃羊了!”
12、伊索寓言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 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 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 是酸的,不好吃?
“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
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 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1.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 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2.你觉得狐狸是怎样的一个人?
狐狸吃不到 葡萄就说葡萄是 酸的。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 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 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 萄,但是白费劲。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2.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 的神情吗?
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 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 定是酸的,不好吃。”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 中吸取教训。
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你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
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名人名言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 部分。
——英国哲学家 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 来。
——英国哲学家 罗素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很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面镜子,透过它,能照出生活的方方面面。 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智慧。

(2019年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7.伊索寓言三则【第3课时】

(2019年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PPT课件7.伊索寓言三则【第3课时】
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牧童和狼》 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 会相信。《蝉和狐狸》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 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课文结构
蝉 和 狐 狸
狐狸想吃蝉
狐狸夸奖蝉
蝉扔树叶,狐狸猛扑
蝉有戒心
吸 取 教 训
课文主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蝉和狐狸》的寓意是: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 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推荐阅读
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伊索寓言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
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
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 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 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只想 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
狐狸) 【关于狐狸的俗语】 狐狸扮观音,还是狐狸精。狐狸尾巴藏不住。 狐狸找的是肉,兔子找的是草。狐涉水,濡其尾。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蝉和狐狸》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从别人 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1.描红临写。 教师 :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需要注意:“伊”左窄
右宽,“尹”的中横出头,撇画舒展。“串”两个
我们已经了解了寓言的大意,为了更 深入地理解寓言,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
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
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核心问题:
本课三则寓言的特点是什么?
串珠问题: 1.三则寓言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2.画出三则寓言中的谎言。 3.三个寓言中因说谎带来了什么后果?
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 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 7 伊索寓言三则 狐狸和葡萄》赛课导学案_16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  7 伊索寓言三则  狐狸和葡萄》赛课导学案_16

7.《伊索寓言三则》教学设计7.《伊索寓言三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奴隶伊索所作。

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所录入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耍弄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目标: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感知大意、紧扣语言,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获得教益。

2、阅读比较三则寓言故事,了解《伊索寓言》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获得更多的智慧。

教学重点:紧扣人物语言,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寓意并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回忆寓言及《伊索寓言》1、PPT1出示已经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回忆,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2、简介作者。

伊索,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寓言家,传说曾经是一个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是儿童心目中的故事大王。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初知大意。

1、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伊索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

请你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是哪三个故事,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苏教版语文3年级下册7.伊索寓言三则(教案)

苏教版语文3年级下册7.伊索寓言三则(教案)

7.《伊索寓言三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深刻寓意3.想象古诗情节,排成课本剧4.扩写寓言,教育学生留意观察生活,抓住动作写人物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熟悉寓言内容,理解寓意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直接电梯:板书《伊索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寓言,那什么是寓言呢?1.“寓”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话。

把深刻的道理和经验教训寄托在简短却很生动故事中,这就是寓言。

2.伊索:传说,伊索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

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是位编造寓言故事的能手。

3.同学们所熟悉的《龟兔赛跑》《谁的本领最大》《狼和小羊》《狐狸与乌鸦》等寓言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集》里选出来的。

4.伊索寓言故事里的“人物”,有不少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如狐狸、狼。

每则寓言故事均有两部分组成:故事和道理。

(二)引入寓言《狐狸和葡萄》师:说起狐狸,大家都很熟悉,在很多故事中都有它,如: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学生谈感受),今天咱们再来看一个发生在狐狸家族里的故事,(读课题),狐狸和葡萄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学生轻声读课文)1.熟读课文,理解大意(出示图片)(1)你觉得葡萄长势怎么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葡萄成熟了?(形状的大小、颜色透亮)(3)你想到了哪些描写葡萄的词语和句子?①又大又圆、又酸又甜、晶莹剔透、酸溜溜、甜津津。

②颗颗葡萄像硕大的夜明珠、晶莹透亮……(4)看到这几串成熟的葡萄,你有什么感觉、想法?2.出示“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

(1)指名朗读(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①主人公出场。

②狐狸很喜欢吃葡萄,从“馋得直流口水”可以看出来。

③想象狐狸的馋样儿。

)3.狐狸是怎么做的呢?能通过想象说具体些吗?(1)“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古诗二首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搜集有古希腊民间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

大部分为动物寓言。

因为伊索小时候长的很丑,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

不过他妈妈喜欢讲故事给他听。

另外,他长大了在田里干活时,看到的有趣事物,大部分都被他编成精彩的故事。

他的故事都是口授,可见他的记忆力有多强!而且,他曾经是个哑巴,但后来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声音,这就是所谓的善有善报吧!
伊索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

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

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

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

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

伊索曾经靠机
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

据说伊索因得罪德尔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述。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

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

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