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中国山西省南部主要山脉之一 呈东北-西南走向 东连太行山 南临黄河 西北为汾河谷地 西隔黄河与秦
值得收藏,一张图帮你快速了解河南的主要山脉分布

值得收藏,⼀张图帮你快速了解河南的主要⼭脉分布想要快速了解河南的⼭川分布,我们先了解⼀下⼭脉分布。
⼭脉构成地理、地形和地势的⾻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脉延伸的⽅向称作⾛向。
⾸先我们看⼀张我国主要⼭脉的分布图我国⼭脉的分布按其⾛向可分为5种情况:东西⾛向的⼭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脉):北列为天⼭⼀阴⼭;中列为昆仑⼭—秦岭;南列为南岭。
东北—西南⾛向的⼭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脉):西列为⼤兴安岭—太⾏⼭—巫⼭—雪峰⼭;中列为长⽩⼭—武夷⼭;东列为台湾⼭脉。
西北—东南⾛向的⼭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脉有两条:阿尔泰⼭和祁连⼭。
南北⾛向的⼭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脉和贺兰⼭脉。
弧形⼭系由⼏条并列的⼭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向转为南北⾛向⽽与横断⼭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脉为喜马拉雅⼭,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
下⾯我们来讲⼀下河南的⼭脉分布。
河南的⼭脉主要有豫西的伏⽜⼭、熊⽿⼭、外⽅⼭、⼩秦岭、崤⼭和嵩⼭;豫西北边境的太⾏⼭;豫南的桐柏⼭和⼤别⼭。
其中伏⽜⼭延伸最长,分布最⼴,常以此⼭为代表称作豫西伏⽜⼭地。
具体可分为太⾏⼭⼭地、秦岭东部⼭地、桐柏—⼤别⼭⼭地三⼤⼭地系统。
⼀、 太⾏⼭⼭地系统太⾏⼭脉⾃河北省进⼊河南省西北部,因⽽河南太⾏⼭脉是整个太⾏⼭脉西南段的尾闾部分。
构成了⼭西⾼原与华北平原天然分界线。
⼆、 秦岭东部⼭地系统秦岭被誉为中国的龙脉,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黄河以南、南阳盆地以北的⼭地是全省地势最⾼、⾯积最⼤的⼭地系统,是秦岭⼭系的东延部分,在河南明显呈余脉性质。
主要有东西向的⼩秦岭⼭脉和嵩⼭⼭脉,向东北延伸的崤⼭、熊⽿⼭和外⽅⼭,向东南伸展的伏⽜⼭脉。
是河南最⾼的⼭地系统。
1、崤⼭⼭脉崤⼭⼭脉是秦岭东段规模较⼤的⽀脉之⼀,它西南端与陕西华⼭⼭脉相连,西北⾯有宏农涧河⾕地分割,东南⾯被洛河⾕地所截,⼤致分布在宏农涧河与洛河之间,⾃西南向东北⼀直延伸黄河岸边。
山西省公路自然区划

路基路面作业目录一、山西省地理位置...................................................................................................................................... - 1 -二、山西省地势特点...................................................................................................................................... - 1 -1、高差悬殊挺拔高耸.......................................................................................................................... - 2 -2、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 2 -3、黄土广布地面侵蚀强烈.................................................................................................................. - 2 -4、南低北高呈阶梯状抬升.................................................................................................................. - 2 -5、山峦重叠山脉走向斜断................................................................................................................ - 3 -6、山脉交错构成山结........................................................................................................................ - 3 -7、两大分水岭河流周边辐射.............................................................................................................. - 3 -三、山西省地貌、土质、水文的概况分析.................................................................................................. - 3 -1、地貌状况............................................................................................................................................ - 3 -1.1 东部山区及高原区................................................................................................................... - 4 -1.2 中部盆地区............................................................................................................................... - 4 -1.3 西部山地区............................................................................................................................... - 4 -2、土质概况............................................................................................................................................ - 4 -3、水文概况............................................................................................................................................ - 4 -3.1 气候........................................................................................................................................... - 4 -3.2 地下水分布............................................................................................................................... - 5 -3.3山西河流分布............................................................................................................................ - 5 -四、山西公路工程的自然条件特点.............................................................................................................. - 5 -五、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路基路面的设计要求 .......................................................................................... - 5 -六、三级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 5 -七、对自然区划的见解.................................................................................................................................. - 6 -八、山西境内具体区划表.............................................................................................................................. - 7 -山西省三级公路自然区划一、山西省地理位置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的自然境界分明。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图文)

地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没有寒带,光热充足。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4、课本p3第二段四至点,p5图:A、我国领土东西端晨昏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
B、我国领土南北部季节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
5、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在我国的西北部,简称市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黑,广东省简称粤,南回归线穿过,首都北京,简称京,我们所在河北省,简称冀。
7、与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14个见图。
和隔海相望的6个见图。
8、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桂粤台,黄河依次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长江依次流经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9、陆上国界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四大海域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近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领海范围从海岸基线算起向海上延伸12海里,渤海和琼州海峡是内海。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
3、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和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占92%,其它55个少数民族共占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集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数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满回苗藏维彝土家蒙。
地理会考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模板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1.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三级阶梯3.山脉纵横交错(1)熟悉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①东西走向的山脉有:A天山、B阴山、C昆仑山、D秦岭、E南岭。
②南北走向的山脉:F贺兰山、G六盘山、H横断山。
③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I大兴安岭、J太行山、K巫山、L雪峰山、M 长白山、N武夷山、O台湾山脉。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P阿尔泰山、Q祁连山。
⑤弧形山脉:R喜马拉雅山脉。
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界线:S阿尔金山。
(2)山脉往往构成天然的地理界线A.地势阶梯界线:B.地形区界线:C.省(市、区)界线:D.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E.流域分界线:F.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它的南北在气候、河流、生产和生活方式、传统民居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
(4)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西岳―华山(陕西省);南岳―衡山(湖南省);北岳―恒山(山西省);中岳―嵩山(河南省)。
4.主要地形区(1)高原:(2)盆地:(3)平原:(4)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5.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疑难解析问题一: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对我国的影响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从海洋来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给内地带来降水,地势西高东低使得我国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沟通了西部和东部沿海的交通,有利于河海联运,河流流经不同的地势阶梯,落差大,再加上水量较丰富,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问题二: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且山区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在山区可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不利条件:山区地形崎岖对发展交通不利;坡度较大,易造成水土流失,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且山区易产生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问题三:熟记中国的山脉分布(利用口诀并对照地图记忆)我国主要山脉主要山脉拢,三大撇与横。
编绘我国山系分布图,并说明我国山系的分布规律

编绘我国山系分布图,并说明我国山系的分布规律中国是多山之国。
据统计,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9%。
就海拔而言,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共14座,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的中国国境线上和国境内者即达9座。
世界第1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第2高峰——乔戈里峰(8611米),第3高峰——干城章嘉峰(8586米),第5高峰——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第7高峰——卓奥友峰(8204米)均位于中国国境线上,第14高峰——希夏邦马峰(8012米)位于中国西藏境内。
至于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峰,在喜马拉雅山脉、喀□昆仑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唐古拉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大雪山、岷山等山地中数以千百计,无论是山峰的高度和数都是其他国家无可伦比的。
山地是中国地貌的格架。
中国大地貌单元如大高原、大盆地的四周都被山脉环绕。
青藏高原是中国最高最大的高原,平均海拔4500~5000米,环绕高原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
西南部的云贵高原海拔降至2000~1000米,周围的山脉有哀牢山、苗岭、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等。
西北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边缘的山脉有秦岭、太行山脉、贺兰山、阴山山脉、大兴安岭等。
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最低处罗布泊洼地的海拔780米。
而周围的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山脉,一般海拔在4000~5000米。
新疆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四周都为高大山脉所封闭。
就是在中国东部和东北部的大平原和岛屿上也可见到大片的中、低山和丘陵,如松辽平原东部的张广才岭和长白山脉,黄淮海平原东部的山东丘陵和长江中下游的低山丘陵。
台湾岛的玉山海拔3997米,海南岛的五指山海拔1867米。
主要山系山地系统是指山脉、山块、山链及其大小分支的总称。
它具有复杂的地质发展史和包括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山地。
的五大山系及主要山脉

的五大山系及主要山脉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中国的五大山系及主要山脉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几个相邻山脉可以组成一个山系。
世界上着名的山脉主要有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较大的山脉有210多条。
这些山脉、山地常常是一些江河的源地或分水岭,地理上的重要界线,形成中国高原、盆地、平原地形轮廓的骨架。
《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
大川之上必有途矣。
”《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
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
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
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
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
中国的山脉,从山脉的排列和走向,可归纳为五个大的体系:1、东西走向: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一大别山以及南岭山系;2、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等山脉;3、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以及台湾山脉;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等山脉。
1. 东西走向: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一大别山以及南岭山系;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最北一列是天山一阴山一燕山山系,是中国北方最长的东西走向的山系,主要分布在北纬40°–43°之间。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欧亚大陆腹地,东西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四国。
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峰顶白雪皑皑,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
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区最大的山系。
天山,是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界线、是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界线、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界线、是南疆与北疆界线。
中 国 地 形 地 貌

第三级最低阶梯
• 第三级最低阶梯,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 峰山以东。自北而南,有海拔200 米以下 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海拔数百 米的丘陵和海拔达3000米以上的台湾山地。这一级阶梯的 地形面受破坏较烈,原来的古陆已被断裂、切割、剥蚀成 现在的丘陵状。广大的平原发生于沿岸沉降地带,生成年 代较新。至今一些沿海地区仍在不断淤积成陆。由海岸线 向东,则是碧波万顷的海洋,沿海岛屿和南海诸岛星罗棋 布,在水深不足200 米的大陆水下延伸部分,是浅海大陆 架区域,也属于第三级阶梯。
•
所谓三道纬向山带,即上述的三条东西走向的,由许多 山脉组合而成的带状山系。而它们之间的间 隔几乎都在 8~10个纬度左右。如天山──阴山的主体, 大致位于北纬40°30ˊ~42°30ˊ之间;昆仑 山──秦岭的主体,大致位于北纬32°30ˊ~34°30ˊ之 间;而南岭的主体,大致位于北纬24°00ˊ~ 25°30ˊ之间。这三道纬向山带实际上构成了中国三条重 要的地理界线,它们对于中国的气候、水文以 及农业生产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 三条濒太平洋山岭,就是指中国东部地区三条似雁行 排列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它们几乎是三 条互相平行的带状山岭,即最东面的台湾山脉,中间的长 白山—浙闽丘陵,最西的大兴安岭—雪峰山。 由于它们的位置恰好与中国盛行的东南季风呈直角相交, 这就加强了中国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的气候特 征。这种明显的作用尤以大兴安岭最为典型,大兴安岭以 东河流的侵蚀作用占优势,大兴安岭以西干燥 剥蚀作用则占重要地位。 所谓两个走向的大型洼地,即中国东部由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所组成的一条东北 —西南走向的沉降带,以及中部由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
第二级阶梯
• 第二级阶梯介于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雪峰山之间,其中包括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 地等地区,海拔一般为1000~2000米,惟四川盆地较低, 海拔在500米以下。这一级阶梯面有些在1亿年前的白垩纪 时代已经形成,比较年轻的部分也都有3000万年的历史。 它经受地壳运动的次数较多,地壳、断陷和抬升也较显著。 断陷的地方往往成为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而在这两个盆地之间的天山山脉却拔地而起,最高达7000 多米,但在山顶部还保留着平缓的山顶面。深陷的盆地可 以吐鲁番盆地、四川盆地为代表。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艾 丁湖湖底,低于海平面155米。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拓展阅读:中国的山脉

中国的山脉中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3%,大大小小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骨架。
其中主要山脉介绍如下:喜马拉雅山: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山系,我国最高最长的山脉。
绵延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的边境,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墨脱县境内的南迦巴瓦峰,北以雅鲁藏布江—象泉河为界,南濒印度河—恒河平原。
东西长2 400余千米,南北宽约200~350千米。
主脉平均海拔在6 000米以上,海拔7 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座,终年冰雪覆盖,“喜马拉雅”源于印度梵文,意为“冰雪的居所”。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表现为:南坡复杂,出现一系列森林带,直到积雪冰川带;北坡较简单,为高寒环境下形成的草甸草原、寒荒漠与积雪冰川带。
中尼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藏语意为“女神第三”)是喜马拉雅山主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山顶终年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l万千米2,雪线(4500~6000米)南低北高。
南坡降水丰富,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1000~2000米为亚热带常绿林,2000米以上为温带森林,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
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 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
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羊等珍禽奇兽及多种矿藏。
唐古拉山:藏语为“高原上的山”。
在西藏东北部及青藏边境,向东南延伸连接横断山脉,南北宽160千米,主脊海拔6 000多米,但相对高度多在500米左右。
冰雪作用强烈,冰川、冰缘地貌广布。
主峰各拉丹冬,海拔6 621米,是长江的发源地。
怒江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南麓,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北麓。
唐古拉山口自古就是高原上的交通要道,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都从这里经过。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东西走向,长达2 500千米,素有“中国的脊梁”之称。
平均海拔5000~6000米,为古老褶皱山。
西段两侧为藏北高原与塔里木盆地,南坡平缓,北坡陡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条山——中国山西省南部主要山脉之一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连太行山南临黄河西北为汾河谷地西隔黄河与秦岭山区相望因位于秦岭与太行之间山势狭长而得名
中条山,位于中国山西省南部,黄河、涑水河间。
地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居太行山及华山之间,山势狭长,故名中条。
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于山西省垣曲县东南。
东北端与王屋山相接的历山,海拔2322米,为涑水河发源地。
因它屏蔽着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着西安和大西北,瞰视着晋南和豫北,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这里发现2万多公顷原始森林,内有连香树、山白树、牛鼻酸、红石极、青檀等珍贵树种,还有金猫、金雕、金钱豹、猕猴、大鲵等稀有动物。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奇峰霞举,孤峰标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中条山外文名称Zhong-Tiao Mountains地点中国山西省西南部所属国家中国著名事件中条山战役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拔1200~2300米著名景点水峪口景区,舜王坪,蟒河所属城市山西省运城市概述中条山,中国山西省南部主要山脉之一,呈东北-西南走向,东连太行山,南临黄河,西北为汾河谷地,西隔黄河与秦岭山区相望。
因位于秦岭与太行之间,山势狭长而得名。
中条山依山势可分为三段:东段称历山,以舜王坪最
高,海拔2322米,山顶呈平台状,其间有垣曲断陷盆地;西段称中条山,兀立于运城盆地与黄河谷地之间,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相对高差约1500米;中段山势较缓,呈阶台状,张店附近分水岭鞍部有三趾马红土和黄土覆盖的宽谷,乃唐县期宽谷经隆起而成。
矿物资源以铜矿为主,此外有金、磷、煤、铁等。
地理位置以中条山为主线的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南部,地跨临汾、晋城、运城三市,总面积46301.3公顷,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1993年经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1993)166号文件批准建立,总面积为47473公顷。
[2] 自然气候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太行山脉南段,气候温和,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北有涑水,南有黄河,有多条溪流从园内发源,分别注入涑水和黄河。
中条山素有“山西天然植物园”之美称,园内植被繁茂,林木莽苍,主要树种有橡树、桦树、杨树、油松、华山松等。
珍贵动物有猕猴、黑鹳、大鲵等。
公园内有古迹万固寺,附近有三门峡水库、王屋山等风景名胜及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旅游景区[1]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山西省南部,背靠黄土高原,面临九曲黄河,西与秦岭相望,南依洛阳花城,总面积46301.3公顷。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变的温、热带气候,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中条风光,区内种子植物高达千种以上,陆栖动物329种,鸟类258种,其中猕猴有十余群,千余只,在我国北方地区极为罕见。
优美的
自然环境,秀甲的丛林山水,丰富的动植物种类,素来被誉为“华北地区动植物资源宝库”。
中条山森林公园山水秀丽,丛林茂密,层峦叠嶂,景观奇异,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公园内主要有六个景区:舜王坪景区中条山该区以中条山主峰舜王坪为中心,四周陡峰深谷并存,四面形成笔直的悬崖峭壁,而峰顶平坦,约有2.5平方公里的草甸,坪顶有舜王庙遗址。
站在坪顶可纵观历山保护区全景,朝观日出,夕看晚霞,南可遥望黄河之壮观,西南可观七十二混沟原始森林之雄伟。
另有东峡、西峡、一线天等奇观。
蟒河景区中条山该区以黄龙庙为中心,由大河、杨庄河、南沟、拐庄蟒河四大沟组成,山石林立,造形别致,山山相连,沟沟相通,四道沟内水流潺潺,常年不断,并在沿河形成了出水洞、水帘洞瀑布等奇观,山峰有石人山,孔雀山、窟窿山、棋盘山、指柱山、王蟒峰等,形状古怪,各具特色;另有内龙洞、白龙洞、黑龙洞等,在当地都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成群结队的猕猴与游人嬉戏,平添许多乐趣。
中村景区有洞天府地之称,由数十个天然溶洞组成。
这些溶洞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成,奇特怪异的钟乳石,晶莹剔透、红艳如烛、洁白若玉,是游人寻幽探秘,饱览洞府风光的绝佳之地。
首推鸡冠岭白云洞,洞中最高处达27米,最宽30余米,深达数百米,步人洞中恍若进入一座雕塑艺术的迷宫,置身神话般世界,引人人胜,有“华北第一溶洞”之美称,颇具游览和
科考价值。
啸天洞,距白云洞3.5公里,独有的玲珑剔透和“群兽啸天”等景点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巧夺天工。
还有神仙洞等洞府有待进一步开发。
横河景区是中条山油松、华山松的集中分布区,松涛阵阵、景致绮丽,以雄,秀、奇、险著称。
析城山,位于阳城西南,海拔1889.5米,山顶有774平方米平台,四周绝壁环绕,状若城垣,相传为纪念汤王祈雨而建有汤王庙,故析城又名圣王坪、东坪,整个坪顶空旷辽阔,气势磅礴,坪下林木葱郁,涧深谷幽。
清代诗人陈廷敬有诗赞曰:河东形胜古王畿,蒲板南来垒嶂奇。
禹贡山川连砥拄,唐风宫宝尽茅茨。
阴里半岭云车过,翠入中峰两脚移。
极目下方千万壑,樵村归路客先知。
古为阳城县八景之一。
此外还有盘亭列嶂、小尖山、隔人岩溶洞、青龙峡等景点让游人流连忘返。
泗交景区风光壮丽,由三跌潭、秦王寨、将军崖、飞壁崖、妖婆石、神鼋谷景群、泅交围猎场和湖光山色等著名景点组成,神鼋救秦王的传说源于一块酷似龟鼋的巨石,位于泗交镇窑底村,相传秦王李世民行军路经此地,山上危崖突然坍塌,一块巨石呼啸着飞向李世民,正在此地修行出来散步的一只老鼋,挺身相救,用头顶住巨石,自己因心力耗尽而亡。
李世民即位后,封此鼋为“神鼋”。
同善景区麻姑山,原名蘑菇山,因盛产蘑菇而得名,后来麻姑在此修行成仙,人们在山顶建起庙宇,改名麻菇山,纪念麻姑善良、勤劳和贤惠的美德。
主要景点有麻菇揽胜、麻
菇泉、麻菇点石、麻菇遗风。
公园内有古迹万固寺,附近有三门峡水库、王屋山等风景名胜。
旅游指南门票价格20元交通提示乘专线巴士可达历史文化[1]中条山森林公园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而且人文景观也丰富广博。
历史上三皇五帝中的尧、舜、禹、汤都曾活跃于此。
主峰舜王坪,海拔2358米,坪顶平夷广阔,草甸成毯。
相传舜王在此生活起居,读书耕耘,为“天公降旨立君之地”。
著名的“下川遗址”更是人们探索距今二万三千年到一万六千年间人类发展的场所。
凡到此游者无不翘首东云,若梦遐思。
清代著名诗人张尔墉曾有诗赞曰:“古帝躬耕处,千秋迹已迷。
举头高山近,极目乱峰低。
花径闻幽径,泉声过远溪。
黄河遥入望,天际一江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