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复习备考讲座

合集下载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考讲座(一)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教师用书岳麓版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考讲座(一)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教师用书岳麓版

高考讲座(一)政治文明历程高考第H卷非选择题突破环节一高考第40题规范答题讲评技巧1以"一个前提,两个原则”规范答题应对高考网上阅卷▼大家都知道高考评阅非选择题是网上阅卷。

为了有效地应对高考网上阅卷,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

“一个前提”:答案要准确规范,书写要工整,要答在规定的答题框内。

每年高考中都会有一些试卷,因卷面字迹潦草,序号乱置,模糊不清,答题空间安排不合理,使阅卷老师找不到要点。

“两个原则”:(1)答案“点要多、面要全、话要短”。

回答非选择题注意答案要多角度,要点多而全,回答直接,尽量使用历史专用词句,太简洁易漏知识点,影响得高分,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办法,但要注意“多”是答案的点多,是追求“广度”,而“深度”要适可而止,解释“话要短”,不要重复、啰唆。

(2)尽量把答案得分的“关键词”写前面。

要紧扣设问,把要求回答的要点,以最简洁的语句按①、②、③分别写出来,每个小要点后,用冒号进行解释,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回答的要点。

这样容易得高分,最起码能少失分。

[高考示例](2016 •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 500万人左右,其中90滋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 510家,投资总额约63 271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

至U 2008年,移民人数达1 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 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018-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研讨讲座

2018-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研讨讲座
②听新闻(辅之以筛选重要时事) ③听课(辅之以记笔记)
④看相关电视(辅之以知识积累)
形成会积累的习惯问题
(养成知识资料积累的好习惯) (人文素养的积累问题)
①多渠道的积累(电影电视等) ②资料积累的有序性(随手丢) ③积累经典题目的习惯 ④积累不同老师的颖点
(二)谈谈文科的“说” “说”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境界
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
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
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新情景印证课本结论
特点一:透过现象看本质
背景
(……现象)这表明了 本质
影响
特点 ①关注时事政治 ②关注传统文化 ③历史知识生活化 ④违反课本常规思路 ④注重新情景的设置
二、谈谈学习历 史的重要习惯与素养
(4)建国初期 ①1953年全国人大地方选举问题 ②1966-1976文化大革命问题 ③1980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问题
(5)关于古代希腊和罗马 ①民主政治的摇篮
②古代罗马的法律 公民法+万民法+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
(6)关于世界近现代经济的历史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
②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④瓜分世界的狂潮 ⑤杯水车薪和病入膏肓的经济 ⑥实干家罗斯福
⑦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和美国的新经济
(7)关于世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代部分 ①关于十月革命 七月事件+布党六大+告俄国公民书 ②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③迅速兴起的日本(80年代以后) ④东方巨龙的腾飞(重返联合国) (5)走出低谷的俄罗斯
二、谈谈学历史 的重要习惯
(一)谈谈文科的“听” “听”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 ①听报告听讲座(辅之以记录)
24.
违反正常思路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2经济成长历程高考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2经济成长历程高考

高考讲座(二) 经济成长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环节一高考第 40 题规范答题讲评第一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读材料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围绕设问细读材料,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

读材料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材料出处与设问。

科学做法应该是:首先:文字材料先读材料出处,图片、图表、表格材料先读题目。

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史书文献、背景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至关重要。

其次:审读材料正文。

注意材料的层次、几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省略号前后的内容、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细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注意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第二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清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

“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语”是指应怎样回答,“时空限定语”是指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应是什么样的。

将这四项审清了,答题的要素就一清二楚了。

很多考生都是由于限定词或答题语等没有审清而丢分,因此,审设问时,一定要将这几项答题要素用笔标注一下,以便引起注意并加深理解,切不可马马虎虎,更不能掉以轻心。

第三步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非选择题的开头格式一般都是“阅读材料”,所以很多考生解答时,养成了一个“抛开教材,就题答题”的坏习惯。

从非选择题的“教材型”“材料型”“结合型”三种类型来看,答题时一般都要适当联系教材。

审完设问后,应先回顾与所学知识的链接点,再列出提纲要点。

这里有三种情况:(1)如果是“教材型”的设问,就可直接用教材知识作答。

如果该设问与题目中的材料有一定联系,对材料内容应做大概了解。

(2)对于“材料型”的设问,尽管题目要求“根据材料指出”,但实际上材料所含信息与教材知识又非常相近,依据教材知识同样可以回答。

这样的设问,当你回顾教材知识后再读材料,则很容易概括出答案。

(3)对于“结合型”的设问,答案的要点应是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并集”,即材料中体现的要点+教材中的要点=完整的答案。

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

高考历史备考应战讲座

2.关注核心学科能力,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1)高考中的历史学科能力要求 (A)获取和解读信息 (C)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 (B)调动和运用知识 (D)论证和探讨问题
(2)解读信息与提炼信息能力的培养(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 ---高考的制高点(后面专门讲)
3.关注过程与方法,了解新高考形式上新变化
(1)理论上的过程与方法 (2)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第26题13分 第29题4分 第30题12分
第21题3分 第23题14分 个别设问中占24分 无涉及 无涉及 第27题16分 第29题2分 第21题7分
江苏单科 山东文综 宁夏文综
必修 3
4/20 2/8 2/12 11/25 6/25 8/20
12分 8分 8分 22分 18分 24分
29/96 24/68 8/85 22/84 36/141 31/96
28.(山东)(25分) (2)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 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 文化强省的跨越。(7分)
第二部分
2009年复习备考策略
一、明确命题导向
1.以“文明史”为思路 文明史观思路梳理 (1)纵向 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 息时代) (2)横向、 政治文明人类社会在政治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专制 到民主。 经济文明:人类社会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文明。从传统 农业到工业文明。 精神文明:人类社会在思想领域里的演进。从迷信愚昧 到科学化、理性化
与07卷 比较 增加 下降 增加 增加 无 下降
3/8 5/12 8/25 13/25 8/20 3/8
必修 1
海南单科 广东单科 江苏单科 山东文综

金太阳高考历史讲座

金太阳高考历史讲座

启示:
方向比努力重要,方向不对,越努力可能离目 标越远。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课程标准是宏观准则,考试 说明是实施规范,教科书则是学习基础。 无论学习能力多强、思维方式多么的天马行空,无论 感觉考试说明多么言简意赅,教科书多么知识庞杂, 也无论感慨考题多么跳跃灵活,解题过程多么难以把 握,实际上,基础和规范都是必不可少的。 “看书未必得高分,不看书一定不会得高分”,“会用 考试说明和发挥真题的作用,未必一定能捕捉到高考 方向,但是不会用考试说明和发挥真题的用处,那就 真的无法把握高考方向,提升复习效率了。”
事实是这样吗? 事实就是如此!
我们有大量的时间甚至2/3以上的时间都 白白浪费在了无效的复习上了! 分析: 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绝大多数都受制于 自己的固定化思维方式,或教或学,在教学和 学习上虽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却无法达到 令人满意的效果,导致历史成绩不太理想。
看不穿 是你失落的魂魄 猜不透 是你瞳孔的颜色 一阵风 一场梦 爱如(是)生命般(的)莫测
24 0 2485
解读:经济史所占比例明显较大,和去年相比,
必修三文化史的比重明显减少,而学科内综合 比例提升;
表2:2016年全国I卷中外史考点分布
中国古代 中国近现 学科内 题 型 世界史 史 代史 综合
客观题 主观题 合 计 16 12 28 16 13 29 16 12 28 0 0 0
电影《画皮》主题曲:画心
你的心 到底被什么蛊惑 你的轮廓在黑夜之中淹没 看桃花 开出怎样的结果 ....... 爱着你 像心跳难触摸 画着你 画不出你的骨骼 记着你的脸色 是我等你的执着
我们的老师,竭 尽全力试图带领学生 看清楚画皮背后的真 相,然而,真相却那 么难以触摸,不能描 绘,只能等待,难道, 我们高三历史学科复 习中,我们真的难以 打破这个魔咒吗?真 的只能看着考试的轮 廓在黑夜中淹没吗?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 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  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 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知识精讲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历史专题讲座中国近代现代经济史(一)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社会的经济A. 清政府统治后期的社会经济1. 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经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社会经济:总理衙门设立后,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赫德等操纵了近半个世纪。

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国海关,便利了他们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中外贸易,外国商品进口增长3倍,中国原料出口也相应增加。

这说明,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同时,在这一时期洋务派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自强”“求富”的旗号,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 在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4.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社会经济: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同时也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经济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一是由中国的半封建性决定的,军阀本来就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军阀割据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二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以后,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争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环。

从1914年到1918年,农户减少了1500多万户,耕地减少了2600多万亩,荒地增加了4900多万亩。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高考讲座(三)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对应学生用书第270页)环节一高考第40 题规范答题讲评[题型特点](1)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就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运用文字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学问的再认再现实力,以及运用所学学问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实力。

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动、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特点。

(2)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导向明确,命题形式新奇,能指引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向和对历史某一问题的思索,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相识问题的实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较多的题型。

[方法技巧](1)紧扣主题,留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

解题时要特殊留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序地推动,设问之间的答案相互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干脆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干脆或间接的答案。

把握了设问之间的这层微妙关系,可以引导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向。

(2)留意解答依次和思维逻辑依次。

解答这类题目,答好第一问是关键。

解答第一问时要留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索,发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

同时,要留意思维的逻辑程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晰。

假如是一材料多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育。

[高考示例](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始终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从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见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答题策略指导讲座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考前答题策略指导讲座

• 分析:材料没有涉及“提倡国货抵制洋 货”,故A项错误;村料没有涉及“倡导教 育救国”,故B项错误;“提倡改良莫差过, 凡事均需切实做”表明歌词意在希望民族 产业改进提高,故C项正确;“佛山雕 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 表明中国部分手工业产品优于洋货,不能 说明沿海地区国货优于洋货,D项错误 答案 C
本题要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全 面准确地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理解题 意要求,迁移用所学知识,切勿以点概 面,片面化。本题不但要注意20世纪初 上海的时间、空间信息,包括材料中 “手工品………远胜洋货”“提倡改良” 等信息,还要结合所学近代经齐结构变 动的相关知识,注意材料信息与题意的 关联。
• 问题二:提取信息不准确 ①不能真正理解材料的含义。 例如,“西方某学者说:美国没有童年, 只有青壮年。'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 请简要解释你的回答”。在此,我们只 能从其材料的本意角度来分析该题,这 里西方某学者所言并非本意。“美国没 有童年”并不是说在美国没有小孩子, 而是说美国历史没有经历原始社会、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美国“只有壮年” 则指的是美国从建国之日起就确立了成 熟的资本主义制度。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考查题 常见问题及根治方案
高考要求:考试说明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 有三个层次的要求:一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 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二是整理材料,最大限 度地获取有效信;三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 准确、合理的解读。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在做获取和解读 信息能力考查题时常出现以下两类问题
• 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 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时间与材 料不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思想日新, 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广告成功, 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可知追求新思想 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村料只提及广 告的宣传,并不代表改良社会风俗已经成 为国民共识,故C错误;村料只是广告宣传 而已,谈不上推进文明,况且在近代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文明的推 进有待于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广告 的字消十分有限,故D项错误 • 答案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③ ②

①国家君主立宪制形成 ②国家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 ③国家出现君主立宪政体 ④国家开始迈入近代化
(3)分类(定性)
(3)确定知识点的并 列关系
举例、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神农”的传说 农业的起源 (2)从耒耜到曲辕犁 农业的工具 (3)水利工程的兴修 农业的保障 (3)古代的农学著作 农业的经验 (4)从千耦其耘到到个体农耕 农业的经营
(2)从空间概念入与知 识系统手建立知识结构与 知识系统。
历史空间概念,其本质是地 理学与天文学中的空间概念。即 指地球表面的一部分。任何历史 事件,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处于 一定的地理位置,总是在一定的 环境中进行的,这就是历史的空 间性 。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1)地理位置:江南地区 (2)地理环境:商品经济活跃地区 (3)社会环境 ②社会矛盾尖锐
一、历史学科习惯与学 科素养问题
(一)学习习惯问题 (1)动笔写的问题 (2)动口说的问题
(3)动脑想的问题
(4)积累题的问题
②不是简单的勾划线 ③利用好教材的空白 ④课下回顾着整理出笔记
(2)动口说的问题 (文科的语言表达问题)
(3)注重分期概念(阶段特征)运用
例1、古代希腊历史 (1)爱琴文明时代 ①自然哲学的产生 (2)荷马时代 (3)城邦形成时代 ②梭伦改革 ③克里斯提尼改革 (4)城邦繁荣时代 (5)城邦衰落时代
例2、关于列强在华经济形势的侵略
①开放通商口岸 ①洋货涌入 (1)1840-1895 ③掠夺原料 ④默许开办工厂 ⑤西方国家狼狈为奸 ①深入富庶 (2)1895-1900 ②资本输出 ③瓜分狂潮
(1)使知识点直观化具体化。
(2)是进行知识归类的重要工具
(3)是建立新的知识系统的另一种思路
设计5.
在太平天国控制范围内,19 世纪60年代前后
(4)是归纳线索的重要工具
(5)是挖掘课本知识的的重要工具
(6)是挖掘教材内涵的重要工具
北宋东京周围“四漕通渠”
19 是建立空间联系的另一种形式 (7) 世 纪 中 晚 期 的 欧 洲
一.关于孟子的思想
①土地 土地私有 (1)仁政学说 三件宝 ②人民 与自耕农 ③政事 (2)性善论 天赋道德与生俱来 ①倡导浩然正气 商品经济 (3)义利观 ②强调先义后利 ③要求人们应具有的人格
启蒙思想的内在逻辑关系
①自然法则 ②天赋人权
③社会契约 ④分权制衡
高水平的民主政治,即“宪政”, 在17-18世纪首先由英美法创建。宪政制 度以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为 “三大支柱”,实行立法、行政、司法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原则。“立宪” 是指以宪法为根据建立政府,而宪法必 须包含两个基本内容 (1)保障每个公民 生而具有的各种权利;(2)约束政府的权 力,严禁它从事任何超越宪法的活动。
例3、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过程
(1)欧洲共同体时期(1951-1967) (2)欧洲统一大市场时期(1968-1993) (3)欧洲联盟初具规模时期(1993-2002)
例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 ①1919-1929柯立芝繁荣时期 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 ③1932-1939年罗斯福新政时期
例4、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建立
(一)17、18世纪的欧美民主政体建立
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②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③法国的民主共和制
(二)19世纪中晚期确立与扩展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②美国联邦法律至上性确立 ③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④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度的出现 ⑤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⑥日本君主立宪制度的出现
(5)中国古代的土地私有 农业的基础
举例、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个人土地有类型 ①君主土地私有 ②地主土地是由
③自耕农土地私有
(2)国家控制的土地私有 ①北魏的均田令 ②隋唐时期的均田制
举例、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3)佣耕制(战国到汉代) (1)田庄制(东汉到中唐)
(2)租佃制(宋代之后日益流行)
例5、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活动(1894-1925 (1)革命团体与政党的角度划分 (2)依靠的军事政治力量角度划分 (3)按民主革命纲领思想的角度划分
例6、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美苏争锋 (1945-1955)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1961-1971)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991-2001)
举例、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2)衣被天下 (3)从烧陶到制瓷 (3)官私营手工业的消长 (一)生产 (二)经营
(3)可提升个别知识点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 2.买办和买办阶级,在近代中国 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香山号 称“买办的故乡”。代表人物有唐廷 枢、徐润、郑观应。它是中西经济、 文化碰撞和结合的产物
过好历史基础知识的基本思路
①切记时间 ②切忌大事年表 (1)用好时间概念 ③以课单元为单位
④以分期为基本思路
①重视空间概念 (2)用好空间概念 ②充分利用好地图 ③自己设计地图
(3)做好定性分类 找好并列关系(属性)
(1)从时间概念入手建 立知识结构与知识系统
时间概念在复习中的地位
(1)强调时间概念的重要性 (2)强调按课本顺序抓时间顺序
①宋明理学的发展 ③改朝换代与抗清斗争
江南地区 自南宋时期起成 为我国经济中心 地带,随之成为 “财赋之地,人 物渊薮”是中国 古代文化重心地 带。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 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
论题一、文化积淀与传承 论题二、经济发展与文化
①说出知识结构与知识系统 ②说出自己的理解成分 ③以教者的身份说 ④自言自语的说和说给听众
(3)形成会积累的习惯问题
(养成知识资料积累的好习惯) (人文素养的积累问题)
①多渠道的积累(电影电视等) ②资料积累的有序性(随手丢) ③积累经典题目的习惯 ④积累不同老师的颖点
二、如何体现时 间空间概念(过好教材 关,抓好基础知识)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思想上
(4)是找并列关系的重要思路。
四、把问题抓到位 讲透彻
(一)历史问题讲通俗
例.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就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①宣言肯定了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 上的积极作用。 ②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 秘密。 ③宣言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宣言昭示未来社会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