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垣曲中条山铜矿峪矿5_西边部矿体的地质特征研究_张剑兵

合集下载

山西垣曲中条山铜矿田中条群岩石学以及构造学的含矿性研究

山西垣曲中条山铜矿田中条群岩石学以及构造学的含矿性研究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21DOI:10.16660/ki.1674-098X.2019.08.121山西垣曲中条山铜矿田中条群岩石学以及构造学的含矿性研究①郭俊 郭丹(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一〇八队 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 要:本文在介绍山西省垣曲县铜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阐明矿区内岩浆岩活动的显著特点,对区内劈理、片理的特点以及对矿区内的地层有了全面研究。

同时也阐述了矿区内的矿石特征和矿石化学成分以及该地区下元古界中条群岩石学、构造学特征,并探讨了其与铜矿化的关系。

对矿区有更清楚的了解,进而加强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结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分析依据。

关键词:铜矿田 中条群 岩石学 构造学 含矿性中图分类号:P58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3(b)-0121-02①作者简介:郭俊(1984,9—),男,吉林四平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地质找矿工作。

该铜矿田位于中条山西北部,跨垣曲县与绛县县界。

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板块山西台隆中条裂谷。

中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密集区,也是目前华北最主要的铜矿开采和生产基地。

该区胡家峪与蓖子沟等铜矿在持续开采数10年后,资源已濒临枯竭,急需寻找新的后备资源。

1 成矿地质背景1.1 地层本区出露的地层有新太古界绛县群和古元古界中条群,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1.1 绛县群铜凹组:主要由石墨绢英片岩,千枚岩和变质粉砂岩组成,主要分布在本区的西北部边缘。

后山村组:本层以石英岩为主,底部见薄层砾岩,中上部磁铁电气石石英岩。

主要分布本区的西南部和西北部。

骆驼峰组:本层主要有变质凝灰岩,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东北部及东部。

西井沟组:本地层以杏仁状黑云母片岩,角闪黑云母片岩为主。

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东南部、东部及南部。

竖井沟组:本层出露岩石主要为变超钾质流纹岩。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李洪英;赵凤春;吕峰杰;陈永平;骆文娟;孙军刚;杨磊;谢坤琪;周新鹏;薛生升;尹德威;郭双龙【摘要】铜矿峪铜矿床位于中条山铜多金属成矿带,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基于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群包裹体成分和碳、氢、氧、硫同位素分析等研究,探讨铜矿峪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性质及其演化和成矿物质来源.铜矿峪铜矿床的成矿阶段可划分为红钠化(石英-钠长石)阶段,钾长石-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石英-方解石-硫化物阶段和石英-铁白云石-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富液相气液两相包裹体(Ⅰ型)、含子晶包裹体(Ⅱ型)和CO2包裹体(Ⅲ型),还有少量的富气相包裹体(Ⅳ型)和液相包裹体(Ⅴ型),成矿流体系统早期为中高温、高氧逸度、富CO2的岩浆热液,中阶段经过流体沸腾、温度降低、氧逸度降低、CO2逸失等过程演化为还原性流体,使得大量金属硫化物沉淀,最后由于大气降水的不断加入和降温等过程,形成晚期的低温、中低氧逸度、低盐度、贫CO2的大气降水热液.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H2O值变化范围为6.5‰~-1.1‰,δD值变化范围为-99‰~-58‰)显示,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从以原生岩浆水为主,到晚期大气降水为主.9件硫化物样品δ34S值变化于1.1‰~4.8‰,平均值为2.44‰.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的特征.【期刊名称】《矿床地质》【年(卷),期】2018(037)005【总页数】20页(P1091-1110)【关键词】地球化学;斑岩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中条山;铜矿峪【作者】李洪英;赵凤春;吕峰杰;陈永平;骆文娟;孙军刚;杨磊;谢坤琪;周新鹏;薛生升;尹德威;郭双龙【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垣曲043700;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垣曲043700;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垣曲043700;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武警黄金第七支队,山东烟台264000;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27;武警黄金第十支队,云南昆明650111;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察院,山西运城044004;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察院,山西运城044004;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察院,山西运城044004;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垣曲043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2铜矿峪矿床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北部,元头山高山区的东南部(图1),是中国大型铜矿床之一。

山西李坝沟铜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山西李坝沟铜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广 ]变角闪岩 葡 厂 ] 石英岩
李 坝沟 矿 区位 于 中条 凸起北 段 东 侧 , 同善 构造 天 窗 的西部 , 地质 构造 可分 为基 底构 造 和盖层 构造 , 前 者受 区域 变质 作 用 , 理 发 育 , 褶 曲 构造 明显 。 片 小
岩 、 质 绢 千 岩 、 灰 质 大 理 岩 、 凝 灰 岩 互 层 , 夹 炭 凝 层 并
近北西 向 , 状平 缓 , 造 简单 , 示 地 台 型沉 积 建 产 构 显
造 特点 。
2 矿 区地 质 特 征
2 1 地 层 .
中酸 性火 山熔 岩 , 岩 中具 杏 仁 状构 造 。在 宋 家 山 熔 至歇 马河 一带 , 岩性 与后 河一带 相近 , 但不 见酸性 火 山熔 岩 ; 在宋 家 山一带 除石 英 岩 、 理 岩 、 云石 英 大 绢
黄铁 矿 、L 石 等 。黄 铜 矿 、 孑雀 黄铁 矿 呈 散 点状 , 雀 孔
石呈 薄膜 状 , 多分 布 于 层 理 面 上 。在 与 石 英 接 触 处 有 时可 见铜 矿体 。 ( )大理 岩 ( 。呈厚 度不 等 ( ~4 的 条 4 M) 3 0m) 带状 夹 于角 闪岩 、 云 母 石 英 片 岩 中 , 要呈 白 色 、 绢 主
表 内 矿体 1 条 , 外 矿 体 1 条 ; l 表 1 Ⅱ矿 带 分 布 于西
部, 圈定 表 内矿体 6条 , 表外 矿体 1 条 。 1 I矿带 是 本 区 主要 含 矿带 , 北 东 一南西 向分 呈 布 , 约 7 0m, 为 南北 两段 。北 半 段 长 6 0 m, 长 5 分 0 南 半段 长 l 0m, 5 矿带 宽 2 倾 向南 东 , 角上 ~6m, 倾 部较 陡 , 8 。 为 5 以上 ; 下部 逐渐 变缓 , 到 6 。 可 0 左右 。 Ⅱ矿 带 与 I矿带 基 本 平行 , 矿石 英 岩厚 度 及 含 长度 较 大 , 矿化 部分 长 约 3 0m, 2 1 n 但 5 宽 ~ 0r。矿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铜矿流体演化特征

山西中条山铜矿峪铜矿流体演化特征
( 均 一 温度 为 2 5 9 . 7 o C~ 3 2 0 . 5 o C,盐 度 ( W( N a C 1 ) )为 8 . 9 3 % ~l 3 . 1 6 %) 和纯 C O 2包 裹 体 ( C O 2
均一温度为 2 4 . 3℃ ~ 2 7 . 2 2 c c) 。晚成矿 阶段 仅发育 气液两相 包裹体 ( 均一温度为 1 2 6 . 9℃ ~ 2 1 2 . 3
中图分类号 :P 6 1 8 . 5 1 文献标识 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5 5 8 9 . 2 0 1 3 . 0 2 . 0 0 2
Ev o 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o n g k u a n g y u c o p pe r lu f i d i n t h e
5 5 0 o C,盐度 ( W ( N a C 1 ) )为2 9 . 7 2 % ~> 6 2 % )为主 。主成矿 阶段 主要 由含石 盐子 晶包裹体 ( 均一 温度 为 1 6 9 . 1℃ ~ 3 2 4 . 9 o C,盐度 ( W( N a C 1 ) )为3 0 . 4 7 %~ 3 9 . 7 5 %) 、气液两相 包裹体 ( 均一温度 介于 1 5 9 . 9℃ ~ 2 4 2 . 9℃ ,盐度 ( W( N a C 1 ) )为 1 . 5 6 % ~ 2 2 . 3 1 % )组 成并发 现 少量含 C O 2包裹体
裹体 、含 C O 2包裹体及纯 C O 2包裹体 。其 中早 阶段 以富含 多子 晶包裹体 ( 均一 温度 为 4 3 6 . 2℃ ~>
5 5 0℃ , 盐度 ( W( N a C 1 ) )为4 9 . 3 4 % ~ >6 2 % ) 和 含 石 盐子 晶 包 裹 体 ( 均 一温度 为 3 4 5 . 6℃ ~>

山西省垣曲县葫芦峪一带铜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山西省垣曲县葫芦峪一带铜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217山西省垣曲县葫芦峪一带铜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李 琼(山西省地质勘查局214地质队,山西 运城 044000)摘 要:山西省垣曲县葫芦峪一带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华北南缘板内活动带中条山-焦作板隆中条山块凸,笔者通过野外勘查,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物化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该矿体赋存于绛道沟组大理岩、钙绢片岩建造中,严格受地层控制,沉积条件是成矿的主导因素,并且该矿床具有大量变质成因标志,综合研究,矿床属于沉积变质岩型。

关键词:铜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1-0217-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copper deposits in huluyu area, Yuanqu County, Shanxi ProvinceLI Qiong(214 geological team of Shanxi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Yuncheng 044000,China)Abstract: The tectonic position of huluyu copper deposit in Yuanqu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Zhongtiaoshan Jiaozuo plate uplift Zhongtiaoshan block convex in the intraplate active zon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plate. Through field exploration, the author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strata, structure, magmatic rocks,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ea, and found that the ore body occurred in the marble and calcium sericite schist formation of jiangdaogou formation and wa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strata, sedimentary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mineralization, and the deposit has a large number of metamorphic genetic indicators. Comprehensive study shows that the deposit belongs to sedimentary metamorphic rock type.Keywords: copper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posit genesis; prospecting criteria区域内自50年代至今,先后进行过铜、铁矿普查找矿,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铁矿勘查等各类地质工作。

山西省垣曲县天盘山一带三稀矿产地质特征简述

山西省垣曲县天盘山一带三稀矿产地质特征简述

040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三稀矿产资源是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的总称。

近年来,三稀矿产资源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稀土资源消耗过于迅速,在稀散金属的利用效率还很低,因此,我们应该对三稀矿产资源的地质特征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地质特征矿区位于中条山北东段,中条山在华北大地构造位置上地处华北地块南缘,其东衔华北东部地块,西邻鄂尔多斯地块,南邻秦岭造山带,大地构造位置独特。

在前寒武纪构造格架划分方案中,属华北地块中部造山带的范畴,正是这特殊构造位置,中条山地区前寒武纪构造研究对探讨华北地块前寒武纪构造格局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丰富。

1.1 地层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自新太古界、古元古界、中元古界,至古生界、新生界均有出露。

区内地(岩)层类型复杂,既有中浅变质的沉积岩和火山岩地层,又有未变质的火山岩、沉积岩地层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现将不同时代地层概述如下。

1.1.1 新太古界新太古界地层自下而上为宋家山群和绛县群。

1)宋家山群主要出露于勘查区中部的“同善天窗”内即同善镇北宋家山—绛道沟—杜家沟—大犁沟一带,可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绛道沟组(Ar j)和大犁沟组(Ar d),其中22绛道沟组主要出露于芦苇沟以西至槐树庄一带,岩性主要为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绢英岩、绢云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及变基性火山岩;大犁沟组出露于槐树庄—葫芦峪一带,岩性主要为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绢英岩、含炭绢片岩、白云石大理岩、变基性火山岩、磁铁石英岩。

2)绛县群主要分布于勘查区西北部绛县南华沟以西—垣曲铜矿峪一带,原岩为一套复理石式内源粉砂、泥质和火山沉积建造。

自下而上划分为横岭关亚群和铜矿峪亚群。

横岭关亚群出露铜凹组的一、四段。

其中一段1(Ar t)主要岩性为含炭十字石榴绢云片岩、上部为含炭绢24云片岩,四段(Ar t)主要岩性为绢(白)云石英片岩,时2夹石榴绢(白)云片岩。

铜矿峪矿530m中段4EE矿体开采技术方案研究

铜矿峪矿530m中段4EE矿体开采技术方案研究

法”的联合开采技术方案。本方案兼顾了不同崩落法采矿工艺的优点,降低了矿体形态复杂、规模相对较小,以及可崩
性差等不利因素影响,技术可靠性大幅提升,回采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实现了安全、经济、高效开采。本次
联合开采技术方案的成功运用,对于类似特点的金属矿体地下开采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并且文中提到的“预摘、预裂
3 开采方案 基于矿山现有的开采工艺,制定三种开采方案并探讨其
优缺点,选出最优方案。 3.1 开采方案介绍
方案一 :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电动铲运机出矿。 开采范围 :4157 穿 +15 米至 4159 穿 +15 米(宽 60 米), 标高 564 米 ~630 米(高 66 米)。 采切工程布置形式 :554 米为出矿水平,每 10 米布置一 个岩道层,落矿方式为小补偿空间自拉槽挤压爆破(图 3)。
爆破、废石分出”等扩大自然崩落法适用范围的技术措施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 ;自然崩落“预摘”;有底柱分段崩落法 ;联合开采
中图分类号 :TD8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065(2024)04-0104-4
The study on mining technical scheme of No. 4#EE orebody in 530m level Tongkuangyu Mine
530 米 中 段 4#EE 矿 体 属 4# 矿 体 最 东 端 部 分,即 4157 穿 +15 米 至 4159 穿 +15 米 之 间 的 矿 体,矿 体 呈 似 层 状、透 镜 状 产 出,向 端 部 呈 分 支 状 尖 灭( 图 1),倾 向 300° ~330°,倾角 40° ~55°,赋存标高 554m~630m (图 2)。

中条山铜矿峪铜矿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中条山铜矿峪铜矿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

中条山铜矿峪铜矿含矿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陈兆衡;杨言辰;韩世炯;张国宾【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4(033)002【摘要】中条山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端,矿体主要赋存于变质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片岩和变质基性火山岩中.矿区内含铜岩系的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主量元素表明矿区的含铜岩系均表现出富钾、富铝的特征;微量元素表明所有样品均显示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等),亏损高场强元素(P、Y、Ti、Nb、Ta等),反映岩浆源区可能遭受过俯冲带流体的交代作用,具有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显示出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轻稀土富集,所有样品都表现出弱的铕负异常.研究认为,变质花岗斑岩、黑云母片岩和绢英岩的原岩初步定为钙碱性玄武岩或拉斑玄武岩,铜矿峪铜矿床形成于挤压与拉张构造环境的转换阶段,其成因类型应属于斑岩型铜矿床.【总页数】10页(P348-357)【作者】陈兆衡;杨言辰;韩世炯;张国宾【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相关文献】1.中条山铜矿峪铜矿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J], 周雄2.中条山胡家峪铜矿区含矿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王子维;杨言辰;韩世炯;张国宾3.中条山铜矿峪北部黑崖底一带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方向 [J], 郭红党4.山西中条山铜矿峪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J], 李洪英;赵凤春;吕峰杰;陈永平;骆文娟;孙军刚;杨磊;谢坤琪;周新鹏;薛生升;尹德威;郭双龙5.中条山地区铜矿壳源流体成矿:来自铜矿峪、胡家峪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的证据 [J], 李志丹; 李效广; 曾威; 张超; 王佳营; 薛生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垣曲中条山铜矿峪矿5#西边部矿体的地质特征研究*张剑兵(山西垣曲中条山铜矿峪矿,山西垣曲043706)摘要:通过对铜矿峪5#西矿体810中段地质特征的研究,总结了5#西矿体的成矿规律和矿体特征,对今后生产、边部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铜矿峪;5#西矿体;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TD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308(2012)01-0008-0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on the West Part of 5#Orebody of Zhongtiaoshan Tongkuangyu Copper Mine in Yuanqu,ShanxiZHANG Jian-bing(Zhongtiaoshan Tongkuangyu Copper Mine,Yuanqu,Shanxi043706,China)ABSTRACT: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is made on the810section of the west part of5#orebody of Tongkuangyu cop-per mine,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orebod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st part of5#orebody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it has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for production and side orebody prospecting in the future.KEY WORDS:Tongkuangyu;west part of5#orebody;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1矿区地质概况铜矿峪矿床赋存于下元古界绛县群铜矿峪变质火山岩组上部,构造上位于铜矿峪倒转同斜复向斜的正常翼———南翼。

本区出露的铜矿峪变质火山岩组由老到新分为:变富钾流纹岩、变钾质基性火山岩和变凝灰质半泥质岩。

变富钾流纹岩层:主要由变富钾流纹岩和变富钾质凝灰岩反复交叠构成。

下部见石英夹层,中部有一层变质火山砾凝灰岩,顶部有一层变凝灰质角砾岩。

分布于矿区南部。

变钾质基性火山岩层:主要分布于变富钾流纹岩以北。

由黑云母片岩和绿泥片岩组成,沿走向东部为绿泥片岩,西部为黑云母片岩。

变凝灰质半泥质岩层:又称绢云母石英片岩层,该岩层在矿区内及以北有广泛的分布,与下伏的变钾质基性火山岩层整合接触。

按其岩性还可分为三层:下部绢云石英岩,中部绢云石英片岩,上部绢云石英岩,这些岩石均有明显的沉积特征。

节理及断裂构造在本区比较发育,对矿体起破坏作用的是一条近南北向的大豹沟———铜矿峪平移正断层,断面倾向东,水平断距200m左右,垂直断距160m,倾角60ʎ 75ʎ,这条断层切过矿区的主矿体———5#矿体,使矿体在断面两侧的岩层产状不一,节理以走向北东32ʎ 55ʎ最为发育,其次是北西320ʎ 340ʎ,该岩层片理也比较发育,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

区内岩浆岩主要是辉绿岩和石英斑岩,分别为82012年2月第41卷第1期(总第232期)云南冶金YUNNAN METALLURGYFeb.2012Vol.41.No.1(Sum232)*收稿日期:2011-10-20作者简介:张剑兵(1973-),男,山西夏县人,地质工程师。

晚元古代西阳河期和燕山期产物。

5#矿体为铜矿峪主矿体之一,其西端部位在地质形态、产状、规模、矿化及其均匀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独自的特点和规律。

为充分回收矿产资源,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探讨。

以下通过810中段的地质特征来认识5#西矿体的一些基本地质特征和地质规律。

2矿体基本地质特征5#矿体为铜矿峪的主矿体之一,其矿床类型为次火山气凝变质矿床,位于4#矿体底盘,7#矿体顶盘,围岩为绢云母石英岩,含矿岩性主要为变石英晶屑凝灰岩。

5#西矿体是指5#主矿体的西端部位,矿体赋存于铜矿峪变质火山岩组的变钾质基性火山岩层。

断裂构造多为成矿后的小断层,对矿体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某些较早的节理或片理构造对某些地段的脉状矿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在矿体底盘有辉绿岩脉出现。

2.1含矿岩性5#西矿体的岩性由底盘往顶盘依次为绢云母石英岩(Sq);变石英晶屑凝灰岩(Ma);绢云母石英岩(Sq)或绢云母石英片岩(Ssq)。

其中变石英晶屑凝灰岩(Ma)中黑云母片岩(Mb)及变石英二长斑岩(Ma2)多次重复出现(或穿插于Ma中)。

变石英晶屑凝灰岩(Ma):是5#西矿体主要含矿岩石,呈灰色、深灰色,由底盘往顶盘颗粒逐步变细,即中粗粒(花岗状)、中粒、细粒、具似层理细条带。

这种岩性含铜性最好,铜平均品位0.64%,特别是细条带的具细粒黑云母、片理发育的细粒岩石,含铜量最高,主要铜矿物有黄铜矿,斑铜矿,矿化类型主要是沿片理的细脉状矿化和细脉浸染状矿化。

变石英斑岩(Ma1):含矿性仅次于变石英晶屑凝灰岩,在5#西矿体内局部出现。

在变石英晶屑凝灰岩中呈夹层出现的变石英斑岩薄层矿化较好,岩石呈灰色或灰白色、圆形、椭圆形石英斑晶明显,具片理构造。

变石英二长斑岩:为次要含矿岩石,在矿体内部呈脉状产出,岩脉相互平行。

矿化普遍但品位较低,平均品位0.34%。

长石斑晶零星出现,形态不规则。

该类岩石多出现于构造带之间,受构造控制,呈透镜状和脉状出现。

其铜矿细脉主要出现在长石斑晶裂纹中。

黑云母片岩(Mb),绢云母石英岩(Sq):这两种含矿岩石矿化较差。

黑云母片岩大面积分布于矿体的底盘,与绢云母石英岩交错出现,并穿插于变石英晶屑凝灰岩中造成矿体形态复杂和不连续。

综上所述,5#西矿体的铜矿化严格受岩性控制。

主要含矿岩石(变石英晶屑凝灰岩)矿化不均,而且受到含矿性差的岩石(黑云母片岩,变石英二长斑岩,绢云母石英岩等)包围与穿插,这是造成5#西矿体形态复杂,分枝、尖灭再现现象突出以及成矿规模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2.2矿体特征810中段揭露5#矿体42穿以西边部共6条矿体分枝,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倾向310ʎ左右,倾角50ʎ左右,走向延伸远大于倾向上延伸。

矿体分支编号分别为1A、1C、2A、2B、3A、3B等。

如图1图15#W810平面地质示意图Fig.1Plane geological sketch mapof the810section of5#orebody1A分枝:走向长54m,平均厚度34m,最大厚度36m,倾向310ʎ,倾角50ʎ 60ʎ。

1C分枝:走向长70m,平均厚度10m,走向220ʎ左右,倾向310ʎ左右,倾角55ʎ左右。

2A分枝:走向长160m,平均厚度14m,走向210ʎ左右,倾向300ʎ左右,倾角45ʎ左右。

2B分枝:走向长100m,平均厚度12m,走向200ʎ左右,倾向290ʎ左右,倾角54ʎ左右。

3A分枝:走向长80m,平均厚度20m,走向220ʎ左右,倾向310ʎ左右,倾角50ʎ左右。

9张剑兵山西垣曲中条山铜矿峪矿5#西边部矿体的地质特征研究3B分枝:走向长80m,平均厚度8m,走向210ʎ左右,倾向290ʎ左右,倾角55ʎ左右。

(注:5#西矿体范围是5142穿以西的5#矿体,5142穿以东为新工艺采区。

)经810中段的地质探矿可以看出5#西矿体形态上基本呈似层状,透镜状,分枝多,规模小,厚度不大,产状基本稳定,在走向上和剖面上看,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现象突出。

5#W810平面地质示意图。

2.3围岩蚀变5#矿体西端的围岩蚀变主要为变质阶段及其以后的蚀变,这种蚀变的作用常叠加在原生成矿期蚀变之上,并在相当程度上掩盖了原生成矿蚀变的面貌。

该蚀变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蚀变为石英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黑云母化、方柱石化和电气石化;晚期蚀变为红纳长石化、硅化、黑云母化、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碳酸盐化等。

晚期蚀变常叠加在早期蚀变之上。

2.4矿化类型5#西矿体矿化类型主要为脉型和细脉型,局部可见团块型和浸染型。

据矿脉的穿叉关系可看出其矿化最少可分两期:早期为黄铜矿细脉,黄铜矿黄铁矿细脉和石英黄铜矿细脉;晚期为含黄铜黄铁矿的方解石石英脉或呈黄铜黄铁矿石英方解石脉,多数脉常沿片理或节理裂隙产出,受变质改造作用影响多成不规则的细脉。

早期石英绢云母化阶段主要是黄铜矿化而黄铁矿化微弱;晚期红纳长石叠加的地段铜矿化常被贫化,而黄铁矿化相对有所增加。

金属硫化物以黄铜矿为主,次为辉铜矿、黄铁矿、斑铜矿、辉钼矿、镜铁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副矿物有磷灰石、锆英石、铁电气石等。

脉型矿化主要以方解石英脉含矿为主,脉幅较宽,脉旁有硅化、红钠长石化。

整个矿体的矿化在空间上表现为矿化的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

2.5矿石结构构造矿石构造以散点浸染状构造,细脉充填构造为主,其次为团块状构造和脉状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有斑状结构、自形和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交代、溶蚀结构。

3成矿规律从目前资料可知,5#矿体属于铜矿峪变质火山岩组,位于变凝灰质半泥质岩层的底部和下部,该岩石演化顺序依次为:变富钾流纹岩、变石英晶屑凝灰岩和变石英斑岩、变石英二长斑岩。

成矿时期为下元古代(大概在23亿年前),之后区域变质作用对含矿岩石和原始矿化加以重新改造,这种改造除使岩石和矿化产生片理、破碎和变形外,较普遍地出现变质热液活动。

蚀变和矿化比较明显地受岩性控制,且该蚀变与矿化均有两期明显的叠加。

矿体中金属硫化物分带成似层带状,5#矿体的金属硫化物组合分带由矿体下盘到上盘可分为三个带。

Ⅰ带:含黄铁矿的黄铜矿带主要分布在矿体的中西部(辉绿岩脉以西),对应51穿以西,带宽10 240m,含矿岩性为变石英晶屑凝灰岩。

Ⅱ带:含黄铁矿辉钼矿的斑铜矿、黄铜矿带主要分布在矿体中东部,中部分布在辉绿岩脉以西矿体顶板、底板,顶板带宽5 20m,底板带宽2 10m。

对应51 57穿,带宽120m,含矿岩性为变石英晶屑凝灰岩、变石英斑岩。

Ⅲ带:含黄铁矿、辉铜矿、黄铜矿的斑铜矿带主要分布在矿体东部,对应57穿以东,带宽100m,含矿岩性为变石英斑岩、绢云石英岩、变石英二长斑岩。

5#西矿体主要以含黄铁矿的黄铜矿带为主。

4结论通过对5#西矿体810中段的地质特征、矿体形态、矿化类型及地质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了以下结论,为今后5#西矿体的地质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在矿体的圈定中应注意5#西矿体的普遍性(含矿岩性、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和5#主矿体一致)和特殊性(边部矿体形态的复杂性和品位的不均匀性)。

2)其矿体形态基本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体连部分枝复合,尖灭再现。

3)矿体产状比较稳定,倾向310ʎ,倾角50ʎ左右。

4)矿化的不均匀性和矿体的不连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