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小放钢铁组合2006年7月份总结及8月份组合调整.

合集下载

2006年钢铁行业走势

2006年钢铁行业走势

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和钢材市场大趋势是什么呢?我们试从“五个层面”上进行分析预测。

第一个层面,表现在国家关于宏观经济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上。

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这就是说,“平稳较快发展”将是明年经济走势的基本特征,意味着明年的经济速度,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以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以“平稳较快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

行业人士判断,这个阶段将有可能延续两三年。

“平稳较快”的发展特征,是由我国近一阶段的社会经济矛盾决定的。

近一阶段来,我国既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可称为“发展的黄金期”,同时又进入了“矛盾的凸现期”,这是一对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国家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以保持经济较快的发展势头,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内许多矛盾是解决不了的;没有平稳的发展,国内的经济和现实中的许多矛盾将会激化。

在较快的速度中保持平稳发展,在平稳的发展中保持较快的速度。

或者说,既要较快地往前走,又要保持基本平衡。

这是我国经济现阶段发展中形成的新特征。

一些人认为“平稳较快发展”阶段的到来,有利于钢铁工业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上来,也有利于经销商寻求与厂家和用户实现结盟和共赢,进而长期稳定地做好生意。

第二个层面,表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上。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06年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就意味着明年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将保持“四个不变”,一是“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二是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防止投资膨胀反弹的政策不会改变;三是完善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的取向不会改变;四是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宏观调控原则取向不会改变。

保持以上“四个不变”的原因是由于今年经济运行态势决定的。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预计全年为9.4%;而前三季度我国投资也保持了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7%,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年,预计投资仍会保持较高增幅。

2006年全国钢铁产量情况分析(精)

2006年全国钢铁产量情况分析(精)

2006年全国钢铁产量情况分析生产总量:2006年,全国产钢41878万吨,同比增长18.48%,同比增加粗钢产量6533万吨。

其中,重点统计单位产钢33517万吨,同比增长15.15%,增加粗钢产量4409万吨。

其他企业生产8361万吨,同比增长34.07%,增加产量2125万吨;生产生铁40417万吨,同比增长19.78%,同比增加生铁产量吨,同比增长18.36%,增加生铁产量4696万吨。

其他企业生产10145万吨,同比增长24.24%,增加产量1979万吨;生产钢材46685万吨,同比增长24.45%,同比增加钢材产量9172万吨。

其中重点统计单位生产30507万吨,同比增长17.62%,同比增加钢材产量4570万吨。

其他企业生产16178万吨,同比增长39.75%,同比增加产量4602万吨;生产铁原矿58817万吨,同比增长37.99%,同比增加生铁产量16194万吨。

评述:总量分析可见,2006年,全国钢、铁、材、矿的产量持续较快增长,12月当月日产量分别达到123万吨、118万吨、142吨和196万吨,日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万吨、16万吨、30万吨和53万吨;12月份全国钢、铁、材、矿产量月环比分别增加-726万吨、109万吨、217万吨和164万吨。

从各产量增长速度看:今年以来粗钢定基增长3.22%,生铁定基增长25.95%,钢材定基增长36.39%,铁原矿定基增长118.27%。

增长速度表明,在宏观调控下全国钢铁行业规模扩张速度依然十分迅猛,尤其是自产矿量的成倍增长,特别枪眼,再加上钢协重点统计单位99.35%的产销率,说明市场的刚性需求是促使钢铁产量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产量比重看:全国重点统计单位钢、铁、材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0.04%、74.90%、65.35%,其它企业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9.96%、25.1%、34.65%。

从增量因素看:相对数方面,重点企业钢、铁、材产量的增幅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5.15%、18.36%、17.62%;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其它企业增长幅度却分别高达34.07%、24.24%、39.75%,分别比国有重点企业增长18.92、9.09、22.13个百分点;从增量的绝对数看,钢、铁、材产量国有分别比民企多3.01、1.98和0.89倍。

2006年下半年建筑钢材走势分析

2006年下半年建筑钢材走势分析

2006年下半年建筑钢材走势下半年整个钢材价格走势面临供求关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市场运行态势的变化,三季度价格可能整体水平还有小幅波动,四季度有望平稳运行。

随着近年来钢铁行业投资的较快增长,钢铁产能也处于快速增长过程中,仅根据上半年的产量推算,已经达到全年产钢3.5亿吨的生产水平,而下半年还有新的生产能力投产,产能快速增长将使市场供求状况发生变化,供过于求的态势将有所加剧。

尽管由于钢材价格的持续下跌,一些钢厂不得不减产或者提前安排停工检修,一大批小高炉、小炼钢厂、小轧钢厂则停产停工,但是这对钢材供给的影响很有限。

经济强劲增长使国内钢材有效需求有了厚实的基础。

但是,国际钢材需求由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变缓,增幅有所下降,导致欧洲和北美成品钢材库存过高,对我国钢材需求将有所下降。

从成本方面看,钢铁成本高位运行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

下半年,在消化库存和控制进口,控制产量的情况下,市场可以在一个较小范围内波动,会较快的基本稳定在一个比较适当的价格水平。

进入7月份以来,炎热的天气与连日的雨水展开了对气温控制权的拉锯战,尽管目前不分胜负,但看的出来,在今年这个雨水多多的季节里目前的气温走势尽管高高低低却格外讨人喜欢,有了烈日炎炎才更能体会到凉爽的惬意,就像建筑用钢材的价格走势一样。

而历经4月份的暴跌之痛后的人们在5月份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幻想“把失掉的损失夺回来”的想法虽没有完全实现,却也接受了建筑用钢材价格走势平稳的现状。

就像大家逐渐已经适应生铁、焦炭的高价位一样,同时,大家对钢材的价格的价位感受则绝对是另外的一番体会。

目前,高速普线价格卖到3450元/吨、大规格螺纹钢卖到3080元/吨,而且除了西南、西北地区以外,国内其他地区的线材、螺纹钢的价位呈现出趋同的价格走势,相互之间的价差不超过100元/吨。

这样的价位比上年同期的价位相比高,但对于经历了跌价价差高达1000元/吨的建筑用钢材价格来说,这样的价位仅仅相当于今年年初的价格水平,对于能否再攀高峰,大多数人忧虑大于从容、观望多于希望。

2006年的钢铁行业

2006年的钢铁行业

三、沿海项目开始启动
2、宁波钢铁项目起死回生 3月16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宁波建龙钢铁重组为宁波钢铁有限 公司。根据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宁波建龙重组方案,杭钢将相 对控股。新公司规模定为年产400万吨高附加值板材。国家发 改委在批复中,原则同意结合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结构调整对 原宁波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进行重组。重组后的宁波钢铁有限 公司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钢400万吨。根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有关产业布局调整的要求和浙江省的方案,宁波钢铁有限公 司项目建成后,同时关停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在杭州的炼铁、 炼钢和热轧等加工生产系统。
六、淘汰落后工作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自2005年12月初,国家 发展改 革委工 业司提 出了 《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 通知》之后,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淘汰落后工作进 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按照产业政策、节能环保政 策的要求,逐步开始淘汰钢铁落后产能。
六、淘汰落后工作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二、省内联合重组发展较快
1、新唐钢集团挂牌成立 2月28日,河北省将唐钢、宣钢、承钢三大钢铁集团 合三为一,正式挂牌成立河北唐钢集团。重组后的 唐钢总资产576亿元,年产钢产量1607万吨,主营业 务收入491亿元,一跃成为继上海宝钢之后的全国第 二大钢铁企业。
二、省内联合重组发展较快
2、河北南部钢铁企业重组推进 3月23日,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文丰钢铁有 限公司和德龙钢铁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在邯钢签订 “建立战略联盟全面合作协议”,此举标志着备受 关注的河北省南部钢铁集团重组迈出关键性步伐。 根据协议,邯钢、文丰、德龙三方将在原燃料市场 采购,产品销售,人才及人力资源开发交流,生产、 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信息化,新技术、新产品 研发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2006年钢铁业形势大预测(doc11)-钢铁冶金【管理资料】

2006年钢铁业形势大预测(doc11)-钢铁冶金【管理资料】

2006年钢铁业形势大预测2005年钢铁业:产品供需失衡浮出2005年对钢铁业而言是形势多变的一年,钢铁价格从年初的强劲上扬日益走向疲软;进口铁矿石价格则从预期的大幅上涨出现意外回调;同时钢铁产品出口从年初的强劲增长逐月回落,钢铁产品供需失衡逐渐浮出水面,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现。

展望2006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走向、进出口形势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供需矛盾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趋向等等问题都困扰着钢铁产业,行业的发展前景存在很多的变数,钢铁企业亟需未雨绸缪,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

一、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状况与特点1、钢铁产品供需失衡逐渐浮出水面受高额利润的驱动,去年初开始钢铁产业掀起了新一轮投资高潮,今年开始新增产能陆续释放,使得钢铁产品产量持续攀升,而市场需求受制于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的影响,不仅没有同步增长,增幅反而出现回落,钢铁产品的供需矛盾就日趋尖锐。

今年初开始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同比增幅逐月攀高,尽管二季度后由于钢材价格急速下跌,产量增幅环比有所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产量增长幅度提高还是非常明显的,,%,,%,而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经过连续三年20%以上的高增长后,今年增速大幅回落,远低于同期钢材产量增速。

目前钢铁产业的供需形势已经由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转向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正是导致最近几个月国内钢价持续下跌、出口大增、部分企业面临亏损的根本原因。

,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

铁合金行业现有生产能力2213万吨,企业开工率仅有40%左右。

面对4月份以来钢价的一路走低,国外钢铁企业纷纷选择减产,而国内钢铁企业减产动作却不大,钢产量反而节节攀升,,%,1-8月份除中国外其它地区合计生产粗钢50413万吨,%。

而我国1-8月份累计生产生铁、粗钢、%、%%。

2、产能过剩逼迫企业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目前中国钢铁业产能已经超过了3亿吨,国内市场暂时尚无法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必须有相当一部分产品选择出口,同时减少进口才能平衡国内的供需比例、稳定市场价格。

钢铁行业2006年趋势分析

钢铁行业2006年趋势分析

一、2005年回顾1.钢铁工业出现供大于求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快速增长,铁、钢、钢材年均增长20%,每年新增钢产量在3000~4000万吨,占同期世界钢产量增加额的60%。

2005年1-10月份累计钢产量为2.86亿吨,同比增长26.5%,绝对量为6000万吨,而2004年全年增长了5046万吨。

预计全年钢产量增加量在6500万吨,世界上钢产量超过7000万吨的国家除中国以外只有日本和美国。

年均20%的消费增长很难持续,必然导致中国钢铁工业的供大于求。

在中国钢铁工业生产保持高增长的同时,钢铁消费增长已经有所回落。

从年均20%回落到10%,而且2004年开始供给的增长速度大于消费的增长速度。

四季度一些企业安排检修,影响一些产量,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全年产钢3.34亿吨,比上年增加6100万吨,增长22.4%。

生铁3.2亿吨,比上年增加7000万吨,增长27.8%。

钢材3.6亿吨,比上年增加6200万吨,增长21%。

成品钢材中,铁道用材320万吨,同比增长19%;长材18360万吨,同比增长15.4%;板管带16560万吨,同比增长46.0%;其他钢材760万吨,同比增长35.7%。

2.中国仍为钢净进口国2005年1~10月份,中国累计进口钢材2193万吨,较2004年同期的2556万吨减少363万吨,下降14.2%;累计出口钢材1715万吨,较2004年同期的1014万吨增加701万吨,增长69.1%。

钢材净进口478万吨。

2005年1~10月份,中国累计进口钢坯113万吨,较2004年同期的372万吨减少259万吨,下降69.6%;累计出口钢坯614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52万吨增加262万吨,增长74.4%。

钢坯累计净出口501万吨。

从钢坯净出口对比看,10月份比9月份多出口了8万多吨钢坯,这说明虽然前期国家出台的对钢坯出口抑制性措施发挥的作用仍然明显存在,但迫于国内钢材市场的压力,钢坯出口还是出现了放量信号。

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07年走势分析

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07年走势分析

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2007年走势分析2006年,大渡口区克服了宏观调控和重钢生产经营形势的影响、克服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和持续高温所带来的种种困难,确保了全区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2006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工业生产、效益逐月趋好——年初,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全面下滑,呈现“低开低走”局面。

2006年开年以来,我区工业经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钢材价格大幅下降,1月份普钢平均售价跌至去年以来的最低点,导致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倒挂)和重钢集团高炉炉况不顺,生产进度放缓的双重影响,全区工业生产、效益各项指标全面下滑。

1—3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2%,出现自200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全区工业利润亏损2909万元,其中驻区企业亏损尤为严重,亏损额高达9593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自2000年以来首次跌破100%,下滑到99.8%,下降74.8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之大,在我区工业发展史上罕见。

一季度,我区区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仅比去年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由于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大幅下滑,影响全区经济下滑10.4个百分点。

——半年止,工业经济负增长局面得到遏制,实现趋势性逆转。

进入二季度,重钢工业形势逐步好转,有效带动全区工业的稳步回升:一方面,钢材售价与生产成本倒挂现象得到扭转,使企业止亏赢利;另一方面,1350m3高炉运行正常,使钢产量较快增长。

5月止,规模以上工业负增长局面得到遏制,实现趋势性逆转,6月止实现工业总产值83.9亿元,增长4.6%。

工业增加值也由年初的下降9.0%逆转为6月止增长3.4%(见图1)。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7.9%,与重庆市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5.4个百分点。

图1:——全年,工业经济发展平稳,工业生产稳步增长。

随着钢材销售价格的逐月回升(见图2),重钢工业生产日趋稳定,加之国际复合、重型铸锻、秋田齿轮等企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

钢铁2006尴尬进行时

钢铁2006尴尬进行时

钢铁2006尴尬进行时作者:王明宇来源:《新财经》2007年第02期由于成本上升、价格波动,钢铁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部分钢种甚至卖得越多赔得越多06年对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

面对国际矿业霸主的我行我素,中国钢铁企业被迫接受了铁矿石的“二度天价”——自2005年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扬71.5%之后,2006年再度涨价19%。

2007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目前已尘埃落定,铁矿石价格再度涨价9.5%。

世界第一产钢大国连年遭遇原材料涨价,影响的是今后5~10年的发展,整个钢铁行业生存在重重矛盾中。

产能扩张令国际预言家大跌眼镜从2000~2005年,我国钢材产量年均增幅23%,粗钢产量年均增幅22%。

过度生产导致库存增加,价格下降,企业利润降低,200多家钢铁企业陷入亏损。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5年初,业内人士纷纷呼吁控制钢铁产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应声出台。

但是,现实却令人匪夷所思。

2006年年初,据国际钢铁协会预测,中国2006年的钢铁消耗量达3亿吨,增长28%。

据国际钢联预测,2006年中国钢材消费增幅有望达到全球总增幅的一半。

国家的宏观调控一再试图抑制钢铁业产能扩张,但中国钢铁产量似乎已难以控制。

2006年上半年,中国钢材产量仍然保持快速增长。

全国粗钢和生铁产量都接近两亿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8%和21%,几乎是国际预期增速的两倍;生产钢材2.2亿吨(含重复材),同比增长26%,相当于国际预期全年产量的2/3。

这种增速令国际钢铁观察家大跌眼镜。

2006年8月,有预测认为钢铁产能可能受电力供应、原料供应和运输影响而得到控制,但多数人对增长势头可能减缓的说法并不抱乐观态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预计,2006年钢材市场生产和消费将双双超过4亿吨。

种种迹象显示,2006年又是中国钢铁高产年。

中国钢铁行业人士面对产能的持续扩张,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喜悦,反而感到危机重重,因为隐藏在兴旺背后的是盲目投资、粗放管理、资源浪费和市场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绽小放钢铁组合2006年7月份总结及8月份组合调整
赵志成(光大证券研究所)
2006.7.31
2006年7月份上证指数、光大钢铁指数、“绽小放钢铁组合”净值都出现了下跌,在这里对7月份的组合做一个总结,并调整8月份的组合。

一、2006年7月份“绽小放钢铁组合”的总结
总体而言,7月份组合的表现令人悲伤。

截止7月31日收盘后,上证指数下跌3.6%,由于中国银行的上市带来的指数“虚增”现象,实际上可能大盘下跌的幅度更大一些。

光大钢铁行业指数下跌8.8%。

小放组合仓位80%,组合净值为0.898元,本月净值损失0.103元,净值损失10.3%,落后上证指数6.8个百分点,落后光大钢铁行业指数1.5个百分点,这也是组合建立后净值表现第一次落后光大钢铁行业指数。

本组合累计净值为1.398元,累计分红0.50元。

表 1 2006年7月绽小放钢铁组合建议
证券简称权重资金分配
(万元)
买入价
(元)
买入数量
(股)
理由
总额度10,019万元
现金20% 2,004
股票80% 8,015
G宝钢10.0% 1,002 4.36 2,297,946 价值型股票
G太钢25.0% 2,505 6.27 3,994,834 整体上市增厚业绩,子行业龙头G武钢15.0% 1,503 2.84 5,291,748 估值吸引力
南钢股份10.0% 1,002 3.83 2,615,938 并购价值体现,估值较低
G酒钢20.0% 2,004 4.03 4,972,230 并购价值,整体上市预期
资料来源:EBS研究所
7月份本组合继续贯彻了公司差异化的投资思路。

6月底的判断延续了以前的思路,认为目前钢铁股的不利因素是出口退税税率下调的预期,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政府宏观调控对大家预期的影响。

目前这样的影响似乎还没有结束,国内钢材价格在出现了明显回落之后,国际和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出现方向性的背离。

本组合虽然在7月份收到重大的打击,但本组合坚持认为钢铁股绝对的投资价值将逐步会被市场重视。

组合中的第一重仓股G太钢(000825)本月收益率为-23.1%,如此深度的
下跌是出乎意料的,而且更不幸的是本组合力求增加进攻性在6月底加仓G太钢,这严重的影响了本组合的表现。

本月G宝钢(600019)收益率为-7.1%,表现依然低迷,但战胜光大钢铁行业指数1.7个百分点,显示了其一定的抗跌能力。

本月G酒钢(600307)收益率-10.9%,表现不佳。

本月南钢股份(600282)收益率为-1.8%,由于大股东的增持计划的实施,本月表现尚可,公司股改仍未进行股改,本组合将继续持有参与股改。

本月G武钢(600005)收益率-9.2%,表现不佳。

表 2 2006年6月绽小放钢铁组合收益情况
资料来源:Wind资讯,EBS研究所
图 1 绽小放钢铁组合走势
资料来源:Wind资讯,EBS研究所
二、2006年8月份“绽小放钢铁组合”的调整
对钢铁股的看法没有发生变化,个人判断年内钢铁股的投资机会主要围绕并购和整体上市展开。

对钢铁股的投资思路仍追求“公司差异化”。

本月将增加仓位至85%,增加的部分全部用来加仓G武钢(600005)和G宝钢(600019)。

G太钢(000825)、G酒钢(600307)、南钢股份(600282)在组合中保持稳定,不进行操作,由于净值的减少,这些股票的相对权重出现了一定的上升。

表 3 2006年8月绽小放钢铁组合建议
证券简称权重资金分配
(万元)
买入价
(元)
买入数量
(股)
理由
总额度8,985万元
现金15% 1,348
股票85% 7,637
G宝钢15.0% 1,348 4.05 3,327,757 价值型股票
G太钢21.4% 1,926 4.82 3,994,834 整体上市增厚业绩,子行业龙头G武钢17.8% 1,595 2.56 6,231,749 估值吸引力
南钢股份10.9% 984 3.76 2,615,938 并购价值体现,估值较低G酒钢19.9% 1,785 3.59 4,972,230 并购价值,整体上市预期
资料来源:EBS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