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 乌江雕塑出的地质奇观
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观

龙源期刊网 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观作者:姜文心来源:《启迪与智慧·下旬刊》2020年第03期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有号称“天下第一洞”的溶洞群,景观丰富,华丽奇巧;有全世界罕见的天坑群,绝壁万丈,奇险无比。
这个地方位于我国重庆的武隆,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2007年6月27日,武隆喀斯特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喀斯特一起,以“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名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美不胜收的南国景致武隆喀斯特地貌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境内,它由天生三桥、芙蓉洞和后坪天坑群这三个独立的喀斯特地貌组成。
2018年10月的一天,我们从重庆主城来到武隆,准备先去探访天生三桥。
天生三桥距武隆城区仅20千米,一路上,只见青山巍巍,绿水潺潺,在山林中隐约可见一些吊脚楼的影子。
向导告诉我们,当地的居民主要是土家族,他们大多住在吊脚楼里。
这种楼房基脚用木头支撑,房屋部分悬空,底楼一般当作畜舍或搁置农具使用,楼上住人,这样既干净舒适,又可以避免山中湿气的侵袭。
不知不觉间,天生三桥景区到了。
我们遥控无人机,从数百米的空中观察,只见整个景区林木繁茂,植被丰厚,飞泉流水,好一派美不胜收的南国景致!当无人机降低高度,飞到天生三桥上空时,一条又深又宽的峡谷呈现在我们眼前,灰白色的岩壁在满目青绿中格外抢眼,它好似大地的一道巨大伤痕,又仿佛天神用大斧劈开的一条巨缝。
峡谷顶端,三座巨大的石拱桥横空出世,平行横跨在不足1.2千米的距离内,它们将峡谷两岸的山体连在一起,在山间雾气的缠绕下,显得十分神秘。
气势磅礴的天生桥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峡谷,沿着一条狭窄的栈道来到天生三桥下面。
抬头仰望,悬崖万丈,壁立千仞,三座天生桥高高悬于头顶,很有气势。
我们首先来到天龙桥下,天龙桥高200米,跨度300米,犹如飞龙在天,所以得名“天龙”。
从桥底穿过,山风拂面,空气清新,令人神清气爽。
走过一个石坡,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庭院,据说这里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拍摄地。
重庆天生三桥导游词_武隆天生三桥导游词

重庆天生三桥导游词_武隆天生三桥导游词重庆武隆天生三桥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很多游客都喜欢来这里参观,导游也会结合天生三桥的特色,做好景点的介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庆天生三桥,欢迎参考!重庆天生三桥导游词篇一天生三桥,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罕见的地质奇观旅游区,也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
景区位于武隆县仙女山镇,游客一般是在仙女镇的游客中心购票后,乘坐景区提供的环保车到达景区。
天生三桥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天生石拱桥组成,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三座桥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之上,石桥的跨度和距离峡谷底部均在百米以上。
三座石桥将峡谷两岸的山体连在一起,形成了“三桥夹两坑”的奇特景观。
石桥之间所夹的坑,也称为“天坑”。
游客进入景区后,可以乘坐观光电梯下到谷底(电梯费用包括在门票内)的天坑中,再沿着坑底幽静的小道步行游览。
此时环顾四周,满目苍翠,有溪水流淌;抬头仰望,四处是悬崖万丈,有山泉从上飞泻而下。
在天龙桥附近的天坑中,建有仿唐建筑“天福客栈”,就是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唯一的外景地,这座客栈耗资千万。
这里还是《变形金刚4》的中国取景地,如今景区内还有电影中机械怪物的造型。
游玩后,你可以走到景区出口,途中有一段上坡路,也可以乘坐电瓶车到出口(15元/人,不包含在门票内)。
游客在景区出口,可以乘坐环保车回到镇上的游客中心,或者在这里乘坐环保车前往附近的龙水峡地缝继续游玩(需要先购买地缝的门票才能乘车前往)。
重庆天生三桥导游词篇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3座天生的石拱桥,使其具有雄、奇、险、秀、幽、绝等众多特点,虽历经千万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却依然如故。
天生三桥风景区内,林木清秀,植被丰厚,苍翠欲滴,飞泉流瀑遍布其间,包容了山、水、泉、峡、峰、瀑等众多景色。
灌木丛生,覆盖三桥,更显得三桥历经千年之沧桑。
天生三桥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组成,气势磅礴、恢宏,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武隆地平面下的岩溶艺术区

武隆地平面下的岩溶艺术区重庆市东南边缘的武隆,地处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处。
峡谷、溶洞、竖井群、天生桥、天坑、石林、高山草场,各种喀斯特地区独有的景致在这里应有尽有。
虽然没有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那样名声显赫,但武隆却可让来到这里的人尽情饱览喀斯特的壮丽与秀美。
重庆武隆的天龙桥,在夜色和灯光下,色彩迷离。
天龙桥是武隆天生三桥中的第一座,桥下发育有两个穿洞,一个名为迷魂洞,另一个名为天龙桥拱孔。
神秘的穿洞和天生桥都是在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而这里仅仅是武隆喀斯特的瑰丽一角。
摄影/冉玉杰穿城而过的乌江武隆美景的基准面重庆武隆,位于长江支流的乌江流域。
乌江穿武隆县城而过,江两畔石灰岩质地的山体被江水深深切割,在这段流域中,乌江最低的水平面海拔不足200米,而江两岸却有着千余米乃至2000米以上的山地。
山上的水最终汇入江河,常年的流水把深厚的石灰岩地层侵蚀得千疮百孔,形成一处处落水洞、溶洞、天坑、竖井、地缝、峡谷……相比于以秀美的峰林、峰丛闻名天下的桂林山水,重庆武隆的美景则在地平面下生长、延伸,宛如为喀斯特造就的博物馆。
看图找武隆什么样的美景能够雪藏千年?这些年,中国增加了一批打着“世界自然遗产”旗号的新风景区,例如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等等,口碑极好。
事实上,在这个观光业刚刚起步的国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变成一家颇有声誉的旅游咨询机构,以擅长推荐出游目的地而驰名。
因此,当它们2007年隆重推出三个新产品,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代表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立刻引起轰动。
它们的确慧眼独具,显示出超群的专业眼光——除了云南石林,另外两处(重庆武隆和贵州荔波)均籍籍无名,多数中国人闻所未闻。
但是很快,武隆和荔波也变成了炙手可热的旅游地。
中国南方喀斯特,包括滇、黔、桂、川、渝、鄂、湘、粤等八省(市、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裸露碳酸盐岩分布区。
众所周知,喀斯特地貌向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幸被挑选出来的这三个地区,那一定是世界级的稀世美景,地质景观中的绝唱。
重庆地理奇观

重庆地理奇观重庆地理奇观重庆,⼀幅浓淡相宜的⼭⽔画卷⾯积8万多平⽅公⾥的重庆,是众所皆知的⼭城,也是长江⽔系的枢纽之地。
在重庆,⼭与⽔的关系似乎并⾮表⾯看到的如此简单,重庆的⼭表现了⼀种秩序,重庆的⽔则传达了⼀种精神,⼭⽔的深刻内涵,⼭与⽔的灵魂所在,就像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巫⼭,有待世⼈去深⼊体味。
摄影/郑云峰重庆⼤名⿍⿍,这毫⽆疑问,抗战时它曾是中国的陪都,如今⼜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
世⼈对重庆好像都很熟悉,但是就重庆的⾃然形象⽽⾔,究竟是何模样?世⼈也许并不明了。
⼈们对重庆⼈⽂历史知道的远远⼤于对其⾃然形象的了解。
因此本⽂尝试着对重庆的⾃然形象加以描摹,也可能相差甚远,那就算抛砖之作吧。
其实重庆的⾃然形象很奇特,中国四个直辖市中其他三个可以说在这⽅⾯⽆法与重庆媲美。
它是四个直辖市中⾃然形象最精彩的⼀个。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章中的重庆,有时是指作为⼀个都市的重庆主城区,我称之为“⼩重庆”,有时是指包括了它下辖的38个区县的“⼤重庆”。
下⽂提到“重庆”,⾄于是指 “⼤重庆”,还是“⼩重庆”,读者根据上下⽂的语境就会明了。
南⼭下的重庆夜景早在先秦时期,重庆就已是诸侯国巴国的都城。
如今,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已蜕变为⼀座繁华的现代化都市,早期那些⽊材和⽵⽚建造的房屋也已难觅踪迹。
从重庆南⼭⼭顶俯瞰重庆夜景,已近午夜仍旧霓虹炫⽬,万家灯⽕与江⾯波光交相辉映,正应了“字⽔宵灯”的美誉(上图摄影/苏适)。
这夜景有⼈说挺像纽约曼哈顿。
事实上,长江与嘉陵江在重庆交汇,产⽣了半岛的地形,这与曼哈顿岛被两河相夹的景象⼗分相似(下图?摄影/Massimo Borchi/c)。
不同的是,重庆是⼀座内陆的⼭城。
平⾏岭⾕纤纤⽟⼿般伸展在⼤地从遥感图上看,重庆的样⼦⾜以让世⼈惊叹——⼏条鲜明的条带状⼭岭如同纤纤⽟⼿般由东北向西南伸展,实际上这⼏道⼭岭是地质构造上说的背斜,是地壳⽔平运动的结果,这些弧形的⼭岭正如东南⽅向⼀个巨浪推来造成,只不过这个浪来得漫长⽽持久。
长江流域奇石家族的奇葩

长江流域奇石家族的奇葩作者:张敬来源:《中华奇石》2013年第02期近年来,赏石文化出现复古兴盛的现象,奇石交易市场不断热涨,有的石市曾出现短期有市无货、有货无价的情况。
与一些热捧奇石相比,大家所熟知的长江奇石却相对慢热。
笔者是长江石的忠实爱好者,出生在长江边,与石为友,爱石甚切。
纵观长江石系列品种,有一个地方的长江石因开发较晚、精品多被藏家收于家中,鲜为对外宣传,让大家不太熟知,这就是长江流域奇石家族的奇葩——“巫山奇石”。
一、巫山奇石孕育环境地灵人杰巫山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区域内分布着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南北高中间低,峡谷幽深,境内雨量充沛,溪河众多且大,易于集中落差,为奇石形成提供了理想的物理条件。
巫山奇石就因地而名。
巫山县历史文化悠久,距今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是亚洲古人类起源地之一;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云:“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写巫山为画。
这些历史考古、神话传说、名人题词赋予巫山以及巫山奇石深厚的文化内蕴。
二、巫山奇石品种多样,内涵丰富,具有辅异性巫山奇石主要发现地为大宁河、杨柳坪、河梁区、江东、湖北巴东临界等地,每个地方盛产的奇石品种差异较大。
(一)宁河石大宁河是长江三峡中的第一条大支流,发源于陕西平利县的终南山,经重庆巫溪、巫山两县后注入长江,盛产奇石。
峡谷两岸岩石上有很多纤夫拉纤在岩石上摩擦留下的凹槽,这些有凹槽的石头被称为“纤夫石”,藏家一般是从岩石上整块锯下运回。
上游高山的山石经过自然风化,雨水冲刷,河水搬运,水打沙磨,形成了现在色彩丰富、花纹奇特、品种繁多的宁洵奇石。
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与粗略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小三峡对外大规模开放以至2012年,小三峡20多年累计接待游客1680万人次,国内外旅客到大宁河石滩后,大都会捡拾三两卵石作为纪念带回,单就这一项,大宁河卵石被捡走约170万吨。
在2003年三峡工程正式向库区蓄水之前,还有大量十斤到三百斤不等的图案石、浮雕石、造型石、雨花石没有被捡走,不少巫山爱石之士花巨资租船,雇人开进大宁河,日复一日地遍寻、挖掘、采集体型较大的宁河奇石,大规模收藏。
重庆天生三桥导游词_武隆天生三桥导游词

重庆天生三桥导游词_武隆天生三桥导游词重庆武隆天生三桥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很多游客都喜欢来这里参观,导游也会结合天生三桥的特色,做好景点的介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庆天生三桥导游词,欢迎参考!重庆天生三桥导游词篇一天生三桥,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罕见的地质奇观旅游区,也是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变形金刚4》的取景地。
景区位于武隆县仙女山镇,游客一般是在仙女镇的游客中心购票后,乘坐景区提供的环保车到达景区。
天生三桥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天生石拱桥组成,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三座桥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之上,石桥的跨度和距离峡谷底部均在百米以上。
三座石桥将峡谷两岸的山体连在一起,形成了“三桥夹两坑”的奇特景观。
石桥之间所夹的坑,也称为“天坑”。
游客进入景区后,可以乘坐观光电梯下到谷底(电梯费用包括在门票内)的天坑中,再沿着坑底幽静的小道步行游览。
此时环顾四周,满目苍翠,有溪水流淌;抬头仰望,四处是悬崖万丈,有山泉从上飞泻而下。
在天龙桥附近的天坑中,建有仿唐建筑“天福客栈”,就是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唯一的外景地,这座客栈耗资千万。
这里还是《变形金刚4》的中国取景地,如今景区内还有电影中机械怪物的造型。
游玩后,你可以走到景区出口,途中有一段上坡路,也可以乘坐电瓶车到出口(15元/人,不包含在门票内)。
游客在景区出口,可以乘坐环保车回到镇上的游客中心,或者在这里乘坐环保车前往附近的龙水峡地缝继续游玩(需要先购买地缝的门票才能乘车前往)。
重庆天生三桥导游词篇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3座天生的石拱桥,使其具有雄、奇、险、秀、幽、绝等众多特点,虽历经千万年的风风雨雨,至今却依然如故。
天生三桥风景区内,林木清秀,植被丰厚,苍翠欲滴,飞泉流瀑遍布其间,包容了山、水、泉、峡、峰、瀑等众多景色。
灌木丛生,覆盖三桥,更显得三桥历经千年之沧桑。
天生三桥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组成,气势磅礴、恢宏,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重庆武隆——天坑地缝奇观

重庆武隆——天坑地缝奇观Tiankeng and Difeng in Wulong撰文、摄影/史敏中慕名来到重庆武隆的天坑地缝景区,着着实实被大自然的造化惊得目瞪口呆。
天坑地缝,一个通俗得不能再通俗的名称。
其实“天坑”可不再是俗名,它已经成为一个专业术语。
76Tourism Overview77Tourism Overview2005年,国际喀斯特天坑考察组在重庆、广西一带大规模考察后,“天坑”这个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并开始用汉语拼音“tiankeng”通行国际。
这是继峰林(fenglin)和峰丛(fengcong)之后,第3个由中国人定义并用汉语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术语。
地缝好像还不是术语,它的意思似乎谁都明了,但不去武隆还是难以理解和想象它的含义。
重庆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的地区,“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是一种地貌特征。
2007年,重庆武隆与云南石林、贵州荔波组成第一期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进行申报,于当年6月27日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全票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78Tourism Overview天龙桥桥洞天龙桥和驿站天坑盛景天生三桥景区是武隆天坑的经典。
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天生三桥位于武隆县城东南20公里处,景区内有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天生石拱桥,三桥平均高度都在200米以上。
天生三桥之间,夹着两个世界罕见的岩溶天坑——天龙天坑和神鹰天坑,形成了坑与坑之间以天生桥洞相连,桥与桥之间以天坑相隔的“三桥夹两坑”的地质奇观,其规模与气势,均为世界之首。
我们先是走在普普通通的路上,一会儿,指示牌提示游客要进入电梯间,这是到哪里去呢,还要乘电梯?等进去了才明白——向下!待我走出电梯向四周张望,发现自己已经被“圈”进一个森严壁垒的谷底了。
站在谷底就像是站在了另一个世界,抬望眼,绝壁环立,竟似与世隔绝一般,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到了古罗马的斗兽场。
中国南方喀斯特

重庆武隆景区组成:
天生三桥
天生三桥为AAAAA级景区,位于重庆武隆县城东南20公里处,属典 型的喀斯特地貌,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景区以天龙桥、 青龙桥、黑龙桥三座石拱桥称奇于世,属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芙蓉洞
芙蓉洞位于重庆武隆县江口镇的芙蓉江右岸,距县城21公里。属大 型石灰岩洞穴,为世界自然遗产。主要景点有金銮宝殿、雷峰宝塔、 玉柱擎天、玉林琼花、海底龙宫、巨幕飞瀑、石田珍珠、生命之源、 珊瑚瑶池等。
【世遗】
中国南方喀斯特:
“中国南方喀斯特”是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2007 年被收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2014 年得到了增补,现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广 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七地的喀斯特 地貌组成。其中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组成第一 期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进行申报,于2007年6月27日 在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全票入选世界自然遗产[1] ; 广西桂林、贵州施秉、重庆金佛山和广西环江组成“中国 南方喀斯特二期”项目,于2014年6月23日在第38届世 界遗产大会中通过审议入选世界自然遗产,作为对“中国 南方喀斯特”的拓展。
仙女山国家森Biblioteka 公园位于武隆县境内,距县城33公里,为国家森林公园,是重庆周边的代表 性景区之一,属于重庆十佳旅游景点,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 区。占地面积1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峰2033米,森林面 积33万亩,天然草原10余万亩,是重庆周边最大的高山草原
南方喀斯特之【重庆武隆· 芙蓉洞】
在天生三桥的天龙桥的坑底院有一座座青瓦灰墙 的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院落前挂着的灯笼上写着“天 福官驿”四个字。该驿站始建于唐武德二年(公元 619年),地处“钻天铺”和“白果铺”间之要津, 是古代涪州和黔州官方信息传递的重要驿馆,后毁 于兵燹。该建筑位于武隆天坑,天生三桥的青龙桥 下端,坑底有条谷底大道,宽约5米,仿如古时驿道 ,可通行木制车,骑马。房屋位于道旁,屋顶被天 龙桥万丈深渊所笼罩。四周岩石峥嵘,灌木苍翠, 有一种阴深萧煞之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