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团队管理沟通研究文献综述
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参考文献

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参考文献
在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方面,有很多经典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以下是一些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方面的参考文献:
1.《团队协作的五大障碍》:作者帕尔默,本书通过生动的文笔和有趣的实例,深入剖析
了团队协作的核心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解决方案。
2.《团队管理:从基础到实践》:作者约翰·P·科特,本书详细阐述了团队管理的各个方
面,包括团队领导、团队决策、团队沟通等,对于企业和组织提高团队协作效率非常有帮助。
3.《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实践》:作者罗伯特·吉尔布雷思,本书从实践角度出发,
详细介绍了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企业和组织建立高效协作的团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如何打造高效能团队》:作者肯·布兰查德,本书强调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理念,通
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掌握如何打造高效能团队的方法和技巧。
5.《团队管理圣经》:作者吉姆·柯林斯,本书系统介绍了团队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团
队目标、团队组建、团队沟通、团队决策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团队管理宝典。
综上所述,以上这些参考文献对于团队建设与团队管理的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可以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理解团队协作的本质和规律,建立更加高效、和谐、有竞争力的团队。
同时,也有助于个人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从而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管理学专题文献综述

管理学专题文献综述管理学是一门涉及组织、领导、决策等方面的学科,专题文献综述则是对某个特定主题下的文献进行综合性的回顾和总结。
下面是一个关于管理学专题文献综述的例子:题目:团队合作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管理学专题文献综述引言:团队合作是现代组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组织绩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对团队合作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对团队合作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进行文献综述,以期能够深入了解团队合作如何影响组织的成功。
方法:本文通过收集管理学领域相关的研究论文,对团队合作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进行综合性的回顾。
通过文献筛选、数据分析等方法,挑选出符合研究目的的文献,并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
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1. 团队合作对组织绩效有正面影响:团队合作能够促进知识的共享、经验的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组织的绩效。
2. 团队合作对领导力的重要性:团队合作需要有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来激励、指导和协调团队成员的工作,领导力的发挥对团队合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3. 团队合作的条件和要素:团队的构建、沟通方式、目标设定等因素对团队合作的效果有重要影响,组织应该注重这些方面的管理。
讨论:团队合作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涉及到多个要素的相互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团队合作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行业、文化等因素对此关系的调节。
结论:团队合作对组织绩效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但其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组织应该重视团队合作的培养和管理,以充分发挥团队合作对组织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管理学专题文献综述的基本框架。
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专题,并运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综述的撰写。
此外,还可以加入更多的内容,如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的评价和展望等,以丰富综述的内容。
有效的沟通技巧与团队管理综述(ppt 72页)

09.01.2020
25
CASE STUDY: 传真机的设计
• 行销人员:拜托,这款传真机功能这么多,操 作这么复杂,我保证那些高层主管不会操作。
• 研发人员:操作哪有复杂,秘书都会用,难道 主管学不会吗?
• 行销人员:那么多功能,他根本用不到。 • 研发人员:你怎么知道用不到,有总比没有好。 • 行销人员:你们都不从客户的角度想,这样复
•我已无能为力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使我怒不可遏 •他们不会接受的 •我被迫~
•我选择
•我不能
•我情愿
•我必须
•我打算
09.01.2020
•如果~
30
改善沟通的途径
-运用反馈:避免不准确或误解 -简化语言:选择措施、组织信息 -积极倾听:专注、移情、接受、对完 整性负责的意愿 -抑制情绪:避免信息失真或受阻 -注意非语言提示:行动与语言相匹配
09.01.2020
38
团队游戏--迷失丛林
你是一名飞行员,但你驾驶的飞机在飞越非洲 丛林上空时飞机突然失事,这时你必须跳伞。与 你们一起落在非洲丛林中有14样物品,这时你们 必须为生存作出一些决定。
在14样物品中,先以个人形式把14样物品以 重要顺序排列出来,把答案写在第一栏。
当大家都完成之后,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把 14样物品重新按重要次序再排列,把答案写在工 作表的第二栏,讨论时间为20分钟。
• 主持人:您有没有想过就是什么样的素质对 一个企业领导人是最要的?
• 柯德川:当然最重要的是沟通、交流,与市 场、客户、员工、分析员、社会的交流能力。 我自已只能做其中的一部分,我需要依靠其 他人。
——摘自《深圳商报》2001年6月
09.01.2020
国内外团队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团队管理模式研究文献综述对于团队管理模式的研究,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集中在企业组织中,科研事业单位的团队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和实践较缺乏。
1.国外管理模式相关理论研究现状西方国家对于团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运用起步较早,并逐渐形成诸如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丰田生产方式”、沃尔沃公司的“团队合作生产方式”等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的团队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西方团队管理源于18世纪80年代前后诸如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皇家科学院等一系列科研团体的兴起;20世纪40年代美国“曼哈顿工程”(1942)、“阿波罗登月计划”(1961)是科技创新团队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7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的“质量管理小组”的出现,标志着科技创新的团队管理模式在管理实践方面的正式认可和应用。
随着创新团队研究的逐步深入,对创新团队的概念和界定也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基于“范式”和社会学的“共同体”提出“科学共同体”概念,从而在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形成和维持阶段的研究解决了概念界定问题,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Sim Pson (1999) 围绕科研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问题展开研究,选择组织设计角度,得出团队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决定着该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
法国贝尔纳(2003)从投入产出比角度对科研团队创新能力展开研究,提出在科技创新中投入和产出呈现前期正相关而后有相反发展的趋势的观点。
Hoegl 等(2004)围绕团队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度、团结度等与该团队的工作效率、创新成果开展研究,得出和谐融洽的成员关系和理想的工作环境对科研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Dougherty 等人(2004)围绕创新团队的关注领域、科研范围展开研究,得出某一科研团队对领域内潜力创新点的关注度与创新成果成正相关关系。
美国斯奈尔(Snell)教授从组织成员所从事的工作类别、专业领域以及与之相应的人才市场上该人才的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角度开展研究,主张对成员在组织中进行角色定位、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在其所建立的人才分类模型中,核心人才和独特性人才是其所谓的科研团队中最稀缺也是最重要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其他人员则属于支撑性、辅助性人员。
职场团队管理沟通研究文献综述

[19]邓红.简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跨文化沟通与融合[J]。四川冶金。2004,(2).
[20]魏江、严进。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1]曾萍.论现代企业的沟通管理技巧[J].企业经济。2008年第10期.
2。研究角度特色。
本文运用多学科研究视角,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诠释和介绍,彰显了问题的细节,凸显了标本的意义,有利于为将来建立模型研究和长效研究提供论据。
参考文献:
[1][2][3]冯菲、陈兆伦。论人性是管理的基础——从泰罗、梅奥与麦克雷戈的管理理论分析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09.8.
[4][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中英文双语典藏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职场中因为所达成目标业务的整体与分散的不定特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常常需要搭建临时或固定的团队,这些团队的组成人员在性格、能力、综合素质、目标导向等方面肯定存在个体差异.如何定位职场团队管理与沟通的范畴,建立有效的管理与沟通渠道,娴熟运用管理与沟通技巧,发扬或者规避管理与沟通中的正面或负面因素,提高职场团队有效沟通的途径,就是本文进行浅显研究的内容.
三、成功职场团队特征
一个成功的职场团队,其在沟通管理方面一定是效果卓著的。这主要体现在成员互信协作[7]、学习实践并重[8]、职责权属分明[9]、行动目标清晰[10]、执行能力出众[11]几个方面。在笔者于聚成企业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实习经历中,对以上特征可谓是感同深受,印象良深。
四、管理沟通渠道
十一、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1911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序》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夫天下之事物,自科学观之,与史学上观之,其立论各不同。自科学上观之,则事物必尽其真,而道理必求其是。……自史学上观之,则不独事理之真与是者足资研究而已……所以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理论阐释和个人思辨的方法,佐以学术参照,力求达到能够完整、详实、有深度的论述本文论题的目的。
组织沟通的研究综述

J b i 最早对 沟通 在离 职 中的作 用进 al n是
行 研 究 的 学 者 之 一 , 提 出 上 下 级 沟 通 他
( 9 1 8)在 组 织沟 通对 组 织新进 员工适 9 应 组织 起到 的作 用 的基 础上进 一步 分析 了 由于 工 作地 点 的转 变 , 沟通 在 员工 适 应 性调节 方 面的作 用 。 肖波 ( 0 6 2 0 )对 四 川 和 重 庆 的 民 营 企 业 基 层 员 工 进 行 采 样 , 过 结 构 方 程 模 型 , 证 研 究 表 明 企 通 实 业 组 织 职 业 生 涯 管 理 能 够 提 高 企 业 员 工 的 忠 诚 度 , 果 在 加 强 组 织 职 业 生 涯 管 如 理 的 同 时 提 高 企 业 内 部 沟 通 , 么 企 业 那 在 组 织 生 涯 管 理 方 面 以及 提 高 员 工 忠 诚 度 方面 有 着更显 著 的效 果 。邓丽 芳和 郑 日昌 ( 0 8 抽 取有 代表性 的企 事业 、 20 ) 机 关 单 位 在 职 人 员 为 研 究 对 象 , 化 研 究 量 发 现 上 下 级 关 系 、 同 事 关 系 、 沟 通 关 系 开 放性 、沟通 氛 围、直 接上 司态 度 、信 圃 息传 递状 况等 组织 沟通 因素 与工 作压 力 研究。 密 切相 关 , 会引起 心理 、工作行 为 、生 并 【 考 文献 】 参 理 上 的压 力效 能作 用 。而 质性研 究对 资 1 钱小 军, 晓 丽 . 、 詹 关于 沟通 满 意 度 料 的分析 结果 不仅 支持 了 以上量 化研 究 以 及 影 响 的 因子 分 析 和 实 证 研 究 . 管 得 出的 结 论 , 给予 了这 些结 论 更 为细 还 理 评 论 , 0 5 1 () 2 0 , 76 微 、丰富 的描述 和体 现 。 2、J s p M P t i S mu l ye oe h u t , a e Ar e, J s t oe h 由 于 对 于 组 织 沟 通 的 研 究 开 始 量 Pu h a. C mmu ia in o n to gea in hp S ts a - c lt s i a if c o 化 , 指标 体 系 的 关注 也 开始 增 加 。程 其 to a d in n Ora ia in lCo g nz toa mmime t Gru t n. op 志超 、王捷 和 许强 (0 5 将沟 通有 效性 20) & Og n ai td s1 8 —1 9 )Ma rai t n S ui( 6 8 ; r z o e 9 9 分 为 两 大 类 指 标 体 系 , l 0个 具 体 指 标 。 1 9 ,51 0 1 () 9 类是 效 果性 指标 :包 括一 致 性 , 确 明 5、 Fr d i M J bi Mih e e rc al n, c a l W Kr me a r. 性, 内容性 , 畅性 和可信 度 ;另一 类是 通 Co mmu ia in rlt d e s - ma n a d nc to - ea e s ne kig n 效率 性 指标 : 括时 效性 , 杂性 , 包 复 消耗 ajsm n ui o rnfr. M ng - dut et dr g jb tases aa e n 性 , 有 比 用 和 返 工 率 。 王 瑛 和 宋 燕 m n o m n ai urel: Q, 9 et C m ui t n Q atr Mc 1 8, c o y 9 (O 7 2 0 )提 出了虚 拟企 业组 织 沟通 有效 1 ( : 5 -1 5 2) 1 5 2 8 性 的指 标 评 价 体 系 , 程 志超 等 人 的 体 将 4 邓丽芳 , E昌. 织沟通对成 员 、 郑 l 组 系 简 化 为 :一 , 果 指 标 包 括 一 致 性 、可 效 工 作 压 力的 影 响 :质 , 结 合 的 实 证 量 靠 性 和 创 新 性 ; 二 , 率 指 标 包 括 时 效 效 分析 f】 管理 世 界 , 0 8 ( ) )5 J. 2 0 , 7: D — 性 、有 比用 和 消耗性 。 1 4 1 关 于 团 队 绩 效 的 研 究 一 直 受 到 关 5 程志超 , 王洁 , 强 . 统 企 业 与虚 许 传 注 , 织 沟 通 也 是 如 此 。梅 红 、吴 建 南 和 组 拟 企 业 组 织 沟通 有 效 性 的 比 较 [] 西 J. 宋 晓平 ( 0 8 2 0 )针对学 院组织 中的领 导 安 交通 大学 学 报 , 0 5 2 ( ) 0 5 2 0 , 5 5 :5 - 5 者 和 师 生 员 工 , 析 了 影 响 组 织 沟 通 有 分 6 王 瑛 , 燕 . 拟 企 业 组 织 沟通 有 宋 虚 效 性 的 因 素 , 究 发 现 沟 通 满 意 感 和 沟 研 效性 评 价体 系研 究[] 南京 财 经 大 学 J. 通 开 放 性 的 获 得 对 提 高 学 院 绩 效 具 有 积 学报 , 0 7 ( 7 -8 2 0 ,4 7 0 极 作用 。杨雅 琴 ( 0 8 2 0 )模拟 海 岛求 生 7 梅红 , 、 吴建 南 , 宋晓 平 . 织 沟 通 有 组 的决 策任 务 , 过两 轮实 验 , 出结 论 : 通 得 效 性 、 激 励 方 式 对 学 院 管 理 的 影 响 沟 通程度 对 团 队的任 务绩 效有 影响 。 在 [] 西安 交通 大 学 学 报 , 0 8 2 () J. 2 0 , 2: 8 沟 通 充分 条 件下 , 队决 策任 务 的 准确 团 22 26 — 性 比 沟 通 不 足 条 件 下 高 。 同 时 在 周 边 绩
管理沟通研究报告

管理沟通研究报告
以下是关于管理沟通的研究报告的一些主要内容:
1. 研究目的:
本研究报告的目的是探究管理沟通在组织中的角色和影响,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改进管理沟通的建议。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通过深入访谈和观察来理解不同组织中的管理沟通实践。
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以量化不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3. 研究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管理沟通在组织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有效的管理沟通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减少冲突和误解,并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
另外,良好的管理沟通还可以加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4. 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一些关键因素对管理沟通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领导者的沟通技巧和风格、组织文化、沟通渠道的选择等。
领导者在沟通中的示范作用和表达清晰的目标和期望也对管理沟通产生重要影响。
5. 改进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本报告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改进管理沟通的建议。
其中包括:
- 推动透明和开放的沟通氛围,鼓励员工提供反馈和建议;
-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领导者提高沟通技巧;
- 选择适当的沟通渠道,根据不同的信息和目标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 加强组织文化的沟通价值观和共享信息的重要性。
6. 结论:
有效的管理沟通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提供清晰的沟通目标和渠道、提高领导者的沟通技巧、建立透明和开放的沟通氛围,组织可以改善管理沟通,并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的提升做出贡献。
企业团队合作与管理问题研究参考文献

企业团队合作与管理问题研究参考文献:1. 王兵, 蔡金生. (2011). 团队合作与管理的规划与实施.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这本书着重介绍了团队合作与管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了团队协作的原理和实践经验,对于企业团队合作与管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王爽, 朱晓光. (2014). 团队合作与管理的策略与技术.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这本书通过分析团队合作的实际运作过程,结合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团队合作与管理策略与技术,为企业解决团队合作与管理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史提文·J·考维, 编著. (2015). 团队合作: 有效团队的关键要素.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这本书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了团队合作的关键要素,重点探讨了有效团队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对于企业团队合作与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林慕苗, 谢文勇. (2017). 我国企业团队管理实践研究.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这本书以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为背景,通过大量调研和案例分析,介绍了我国企业团队管理的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案,对于研究我国企业团队合作与管理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 Clark, D.R. (2019). The Art of Business Team Management. New York: HarperCollins.这本国际知名的书籍从商业角度全面剖析了团队管理的艺术,通过具体案例和管理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团队合作与管理经验,对于企业解决团队合作与管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6. 王丹, 李明. (2020). 跨文化团队合作与管理.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这本书系统介绍了跨文化环境下的团队合作与管理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全面阐述了跨文化团队合作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对于研究跨国企业团队合作与管理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1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国学丛刊序》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夫天下之事物,自科学观之,与史学上观之,其立论各不同。自科学上观之,则事物必尽其真,而道理必求其是。……自史学上观之,则不独事理之真与是者足资研究而已……所以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理论阐释和个人思辨的方法,佐以学术参照,力求达到能够完整、详实、有深度的论述本文论题的目的。
[5]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6]晓红、游俊.目标导向抑或过程导向——德鲁克与戴明思想之争的解码与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1月第28卷第1期.
[7]梁钧平.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8][美]雷蒙德·A.·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石河子大学经贸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
职场团队管理沟通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内外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与发展,成果卓著。职场中的管理沟通研究的实质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运用和优化的深耕细作。职场团队管理沟通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新兴的研究分支,目前的研究现状尚具有分散性,缺乏独立性,散落在管理科学的多个方面。本文的文献综述就从如下方面展开,缀珠成钿,以引美玉:
二、目标导向思想
对于职场团队来说,管理沟通是基于目标导向而言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在1954年写就的管理学奠基之作《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目标管理思想,他从福特汽车公司濒临倒闭的案例中得出结论“指导和控制管理者行为的应该是绩效目标而非他的老板”[4]。在一个团队中,传统管理依赖外部控制与导引,靠施加惩罚性的方法来鞭策团队员工,“这种环境中,员工机械地工作,逃避责任,没有主动性”,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德鲁克认为应该将“主观的要求客观化,把主观愿望化为客观目标,然后由这个客观目标来管理,这种管理就成为目标管理(MBO,managementof objectives)”[5]。显然,根据德鲁克的观点,在职场团队沟通中,高压的、粗暴的、惩罚性的沟通是应该被时代所摒弃的,而将主观的要求目标导向化的沟通技巧才是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在职场团队的具体沟通中,目标导向的管理模式的沟通,是基于人格化激励机制和人性化的绩效考评机制之上的对目标高度的清晰认知度和认同度,通过弹性的激发而非粗暴的高压所建立起来的和谐劳动关系乃至团队文化所实现的一种沟通技巧[6]。
十二、本论文的研究特色
1.方法上特色。
我国由于历史时代原因,企业与职场发展还局限在一定范围和水平,对于其管理沟通的研究一般都是由点至点,而本文则由点及面将该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我国民职场中人力资源风险管理的研究的现状,对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较有针对性的阐述,力求提出切实可行的、立足实际的解决对策。这是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点之一。
七、管理沟通效果
对一个职场团队来说,无论沟通的技术层面做得如何到位,其成效的最终检验者永远是沟通效果。而沟通效果则更要追求其最优化价值。基于最优化价值的沟通效果,需要把握这样三点:一是时间因素。(和讯财经原创)二是机会因素。(和讯财经原创)只有把握好以上三点因素,才能真正在职场团队实现最优化价值的沟通效果[20]。
一、人性假设理论
管理沟通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名词,对于职场团队来说,管理沟通在对象和内容上具有针对性。职场团队中的管理沟通是建立在“职场”这个不稳定的个体集合的基础之上的。以笔者实习的聚成企业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为例,职场中主体在性格、能力、综合素质、目标导向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而个体差异原理是在遗传、环境和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对团队领导者或管理者来说,建立基于涵盖个体差异的沟通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这个前提,国外的管理学家在对职场团队中的管理沟通效果进行研究之前,都以着重剖析个体的行为模式入手,即曾经风靡西方的人性假设理论。这方面以美国学者道格拉斯·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管理人的X-Y理论[1]、美国学者麦格雷戈的“X理论”[2]和美国学者莫尔斯和洛希的“超Y理论”[3]。
[18]康青.管理沟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9]邓红.简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跨文化沟通与融合[J].四川冶金.2004,(2).
[20]魏江、严进.管理沟通——成功管理的基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1]曾萍.论现代企业的沟通管理技巧[J].企业经济.2008年第10期.
[9]比尔等:管理人力资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0页
[10]郝红.管理沟通[M].科学出版社.2006.1.
[11]同上.
[12]邹统钎:饭店战略管理—理论前沿与中国的实践[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
[13]郑文斌.企业管理沟通的沟通渠道模式研究..2005-09-15.
八、风险因素及பைடு நூலகம்避
对于一个职场团队来说,管理沟通的风险是一个动态且矢量的负面因素。因而对风险因素及其规避方法的研究就极具意义。一般职场团队中常见的风险因素有如下几种。一、信息源的不唯一。而信息源的不唯一会导致小道消息充斥团队内部,致使各种信息交织真假难辨,进而使得团队内部成员人心涣散,最后使团队的公信力和目标的清晰度大打折扣从而造成严重得不良后果。解决好信息源的问题,则是沟通主体建立可信度和确定沟通目标的过程;所以在职场团队的沟通中,建立透明、及时的信息与舆情发布机制极为重要[21]。二、负面心理叠加。人际管理和沟通中的心理背景,既包括主体自己的心情,也包含主体对于对方的感受和态度。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韦恩·瓦伊(WayneViney)和布雷特·金(D.Brett King)的观点,在职场团队沟通中通常有这样十种负面情绪:自私心理、自傲心理、猜疑心理、逆反心理、排他心理、作秀心理、互利心理、冷漠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在职场团队的沟通中,常常会因为偏见、好恶等负面心理背景而产生以上一种或数种负面心理而引起沟通上的偏差,进而影响沟通的效能[22]。三、人格魅力滥用。根据美国学者亚瑟的观点可知,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能够吸引别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在对待现实的态度或处理社会关系上,在理智上,在情绪上和在意志上。容易体现为情绪好坏做主、交情深浅做主、亲疏关系做主,极易造成对规则制度的漠视、对能力水准的忽视、对偏听偏信的倚重。个人情感的不稳定性凌驾于团队的制衡机制之上,个人认知的局限性与信息接收的狭窄性致使沟通不能达到完全的客观与公正,个人权威的被过分倚重容易导致沟通中出现“一言堂”情形等等。所以人格魅力滥用在职场团队的沟通中是应该极力避免的风险因素之一[23]。四、沟通内容不恰当。在职场团队的沟通中,内容的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内容往往是所要达成目标的载体。根据职场团队沟通的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小,以及沟通发生在组织中的范围和层次,可以分为八大类:情感沟通,操作性业务信息沟通,责任、权利、利益沟通,决策性业务信息沟通,制度沟通,团队战略沟通,团队文化沟通以及团队外部沟通。根据沟通的内容不同,在沟通中具体环境的配置、议程的传达、流程的设置、参与主体的确定、沟通特色及方式的选择、沟通语言词汇的使用、沟通背景的想定、沟通工具的使用等等问题都应相应调整,因时因地制宜。。[24]
通畅的沟通渠道的建立是职场团队得以成功进行信息交互和有效运作的重要基础。常见的职场团队管理沟通渠道链型沟通渠道模式、平行沟通渠道模式和轮型沟通渠道模式[12]。目前我国的职场团队已经进入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趋势及信息时代,所以进行战略性管理沟通渠道模式设计是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13]。同时还应该加强积极完善现有沟通渠道和强化沟通渠道的科技含量[14]。
2.研究角度特色。
本文运用多学科研究视角,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诠释和介绍,彰显了问题的细节,凸显了标本的意义,有利于为将来建立模型研究和长效研究提供论据。
参考文献:
[1][2][3]冯菲、陈兆伦.论人性是管理的基础——从泰罗、梅奥与麦克雷戈的管理理论分析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09.8.
[4][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中英文双语典藏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五、管理沟通方式
在职场团队中,基于事实陈述的沟通,在采取谨慎的沟通态度的同时,能够将听众与结果统一起来,促成正确的评价效果,从而实现预期的沟通目的。德鲁克说:“一个基本的技能,就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组织和表达思想,你的成功依赖于你通过口头或书面文字对别人的影响程度,这种将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的能力可能是一个人应拥有的最重要的技能。”[15]曾仕强《领导的沟通艺术》中阐述了沟通的四大目的,其中之一就是“陈述事实”[16]。团队领导者或管理者在与团队成员沟通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成员的在性格、能力、水平、专业度、接受力、理解力、思维模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且不宜故意表达身份地位上的不平等和不宜以强加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等[17]。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激烈。职场中因为所达成目标业务的整体与分散的不定特性,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常常需要搭建临时或固定的团队,这些团队的组成人员在性格、能力、综合素质、目标导向等方面肯定存在个体差异。如何定位职场团队管理与沟通的范畴,建立有效的管理与沟通渠道,娴熟运用管理与沟通技巧,发扬或者规避管理与沟通中的正面或负面因素,提高职场团队有效沟通的途径,就是本文进行浅显研究的内容。
九、评价与启示
近几年来,学者们都努力寻求建立SHRM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使得这个领域的发展更加迅速。随着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与探讨日趋深入,实践家们便不断尝试将它应用于实践,经过多次测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被欧、美、日等国家的许多企业证明是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我国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初步了解基本上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虽然起步较晚,发展却很快,短短几年时间内,各种人力资源理论受到激烈的探讨和大力地推广,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而学科的分支细部化和正是这种状况下的一个具体体现。基于此,职场团队管理沟通研究作为一个细部化的论题的展开,具有了时代背景和理论前沿的双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