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半夏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泰半夏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泰半夏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泰半夏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从选地、整地、繁殖及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其高效栽培技术。
关键词泰半夏;管理;栽培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2—215—01泰半夏是传统常用中药材,以块茎入药,具有潮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
泰兴市出产泰半夏,俗称“野芋头”。
泰半夏种植效益很高,经济价值是粮食作物和一些常规中药材所不能比例的。
为此,笔者将泰半夏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1泰半夏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征泰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0cm。
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
叶柄长6—23cm。
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
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呈心形,2年后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呈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叶子两面光滑元毛。
花期在5—7月,果期在8~9月,浆果成熟时呈红色,果内有1粒种子。
泰半夏每年出苗和倒苗2次,3月上旬地温渐高,从母块茎顶部生出叶子,即为第1次出苗,6~8月倒苗。
第2次在9月出苗,10~11月倒苗。
泰半夏的种子、珠芽和块茎只要条件适宜均可萌发。
泰半夏喜温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干旱和强光照射,一般野生于河边、沟边、灌木丛中和山坡下。
泰半夏块茎的耐寒能力很强,0℃以下能在地里正常越冬。
泰半夏是耐阴而不是喜阴植物,在适度遮光条件下,能生长繁茂,在半阴条件下生长最为适宜。
2泰半夏生产基本情况历史上泰兴盛产泰半夏。
据《泰兴县志》记载,1935年泰兴年产泰半夏5t,1857年泰兴年产泰半夏85t。
20世纪60、70年代及以前,泰半夏生产较稳定。
70年代以后,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和旱改水面积的扩大,以及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广泛使用,适宜泰半夏生长的面积越来越少。
近几年来,泰半夏的种植呈扩大趋势,2009年滨江、宣堡、姚王种植12hm2,2010年达到15hm2,2011年达到33.3hm2。
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半夏,又名天台半夏、茯苓、半夏天台,是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材,广泛用于中医药中。
半夏能够清热化痰,止咳化痰,有积滞解表的功效。
近年来,由于半夏的药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此对于半夏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
在各种半夏栽培技术中,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半夏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科研人员不断进行研究探索,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关于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半夏的生长环境要求半夏的生长环境要求较为宽松,能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在生长环境上,半夏要求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性好、排水性良好,土壤pH值在6.6-7.5之间,适宜干旱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半夏适合的生长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对环境光照也有一定的要求,需保持充足的日照。
二、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了实现半夏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技术研究。
1. 选用优质种苗在实现半夏高产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种苗的质量。
优质的种苗是高产的基础,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种苗,提高种苗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对于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加强对种苗的管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半夏高产的关键。
在半夏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需肥量进行施肥,掌握适量、适时、适方法的施肥原则,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的结合,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促进半夏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半夏的产量和品质。
3. 合理浇水半夏的生长过程需要适量的水分,合理的浇水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半夏的生长和发育。
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大量积水和土壤过湿,及时解决积水和排水问题,以免对半夏的生长造成影响。
在干旱季节要加强对半夏的浇水管理,保持土壤的湿润度,提高半夏的产量和品质。
4. 种植密度和间距适当控制半夏的种植密度和间距可以提高单株半夏的产量和品质。
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半夏,学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又名苍术、须术等,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药方剂和保健品中。
半夏的主要产地包括中国河南、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半夏的种植面积广阔,但由于半夏的生长特性和栽培技术的要求较高,导致其产量和质量存在较大的波动。
对半夏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半夏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半夏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半夏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要求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一般为4-7月,其地下茎粗大,呈椭圆形,质脆不易折断。
半夏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苛刻,喜欢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涝和积水。
半夏的栽培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选择和改良: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同时需加强有机质的施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 种子培育和育苗:选用健壮的种子,进行合理的培育和育苗工作,保证幼苗的健康生长。
3. 地块布局和密植栽培:合理布局种植地块,采用密植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4. 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浇水、松土、中耕等管理工作,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
5. 收获和加工:掌握适时的收获时间,采取科学的加工技术,保证半夏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针对半夏的栽培技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缺乏标准化的栽培技术,导致种植过程中难以把握关键环节,影响产量和质量;二是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够科学,导致病虫害频发,影响产量和质量;三是缺乏生长调控技术,导致半夏生长不均匀,产量波动大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工作。
在半夏的栽培技术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和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验证和推广。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筛选高效低毒的农药和生物防治剂,同时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半夏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案。
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半夏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文章摘要:半夏是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长期以来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提供商品。
近年来,由于环境、气候、资源的变化,导致野生资源日渐枯竭,而人工种植发展缓慢,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扬,2005年冬药市每公斤55元至65元,2...半夏是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长期以来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提供商品。
近年来,由于环境、气候、资源的变化,导致野生资源日渐枯竭,而人工种植发展缓慢,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扬,2005年冬药市每公斤55元至65元,2004年同期每公斤价45元。
用传统方法种植半夏一般亩产鲜块茎500公斤至750公斤,折干率25%至30%,每亩产量125公斤至200公斤,而根据产地高产实践经验,高产田平均块茎单产鲜重达850公斤至1500公斤,增产显著,亩产值10000元以上,效益可观。
种植半夏除做好常规的田间管理工作外,还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措施:间作套种半夏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能耐寒、耐阴蔽,但不耐旱、怕强光,因此半夏可在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种植,或与小麦或在阔叶果木林中套种,也可与玉米、油菜、高梁、豆类等高秆植物间作,这样就在管理农作物或经济林果的同肘管理了半夏,既合理利用了土地,又增加了效益。
精心培育良种优良的种子,是种植半夏获得高产的重要保证。
首先,要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发育健壮的优良单株作采种母株。
其次,对采种的母株,应单育并加强水肥管理。
再次,为防止品种混杂,还要进行单收、单藏。
最后,要及时采收发育成熟、籽粒饱满、粒大而重的块茎作种。
早春覆膜提前育苗据试验,在20℃至25℃条件下催芽,待大部分芽鞘发白时栽种并覆盖地膜,比既不催芽又不覆膜栽种的提早30天出苗;比不催芽仅盖地膜的则提前25天出苗。
同时催芽盖膜比对照增产52.6%,不催芽仅盖膜的比对照增产29.8%。
芽催出后栽种,使半夏种提前完成了发芽前的内部生理变化过程,盖地膜使地温增高并提前达到出苗所需的温度,芽很快长出地面。
泰半夏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泰半夏株高 1 5~3 m。块 茎 上半部 分有 多数 须根 , 5c 底
穗 状 花 序 延 伸 的附 属 物 鞭 状 , 出佛 焰 苞 外 , 约 1 m。雌 伸 长 0c 花位 于 肉穗 花 序 下 方 , 生 于佛 焰苞 上 。 雄 花 密 集 呈 圆 筒 形 , 贴
与 雌 花 间 隔 3— 7mm, 间 佛焰 苞 合 围处 有 一 直径 为 1 其 mm 的
1% )0 6 30—35k/ m , 7 g h 翻入 土 中作 基肥 。整 细耙 平 开 畦 , 畦 的长 度 不 宜 超 过 2 畦 床 宽 0 8—12m, 沟 宽 3 m, 0m, . . 畦 0c 畦 沟 深 1 2 m, 出 的 土 壤 均 匀 撒 在 畦 面 上 。 整 地 时应 建 5— 0e 挖 立 良好 的排 灌 系统 , 持 “ 沟配 套 ” 田 内横 沟 、 保 三 ( 田内 竖 沟 与
疗 痰 多 咳 喘 、 饮 眩悸 、 厥 头 痛 、 吐 反 胃 、 脘 痞 闷 、 核 痰 痰 呕 胸 梅
亲 和 , 期 5 8月 。 浆 果 卵 圆形 , 色 。 每 果 有 1 种 子 , 花 _ 绿 枚 先 端 渐 狭 , 明显 的花 柱 宿 存 J 为 。
1 2 生 态环 境 .
前景。
2 2 选 地 整 地 .
22 1 选地 ..
地 块 宜 选 湿 润 、 沃 、 水 保肥 力较 强 、 地 疏 肥 保 质
261 粮药套作 ..
试论半夏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试论半夏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半夏是一种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的草本植物,其根茎是许多中药品牌所使用的常用药
材之一。
半夏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顺-式倍半萜内酯、异半夏内酯等,具有覆盖神经、冷散肝热、降逆平喘等功效。
在中药制药中,通常使用新鲜的半夏根茎,因其成分更为丰富。
因此,对于想要在中药制药领域获得成功的生产商来说,半夏的高产和优质种植技术
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步:选用合适的地点和土壤
半夏是喜欢湿润和通风的植物,因此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应选择空气和水资源丰富的
地方。
土壤的pH值应在5.5至6.0之间,湿度应为60%至85%。
如无法达到这种环境条件,则需通过加水、通风和调节土壤pH值等方法来改进。
第二步:进行水肥管理
半夏生长时需要大量的水分,但不宜在根部积水,否则容易导致半夏的根部腐烂。
因此,适量的浇水和排水很重要。
同时,半夏需要含高氮和磷的肥料,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和
发育。
在早期生长阶段,适当增加磷的含量,可以帮助半夏更好地发育。
第三步:注意半夏的光照
半夏生长在潮湿的草地和河岸边,自然光照充足,因此在种植半夏时,需要适宜的光
照条件。
当种植在室内时,应选择透光性强而不过于刺眼的环境,当然,在过度的阳光下,也会导致半夏枯萎或生长不良,因此需要合理地控制阳光的照射时间。
综上所述,半夏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但又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适宜的地点、水肥管
理和注意光照等,都是栽种半夏时必须掌握的技术。
通过合理的技术管理,可以大幅提高
半夏的产量和质量,也有利于中药制药商获得更大的成功。
泰半夏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泰半夏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了泰半夏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及加工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泰半夏;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泰兴半夏又称泰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野芋头”,其干燥块茎为常用中药[1-2]。
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能[3]。
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1.1形态特征泰半夏株高15~35 cm,块茎近球形,直径0.5~3.0 cm,叶柄长5~25 cm。
实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苗叶片为全缘单叶,叶长2~4 cm,叶宽1.5~3.0 cm。
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边缘多见紫绿色,长6~7 cm;内侧上部常有紫色斑条纹[4]。
单性花,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雌雄同株。
浆果卵形,绿色或绿白色,长4~5 mm,直径2~3 mm,内有种子1粒,椭圆形,灰白色,长2~3 mm,宽1.5~3.0 mm,千粒重9.88 g。
花期5—9月,果期6—10月,浆果多数成熟时呈红色。
1.2生长习性泰半夏为浅根性植物,喜肥,原多野生于潮湿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土上。
喜温和、湿润气候和荫蔽环境,怕干旱,忌高温。
夏季宜在遮阳环境中生长;土壤含水量在20%~40%时生长较为适宜;干旱缺水易倒苗,一般随生长环境的变化,1年可倒苗1~3次。
对于泰半夏来说,倒苗既是其对不良环境的适应,又增加了珠芽数量,即进行了1次以珠芽为繁殖材料的无性繁殖。
泰半夏于8~10 ℃萌动生长,15 ℃萌芽出苗,15~26 ℃为最适生长温度,30 ℃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 ℃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现象,以地下块茎度过不良环境。
当秋季凉爽时,苗又复出,继续生长,秋后低于13 ℃时开始枯叶。
半夏的块茎、珠芽、种子均无生理休眠特性。
半夏的种子寿命为1年。
冬播或早春播种的块茎,当地表3~5 cm地温达10~13 ℃时叶柄发出,此时如遇地表气温又持续数天低于以上地温,叶柄即在土中横生,同时长出1代珠芽。
试论半夏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试论半夏优质高产种植技术半夏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化湿、宣肺止咳、开窍神效等。
半夏优质高产种植技术是制约半夏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本文将从品种选择、场地选择、育苗、施肥、田间管理等几个方面,来讨论半夏优质高产种植技术。
一、品种选择半夏品种众多,常见的有中药材用半夏、食用半夏、观赏半夏等。
在选种时要注意,中药材用半夏以品質为先,要求药材的化学成分稳定,药效明显;食用半夏选用的是口感好、产量高、品质稳定的品种;观赏半夏要选用色泽艳丽、植株高大、花朵自然、叶子整齐的品种。
在种植半夏中药材时应该选择药效好、生长快、适应性强的品种,如“宜兴大白半夏”、“山东大白半夏”等。
二、场地选择半夏喜欢湿润、温暖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对排水性好的土壤适应性更强。
一般来说,选择夏季降水量充足的地区,如江南一带、福建南部、广东等地是种植半夏的主要产区。
场地的选址要选择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同时防止风灾、水灾等因素对种植的影响。
三、育苗半夏种子较小,种植量大,种植前要进行催发,将种子浸泡在50度的热水中待凉后取出,放置5分钟即可。
育苗时要选择有机肥料,以腐熟好的厩肥为宜,在育苗盘上播种,保持育苗温度22-25度,同时保持育苗盘湿润。
育苗期为20-30天,苗高达到10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栽。
四、施肥在肥料选择上,要根据半夏的生长特点来选择。
在育苗后至采收期,每亩每年施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氮肥主要在生长期高峰时使用,以提高生物量和药效。
在半夏生长中,要注意钾肥的适量使用,以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虫害危害半夏的生长。
五、田间管理在田间管理中,应注重半夏的日常维护,开展土壤松耕、杂草清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此保证半夏的正常生长。
同时,浇水、施肥时要注意均匀、定量、定期,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过度使用农药,影响半夏的品质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半夏优质高产的种植技术需要我们根据品种选择、场地选择、育苗、施肥和田间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认真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排 水 , 以防烂 根 。 泰半 夏喜肥 且珠 芽在 地表 下才能很 好地
发 育 , 及 时 追 肥 是 重 要 的增 产 措 施 。 下 旬 或 6月 上 旬 , 故 5月
块 茎度过 不 良环 境 。 当秋 季凉 爽时 , 又复 出 , 苗 继续 生 长 , 秋
后低 于 1 3℃时开 始枯 叶 。 夏 的块茎 、 芽 、 子均 无生 理 半 珠 种 休眠 特 性 。 半夏 的种 子 寿命 为 1年 。 冬播 或 早 春 播 种 的块
98 。 . g 花期 5 8 —9月, 果期 6 l , 一 0月 浆果 多数 成熟时呈红色 。
12 生 长 习 性 .
泰半 夏为浅 根性植 物 , 喜肥 , 多野 生于 潮湿 而疏 松肥 原
增 产效 果 。 如不 留种 应及 时摘除 花蕾 。 生产上 可于 4月中下 旬在 畦 边 间作 玉米 和 其他 高 杆作 物 , 在 6月上 中旬 搭 架 或
平, 做成 1 宽的畦 , 利灌排 。 m 以
22 繁 殖 .
生 产上 多 用块 茎 繁殖 , 可用 种 子 育苗 或用 组 织培 养 也
等 方 法 进 行 无 性 快 繁 问 块 茎 繁 殖 于 收 获 时 , 当 年 生 的 直 。 选
径 05 1 m 的块 茎作 种 , . ̄ . c 5 ~般 于春 季 的平 均 气 温稳 定 在
l 以 上 时 下 种 。 整 好 的 畦 上 按 行 距 2 开 4 5c Oc c 在 0c m ~ m深
泰半 夏株 高 1 ~ 5 m, 茎近球 形 , 53 块 c 直径 0 ~ .c 叶 .3 5 0 m, 柄长 5 2 m。 ~ 5c 实生 苗和珠芽繁殖 的幼苗 叶片为全缘单 叶 , 叶 长 2 4c 叶宽 1 ~ . 1。 - m, . 3 T 肉穗 花序顶生 , 序梗 常较叶柄 5 0C I 花
子 1 , 粒 椭圆 形 , 白色 , 2 3mi, 1 ~ . l 干粒 重 灰 长 - l宽 . 3 l 5 0mi, l
半夏 种子出 苗后 , 行 间的土 培在 半夏 苗上 , 刚好盖 把 以
住珠 芽为度 , 不要 把叶 子盖在 土 内 , 土次 数可 视植株 生长 培 情 况 而定 , 一般 2 3次 。 - 在泰 半夏 生长 后期 , 1 每 0d用 02 .% 磷 酸 二氢钾 或 5 0m g的赖 氨酸 根外 喷施 1次 , 0 有一 定 的
遮阳。 9月 后 , 温 渐 低 , 及 时收 获 间 作 物 。 气 应
沃 的砂 质 壤 土 或腐 殖 质 土 上 。 喜温 和 、 润 气候 和 荫 蔽 环 湿
境, 怕千 旱 , 忌高温 。 夏季 宜在遮 阳环境 中 生长 : 土壤 含水 量
在 2 %一 0 0 4 %时 生长 较 为适 宜 ; 旱缺 水 易倒 苗 , 干 一般 随 生 长 环境 的变化 , 1年可倒 苗 1 3次 。 于泰 半夏来说 , ~ 对 倒苗 既
泰 兴半夏 又称泰 半夏 , 为天 南星科 多年 生草 本植物 , 别 名“ 芋头 ” 其干 燥 块 茎为 常用 中 药 。 野 , 具燥 湿 化痰 、 降逆 止 呕 、 痞 散结 之功 能【 现将 其 特征 特 性及 高 产栽 培技 术 消 3 】 。
总结 如下 。
1 特 征 特 性 11 形 态 特 征 .
2 肥 水 运 筹 . 4 播 种后 , 季 一般 2 春 0d出 苗 , 遇 严 重 干 旱 , 当 浇 水 如 适
是 其对 不 良环 境 的适应 , 又增 加 了珠芽数 量 , 即进 行 了 1次 以珠 芽 为繁 殖 材 料 的 无性 繁 殖 。 半 夏 于 8 11 年 第 2 期 00 l
泰 半夏 特征 特性及 高产 栽培 技 术
孟 小 文
( 苏 省泰 州 市 高 港 区许 庄 农 服 中心 , 苏 泰 州 2 5 0 ) 江 江 2 4 0 摘 要 阐 述 了泰 半 夏 的 特 征 特 性 , 结 了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 总 包括 选 地 整 地 、 殖 、 问 管 理 、 水 运 筹 、 虫 害 防 治 、 时 采 收 及 加 工 等 繁 田 肥 病 适 内容 , 以供参 考 。 关键词 泰 半夏 ; 特征特性 ; 高产 ; 栽培技 术 中图分 类号 ¥ 6 .3 Q9 97 72 5 72 9; 4 .1 . 文献 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1 ) 1 0 5 一 1 0 7 5 3 ( 0 0 2 — 16 O
长; 佛焰 苞绿色 , 边缘 多见 紫绿 色 , 6 7c 内侧上部 常有 长 — m;
紫 色 斑 条 纹 I 单 性 花 , 雌 蕊 2 ~ 0个 , 柱 短 , 雄 同株 。 4 ] 。 有 07 花 雌
23 田 间 管 理 .
浆果卯 形 , 色或 绿 白色 , 4 5/1, 绿 长 ~ i7 直径 2 3m 内有 种 "/ / ' ~ m,
的沟 , 沟底要 平 , 并按 株 距 3c m将 种 茎 交叉两 行摆 入沟 内 。 芽头 向上 , 土耧平 , 加填 压 。 可结合 收获 秋季 栽种 , 覆 稍 也 一 般 在 9月下 旬至 1 0月 上 句进 行 , 法 同春 播 。 方 用块 茎量 为
9 5 0 gl 。 7  ̄12 0 k / m l
长 ,5℃萌 芽 出苗 ,5 2 1 l~ 6℃为最 适 生 长 温 度 ,0℃以 上生 3 长 缓慢 , 过 3 超 5℃而 又 缺水 时 开 始 出现 倒苗现 象 , 以地 下
以保 全 苗 , 苗后 及 时 中耕除 草 , 齐 并控 制 浇水 量 , 以防 止地 上部 生长 过 快 , 高 其抗 旱耐 热 能 力 。 夏后 , 提 入 随着气 温 升 高应 多浇 水 , 持 畦面 湿润 以 便 延迟 倒 苗 。 保 雨季 积水 , 应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