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习俗吗?

合集下载

小年夜是哪一天_2017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夜是哪一天_2017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夜是哪一天_2017小年是哪一天2017小年是哪一天2017小年时间是:2017年小年为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星期五。

小年节日简介小年(小年夜,过小年)是我国小年祭灶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三。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小年祝福语篇一1、有些事并不因时光流逝而褪去,有些人不因不常见面而忘记,记忆里你是我永远朋友。

在这迎新之际,恭祝万事如意!2、小年一到,祝福相告,没有烦恼,开心重要,没有疾病,健康重要,没有压抑,顺心重要,没有孤单,朋友重要,小年快乐。

3、辞旧迎新送灶王,招财纳福迎安康。

扫驱陈年往日梦,粉饰新春欢笑多。

新的一年,新的春天,祝愿大家小年福禄多多,大年欢笑多多。

4、小年快乐!送你好心情——甭管大海再多水,大山有多伟,蜘蛛再多腿,辣椒再辣嘴,也甭管lā dēng有多鬼,美国有多累,总之你最美,快乐永不悔!5、小年来到,我的祝福也来到,祝你身体棒棒,工作顺顺,快乐多多,财运广广,生活美美,好运连连,彩票中中,打牌赢赢,祝福了这么多,该有点表示了吧,红包拿来!6、新年祝福赶个早:一祝身体好;二祝困难少;三祝烦恼消;四祝不变老;五祝心情好;六祝忧愁抛;七祝幸福绕;八祝收入高;九祝平安罩;十祝乐逍遥!7、新春短信满天飞,小年先把祝福堆,年末工作多忙碌,送来关怀与安慰,好运吉利福相陪,新年大业等你追,情深意长是朋友,小年快乐多和美!8、你如果现在是一个人,我祝你小年快乐;如果是两个人,那也小年快乐;如果是一伙人,请告诉我你们在什么地方。

小年的特定风俗是什么

小年的特定风俗是什么

小年的特定风俗是什么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那么你知道小年的特定风俗是什么吗?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小年的特定风俗,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年的特定风俗1、祭灶王每到腊月二十三日,家家户户于二十三日更尽时,就开始祭灶王爷,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

2、扫尘土传统习俗上每到小年,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3、剪窗花在所有小年习俗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4、贴春联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开始准备春联。

因为在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5、宜婚嫁过了小年以后,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

因此,到了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小年传统食物1.年粽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

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2.面食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3.炒玉米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4.糖瓜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

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

小年夜是什么时候_2017年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夜是什么时候_2017年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夜是什么时候_2017年小年是哪一天2017年小年是哪一天2017小年时间是:2017年小年为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星期五。

小年节日简介小年(小年夜,过小年)是我国小年祭灶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三。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小年地方特色祭财神江浙沪一带的居民在正月初五小年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

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

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

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

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

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

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

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过小年的习俗大全

过小年的习俗大全

过小年的习俗过小年的习俗大全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过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过小年的习俗,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祭灶]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同时,在某些地方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不过笔者对此却持怀疑态度,因为,古代男子在家中几乎是不下橱的,灶王爷天天在看着女士们下橱做饭,男士们几乎也见不到,上天后又怎么言男人的好呢?因此,此是否是特指饭店之类的场所呢?“小年”送灶王,大年三十的晚上接灶王回人间过年,因而,年三十哪天先“接灶”、“接神”的仪式后,才能轮到祭拜祖宗。

灶王爷的由来:据一些史料记叙,在我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

中雷即土神。

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此有着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淮南子》说,黄帝、炎帝“死作灶神”,职司人间善恶。

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

”《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

”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

2017年中国传统节日:为什么南方小年比北方小年晚一天?

2017年中国传统节日:为什么南方小年比北方小年晚一天?

2017年中国传统节日:为什么南方小年比北方小年晚一天?导语:在过春节之前我们先要过小年,你知道2017年小年是哪一天吗?2017年小年是什么时候?小年的习俗有哪些?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汉族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

送灶寄托着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为什么南方小年比北方小年晚一天?腊月二十三,糖瓜粘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小年小年来了,放假还会远吗?呃呃呃......低调点!小年来了,春节还会远吗?等等!有南方小伙伴要质疑了二十四才是我们的小年啊!所以先要搞清楚为什么南北方小年日期不相同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

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

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那就是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别。

在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靠近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时间都有不同了,那习俗有何不同呢?北方这样过小年扫房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祭灶吃糖瓜: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

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

小年的民间习俗

小年的民间习俗

小年的民间习俗
中国小年是指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一天,在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烧纸钱,点灯、贴春联、买新衣服和食物,以庆祝此日。

1. 烧纸钱:这是小年的主要习俗之一,尤其是在北方地区,通常在小年前后的几天,人们会把纸钱放在门口,然后用火烧掉,以祈求来年福寿繁荣。

2. 点灯:在小年当晚,家家户户会通宵点灯,以示庆祝,也希望自己的家能够照亮,带来好运气。

3. 贴春联:小年的民间习俗中,人们也会贴春联,用墨水在墙上写下各种祝福语,如“爆竹声声响,欢庆小年来”。

4. 买新衣服:小年的民间习俗中,家家户户都会穿上新衣服,以示过节的快乐和喜庆。

5. 吃特定的食物:小年有不少特定的食物,例如汤圆、饺子、年糕等,人们会把这些食物放在桌上,大家一起分享,庆祝小年的到来。

2017年小年是几月几号 小年是什么时候

2017年小年是几月几号 小年是什么时候

2017年小年是几月几号小年是什么时候2017年小年时间:2017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廿三,星期五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

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

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小年这天,也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

汉族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汉族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2017小年祝福语】1、什么是小年?就是小心情,一年更比一年美;小性子,一年更比一年少;小幸福,一年更比一年多;小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小年风俗的意思解释

小年风俗的意思解释

小年风俗的意思解释
小年,又称为“过小年”、“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
要节日,通常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

小年的风俗意义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祭祀活动,在小年这一天,一些地方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
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人们会烧香、上供,祈求神灵保佑家庭
平安、健康和幸福。

2. 吃腊八粥,在小年这一天,许多地方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八粥是用腊八节熬制的一种特殊粥品,一般由糯米、红枣、莲子、
花生等多种材料熬制而成。

吃腊八粥象征着辞旧迎新,寓意着新的
一年万事如意、甜甜蜜蜜。

3. 贴春联、挂灯笼,在小年这一天,人们还会贴春联、挂灯笼,以示喜庆。

春联上一般写有吉祥如意的话语,寓意着新年吉祥如意;而灯笼则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4. 祈福活动,一些地方还有一些特殊的祈福活动,比如舞龙、
舞狮等民俗表演,以及庙会、花市等传统庆祝活动。

总的来说,小年风俗丰富多彩,融合了祭祀、饮食、装饰等多种传统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风俗活动,人们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小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习俗
吗?
小年的各种习俗,你不知道的,都在这里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小年。

腊月二十四日,是南方传统的小年。

关于小年的这个时间差别,可能与过去的“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有关,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官三民四船五”。

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这两种说法,除了最后一条,差别不大。

总而言之,这些说法,都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不过在宋朝的时候,是不分两天的。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非主流说法,比如南京地区将元宵视为小年,有些少数地区把除夕前一晚看做小年,等等。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它是春节的前奏曲,热闹仅次于大年。

从今天开始,就意味着进入过年的节奏啦!备年货、祭灶王、扫尘土、剪春花、贴春联……
小年有哪些习俗呢?
一、祭灶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

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禁、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

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关于这尊神,人们还有个说法,叫“司命菩萨”或者“灶君司命”。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

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

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

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

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到了大年三十的时候,再迎接灶神,回人间过年。

二、饮食
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吃饺子。

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一般吃糕或者荞面。

山西晋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除此之外,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油饼,喝豆腐汤。

三、洗浴
到了小年这一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现在又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新说法,可见都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四、扫尘
也叫掸尘。

“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就寓意着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包括房梁上、窗户上的灰尘蜘蛛网丝,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包括旧年中遇到了不快。

五、贴春联、剪窗花
以前小年开始贴春联、剪窗花。

剪窗花,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等。

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不过,剪窗花貌似在南方,并不盛行。

六、婚嫁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天,百无禁忌。

娶媳妇、嫁闺女不用选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

现在,也是这样。

不过,更切合实际的原因,大概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在家,而平时没空,也不够热闹,想必以前也是如此。

禁忌
另外,小年这天,局部地区还有一些禁忌,比如河南忌捣蒜、湖北部分地区忌宰杀、台湾地区忌舂米,原因都是在于怕这些活动招来不好的兆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