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2
文言文总复习之二:一词多义

文言文总复习之二:一词多义①姓名组次成绩一、解释词语时余忆童稚时()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温故而知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故逐之()故君子有不战()故余虽愚()广故说言欲亡()此独以跛之故()公问其故()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三人行()罔学而不思则罔()罔不因势象形()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是知也()善择其善者而从之()京中有善口技者()危唯危楼一座()奉命于危难之间()洞窗扉皆洞开()一狼洞其中()观作青云白鹤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天下之伟观也()观之,兴正浓()予观夫巴陵胜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期陈太丘与友期()度以失期()期在必醉()富家富良马()宋有富人()亡马无故亡而入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河曲智叟无以应()秦灭韩亡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殆思而不学则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即即公大兄无奕女()即书诗四句()去太丘舍去、委而去之()去国怀乡()我一日始出时去人近()若未若柳絮因风起、孰若孤、若夫霪雨霏霏、仿佛若有光()中有楼若者,堂若者、烨然若神人()若为佣耕()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已待君久不至,已去()吾既已言之王矣()死而后已()然胡不已乎()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hé)改之乎?不然,迨(dài)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①盍:何不。
②迨:等到。
1. 解释加点词语李生故.寻王生()盖学贵善.思()王生不说.()吾悉.能志之()王生益愠.()王生惊觉,谢.曰()虽.欲改励()以.昭炯戒()2. 翻译句子: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3. 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2

6、名词前面有副词,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副词一般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名词受副词修饰,则 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总结
①名词+名词(非修饰关系) ②名词+补语 ③能愿动词+名词 ④所+名词 ⑤名词+代词 ⑥副词+名词
【分析】名词“兵、水、妻”用在心理动词或能愿动词“欲、
能、可”的后面,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杀、游泳、娶”。
【规律】
3、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 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 能愿动词: 1.表示可能:能 能够 会 可 可能 可以 得以 2.表示意愿:愿意 乐意 情愿 肯 要 愿 想要 要 想 敢 敢于 乐于
•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
现象。
掌握方法 如何判别词类活用
一﹑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宾
语、状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
是否和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
活用。
范增
数目
项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
主谓宾
了解类型 一、名词活用 二、动词活用
坐。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 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动词活用
• 1.动词活用为名词。 •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 3. 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 4.动词活用为状语
动词活用为名词 主语位置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追亡逐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

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二)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①但当涉猎涉猎:________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刮:__________________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找出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当窗理云鬓/但当涉猎B.蒙乃始就学/指物作诗立就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归来见天子D.卿今当涂掌事/卿今者才略(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学习了本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二)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二)2.【甲】文中画横线诗句的音韵美体现在哪里?请写出你的发现。
(2分)3.《世说新语》共为36门,【丙】文应属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门?并说明理由。
(3分)A.方正B.言语C.雅量D.夙惠4.根据【丙】文内容,填在【丁】文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了无喜色,棋如故 B.喜怒无色,棋如故C.了无愠色,棋如故 D.貌闲意悦,棋如故5.小朝认为【丁】文结尾处有画蛇添足之嫌。
请你结合【丙】【丁】内容纠正小朝的想法。
(4分)(二)(13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
其母愍①之,窃②以锦被③蒙上郭林宗④吊⑤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⑥,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奋衣而去。
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注释】①愍(mǐn):怜悯,可怜。
②窃:偷偷地。
③锦被:锦缎制作的被子,在服丧期间不可以用。
④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未年人,善于品评人才。
⑤吊: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家属。
⑥则:把……当作榜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相委.而去( )(3)奋衣而去.( ) (4)衣.夫锦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自后宾客绝百所日3.【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因为赢得我们的赞叹:但在【乙】文中,陈元方却因为受到郭林宗等宾客们的唾弃。
(2分) 4.你认同【乙】文中郭林宗及宾客们的行为吗?为什么?请结合两文说说理由。
(3分)(三)(11分)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2》汶水汶水①出县西南流,自入莱芜谷②,夹路连山百数里,水流多行石涧中。
出药草,饶松柏,林藿绵蒙③,崖壁相望。
或高山阻径,或回岩绝谷。
清风鸣条,山壑俱响。
凌高降深,兼惴栗之惧,危蹊断径,过悬度④之艰。
未出谷十余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数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
入穴丈余,高九尺许。
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
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夷水⑤亦谓之“很山北溪”,东入大江。
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
其水明澈,俯视游鱼,如乘空也。
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
旁多茂木空谷,夜听之,恒有清响。
百鸟翔禽,哀鸣相和。
逐浪游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注】①汶(wèn)水:古水名,属于黄河水系。
②莱芜谷:古山名。
后文中很(héng)山亦同。
③林藿:树木丛林。
绵蒙:浓密茂盛的样子。
④悬度:用绳索凌空穿越地形险要地区。
⑤夷水:古水名。
在湖北西部。
1.下面选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A.水流/多行/石涧中B.有别/谷在孤山C.入穴/丈余,高/九尺许D.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或.高山阻径(有时)B.山壑俱.响(全,都)C.东.入大江(向东面)D.略无..土岸(都是)3.翻译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2)4.“清风鸣条,山壑俱响”写出了文中汶水所经山谷(填四字词语)的特点。
与此句意境上相似的一句为“,(须写出完整的一句),二句都采用了的手法。
泣水1.B(有别谷/在孤山)2.D(毫无)3. (1)山谷中的树木茂密,人们很少有能到达的。
(2)逐浪(沿着江流,顺着江流)畅游的人,不但不觉得疲惫,反而乐而忘返了。
4.空旷幽静。
“旁多茂木空谷,夜听之,恒有清响”以动衬静反衬。
【参考译文】汶水发源于莱芜市,向西南流,从流入莱芜谷后,道路两岸连绵的山峦一百多里,水道大多经过乱石累累的山涧。
盛产药草,遍地松柏,树林茂密,悬崖峭壁,遥遥相对。
2020年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二)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提优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二)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二)(一)(15分)(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吕蒙传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①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④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⑤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注释】①顾:拜访,与下文“诣”意同。
②虞(yú):意料,预料。
③造次:鲁莽,轻率。
④东西:这里指西蜀和东吴。
⑤就:接近。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汗问所欲.B.肃遂.拜蒙母遂.反溯流逆上矣C.肃意尚轻.蒙尔安敢轻.吾射D.吕将军功名.日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用“/”给乙文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2分)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4.根据乙文,概括甲文中鲁肃“与蒙论议”的主要内容。
(3分)5.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吕蒙?请结合甲乙两文相关内容回答。
(3分)(二)(14分)贞女韩氏,保宁人。
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
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女也。
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
洪武四年嫁为尹氏妇,成都人以韩贞女称,其后有南京人黄善聪者,年十三失母,父贩香庐、凤间,令善聪为男子装从游数年。
小升初语文专项 文言文阅读(二)(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小升初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一)《孙叔敖纳言》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指都城。
③吊: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有一老父衣.粗衣②孙叔敖.再拜曰③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④官益大而心益小.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4分)(二)《书谢御史》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
当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
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
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曰:“②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③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
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类型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二(5篇,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期末专项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二庸医治驼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
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注】:①媒:介绍,夸耀。
②屣(xǐ):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申诉,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6分)(1)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
延:(2)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信:(3)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
索:2.选出与文中“以一置地下”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4分)A.可以为师矣。
B.徒以有先生也。
C.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D.以伤先帝之明。
3.翻译下列句子。
(4分)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4.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4分)管庄子刺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管与止之曰(2)子待伤虎而刺之(3)则是一举(4)而有刺两虎之名2.翻译.(1)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
猫善扑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③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⑤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中山:即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②盍:何不③患:祸患④垣墉:墙壁⑤病:坏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若之何而去夫猫也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爪牙:“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 爪牙: 今阁下为王爪牙, 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垣。” 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 •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表》古义地位低,见识浅。今义品德 含贬。 低,含贬。
贬变褒或者中性
乖: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如《林 古时指偏执,不驯顺,为贬义, 黛玉进贾府》 行为偏僻性乖张。 黛玉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今 义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义则用来形容人听话,安顺。 锻炼:其本义为“冶炼” 锻炼:其本义为“冶炼”,古时多用来指玩 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 弄法律,罗织罪名,对人进行诬陷,属于 贬义, 后汉书·韦彪传 韦彪传》 贬义,如《后汉书 韦彪传》:“忠孝之人 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持心近后,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今义变 成中性词了。 成中性词了。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 现代汉语里, 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 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 代汉语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 相当普遍的现象。 相当普遍的现象。
天下云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赢粮而景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群臣吏民能面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民甚快之 、 B、拜住袖其疏入谏
快:快乐 袖:藏在袖里
• (09重庆卷)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 重庆卷) 重庆卷 贪人不解爱财也, 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 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 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 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 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此岂是解 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 (09湖北卷)食其饼,既尽,取草根 湖北卷) 湖北卷 食其饼,既尽, 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 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 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 •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吐利胀懑, 利:通 “痢”,腹泻
(05湖北卷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 湖北卷)集本出于蜀 湖北卷 集本出于蜀, 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 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 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 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 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 其故也。 其故也。 D、 而脱缪尤多 、 缪:通“谬”,谬 误
四、词类活用
名 词 形 容 词 动 词
其 它 词
名 词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名词 活用作 状语
名词 活用为 意动
名词 活用为 使动
1、名词+宾语 名词+ 籍吏民,封府库。 吏民,封府库。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2、副词作状语 +名词 时采,则花色鲜泽。 汉水又东 汉水又东。 未花时采,则花色鲜泽。 3、能愿动词 +名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 而绝江河。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 (10重庆卷 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 重庆卷)侍母渡江 奉养以孝闻。 重庆卷 侍母渡江, 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 母疾寻愈。 馈,母疾寻愈。 •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道为赎之,嫁士族。 • A.得鳜尺许以馈 馈:进献 • D.贫甚,质女婢于人 质:人质 贫甚,
•
• (11湖北卷)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 (11湖北卷 自古至今, 湖北卷) 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 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 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 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 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 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 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 发掘必速。 发掘必速。
3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如平地三月花 深山中则四月花 如平地三月 4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 守前所为而已, 则非某之所敢知。 则非某之所敢知。 5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然后知轻重; 然后知长短。
小 结:
• 名词 动词:短语内缺少动词, 动词:短语内缺少动词,或 句子内缺少谓语。 句子内缺少谓语。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外被项籍之灾, 离:遭受
课后练习
1、《核按钮》P 83 板块一 核按钮》 • 1、2、11—15,共六个选择题(明 11—15,共六个选择题( 天订正) 天订正) 2、背诵附录P137—138文言实词前五 背诵附录P137—138文言实词前五 明天听写) 个(明天听两道选择题 通常是对实词和虚词的考查。 通常是对实词和虚词的考查。实 词的考察是对文中某些字词意思 的理解。一般而言,我们都是将 的理解。一般而言,我们都是将 其解释代入到句子中, 其解释代入到句子中,推测一下 句子意思是否通顺, 句子意思是否通顺,是否符合逻 辑,再看其与上下文是否衔接得 这么一来, 上。这么一来,我们就能快而准 的推断出正确答案。 的推断出正确答案。
二、一词多义 • 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本义、比喻义、 • 例:提刀而立 提刀而立 站 立世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 竖立 建立 立宗庙于薛 存在 不可同世而立 不可同世而立 项羽乃立 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使…登上 沛公至军,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立即
拉 • 引: 狐乃引弓迎而射之 狐乃引 拉扯 • 左右欲引 左右欲引相如去 • 我君景公引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伸长 带领 • 引兵欲攻燕 • 秦军引而去、 秦军引而去、引次江北 退却
5、词义转移• 走:走马观花 、
弃甲曳兵而走 • 劝:劝学、劝农 劝学、 • 穷(贫、困)穷且益坚 •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6、说法转变 、
• 寡——少 少 • 目——眼睛 眼睛 7、单音节和复音节 、 妻子 地方 左右 可以
练习: 练习:
•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扬言 •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长句 歌以赠之。 长句, 于是创作 旧例 •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练习: 练习:
• • • • • 金就砺则利 靠近 连辟公府, 连辟公府,不就 赴任 一蹴而就 一蹴而就 成功 若无罪而就 若无罪而就死地 奔赴 已股落腹裂,斯须就 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立即
解题注意事项
• 无论“古今异义”还是“一词多义” 无论“古今异义”还是“一词多义” 的考查,词语意义虽有变化,但是, 的考查,词语意义虽有变化,但是, 这些意义之间一般都有一定联系 意义之间一般都有一定联系。 这些意义之间一般都有一定联系。因 答题时可以利用联想来判断。 联想来判断 此,答题时可以利用联想来判断。
实词题考查
文言 语法
名词 、动词 、形 容词 、数词
常见虚词
实词题考查的范围 • 1、古今异义. • 2、一词多义 • 3、通假字 • 4、词类活用
一、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江、河、诗、书、好、菜、睡 词义扩大: 是女子不好......得更求 得更求好 “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 《西门 豹治邺》 豹治邺》 “ 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 堂官上来问菜 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 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儒林外史》 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儒林外史》 “宰予昼寝。” 《论语》 宰予昼寝 论语》
小 结:
• 名词 状语:修饰后面的动词 状语:
形 容 词
形容词 活用为 名词 形容词 活用为 动词
形容词 活用为 使动
2、词义缩小 丈人、丈夫、 瓦、汤、丈人、丈夫、坟、臭、金 金就砺则利。 劝学》 “金就砺则利。”《劝学》
3、变弱、变强 、变弱、
• 很、怨、恨、诛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 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 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之复返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很(残忍) 残忍) •怨(仇恨) 仇恨) •恨(遗憾、不满) 遗憾、不满) •诛(责问、诛杀) 责问、诛杀)
4、名词+补语 名词+
唐浮图慧褒始舍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 活用为 动词
其他情况: 其他情况: 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卒中往往语, 指目陈胜 陈胜。 卒中往往语 2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 孙讨虏聪明仁惠
“亡 ” 通 “ 无 ”
“说 ” 通 “ 悦 ”
练 习 • (08重庆卷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 众 重庆卷)景公出游于寒途 重庆卷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游,众
然不问,晏子谏曰: 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 赌饥者与之食,疾者与之财, 赌饥者与之食,疾者与之财,使令劳力籍 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 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 举幸游吾乡子? 今子寒途,据四十里之, 举幸游吾乡子?’今子寒途,据四十里之, 禅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 禅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 寒冻馁,死相望,而君不问, 寒冻馁,死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 矣。……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 、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 高兴 乎?” 说:高兴
• 课后练习 核按钮》 《核按钮》P83 板块一 3—10 10 浏览“古今异义整理” 浏览“古今异义整理”
三、通假字
自读P75 考点梳理“通假字” 自读P75 考点梳理“通假字” 完成例题的练习
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 种情况: 种情况:
(1)完全相同。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完全相同。 谢项王。 蚤 谢项王。 “蚤”通“早” 河曲智叟亡以应。 (2)声母相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声母相同。 (3)韵母相同。如: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 于是从散约败, )韵母相同。 而赂秦。 而赂秦。 “从”通“纵” 秦伯说,与郑人盟。 (4)声韵均不相同。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声韵均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