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

合集下载

成都乐山大佛

成都乐山大佛

成都乐山大佛成都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乐山市乐山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也是中国明代最早、最大、最完整的石雕造像之一。

其规模宏大,造型精细,经历了数百年的修建和维护,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乐山大佛座落在乐山的峨眉山脚下,靠近岷江的河畔,景色优美。

佛像坐落在一座巍峨的山峰上,背靠峭壁,俯瞰着整个风景区。

佛像高达71米,宽达28米,重达7000多吨,由成千上万块红山岩镶嵌而成。

整个佛像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乐山大佛的建造始于公元713年,由唐代著名佛教僧人贺朝在朝廷和民众的大力支持下兴建。

修建的过程十分艰辛,历经近90年才完工,期间更换了多位修建师傅。

佛像的修建经过了多次停工、重修,但最终在公元803年完工。

大佛面向山谷,雄居高处,当佛像的轮廓渐渐显现出来时,整个山河苍茫间,佛像的气势恢弘,众生莫不折服。

佛像坐在莲花宝座上,右手向下垂,象征着施舍和恩泽;左手上举,掌心向外,象征着赐福和保护。

佛像造型线条流畅,线条简洁,体现了唐代石雕艺术高度的技术和审美水准。

乐山大佛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进入乐山大佛景区,游客可以登上山顶,俯瞰乐山市区和岷江风景。

沿着蜿蜒的山路,游客可以欣赏到大佛的全貌,感受到佛像庄严肃穆的氛围,领略佛教文化的魅力。

此外,乐山大佛所在的乐山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乐山市区,游客可以参观到许多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例如乐山大佛附近的峨眉山、乐山市博物馆等。

这些景点与乐山大佛相得益彰,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

总的来说,乐山大佛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座佛教圣地,不仅在宗教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艺术的杰作,代表着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高度成就。

无论是信仰者还是游客,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乐山市的魅力。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乐山大佛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我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东岸峨眉山的乐山市中心,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下面将从乐山大佛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以及景区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意义乐山大佛修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由一座巨大的石刻佛像组成,高达七十一米,耸立在峨眉山一侧,面朝江水。

这座佛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也是古代中国雕刻艺术的杰作之一。

乐山大佛的修建和保存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佛教文化的象征。

乐山大佛的修建历时多年,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其中蕴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修建过程中岩石的开凿、雕刻和佛像的塑造技术等,都彰显了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精湛水平。

乐山大佛可以说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它的存在和修建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

二、文化价值乐山大佛是佛教文化的体现,它代表了佛教精神和信仰。

佛教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乐山大佛作为佛教的圣地,吸引了无数的朝圣者和游客。

佛教信仰和思想体系通过乐山大佛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宣扬。

同时,大佛所在地乐山市也因为这座佛像的存在而成为了重要的佛教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许多佛教文化节庆。

乐山大佛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大佛所在的峨眉山地区,素有“天下名山”之称。

这里的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游客可以在欣赏佛像的壮丽之余,还能体验到峨眉山的独特魅力。

同时,乐山大佛所在的乐山市也是历史名城,保留着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观光资源。

三、景区特色乐山大佛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宏伟的规模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景区内设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游客可以乘坐观光电梯或者步行登山欣赏大佛。

同时,景区附近还有许多寺庙、庵堂遗址等其他佛教文化景点,可以一次性游览多个景点,体验佛教文化的魅力。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 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 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 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 以上。
(一)排水系统布全身
在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 计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 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 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使佛像不至为雨 水侵蚀。
(三)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是乐山古代的一种墓葬习俗。 在川西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安葬方式。它 的主要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挖凿一个 方形的洞穴,然后将尸体和棺材、陪葬品 等放人洞中。墓制的结构完全模仿现实生 活中的房屋,而从外部看上去,则是一个 个深邃神秘的山洞。
• 麻浩崖墓长约200米,宽约25米,共有544 座墓。 1988年麻浩崖墓被评为国家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而建博物馆。
(四)渔村
渔村建筑别致,整体呈船形,整个村子是一个漂浮 在水上的大船的样子,中间的楼就像船帆。两侧 店匍多经营鲜鱼酒席,街道中间有座阁楼,形体 仿佛船上的驾驶室。 菜主要是三江鱼,就是在前面的江里打的,很特别, 浑身只有脊背上有一排鳞,其他地方光溜溜的, 由于三江交汇处水流湍急,鱼儿们的鳞片也经受 不住考验慢慢被剥光了,于是起了一个特别的名 字“裸鲤”。
四、其他景区 (一)凌云塔
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 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 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 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 凌云塔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 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

旅游信息
1
旅游时节
2
门票
3
门票优惠
4
开放时间
5
旅游专线
春秋两季是去乐山旅游的最佳时节。 详情
1、乐山大佛景区门票:80元/人次(含乐山大佛、乌尤寺、麻浩崖墓)东方佛都票价:60元/人佛国天堂票 价:8元/人
2、乐山大佛优惠票:40元/人次。 A、1.2米以上全日制大学本、专科,中专、初高中、小学学生凭学生证购买优惠票。 B、60至69周岁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优待证购买优惠票。 C、残疾人凭残疾证购买优惠票。 D、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颁发**证的**凭有效证件购买优惠票。 3、乐山大佛特惠票:10元/人次(本地人持本人身份证在周末时候购票)。 4、乐山大佛游江票:舒适型游船票价150元/人,半票75元/人;经济型游船票价120元/人,半票60元/人。 1.2米以下儿童半票,一周岁以下婴儿免票。 自2018年9月20日起,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门票价格由90元/人降为80元/人。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是世界文化与 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
古代营造
现代维护
古代的乐山位于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楫至此往往 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 力,物力修凿的。
文物保护
1962年的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在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 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四川乐山大佛知识点

四川乐山大佛知识点

四川乐山大佛知识点四川乐山大佛是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的一座巨大的石刻佛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石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

以下将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等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四川乐山大佛的建造始于713年,唐代末年。

当时,唐玄宗为了祈求平安与民众的福祉,下令在乐山建造大佛。

乐山大佛的修建历时近100年,最终在803年落成。

二、建造过程乐山大佛是在乐山南岗峰上凿刻而成,整个过程采用了人工和自然结合的方式。

首先,工匠们先在山上画好佛像的线条,然后使用木工和金属工具逐步凿刻。

由于山体的特殊形状,整个过程涉及到了攀爬、凿刻和运输等复杂的工序。

在修建期间,工匠们面临着艰巨的工作任务和生活困境,但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最终使得乐山大佛得以建成。

三、艺术特点乐山大佛的设计精湛,几乎完美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佛教艺术的特点。

首先,佛像的比例非常准确,佛像高达71米,耸立在山峰之巅,给人一种巍峨庄严的感觉。

其次,佛像的表情和手势栩栩如生,充满着慈爱和智慧。

最后,佛像的细节雕刻精细,充满了艺术的审美感和技巧性。

四、文化价值乐山大佛作为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是中国古代艺术和工程技术的结晶,也是佛教信仰的象征。

乐山大佛所在的景区还保存了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如乐山大佛博物馆,使得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综上所述,四川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雕佛像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对于人们来说,乐山大佛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更是一种信仰与向往。

乐山大佛 课文

乐山大佛 课文

乐山大佛课文
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的乐山大佛景区。

这座大佛始建于唐代,经过多次修复和扩建,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

乐山大佛是由一个巨大的石头雕刻而成,高达71米,宽约24米。

它坐落在乐山市三江口的峨眉山上,背倚山崖,面对岷江。

整个雕像共有1,021个。

乐山大佛形象生动,气魄雄伟。

佛像坐东面西,双眼似睁似闭,面容慈祥,双手扶膝,安然端坐。

整个造型比例匀称,体态庄严。

它高71米,仅头部就有10米宽,双肩的距离为28米,耳长7米,耳朵里可以藏进几个人,一只脚背上竟可以站一百多人。

“头大与山高,足宽踏浪涛。

千年仍未老,静坐看朝朝!”。

中国的乐山大佛的相关介绍

中国的乐山大佛的相关介绍

中国的乐山大佛的相关介绍中国的乐山大佛的相关介绍一、概述中国的乐山大佛,别名“乐山大佛”、“大佛禅院”,是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遗产之一,座落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区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乐山大佛被誉为“世界第一大佛”,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二、历史沿革乐山大佛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历经两个王朝和五代十国的建造和修缮期间,建造时间长达90多年。

曾经历抵抗外敌和自然灾害等诸多困难,为了保护这一佛教文化遗产,历经多次的修缮和重建。

最近的一次修缮是在20世纪80年代,投入了1200万元人民币,历时10年完成了重建与修缮。

三、建筑风格乐山大佛是一座巨型造像,高达71米,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由主像、配像、路神等组成。

其中,主像高达17.14米,宽约24米,胸阔达3.3米,头上有72个小佛像,每个小佛像高2米,历经数百年,依然神采奕奕。

乐山大佛的特点是姿态雄浑,细节丰富,神态庄重。

除了形象的刻画外,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佛教文化乐山大佛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佛教信仰中,象征着佛陀的教义和慈悲精神。

在乐山大佛的千年历史中,众多的信众和游客来此磕头礼佛、祈福祷愿,感受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性真谛。

此外,乐山大佛还是佛教漫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灵感源泉。

五、旅游景点乐山大佛景区还包括了大佛石刻、灵宝阁、白龙江、弥勒院、普贤塔、韩柏寺等众多旅游景点,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文化和历史,领略自然风景的秀美和神秘,品味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留下纪念品和美好回忆。

综上所述,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个佛教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一座艺术和历史之美的体现,具有无可比拟的珍贵价值,旅游者不可错过的观光胜地。

远观乐山大佛的最佳地点

远观乐山大佛的最佳地点

远观乐山大佛的最佳地点
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高71米,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的交汇处。

要远观乐山大佛,有几个推荐的地点:
1. 乐山市东坡区的凌云山上是最著名的观赏点。

游客可以沿着山路走到观佛台上,这里可以看到大佛全身的壮观景象,尤其是在清晨或者黄昏时分,光线和氛围都特别适合拍照留念。

2. 乐山港的游船是另一个观赏乐山大佛的绝佳方式。

游客可以乘船在三江汇流的水域上游览,从不同角度欣赏大佛的雄伟,尤其是当船只靠近时,可以感受到大佛的巨大规模和细节的精致。

3. 乐山市的城市中心区域,如乐山市中心的滨江路,也有不少高处可以远眺大佛。

虽然距离较远,但在这里可以将大佛与周围的山水环境一起纳入视野,体会大佛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

4. 乐山大佛景区内的九曲栈道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栈道蜿蜒于山崖之上,可以近距离观赏大佛头部和肩部的细节,同时也能享受到远处的全景视角。

不同的观赏点各有特色,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行程安排选择合适的地点。

不过,由于乐山大佛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参观时请遵守景区规定,保护文物古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考官!您好!我是考生 XXX,我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乐山大佛景区参观游览。

我是此次乐山大佛景区导游员XXX,欢迎各位,欢迎你们。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景区位于乐山市郊,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汇的地方,景区的面积为17.88平方公里,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地处凌云山的中部,而凌云山的海拔为448米,面积约0.6平方公里。

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山下三江汇聚,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

它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区,“登震旦第一山,拜天下第一佛”的必到景区,国家5A级景区,现为世界上最高的石刻大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坐像,通高71 米,肩膀的宽度是 24 米,头的直径是 10 米,耳朵有 7 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 3.3 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 5.6 米,颈高 3 米,指长 8.3 米,从膝盖到脚背 28 米,脚的宽度是 8.5 米,头上的发髻有 1021 个。

上世纪80年代发现了乐山睡佛,而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乐山大佛刚好位于乐山睡佛的心脏处,因此构成了“心即是佛”的千古奇观。

乐山大佛雄伟壮观,它面对三江,雄峙千载,阅尽人间沧桑。

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我接下来带您参观的是巨型睡佛。

“巨型睡佛”又称“隐型睡佛”,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汇流处,它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的直线距离约1300多米,它的头朝南,脚向北仰卧在三江之滨。

您看,巨型睡佛的“佛头”是不是很惟妙惟肖呢,那乌尤山为“佛头”,景云亭如“睫毛”,那山顶的树冠各为“额、鼻、唇、颌”,真是逼真的很啊;而那凌云山的栖鸾、集凤两峰是大佛的“佛胸”,灵宝峰是其“腹和大腿”、就日峰是其“小腿”,最后您看到的那个东岩南坡就是“腿”了。

这样一看,您是不是觉得此尊大佛太形象了呢
您现在处的位置是灵宝塔,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的山巅,因此得名灵宝塔。

此宝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它坐东向西,高为38米,共十三级。

此塔体中空,内部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而塔顶为四角攒尖式。

灵宝塔的结构和风格与西安小雁塔非常相似。

您看,这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您四处眺望。

在塔的南面您可以看到藏经楼、东坡楼;在西面可以观赏到江水似天外泻来,很是壮观;您若向北面鸟瞰,可以看到乐山全城。

您知道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是什么吗?其实主要就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用的。

您看,这尊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而灵宝塔则作为航船的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

灵宝塔不仅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还是我省的文物保护单位。

接下来我要带您参观的是凌云禅院。

您看,这凌云寺的寺门正中悬挂着一块巨大金匾,上面是苏东坡书题写的“凌云禅院”四个大字。

而两旁的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

凌云禅院是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这里丹墙碧瓦,绿树掩映。

在天王殿的前面是参天古木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的是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

而殿内正中的塑像为弥勒坐像,俗称“大肚罗汉”。

在弥勒坐像的两旁分列着四大天王塑像,他们攒眉怒目,威武雄壮。

在天王殿的后面为韦a我们穿过天王殿,就是明代的建筑大雄宝殿了,这里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您看,殿内正中端坐的是释迦牟尼的三身像——今身、应身、报身,它造型优美,神态庄重。

在大雄宝殿的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这是明代
以前的作品。

寺内的最后一重殿就是藏经楼了,据说这里原来是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因此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

乐山大佛始建于公元713 年,竣工于公元 803 年,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 1200 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

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

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 1200 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

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

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

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 4 层、9 层、18 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

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

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 13 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

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 1963 年的维修。

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 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

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和尚,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

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

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

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

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

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

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

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 20 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

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

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 90 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亲爱的游客,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凌云栈道了。

在乐山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有一条险峻的栈道,自上而下盘旋九曲,这便是“九曲栈道”了,它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

在栈道的顶端有一座长廊式亭阁,而栈道第一折的经变图雕刻精细,并刻有楼台亭塔,属于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此栈道的最宽处为1.45米,最窄处仅仅为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的脚底。

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约500米,北端与大佛相连,南端与碧津楼相连,与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它是一尊弥勒佛。

为什么要造一尊弥勒佛呢?这和唐代崇拜弥勒佛有密切的关系。

按佛教教义,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
佛,他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释迦牟尼死后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将接替佛祖的地位,于华林园的龙华树下广传佛法,普渡众生。

佛经上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所以人们自然渴望他能尽快降临人间,全国各地因此盛行塑造弥勒佛像。

到了武周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

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

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 20 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故乐山大佛的弥勒身份也因此决定了。

有的游客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乐山大佛这尊弥勒佛跟寺庙里的弥勒佛造像不一样呢?这是因为寺庙里的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

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他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乐山大佛温文尔雅的神情,和蔼可亲的神态,以及凝思中蕴含智慧,威严中带有慈祥的面容,都让人情不自禁产生崇敬与亲切的感觉。

我想大家在惊叹乐山大佛高大与壮观的同时,还不能不赞叹它的造像工艺的精美。

之前,乐山大佛上的杂草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负责清理,而后,乐山大佛景区管理委员会的工人们接管了这项工程,并在不久之后已经可以每年给大佛全身除草2-3次。

关于乐山大佛分景区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