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

合集下载

关于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关于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关于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四川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区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制坐佛。

乐山大佛始建于713年,由唐代著名僧人贺朝士发起建造,历经90余年才完成。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份详细的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希望能为您的旅行提供帮助。

导游词如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石刻艺术和佛教宝库的宝地——乐山大佛景区!我是今天的导游,将带领大家一同领略这座宏伟壮丽的景点。

首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乐山大佛的概况。

乐山大佛坐落在峨眉山的南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

大佛高达71米,脚长24米,脚底可容纳100人场地。

乐山大佛始建于713年,历经了90多年才完工。

它是由唐代著名僧人贺朝士发起兴建,目的是为了镇守漳、蜀二江的水怪,并祈求国泰民安。

乐山大佛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壮丽的规模,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

大家现在站在的位置是大佛的左边观景台,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乐山大佛景区的美景。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大佛背后的峨眉山,峰峦叠翠、气势磅礴。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春江、沱江两江交汇的景象,水流湍急,悠然宛转,给人一种平静、舒适
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饱览乐山大佛的宏伟与庄重,它耸立在蜀江之滨,伫立于峰石之间,令人敬畏。

接下来,我将带领大家步行进入乐山大佛景区,一同领略大佛的魅力。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

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佛教圣地乐山大佛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也是我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东岸峨眉山的乐山市中心,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下面将从乐山大佛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以及景区特色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意义乐山大佛修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由一座巨大的石刻佛像组成,高达七十一米,耸立在峨眉山一侧,面朝江水。

这座佛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刻佛像,也是古代中国雕刻艺术的杰作之一。

乐山大佛的修建和保存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佛教文化的象征。

乐山大佛的修建历时多年,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其中蕴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修建过程中岩石的开凿、雕刻和佛像的塑造技术等,都彰显了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精湛水平。

乐山大佛可以说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它的存在和修建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

二、文化价值乐山大佛是佛教文化的体现,它代表了佛教精神和信仰。

佛教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乐山大佛作为佛教的圣地,吸引了无数的朝圣者和游客。

佛教信仰和思想体系通过乐山大佛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宣扬。

同时,大佛所在地乐山市也因为这座佛像的存在而成为了重要的佛教文化活动中心,举办了许多佛教文化节庆。

乐山大佛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大佛所在的峨眉山地区,素有“天下名山”之称。

这里的风景秀丽,自然环境优美。

游客可以在欣赏佛像的壮丽之余,还能体验到峨眉山的独特魅力。

同时,乐山大佛所在的乐山市也是历史名城,保留着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观光资源。

三、景区特色乐山大佛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宏伟的规模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

景区内设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游客可以乘坐观光电梯或者步行登山欣赏大佛。

同时,景区附近还有许多寺庙、庵堂遗址等其他佛教文化景点,可以一次性游览多个景点,体验佛教文化的魅力。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乐山大佛,又称大佛梵刹,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的峨眉山脚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造像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

乐山大佛于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代,历经千余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然保存良好。

乐山大佛是巍峨屹立于岷江与洒池江的交汇处的悬崖峭壁上,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东大佛”、“西大佛”、“南大佛”与“北大佛”。

四个方向的佛身分别代表四个佛教神仙,合称为“乐山大佛”,形成了佛教的宏伟壮丽。

整个乐山大佛分为头前山、落山、摩崖舍利塔等部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悬崖峭壁上的佛像。

大佛像采用了露头山法,从佛头到脚趾共17层,高达7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佛胸脖间进深约13.25米,可容纳数十人同时登顶,俯瞰周围的美景。

乐山大佛的造型庄严肃穆,塑造工艺精湛,给人一种庄严的气势和宏伟的感觉。

大佛的脸上表情慈祥,宛如微笑,给人一种祥和的感觉,也成为乐山大佛的一大特色。

大佛两侧则雕刻了栩栩如生的佛教故事和各类神兽,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精华。

乐山大佛的修建充分考虑到了水流问题,设计了一套精巧的疏浚引水系统,确保了佛像在长时间内不被水侵蚀。

此外,景区保护环境的工作也十分到位,保持了乐山大佛的原貌,使来访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其壮丽与神奇。

乐山大佛所在的峨山山脚下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山势起伏,森林茂密,风景如画。

除了欣赏大佛的壮丽之外,游客还可以乘船游览峨眉山、观赏乐山花灯表演、品尝当地特色美食等。

乐山大佛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特别是每年的佛诞节期间,乐山大佛会举行盛大的法会活动,成千上万的信徒会聚集在此,虔诚地祈祷和朝拜,场面非常庄重隆重。

总之,乐山大佛以其巍峨壮丽的身姿,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与朝拜。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瑰宝,也是佛教信仰的象征,对于了解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感受它的神圣与庄严,乐山大佛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景点。

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

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

万年寺
东晋隆安五年(401)创建时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慧 通重建,易名白水寺;宋称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 重修时,明神宗赐额“圣寿万年寺”,为峨眉山上最早六大古寺 之一,是峨眉山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全国重点寺院。寺内还有 称为峨眉镇山之宝的佛牙、贝叶经、御印,但是不对外开放。
魏晋时佛教传入,改观为寺,修建了普贤寺,从此峨眉山开始了 长达一千多年的普贤信仰。唐宋以后,佛教兴旺、寺庙增多、规模 逐渐扩大,四川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中心,峨眉山与五台山、 九华山、普陀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有文物古迹点164 处,寺庙及博物馆的藏品6890多件,其中属于国家定级保护的文物 850多件,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报国寺
位于峨眉山麓的凤凰坪下,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占地60余亩, 海拔533米。寺院坐北朝南,占地百亩,是峨眉山的第一座寺 庙、峨眉山佛教协会所在地,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的中心。始建 于明万历年间,原名会宗堂。报国寺,历史上经过数次修葺, 寺院得以完整保存,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维修、扩 建的次数最多,1993年,又新建了钟楼、鼓楼、茶园、法物流 通处,使报国寺更加庄严。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以东三十多公里的凌云山中部,与乐山城区隔 江相望,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位于临江石壁上, 为弥勒佛坐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建成与 普贤道场兴盛,一起迎来了佛教在中国西南方的鼎盛时期,象征光 明吉祥希望。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 势,普渡众生而发起,召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 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 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

关于景点乐山大佛的介绍资料乐山大佛是一个历史悠久、雄伟壮观的佛教景点,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乐山大佛景区。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乐山大佛是我国最大、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佛像,也是我国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的象征。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朝,历经数百年建造完成,其规模和气势令人震撼,成为了我国文化和佛教艺术的一大奇迹。

1. 历史渊源乐山大佛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年间,当时是为了消除乐山地区的水患祸害而兴建的。

大佛的主要发起人是当时的宰相魏征,他深知佛教的力量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因此提议在乐山大佛的位置开凿大佛,祈求大佛的庇佑能消除水患。

经过数百年的建造,乐山大佛终于在唐朝末期完工,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佛像。

2. 建筑结构乐山大佛依傍峨眉山,背倚岷江,始建于713年唐朝。

大佛坐落在峨眉山脚下的凌云寺,整个佛身长达71米,肩宽28米,头高14.7米,两耳长7米,鼻高6米,眉宽5.6米佛目宽1.3米,嘴宽3.3米,肩宽24米,手掌宽8.3米。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石刻造像,其背后的岩石是佛像的一部分,使得整个造像更加壮观。

3. 文化价值乐山大佛以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佛教信徒前来朝拜和观赏。

大佛所在地的峨眉山更是佛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大佛的存在更加增添了峨眉山的宗教意义。

大佛建成后,乐山也因此而得名“佛国”,可见其在佛教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总结回顾:乐山大佛作为我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景点,其历史、建筑结构和文化价值无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对乐山大佛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其雄伟壮观的建筑风貌,更能够深入探寻其中蕴含的佛教文化内涵。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乐山,亲身感受这尊世界最大的石刻佛像的震撼和美丽。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位佛教信徒,我对乐山大佛有着特殊的情感和敬仰。

大佛的雄伟气势和深远的历史内涵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感染力,也让我对佛教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相信,乐山大佛的存在,不仅是我国宗教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一件连接历史与现实、连接人与自然、连接心灵与信仰的伟大杰作。

乐山大佛的故事

乐山大佛的故事

乐山大佛的故事乐山大佛,是中国四川乐山市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坐落在峨眉山、青城山之间的乐山大佛景区内,是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像之一。

乐山大佛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乐山市的河流泛滥成灾,居民们生活在水患中备受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僧人想到了在大佛石刻上开凿一个洞,让河水顺利流过,以减轻水患。

于是,他们开始了艰苦的工程,历经数年,终于完成了乐山大佛的雕刻。

乐山大佛坐落在峭壁之上,气势恢宏,宛如一尊庄严的佛祖。

大佛高达71米,宽24米,肩宽2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

它的头部高达14.7米,双肩宽达24米,耳朵长7米,鼻子长5.6米,眼睛宽1米,嘴巴宽3米,耳内可容纳十多人。

整个大佛的雕刻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乐山大佛的雕刻历时90年,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但是,由于乐山大佛的建造,乐山市的水患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大佛的雕刻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抵御和对信仰的执着。

乐山大佛成为了当地人民心中的守护神,也是佛教信徒朝圣的圣地。

如今,乐山大佛已经成为了乐山市的一张名片,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每年的佛诞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赏。

乐山大佛以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乐山大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可以凭借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同时,它也让我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信仰可以给人以力量和勇气,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畏惧,坚定前行。

乐山大佛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将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不断奋斗。

四川乐山大佛知识点

四川乐山大佛知识点

四川乐山大佛知识点四川乐山大佛是中国四川省乐山市的一座巨大的石刻佛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石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作之一。

以下将介绍四川乐山大佛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等知识点。

一、历史背景四川乐山大佛的建造始于713年,唐代末年。

当时,唐玄宗为了祈求平安与民众的福祉,下令在乐山建造大佛。

乐山大佛的修建历时近100年,最终在803年落成。

二、建造过程乐山大佛是在乐山南岗峰上凿刻而成,整个过程采用了人工和自然结合的方式。

首先,工匠们先在山上画好佛像的线条,然后使用木工和金属工具逐步凿刻。

由于山体的特殊形状,整个过程涉及到了攀爬、凿刻和运输等复杂的工序。

在修建期间,工匠们面临着艰巨的工作任务和生活困境,但他们的坚持与努力最终使得乐山大佛得以建成。

三、艺术特点乐山大佛的设计精湛,几乎完美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佛教艺术的特点。

首先,佛像的比例非常准确,佛像高达71米,耸立在山峰之巅,给人一种巍峨庄严的感觉。

其次,佛像的表情和手势栩栩如生,充满着慈爱和智慧。

最后,佛像的细节雕刻精细,充满了艺术的审美感和技巧性。

四、文化价值乐山大佛作为中国佛教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是中国古代艺术和工程技术的结晶,也是佛教信仰的象征。

乐山大佛所在的景区还保存了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如乐山大佛博物馆,使得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综上所述,四川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雕佛像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对于人们来说,乐山大佛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更是一种信仰与向往。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作文开头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作文开头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作文开头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作文开头篇1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余公里。

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大佛,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

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

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年)完工,历时90年。

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

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

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佛为弥勒佛坐象,它造型庄严,设 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使它历经千 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 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 三江汇流之处 ,集嘉州山水之精华,汇乐 山风光之秀色 .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 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 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 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 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 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它体态 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 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 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 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 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
凌云栈道
东坡楼
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 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 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 “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 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 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 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 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 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 开凿,以“避沫水之害” 开凿,以“避沫水之害”。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 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 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 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 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 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 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 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 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 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 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 誉为“南安各墓之冠” 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 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
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具传 当初每当汛期,山洪暴发,洪水便似 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常常毁坏农 田,倾覆舟楫。为了制服江水,海通 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 海通和尚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 积少成多,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解决 了这个问题。
三江并流
相传,开凿之日,万众瞩目,喜形 于色,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声称 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 海通和尚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 “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 走佛财! 走佛财!”地方官吏面带嘲弄的神色说: “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 的佛财! 的佛财!”海通和尚马上拿出尖刀,自剜 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 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场。 海通和尚忍住剧痛,一挥手,大佛立 刻开凿。
海通和尚
相关的传说
乐山大佛耸立江边,一千多年来, 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 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第一次显灵是60年代,人们没有东 第一次显灵是60年代,人们没有东 西吃,许多人都饿死了,佛不忍心看 就闭上了眼睛。第二次显灵是70年代, 就闭上了眼睛。第二次显灵是70年代, 国家好几个领导人都去世了,佛心里 很难受就流眼泪了。第三次显灵是 2000年,佛看见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 2000年,佛看见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 好了,佛心里很高兴,头上就显出金 色的光环。
景区风景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 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 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 面积约8 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 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 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4A级风景 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二、大佛的来历
据唐代韦皋《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 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 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 等书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 初年(713年 初年(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 九年(803年 ,历时达90年。 九年(803年),历时达90年。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 和尚。
世界文化遗产
___乐山大佛 ___乐山大佛
一、中国的世界遗产
1996年12月峨眉 1996年12月峨眉 山—乐山大佛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遗 产委员会列入《 产委会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 界遗产名录》。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界遗产专家桑塞尔 博士· 博士·席尔瓦教授实 地考察时,赞誉 “乐山大佛堪与世 界其他石刻如斯芬 克司和尼罗河的帝 王谷媲美” 王谷媲美”。
. 大佛雕凿于岷江、青衣江、大 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 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 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 .被诗人 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 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 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 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 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 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 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 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 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 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 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 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 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 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坐 象.
凌云圣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 宇,现在还保存的 有栖峦峰的凌云寺 和灵宝峰的灵宝塔。 凌云寺规模颇大, 大佛就凿于离寺不 远的崖上。凌云山 有了大佛,山更出 名,大佛在凌云山 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 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 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 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 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