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合集下载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乐山大佛》教案

西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乐山大佛》教案

乐山大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乐山大佛的大。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乐山大佛的大,体会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会读淹没.侵.犯宏大技艺破坏避.免波.涛汹涌水流湍.急2、我会填读了课文,我知道乐山大佛在( ),它是我国最大的一尊(),距今已有()多年了,传说,他是()发起修建的,整整花了()余年,才在()岸边的石壁上凿出来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乐山大佛的大。

二、品读重点、深入感悟导语:孩子们,欣赏图片(出示乐山大佛图片)结合我们上一节课的学习,乐山大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大(宏大)师:那你是否想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乐山大佛的宏大?生:想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自学提示(课件出示)1、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乐山大佛的宏大?找出有关的句子。

2、第二自然段主要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3、面对如此宏大的大佛,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此过程要教学生读书方法,拿起笔,圈点笔画写批注)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组织课堂)师指导:1、身高、头、眼睛、耳朵、脚,是从乐山大佛的样子这方面来体现它的宏大。

进行一次数学计算,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高3.5米,那么乐山大佛的身高大概相当于20层楼房那么高,脚相当于2间房子的宽,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来体现乐山大佛的“大”。

交流过程使学生自由读书,男女合作读书,师生合作读书,达到熟背。

使学生明白从数字体会到乐山大佛的宏大、雄伟。

(见课件)从上面的数字,我体会到-------------------------------。

2、从“威严”来体现乐山大佛的大。

威严是什么意思?有威力而又严肃,在本文指乐山大佛表现出来的能压服岷江水的力量。

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山大佛》原文及教案

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山大佛》原文及教案

2024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乐山大佛》原文及教案《乐山大佛》原文:暑假的时候,我和妈妈来到乐山。

我听说这里有一座很有名的乐山大佛,我非常想去看看。

我们乘船游览了一会儿长江,就到了乐山大佛景区。

一进景区,我就被前面高耸的乐山大佛吸引住了。

乐山大佛是用岩石雕成的。

它头戴宝冠,双手合十,脸部线条流畅,双目含情并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爬上乐山大佛的楼梯,我看到了一个个洞窟,上面刻满了佛像,佛像的服饰都很华丽。

除了佛像,乐山大佛的身体还有很多斜坡,供游客走上去观赏大佛的风采。

站在大佛脚下,我感到自己真的很渺小。

我仰视着大佛的脸,脑袋都要抬不起来了。

乐山大佛,你真是太神奇了!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流畅朗读《乐山大佛》这篇文章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词语。

3. 培养学生对名胜古迹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感受文章中描写的景色和弘扬佛教文化的精神。

2. 掌握生字词及词语的读音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课文《乐山大佛》录音。

2. 乐山大佛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放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课文。

2. 引导学生观察乐山大佛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名胜古迹的好奇心。

Step 2:学习课文1. 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感想。

2. 教师带领学生一段一段地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及词语。

3. 学生按照课文格式复述课文。

Step 3:理解课文1. 更多地询问学生对乐山大佛的感受和印象,引导展开讨论。

2. 教师讲解文章中的名词和佛教文化,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Step 4: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乐山大佛的信息。

2. 鼓励学生写一篇关于乐山大佛的游记,可以结合自己的实地参观经历。

Step 5:课堂小结1. 复习课文,总结重点。

2. 引导学生表达对本课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乐山大佛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观察、朗读和讨论,培养了学生对名胜古迹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师大版教学第二单元7乐山大

三年级语文上册西师大版教学第二单元7乐山大
(100)来人。这座头顶蓝天,足踏大地的石佛,不
管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都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越是
在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
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 雕艺术珍品,也智慧是古技代艺 石匠智慧与
技艺的结不管晶。在大佛的都 头颈和两耳 后面,开凿了 许多条既纵横的排水 通道,不管又多大的雨水,都能很快
地从这些人们难以发现的通道排走,
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又
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
避免“了智雨慧与水技对艺大的结佛晶的”直? 接冲刷。就
这样,乐山大佛安安稳稳地坐在这
请你做导游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 请你带领大家参观乐山 大佛,并向大家介绍大 佛。
关键词:
四造出的文明古迹。
谈一谈你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感 受。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它的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
耳朵6米多长,耳朵眼儿里 可以钻进两个人。
如果让人一个挨
一个地坐在它的脚 上 ,每只脚上可以 做100来人呢 。
练习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背水
面山,巍巍端坐。它身高7(1 )米,头长(14.7 )米, 眼睛长( 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
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斜披垂挂的衣衫下,
露出两只大脚,脚宽(8.5 )米。如果让人们一个挨
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大脚上可以坐上
写一写
美读课文
听录音,找出你喜欢的部分。
你最喜欢课文的那一个部 分,读一读。
在四川省西南部,有一条从北 向南流的大河,叫岷江。岷江水流 湍急,波涛汹涌,常常掀翻江上的 航船,淹死过往的行人。传说在 1一2凿00多一年无锤前数锤,石匠有个叫海90通年的终和于尚, 想凿 错神的力量保护航船的安全,于 是发起修造一座大佛。从那里起, 无数石匠在乐山岷江岸边的石壁上 一凿凿、一锤锤,整整敲打了90年,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7 乐山大佛》公开课教案_7

西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7 乐山大佛》公开课教案_7

7、乐山大佛一、学习内容分析:三年级第二学期《乐山大佛》一课描述了矗立在四川岷江旁的乐山大佛的来历,那宏大的形象以及它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

文章分三部分进行描写:第一部分介绍了乐山大佛所处的地理位置、建造者、建造原因以及时间等概况;第二部分通过具体的数据以及关键的词句让人领略到了乐山大佛那宏大的气势;第三部分则让学生了解乐山大佛的排水系统,从而体会到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是我国的艺术珍品。

二、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4、感知本文举例子、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乐山大佛的有关图片或教学挂图。

学生:我国著名风景名胜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五、教学时间1~2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

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展示课件或图片,配音乐)2、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理解“湍急”“波涛汹涌”“凛然”“智慧”。

2、小组为单位,讨论不理解的词。

学生借助生字、词卡片,在四人小组中互教互学,巩固生字、词读音。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检查反馈,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乐山大佛的来历宏大的艺术珍品智慧与技艺的结晶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珍品?什么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为什么说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法、教学⽬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乐⼭⼤佛》原⽂、知识点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学三年级语⽂《乐⼭⼤佛》原⽂ 在四川省南部,有⼀条从北向南流的⼤河,叫岷江。

岷江⽔流湍急,波涛汹涌,常常掀翻江上的航船,淹死过往的⾏⼈。

传说在1200多年前,有个叫海通的和尚,想借神的⼒量保护航船的安全,于是发起修造⼀座⼤佛。

从那时起,⽆数⽯匠在乐⼭岷江岸边的⽯壁上⼀凿凿、⼀锤锤,整整敲打了90年,终于凿出了⼀座⼤⽯佛。

这就是我国的⼀尊⽯佛——乐⼭⼤佛。

“⼭是⼀尊佛,佛是⼀座⼭。

”乐⼭⼤佛背⼭⾯⽔,巍巍端坐。

它⾝⾼71⽶,头长14.7⽶,眼睛长3.3⽶,垂着两只长6.2⽶的⼤⽿朵,每个⽿朵眼⾥都可以钻进两个⼈。

斜披垂挂的⾐衫下,露出两只⼤脚,脚宽8.5⽶。

如果让⼈们⼀个挨着⼀个地排坐在它的⼤脚上,每⼀只都可以坐上100来⼈。

这座头顶蓝天、⾜踏⼤地的⽯佛,不管从哪个⽅向看过去,都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

越是江风呼叫、江⽔咆哮的时候,⼤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乐⼭⼤佛不仅是⼀件宏⼤的⽯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在⼤佛的头颈和两⽿后⾯,开凿了许多条纵横的排⽔通道,不管多⼤的⾬⽔,都能很快地从这些⼈们难以发现的通道排⾛,既没有破坏⼤佛的美观与完整,⼜避免了⾬⽔对⼤佛的直接冲刷。

就这样,乐⼭⼤佛安安稳稳地坐在这⾥,已经有1100多年了。

⼩学三年级语⽂《乐⼭⼤佛》知识点 字词: 岷江、湍急、波涛汹涌、掀翻、修造、⽯壁、⼀凿凿、⼀锤锤、巍巍端坐、侵犯、咆哮、威严、⽯雕、珍品、⽯匠、美观、安安稳稳 重点句⼦: 这座头顶蓝天、⾜踏⼤地的⽯佛,不管从哪个⽅向看过去,都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

越是江风呼叫、江⽔咆哮的时候,⼤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乐山大佛》教案西师大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乐山大佛》教案西师大版

309教育网309教育资源库 《乐山大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词。

2.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乐山大佛的有关图片或教学挂图。

学生:我国著名风景名胜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非凡的创造力。

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我们的骄傲。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展示课件或图片,配音乐。

)2.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理解“湍急”、“波涛汹涌”、“凛然”、“智慧”。

2.小组为单位,讨论不理解的词。

学生借助生字、词卡片,在四人小组中互教互学,巩固生字、词读音。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检查反馈,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板书:乐山大佛的来历;宏大的艺术珍品;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珍品?什么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为什么说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品味全文,体会情感1.略读课文第1段。

(1)教师可出示地图或画简笔画,让学生了解“岷江”的位置。

语文乐山大佛的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乐山大佛的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乐山大佛的教案教学设计语文乐山大佛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7个。

2、积累词语6个,句子2句。

3、正确朗读课文。

4、了解海通和尚造乐山大佛的传说,并了解乐山大佛的外貌。

5、能借鉴课文语言介绍乐山大佛。

教具准备:电脑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演示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四川省南部的岷江,观赏一下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

2、刚才我们看到了乐山大佛,它给你的感觉是什么?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就是给大家介绍这座乐山大佛的。

学生观看学生交流学生读课题演示整座大佛形象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自学字词三、读短文,了解内容1、播放动画思考:你对乐山大佛了解了多少?2、自学字词要求: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及带生字的词语。

2)读准生字子音,记住字形。

(一)学习第一节轻声读课文第一节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二)学习第二节抽生读想一想:要建造这样一座大佛容易吗?从哪里看出?(三)学习第三节1、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雕像?2、找一找,划一划课文描写乐山大佛“大”的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第三节(四)学习第四节1、正是由于古代石匠超人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乐山大佛经历了一千一百多年,你想对这些古代石匠说些什么呢?2、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边看边思考学生交流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朗读学生交流学生朗读学生交流小组学习,交流全班交流学生交流学生朗读出示画面出示生字、词语出示第一节课文内容出示第二节课文内容出示第三节课文内容出示第四节课文内容四、复习字词,说话训练1、复习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3、说话训练: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现在乐山大佛游览区急需一名导游,你们谁愿意试一试?学生朗读小组合作学生交流出示字词,做抢读的游戏出示乐山大佛的画面及提供的词语教案说明: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乐山大佛的来历及高大,并对古代石匠高超的智慧与技术表示赞叹。

《乐山大佛》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乐山大佛》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

《乐山大佛》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②重点体会“越是在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引导学生思考:a.什么是“威严”?b.从“似乎”一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c.从这句话的朗读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③学生自由读——有感情地读——想象读。

④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体验、品读之后,总结:是啊!大佛真的如作者感叹的那样“头顶蓝天,足踏大地”“凛然不可侵犯”。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引导学生带着深入的理解反复读,想象画面读,想象自己是作者,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乐山大佛的赞美之情。

(2)过渡句: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①请生找出过渡句,引导学生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②请生用“不仅……也是……”说一句话。

③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a.引导学生抓住排水管道“既……又……”,结合句子理解“既……又……”。

b.请学生用“既……又……”说句话。

④教师有感情地描述,激发情感,学生朗诵。

多么神奇、威严的大佛,竟然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们禁不住击掌叫好。

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伟大的工程,多么了不起的中国人民!让我们带着情感大声朗读吧!⑤生自由朗读,注意有感情。

(3)如此宏大,如此神奇的大佛已经稳稳地坐在那儿一千多年了。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鼓励学生大胆畅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正确、美观、工整地书写生字,注意“尊”与“遵”的区别。

交流有关我国名胜古迹的材料,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附:板书设计8 乐山大佛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的来历宏大的艺术珍品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品味全文,体会情感
1、略读课文第1段。
(1)教师可出示地图或画简笔画,让学生了解“岷江 ”的位置。联系全文理解 “传说
是什么意思?90年是多少天?这么多日子的敲打,才形成了如此巨大的石佛,这说明了什 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精读第2〜3段。
(1)默读第2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乐山大佛是宏大的艺术珍品的词句。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三段分别写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乐山大佛的来历
宏大的艺术珍品
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珍品?什么是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为什么说乐山大佛 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 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读 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在大佛的头颈和两耳后面, 开凿了许多条纵横的排水通道, 不管多大的雨水, 都能很
快地从这些人们难以发现的通道排走, 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 又避免了雨水对大佛 的直接冲刷。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教案
教学目的
1、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4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体验、品读之后,总结:
是啊!大佛真的如作者感叹的那样 “头顶蓝天,足踏大地 ”凛“然不可侵犯 ”。让我们一
起来读一读吧! 引导学生带着深入的理解反复读, 想象画面读, 想象自己是作者, 从而进一步体会作 者对乐山大佛的赞美之情。
(2)过渡句: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 的结晶。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知识点
字词: 岷江、湍急、波涛汹涌、掀翻、修造、石壁、一凿凿、一锤锤、巍巍端坐、侵犯、咆 哮、威严、石雕、珍品、石匠、美观、安安稳稳
重点句子: 这座头顶蓝天、足踏大地的石佛,不管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都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
越是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1交流感受,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列数字、举例子的方法表现大佛的宏大。
2重点体会 “越是在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 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引导学生思考:
a什么是威严”?
b、从 似乎”一词,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c、从这句话的朗读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学生自由读 ——有感情地读 ——想象读。
2、教师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理解 “湍急 ”波“涛汹涌 ”凛“然 ”智“慧 ”。
2、小组为单位,讨论不理解的词。
学生借助生字、词卡片,在四人小组中互教互学,巩固生字、词读音。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检查反馈,纠正字音。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原文、知识点及教

小学三年级语文《乐山大佛》原文 在四川省南部,有一条涌,常常掀 翻江上的航船,淹死过往的行人。传说在1200多年前,有个叫海通的和尚,想借神的力量 保护航船的安全, 于是发起修造一座大佛。 从那时起, 无数石匠在乐山岷江岸边的石壁上一 凿凿、一锤锤,整整敲打了90年,终于凿出了一座大石佛。这就是我国的一尊石佛 ——乐 山大佛。
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 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在大佛 的头颈和两耳后面, 开凿了许多条纵横的排水通道, 不管多大的雨水, 都能很快地从这些人 们难以发现的通道排走,既没有破坏大佛的美观与完整,又避免了雨水对大佛的直接冲刷。 就这样,乐山大佛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已经有1100多年了。
2、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 品,也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4、感知本文举例子、列数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知道乐山大佛不仅是一件宏大的石雕艺术珍品,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技艺的 结晶,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敬佩之情。
“山是一尊佛, 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背山面水, 巍巍端坐。 它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斜披垂 挂的衣衫下,露出两只大脚,脚宽8.5米。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 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 这座头顶蓝天、足踏大地的石佛, 不管从哪个方向看过去, 都 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越是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 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 似乎天塌 下来它都能擎得起。
教学准备
教师:乐山大佛的有关图片或教学挂图。
学生:我国风景名胜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我们的祖先有着高超的技艺、 非凡的创造力。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大足石刻、赵州桥••…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产,是
我们的骄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乐山大佛的雄伟、神奇吧! (展示课件或图片, 配音乐)
5生自由朗读,注意有感情。
(3)如此宏大,如此神奇的大佛已经稳稳地坐在那儿一千多年了。此时此刻,你有 什么想法?
鼓励学生大胆畅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正确、美观、工整地书写生字,注意“尊 说与“遵说的区别。
3、交流有关我国名胜古迹的材料,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1请生找出过渡句,引导学生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2请生用 不仅••…也是……说一句话。
3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古代石匠智慧与技艺的结晶?
a引导学生抓住排水管道既••…又……”结合句子理解 既••…又……”
b、请学生用 既••…又……说句话。
4教师有感情地描述,激发情感,学生朗诵。
多么神奇、威严的大佛, 竟然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们禁不住击掌叫好。多么巧妙的设 计,多么伟大的工程,多么了不起的中国人民!让我们带着情感大声朗读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