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国债和国债市场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PPT文档资料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PPT文档资料

• 2019-2019年发行的国债,其交易代码为: 00+发行年号(2位数)+该国债的发行期数 (2位数) 如2019年记帐式(五期)国债,其交易代 码为009905。
• 2000年以后发行的国债,其交易代码为: 01+发行年号(2位数)+该国债的发行期数 (2位数) 如2000年记帐式(四期)国债,其交易代 码为010004;2019年记帐式(三期)国债, 其交易代码为010103。
16.30 % 1.8 % 1.87万 18.05% 1.5%2.0% 2.10万 20.00% 同上 2.20万 11.90% 同上 2.20万 16.80% 同上
6,923.4 3,000
(二)国债的负担和限度
• 1、国家偿债能力 • 国债依存度(dependency ratio of government debt) =当年债务收入额(当年国债发行额)/ 当年财政支出额×100% • 国债偿债率=国债当年偿还额/当年财政收入 ×100%
第一节 国债原理
• 一、国债及其产生和发展
– (一)国债的含义 – (二)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 公债最早产生于公元前四世纪左右时期的 古希腊和古罗马。作为一个财政范畴,公 债的产生在历史时序上要晚于税收。公债 的真正发展是在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高度 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才得以实现的,它是 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依 附于资本主义信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外债
无记名式( 实物 )国债
• 是一种票面上不记载债权人姓名或单位名 称,以实物券面形式(券面上印有发行年 度、券面金额等内容)记录债权而发行的 国债,又称实物券。是我国发行历史最长 的一种国债。
无记名式( 实物 )国债
凭证式国债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总结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总结

1、国债的期限结构,我国以中期为主 2、利率结构 3、种类结构 4、持有者结构
国债结构的优化

①调整期限结构,增加短、长期国债比 重;②调整品种结构,增加财政债券、 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储蓄债券等券 种;③调整持有者结构,调动个人、投 资基金、银行、证券公司等持有国债; ④调整利率结构,实行利率市场化;⑤ 调整资金运用结构,发挥国债对经济的 促进作用。
国债的特征

(1)有偿性 (2)自愿性 (3)灵活性
国债产生的条件

国债的产生离不开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 的发展
案例:1950年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的是整个国民经 济处于崩溃状态的烂摊子,约有1/2的财政支 出不得不依靠增发通货来弥补,财政赤字上升, 物价猛烈上涨。 为了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1949年12月2日中央 人民政府政务会议通过并颁发了《1950年第一 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条例》。


国债,包含内债和外债,指中央政府为了实现 其职能,平衡财政收支,增强政府的经济建设 能力,按照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从国内或国 外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国债发行,不仅为国民经济发展集中了大量建 设资金,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类投资 者投资国债的需要。同时,不断扩大的国债发 行规模,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有利于 活跃和稳定金融市场,保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的有效实施。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特点
1. 该公债的推销对象,主要放在大中小城市的 工商业者,城市殷实富户和富有的退职文武 官身上。 2. 由于当时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状态下,为 了保护公债购买者的经济利益不受通货膨胀 的影响,也为了公债推销更为顺利,该项公 债的发行采用了“折实”形式,即公债的募 集与还本付息,均以实物为计算标准,折合 成人民币的价值。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共40页文档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市场共40页文档
算时要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还本付息。 政府举债要考虑自身的偿债能力。
第二节 债务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
纳税人负担
指政府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最终来自于纳税 人缴纳的税收。
国债在未来还本付息时才构成纳税人的负担。
第二节 债务负担率和债务依存度
代际负担
指当代人的债务负担转移给后代人,或者说 当代人把应当承担的公共产品的成本转移给 后代人承担。
Chapter 12 Government debt and its market
12.1 Theory of government debt 12.2 Analysis of burden ratio and
dependency ratio of government debt 12.3 The government debt market
不可转让国债,是指不能在证券市场上自由 买卖的国债,只能由政府到期还本付息。
第一节 国债原理
5、其他分类方法
按国债发行性质的差异,可以分为强制国债 和自愿国债;
按发行的凭证,分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 债。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二、国债的特点和功能
(节 国债原理
国债的特点
从债权人的角度 收益性 流动性 安全性
第一节 国债原理
国债的功能
(一)战争时期筹措军费 (二)弥补财政赤字 (三)筹集建设资金 (四)调节经济运行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三、我国国债的发展简史 1、1950年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2、1954-1958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3、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
内债是政府在本国境内发行的国债 外债是本国政府在境外举借的债务。
第一节 国债原理
2、按举债的形式划分——国家借款和发 行债券

第十二章 国债及国债市场-精选文档

第十二章  国债及国债市场-精选文档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三、国债的发行和国债的还本与付息
(一)国债的发行
指国债售出或被个人和企业认购的过程。核心是确定 国债的发行方式。 国际上,国债的发行方式,通常有四种 我国改革开放后国债的发行方式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承购包销和招标发行相结合(记 帐式国债),柜台销售方式(凭证式或电子式国债, 量极少)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三、国债的发行和国债的还本与付息
(二)国债的还本与付息

国债的还本方式:


分期逐步偿还法 抽签轮次偿还法 到期一次偿还法 市场购销偿还法 以新替旧偿还法

国债的还本是财政的一种负担,须有 通过预算列支 举借新债还旧债
占GDP的比重(%) 16.9 15.9 16.0 17.1 18.1 18.7 17.9 19.4 18.5 17.9 17.6
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及国债负担率
第三节 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
二、我国国债依存度分析

国债依存度

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对比 由于分子和分母的口径不同,有三种不同的计量方 法

(二)国债负担率与财政赤字的简单动态关系分析

不讲
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及国债负担率
年份 2019 2019 2019 2019 2000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2019 表12-1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
国债余额(亿元) 12019.2 12562.7 13520.7 15312.3 17909.2 20505.5 21539.6 26349.6 29577.5 32635.4 35568
第一节 国债原理
二、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

12国债和国债市场第七版

12国债和国债市场第七版
(二)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论
李嘉图等价定理是在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 严格假定条件下得出的,因此它并不成立。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 国债的资产效应 (二) 国债的政策(需求和供给)效应 (三) 国债的财政效应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一) 国债的资产效应
商业银行或居民个人购买国债,购买力的转移或 替代,不增加货币供给,但会在原有的总需求内部 改变需求结构
(三)国债的供给效应:解决了基础设施的
“瓶颈”问题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










策 功 能
国债规模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 04年以来每年新增国债发行规模均在2000—3000亿,
09年国债发行规模在1.3万亿以上
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余额及国债负担率
年份
国债余额(亿元)
占GDP的比重(%)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规 模 的 衡
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国债累积余额
当年国债还本国付债息借额债率--当反年映G当D年P 国债发行对经济的 当年国家财政影收响程入度--国际一般认为警戒线为3-10%
量相
国债负担率--主要是累积负担率--国际
指 标
对 额 指
一般认为警戒线为45-60%
国债偿债率--主当要年是当国年债偿发债行率额--警戒

财政学第十二章

财政学第十二章

增加税收 这种方法既 要受到立法 机关的制约, 也往往遭到 纳税人的强 烈抵制
3、形式特征(国债三性)

自愿性:国债的发行或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
购的基础上。 有偿性:如期偿还,并向认购者支付利息。 灵活性:国债发行与否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 政府根据有关因素灵活确定,并非通过法律形式 预先规定。

案例:1950年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政府面临的是整个国民经济处 于崩溃状态的烂摊子,约有1/2的财政支出不得不依 靠增发通货来弥补,财政赤字上升,物价猛烈上涨。

国家借款:通过借款协议形式筹集资金的国债形式 发行债券:政府通过发行有价证券的形式来筹集资 金。
政府 借款
发行 债券
2、按筹措和发行地域分为内债和外债

内债:国内,债权人
是本国企业和居民, 使用本币;

外债:国外,债权人 为外国政府、企业和
居民,使用外币。
3、按流动性分为可转让(流通)和不可转让(流通) 国债
3、国债的付息

按期分次支付法:一般附有息票,债券持有者可按
期剪下息票兑付息款。 到期一次支付法:适用于期限较短或超过一定期限 后随时可以兑现的债券。

第二节 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含义-----税收和借债 等价,否定国债的经济效应

征税和发行公债是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两种主要方 式。大卫· 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政治经济 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第17章中表述了这样的论点: 政府无论选用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公债,来为 政府筹措资金,均不会影响消费和投资。
人、企业、社会团体、金融机构以及他国政府发 行债券或借款。这些形式的收入是政府的债务收 入,同时也是政府的一种负债,政府必须按借款 时的约定方式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

12.国债

12.国债
付息方式: (1)按期分次支付法(2)到期一次支付法
还本资金来源:虽然国债还本一般不列入财政支出,但把国债利息的支付
列入财政支出却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因为如果国债的还本付息都采用举 借新债的方法筹集资金,那么国债规模必然会越来越大,产生“滚雪球”效 应。因此,政府在付息资金来源上几乎没有多大选择余地。
Public Finance
三、国债的分类
1.内债和外债
– 内债是政府在本国境内发行的公债,其认购主体是国 内法人和本国公民,债权人为金融机构、机关团体、 企业和居民个人,其发行与偿还一般以本国货币为计 量单位。
– 外债是本国政府在境外举借的债务。债权人可以是外 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外国银行、外国企业、团体 组织和个人,通常以债权国通货为计量单位,也可以 以双方同意的第三国通货作为计量单位。
2020年1月28日
TYUT.HYY
6
第一节 国债原理
Public Finance
Public Finance
4.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可转让国债,也称上市国债,是指能够在证券 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认购者可以根据 资金需求和市场行情随时兑现公债或转让给他 人,从而满足投资者的流动性要求,降低其机 会成本,因此特别受欢迎。
1.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这是一种在金融市场上按预定的发行条件发行国债的方式。其特点是认购期 限较短,发行条件固定,推销机构不限,主要适用于中长期债券的发行。为 了使固定收益出售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采取这种方式推销国债的国家大都 辅之以“销售担保”措施,这就是:(1)辛迪加财团包销。即财政部门与
银 行、信贷机构和证券商等组成的辛迪加金融财团通过谈判鉴定合同,后者对 政府的债券实行包销。如国债预定发行量未能完全推销掉,其余额由包销者 自身购入。但作为包销者发行风险的补偿,政府必须支付高昂的佣金和手续 费,因而实行这种措施的推销费用较高。(2)中央银行包销。即由中央银 行负责包销政府债券,并承购未能推销掉的余额,然后由其负责在市场上继 续出售。在这种包销方式一般不需政府支付包销用金和手续费,在推销费用 上显然优于前者,但却可能导致中央银行货币增发,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PPT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PPT教学课件
李嘉图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发 行国债融资还是通过征税融资没有 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因 为,他认为政府借债需要将来征税 来偿还。 (二)该定理的政策意义
2020/12/11
11
承认李嘉图等价定理,就意味着政 府借债增加的支出和因还债而增税使 消费者减少的消费正好相等。所以, 总需求不变,扩张性政策无效。
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一)国债的资产效应
(二)国债的需求效应
(三)国债的供给效应
2020/12/11
12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的含义;弥补财政赤 字的资金来源;当今各国普遍采取 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做法的原 因。
(二)筹集建设资金
该功能与弥补赤字的功能是有 区别的。
2020/12/11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债的发展可 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2、计划经济初期大规模工业化 建设时期
3、改革开放以后
2020/12/11
5
二、国债的种类和结构 (一)国债的种类
1、按借债形式划分 2、按借债地域划分 3、按债券的流动性划分 4、按债券还本付息的时间划分 5、按债券发行的凭证划分
2020/12/11
17
第三节 国债的负担、限度 及衡量指标
一、国债的负担 1、认购人的负担 2、政府的负担 3、纳税人的负担 4、代际负担
二、衡量国债规模和限度的指标 (一)绝对规模行额
2、当年到期的还本付息额
3、历年累积的债务总规模
(二)相对规模衡量指标
1、国债的定义 2、国债与公债、公债与私债、国 债与国家信用、国债与税收等概念 的差异。 (二)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2020/12/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