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版)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练习(含答案)-最新教学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练习◆选择题1.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下列哪一项是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领风骚”“才人”的文学作品?()A. 《三国演义》B. 《兰亭集序》C. 《清明上河图》D. 《早发白帝城》2.下面关于四大名著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B.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是我国英雄传奇中最杰出的作品C.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该书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D.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作品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命运3.在清代,成为城乡民众一种主要文化活动的是()A. 戏剧表演B. 武术表演C. 诗歌朗诵D. 小品表演4.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

是在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形成的新剧种()A. 康熙B. 雍正C. 乾隆D. 道光5.明清小说、戏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具体表现是()A. 表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追求自由幸福的意愿B. 反映西方文化的传入C. 表达了力量壮大的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D. 反映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6.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靑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时期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A. 《秦中吟》B. 《红楼梦》C. 《牡丹亭》D. 《长恨歌》7.清朝前期,艺术发展到顶峰。

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①汤显祖的《牡丹亭》②洪昇的《长生殿》③王实甫的《西厢记》④孔尚任的《桃花扇》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8.有人形象地描绘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左手拿着一个药罐子,右手捏着一个醋坛子”的人,她的悲喜人生令人感叹。

你知道这本著作的作者是谁吗?()A. 吴承恩B. 施耐庵C. 曹雪芹D. 罗贯中9.以下脸谱来源于哪一艺术种类()A. 藏剧B. 京剧C. 皮影戏D. 二人转10.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初步形成于()A. 明朝时期B. 清朝前期C. 清朝后期D. 南宋时期11.脸谱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同步练: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同步练: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1.《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

从社会意义来看,《红楼梦》( )A.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B.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C.抒发了作者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2.下面一组连环画分别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若想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可以选择阅读( )A.三顾茅庐B.宝玉初会黛玉C.激战流沙河D.梁山泊好汉排座次3.昆曲已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有关昆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明中叶到清晚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②昆曲兴起于苏州昆山一带③昆曲将唱词与舞姿相结合④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昆曲是我国一种影响较大的剧种,以下作品中不属于昆曲曲目的是 ( )A.《牡丹亭》B.《长生殿》C.《窦娥冤》D.《桃花扇》5.人们评论昆曲时说“乾隆嘉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6.“它吸取了其他剧种的特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它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材料中的“它”是( )A.唐诗B.宋词C.京剧D.昆曲7.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岁寿辰,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

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8.“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八位画家的总称。

其中有一位擅画兰、竹、石、松、菊等,他的书法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不拘泥古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同样,明清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A.词B.小说C.诗歌D.戏剧2.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童年时就是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

下列哪组连环画与其名称的搭配是错误的()A.大闹天宫—《西游记》B.三顾茅庐—《三国志通俗演义》C.黛玉葬花—《西厢记》D.武松打虎—《水浒传》3.《红楼梦》之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是因为()A.描写了700多位形形色色的人物B.描绘了贵族府邸大观园内的世俗生活C.展现了宝黛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4.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这一时期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①汤显祖的《牡丹亭》②洪昇的《长生殿》图4 ③王实甫的《西厢记》 ④孔尚任的《桃花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它吸取了其他剧种特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它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材料中的“它”是 ( )A.唐诗B.宋词C.京剧D.昆曲6.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

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7.图4中所示的剧种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之大全。

该剧种形成于( )A .隋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 8.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

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 )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西游记》D .《红楼梦》9.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曹雪芹结合亲身经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创作的作品是( )A .《西游记》B .《红楼梦》C .《如梦令》D .《窦娥冤》10.2010 年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习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习题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习题一、选择题1.?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的作者是( )A.施耐庵B.罗贯中C.吴承恩D.曹雪芹2.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顶峰。

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提醒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以下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 ( )A.窦娥 B.孙悟空 C.李逵 D.林黛玉3.由曹雪芹创作,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4.以下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②?天工开物?―宋应星③?三国演义?―罗贯中④?水浒传?―施耐庵⑤?红楼梦?―董其昌⑥?西游记?-吴承恩A. 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⑥5. 2021年诺贝尔委员会给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以下根据民间故事创作的描写神魔虚幻世界的长篇小说是(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6、明清时期逐渐成为文学主流的是〔〕A、戏剧B、诗歌C、小说D、杂文二、非选择题6.2014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让我们通过以下图感受中国文化遗产的魅力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分布图问题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

①“北京人〞遗址写出北京人生活距今的年代及一个反映他们生活状况的例子。

②都江堰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它是战国时期哪个国家谁主持修筑的?③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曲阜是孔子故里。

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什么学说? ④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建立的陵墓。

写出明朝的建立者和建立时间。

〔2〕请你谈谈对中国文化遗产的认识,并提出一条保护建议。

参考答案一、DDDBCC 二、7.〔1〕①经七十万至二十万年;能制造〔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等〕;②秦国;李冰;③儒家学派;提出“仁〞的学说;④朱元璋; 1368年;〔2〕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等〕;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明清故宫、颐和园、天坛 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及答案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巩固·限时达标1.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的文学名著是()。

2.“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反映了《红楼梦》()。

A.作者是曹雪芹B.全书背景广阔C.得到广泛传播D.创作历时长久3.下图所示的卡片资料描述的戏剧艺术是()。

A.杂剧B.南戏C.昆曲D.京剧4.下列内容连线正确的是()。

5.“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读者一接触它,便感受到那种芳香美丽,那种青春的纯洁的气息,这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空前绝后的。

”材料描述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6.清朝戏剧表演艺术中,最有影响的是()。

A.昆曲和秦腔B.昆曲和京剧C.秦腔和京剧D.京调和汉调7.以下戏曲作品中属于昆曲经典佳作的是()。

①《窦娥冤》②《牡丹亭》③《长生殿》④《桃花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清朝中后期,昆曲逐渐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宫廷和贵族乐于观赏B.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C.昆曲的内容丰富多彩D.始终没能成为全国性剧种9.某剧种的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行,全面和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精华,被誉为“国剧”。

该剧种是()。

A.南戏B.昆曲C.秦腔D.京剧提升·理解应用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图中的“国粹”指哪一戏曲艺术?(2)小邵同学认为,图中的“国粹”形成于明朝苏州昆山一带,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曹雪芹创作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十分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贵族青年叛逆者的形象。

小说的艺术结构严密,语言洗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以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应属上乘的佳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曹雪芹用超越前人的思想进行创作,在他的这部杰出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他同情女子,反对男子压迫女子的思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第三单元 练习题: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016部编)第三单元 练习题: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基础知识】知识点1《红楼梦》1.创作: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

曹雪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

后来________续写了后40回,在________晚期时排印面世。

2.内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____________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从而揭示了____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意义:重点塑造了反抗________、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4.评价:《红楼梦》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知识点2昆曲与京剧艺术1.戏曲艺术: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

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昆曲:明朝万历末期,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________》。

到了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洪昇的《________》、孔尚任的《________》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京剧(1)历史沿革: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____________先后到北京献艺。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就被称为“________”或“________”。

(2)影响:________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备作业)-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备作业)-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鲁迅赞曰:“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该也。

”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A.B.C.D.【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B项是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D项是一部富于烂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2020年山东东营)下列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答案】D【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故D 符合题意;《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是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故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1年四川达州中考真题)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明朝,你不可能经历的有①闲暇之余,为强身健体,练习“五禽戏” ②七夕节听汤显祖编写的昆曲《桃花扇》③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④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⑤酒酣之时与朋友吟唐诗、聊《红楼梦》A.①⑤B.②③C.③④D.②⑤【答案】D【详解】①“五禽戏”是在东汉时期开始出现,明朝可能经历,不符合题意;②《桃花扇》清朝文学家孔尚任的作品,在明朝不可能经历,符合题意;③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在东晋时期出现,不符合题意;④元宵节看花灯猜灯谜在宋朝已经流行,不符合题意;⑤《红楼梦》是在清朝所著,符合题意。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部编版【最新】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它的作者是()A.施耐庵B.罗贯中C.吴承恩D.曹雪芹2.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斯时成为昆曲传世之作的是()①汤显祖的《牡丹亭》②洪昇的《长生殿》③王实甫的《西厢记》④孔尚任的《桃花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明清被誉为“四大名著”的小说中,属于清代的小说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4.清朝文学成就最高的是()A.散文B.杂剧C.诗词D.小说5.由曹雪芹创作,代表了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6.明朝时,昆曲的代表剧目是()A.《牡丹亭》B.《长生殿》C.《桃花扇》D.《窦娥冤》7.下列作品中,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A.《秦中吟》B.《红楼梦》C.《牡丹亭》D.《长恨歌》8.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A.汤显祖的《窦娥冤》B.洪昇的《桃花扇》C.孔尚任的《长生殿》D.曹雪芹的《红楼梦》9.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中,最有影响的是()A.昆曲和京剧B.昆曲和黄梅戏C.豫剧和汉剧D.汉剧和黄梅戏10.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部作品,被称为古典小说的高峰。

书中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

下列人物出自这部作品的是A.窦娥B.孙悟空C.李逵D.林黛玉二、综合题11.材料一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最新】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同步练习
1.清代诗人黄遵宪在评价我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时说,“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
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废者”。这部“好小说”最有可能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是在( )
A.明朝中期 B.明朝末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中期
3.下列关于京剧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徽剧、汉调为基础②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③在18世纪中期初步形成④当时的北京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
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以上材料出自(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5.长篇小说《红楼梦》最早排印面世是在( )
A.康熙晚期 B.雍正时期 C.乾隆晚期 D.道光时期
6.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
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7.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
A.诗歌在当时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读《红楼梦》在当时非常时尚
C.读《红楼梦》是当时中国人民最重要的文化活动
D.当时中国诗词的艺术成就都比不上《红楼梦》
8.清朝中后期,京剧在北京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京剧的主要基础是北京方言
B.北京是清朝都城,戏班荟萃,百家争艳
C.北京的戏迷最多,群众基础好
D.北京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第 2 页

是什么时期创作
9.下列关于昆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来流行于云南昆明一带
B.明朝时,昆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C.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D.清中期以后,由于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
然。”
材料二:
请回答: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时期创作的?
(2)《红楼梦》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材料二是书中的插图,表现了哪一个故事?
(3)为什么会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练习答案:
1.D 2.C 3.D 4.D 5.C 6.D 7.B 8.B 9.A10.(1)曹雪芹。清朝。
(2)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黛
玉葬花的故事。
(3)因为《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