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10--数据结构专题实验rev2

计10--数据结构专题实验rev2
计10--数据结构专题实验rev2

上机实验要求及规范

《数据结构》课程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上机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重视实验环节,对于编写程序上机练习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容易忽略实验的总结,忽略实验报告的撰写。对于一名大学生必须严格训练分析总结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需要逐步培养书写科学实验报告以及科技论文的能力。拿到一个题目,一般不要急于编程,而是应该按照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路(关于面向对象的训练将在其它后继课程中进行),首先理解问题,明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的策略,逐一地解决子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问题分析与系统结构设计

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限制条件是什么。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搞清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线性表还是树、图?),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是顺序结构还是链表结构?),然后设计有关操作的函数。在每个函数模块中,要综合考虑系统功能,使系统结构清晰、合理、简单和易于调试。最后写出每个模块的算法头和规格说明,列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便完成了系统结构设计。

2.详细设计和编码

详细设计是对函数(模块)的进一步求精,用伪高级语言(如类C语言)或自然语言写出算法框架,这时不必确定很多结构和变量。

编码,即程序设计,是对详细设计结果的进一步求精,即用某种高级语言(如C/C++语言)表达出来。尽量多设一些注释语句,清晰易懂。尽量临时增加一些输出语句,便于差错矫正,在程序成功后再删去它们。

3.上机准备

熟悉高级语言用法,如C语言。熟悉机器(即操作系统),基本的常用命令。静态检查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用一组测试数据手工执行程序(或分模块进行);二是通过阅读或给别人讲解自己的程序而深入全面地理解程序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再加入一些注释和断言。如果程序中逻辑概念清楚,后者将比前者有效。

4.上机调试程序

调试最好分块进行,自底向上,即先调试底层函数,必要时可以另写一个调用驱动程序,表面上的麻烦工作可以大大降低调试时所面临的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

5.整理实验报告

在上机实验开始之前要充分准备实验数据,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在上机实践完成之后必须及时总结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成绩评定标准

成绩构成

成绩=程序实践×80%+出勤×10%+课上表现×10%

出勤与课上表现

(1)出勤统计100分×出勤率

(2)课上表现任选一个算法做相应PPT报告,由老师评分,总分100分

程序实践

(1) 分组

?自由组合,4人/组;

?9月8日完成分组,未选择分组的同学由老师指派。

(2) 选题

?不带*的实验题目为基本内容,应至少完成80%,否则实验成绩不合格。

?带*的实验题目难度较高,学生可自选。该部分完成40%,实验成绩为中

等;完成60%,实验成绩为良好;完成80%,实验成绩为优秀。

?每组将所选题目的编号(如1-5)上报老师;

?可自拟题目,但自拟题目的难度由老师认定并备份。

?算法中元素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3)程序检查

?检查时间(见课表)

?检查要求

程序调试通过,应有相应的注释;

准备测试数据;

回答老师针对算法提出的问题。

(4)文档提交

?实验报告模板见本文第11页所示;

?12月27日,以组为单位提交实验报告。

实验一线性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以及这种特性在计算机内的两种存储结构。

2. 重点是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在两种存储结构上的实现;其中以链表的操作为侧重点;并进一步学习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1 输入整型元素序列利用插入算法建立一个非递减有序表。请设计程序实现。要求:采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实现;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1-2 设计程序实现把题1建立的顺序表中所有奇数排在偶数之前,即表的前面为奇数,后面为偶数。

1-3 设计程序实现把题1建立的单链表中值相同的多余结点的删除。

1-4 约瑟夫环问题。有n个人围坐一圈,现从某个人开始报数,数到M的人出列,接着从出列的下一个人开始重新报数,数到M的人又出列,如此下去,直到所有人都出列为止。试设计确定他们出列次序的程序。要求选择单向循环链表作为存储结构模拟整个过程,并依次输出出列人的编码。

*1-5 用链表建立通讯录。通讯录内容有:姓名、通讯地址、电话号码。要求:通讯录是按姓名项的字母顺序排列的;能查找通讯录中某人的信息。

*1-6 超长正整数的加法,设计一个程序实现两个任意长的整数求和运算

【提示】可采用一个带有头结点的循环链表来表示一个非负的超大整数。从低位开始每四位组成的数字,依次放在链表的第一个、第二个、……第n个结点中,不足四位的最高位存放在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中,表头结点值规定为-1。例如:大整数“567890987654321”可用如下的头结点的链表表示:

按照此数据结构,可以从两个表头结点开始,顺序依次对应相加,求出所需要的进位后,将其代入下一个结点进行运算。

*1-7 综合训练。利用单链表实现一个班级学生信息管理(数据录入、插入、删除、排序、查找等)。

实验二 栈和队列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栈这种数据结构特性及其主要存储结构,并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2. 掌握队列这种数据结构特性及其主要存储结构,并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3. 了解和掌握递归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2-1 采用顺序存储实现栈的初始化、入栈、出栈操作。

2-2 采用顺序存储实现循环队列的初始化、入队、出队操作。

2-3 设单链表中存放着n 个字符,利用栈结构,试设计算法判断字符串是否中心对称。例如xyzzyx 即为中心对称的字符串。

2-4 假设仅知循环队列中队尾元素的位置rear 和内含元素的个数len(len

人们之所以研究该函数,是因为m 和n 值的较小增长都会引起函数值的极快增长。

(1)设计一个递归算法的源程序,上机运行。

(2)设计一个非递归算法的源程序,上机运行。并进行比较。 *2-6 综合训练。利用栈实现表达式求值算法。 *2-7 离散事件模拟。

*2-8 编写递归程序求顺序表中的最大(最小)值。 *2-9 二项式(a+b)n 展开后,其系数构成杨辉三角形,利用队列写出打印杨辉三角形的前n 行的程序。

n+1 当 m=0 时 akm(m-1,1) 当 m>0,n=0 时 akm(m-1,akm(m,n-1)) 当 m>0,n>0 时

akm(m,n)=

1 1 1 1

2 1 1

3 3 1

实验三串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串类型的实现方法,了解简单文字处理的设计方法。

2. 熟悉C语言的字符和把字符串处理的原理和方法。

3. 熟悉C语言常见的字符串处理函数。

二、实验内容

3-1 输入一个由若干单词组成的文本行,每个单词之间用若干个空格隔开,统计此文本中单词的个数。

3-2 设s、t为两个字符串,分别放在两个一维数组中,m、n分别为其长度,判断t是否为s的子串。如果是,输出子串所在位置,否则输出0。

3-3 设计可以在主串s中第i个位置插入一个子串t的程序。

3-4 串的置换。将主串s中的t串,置换为v串。

3-5 比较两个字符串的大小。

实验四 数组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数组的存储结构及应用。

2. 熟悉稀疏矩阵的“三元组表”和“十字链表”存储结构,运用它们进行矩阵简单运算处理。 二、实验内容

4-1 编写用“三元组表”存储稀疏矩阵,进行矩阵处理的程序。

(1)矩阵转置 (2)矩阵相加

4-2 给定一奇数n ,构造一个n 阶魔阵。n 阶魔阵是一个n 阶方阵,其元素由自然数1,2,3,…,n 组成。魔阵的每行元素之和,每列元素之和以及主、副对角线元素之和均相等。即对于给定的奇整数n 以及i=l ,2,3,…,n ,魔阵a 满足条件。

∑∑∑∑====+-===n

k n k n k n k k n k kk

ki

ik

a

a a a 1

1111

,

要求输出结果的格式要具有n 阶方阵的形式。

*4-3 迷宫实验。迷宫实验是取自心理学的一个古典实验,在该实验中,把一只老鼠从一个无顶大盒子的口放入,在盒中设置了许多墙,对行进方向形成了多处阻挡。盒子仅有一个出口,在出口处放置一块奶酪,吸引老鼠在迷宫中寻找出路以到达出口,对同一只老鼠重复进行上述实验,一直到老鼠从入口到出口,而不走错一步,老鼠经多次实验终于得到它学习走通迷宫的路线。

试设计一个算法,寻找一条从迷宫入口到出口的最短路径。要求程序输出:(1)一条通路的二元组( i,j)数据序列,(i,j)表示通路上某一点的坐标。

(2)用一种标志(如数字8)在二维数组中标出该条通路,并在屏幕上输出二维数组。

实验五树与二叉树

一、实验目的

1. 熟练掌握二叉树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中的常用遍历方法:先序递归遍历、中序递归和非递归遍历、后序递归遍历。了解二叉树的按层遍历、先序非递归遍历及后序递归遍历。

2. 用树解决实际问题,如哈夫曼编码等。

3. 加深对“数据结构+算法=程序”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编写较复杂程序的

能力。

二、实验内容

5-1 一棵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以一维数组作为存储结构,试设计一个对该完全二叉树进行先序遍历的算法。

5-2 二叉树的建立和操作。

结构。

(2)采用递归算法中序遍历该二叉树。

(3)采用非递归算法中序遍历该二叉树。

(4)求该二叉树的高度。

(5)求该二叉树的叶子个数。

(6)对该二叉树,建立相应的中序线索二叉

树,并实现中序遍历。

5-3 已知一棵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和中序遍历序列,写出可以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的算法。

*5-4 哈夫曼树问题。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通讯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进行预先编码;在接受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解码(复原)。对于双工信道(即可以双向传输的信道),每端都要有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试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写一个哈夫曼的编译码系统。

要求:(1)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为n(即n个字符和n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进行编码并且输出,并将它存于文件hfmtree中。

(2)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编码文件hfmtree,对键盘输入的正文进行译码。输

出字符正文,再输出该文的二进制码。

实验六 图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图的两种常用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以及在这两种存储结构上的两种遍历图的方法,即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进一步掌握递归算法的设计方法。

2. 掌握图的经典算法。 二、实验内容

6-1 设计一个程序,为下图的建立邻接矩阵,并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6-2 设计一个程序,为题1的图建立邻接表,并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6-3 试写一个算法,判别以邻接表方式存储的有向图G 中是否存在由顶点vi 到顶点vj 的路径(i≠j)。

6-4 假设以—个带权有向图表示某一区域的公交线路网,图中顶点代表一些区域中的重要场所,弧代表已有的公交线路,弧上的权表示该线路上的票价。试设计一个交通指南系统,指导前来咨询者以最低的票价从区域中的某一场所到达另一场所。

*6-5 软件专业的学生要学习一系列课程,其中有些课程必须在其先修课程

太原

假设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为一学期,试为该专业的学生设计教学计划,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完这些课程。

实验七查找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几种典型的查找方法(折半查找、二叉排序树的查找、哈希查找)。

2. 了解各种查找算法的特点、使用范围和效率。

二、实验内容

7-1 二叉排序树的建立、查找和删除。设有一组数据(33,88,22,55,90,11,66,99),边输入边插入建立二叉排序树。然后查找78,删除90。

7-2 编写折半查找的算法的递归调用程序。

*7-3 设有一组关键字(19,14,23,1,68,20,84,27,56,11,10,79),建立一个哈希查找表。

(1)哈希函数采用: H(key)= key % P(其中P=11),若发生冲突后,用链地址法解决冲突。

(2)哈希函数采用: H(key)= key % P(其中P=11),若发生冲突后,用线性探测再散列方法解决冲突。

实验八排序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几种典型的排序方法。

2. 了解各种排序算法的特点、使用范围和效率。

二、实验内容

8-1 输入一组关键字序列分别实现下列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和冒泡排序

(2)希尔排序

(3)堆排序

(4)快速排序

8-2 统计成绩。给出n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表,每条信息由姓名与分数组成,试设计—个算法:

(1)按分数高低次序,打印出每个学生在考试中获得的名次,分数相同的为同一名次;

(2)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表必须通过键盘输入数据而建立,同时要对输出进行格式控制。

(3)分别用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算法实现。

*8-3 综合训练:采用几组不同数据测试各个排序算法的性能(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小组编号:_______

计10--数据结构专题实验rev2

上机实验要求及规范 《数据结构》课程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可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上机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重视实验环节,对于编写程序上机练习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是容易忽略实验的总结,忽略实验报告的撰写。对于一名大学生必须严格训练分析总结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需要逐步培养书写科学实验报告以及科技论文的能力。拿到一个题目,一般不要急于编程,而是应该按照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思路(关于面向对象的训练将在其它后继课程中进行),首先理解问题,明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解决的问题,然后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分而治之的策略,逐一地解决子问题。具体步骤如下: 1.问题分析与系统结构设计 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限制条件是什么。按照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搞清数据的逻辑结构(是线性表还是树、图?),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是顺序结构还是链表结构?),然后设计有关操作的函数。在每个函数模块中,要综合考虑系统功能,使系统结构清晰、合理、简单和易于调试。最后写出每个模块的算法头和规格说明,列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便完成了系统结构设计。 2.详细设计和编码 详细设计是对函数(模块)的进一步求精,用伪高级语言(如类C语言)或自然语言写出算法框架,这时不必确定很多结构和变量。 编码,即程序设计,是对详细设计结果的进一步求精,即用某种高级语言(如C/C++语言)表达出来。尽量多设一些注释语句,清晰易懂。尽量临时增加一些输出语句,便于差错矫正,在程序成功后再删去它们。 3.上机准备 熟悉高级语言用法,如C语言。熟悉机器(即操作系统),基本的常用命令。静态检查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用一组测试数据手工执行程序(或分模块进行);二是通过阅读或给别人讲解自己的程序而深入全面地理解程序逻辑,在这个过程中再加入一些注释和断言。如果程序中逻辑概念清楚,后者将比前者有效。 4.上机调试程序 调试最好分块进行,自底向上,即先调试底层函数,必要时可以另写一个调用驱动程序,表面上的麻烦工作可以大大降低调试时所面临的复杂性,提高工作效率。 5.整理实验报告 在上机实验开始之前要充分准备实验数据,在上机实践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在上机实践完成之后必须及时总结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上机实验答案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答案 实验一: 1、请编写函数int fun(int *a, int *b),函数的功能是判断两个指针a和b所指存储单 元的值的符号是否相同;若相同函数返回1,否则返回0。这两个存储单元中的值都不为0。在主函数中输入2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a, int *b) { if (*a*(*b)>0) return(1); else return(0); } main() { int x,y; scanf("%d%d",&x,&y); if (fun(&x,&y)) printf("yes\n"); else printf("no"); } 2、计算1+2+3+……+100,要求用指针进行设计。即设计函数int fun(int *n)实现求 1+2+3+……+*n,在主函数中输入、调用、输出结果。 #include int fun(int *n) { int i,sum=0; for (i=1;i<=*n;i++) sum+=i; return(sum); } main() { int x,sum; scanf("%d",&x); printf("the sum is %d\n",fun(&x)); } 3、函数的功能是求数组a中最大数的位置(位序号)。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

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max) max=a+i; return(max-a); } main() {int a[N],maxi; input(a,N); maxi=fun(a,N); printf("\n the max position is %d\n",maxi); } 4、请编写函数fun(int *a,int n, int *odd, int *even),函数的功能是分别求出数组a 中所有奇数之和和所有偶数之和。形参n给出数组中数据的个数;利用指针odd和even分别返回奇数之和和偶数之和。在主函数中输入10个整数、调用函数fun、输出结果。 #define N 10 #include void input(int *a,int n) { int i; for (i=0;i

图的遍历实现课程设计-数据结构-程序-图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图的遍历的实现 学生姓名英茜 学号1118064033 班级网络1101班 成绩 指导教师申静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14年1 月4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图的遍历实现 完成期限:自2013年12月23日至2014年1月4日共 2 周 设计内容: 1. 任务说明 (1)采用邻接表存储结构创建一个图; (2)编程实现图的深度优先搜索(或广度优先搜索)遍历算法; (3) 输出遍历结果; (4) 给定具体数据调试程序。 2.要求 1)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 2)逻辑设计:写出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各个主要模块的算法,并画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图; 3)详细设计:定义相应的存储结构并写出各函数的伪码算法。 4)程序编码:把详细设计的结果进一步求精为程序设计语言程序。 5)程序调试与测试:采用自底向上,分模块进行,即先调试低层函数。 6)结果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包括正确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和含有错误的输入及其输出结果。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性分析; 7)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3. 参考资料 指导教师:申静教研室负责人:余冬梅 课程设计评阅

摘要 针对图问题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图的遍历问题,以无向图为例,分别采用广度优先遍历和深度优先遍历的算法实现对各节点的遍历,以VC++为开发环境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其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能很好地完成遍历后节点的输出,实现了遍历的目的,系统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数据结构;存储结构;邻接矩阵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统计量 全国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N 有效 22 22 22 缺失 均值 1116.82 747.86 2336.41 中值 727.50 530.50 1499.50 方差 1031026.918 399673.838 4536136.444 百分位数 25 304.25 239.75 596.25 50 727.50 530.50 1499.50 75 1893.50 1197.00 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 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5.00 0 . 56788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2 )W 检验 结果:在Shapiro-Wilk 检验结果972.00 w ,p=0.174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习题1.5 5 多维正态数据的统计量 数据:

数据结构实验十一:图实验

一,实验题目 实验十一:图实验 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 二,问题分析 本程序要求采用邻接表存储有向图,设计算法判断任意两个顶点间手否存在路径,完成这些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用邻接表的形式存储有向图并输出该邻接表。用一个函数实现判断任意两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1,数据的输入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输入的图的结点均为整型。 2,结果的输出形式:输出的是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的情况。 3,测试数据:输入的图的结点个数为:4 输入的图的边得个数为:3 边的信息为:1 2,2 3,3 1 三,概要设计 (1)为了实现上述程序的功能,需要: A,用邻接表的方式构建图 B,深度优先遍历该图的结点 C,判断任意两结点间是否存在路径 (2)本程序包含6个函数: a,主函数main() b,用邻接表建立图函数create_adjlistgraph() c,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dfs() d,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dfs_trave() e,输出邻接表函数print() f,释放邻接表结点空间函数freealgraph() 各函数间关系如右图所示: 四,详细设计 (1)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rcnode{ int adjvex; arcnode *nextarc; }arcnode; (2)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char vexdata; arcnode *firstarc; }adjlist; (3)邻接表类型定义: typedef struct{ adjlist vextices[max]; int vexnum,arcnum; }algraph; (4)深度优先搜索遍历函数伪代码: int dfs(algraph *alg,int i,int n){ arcnode *p; visited[i]=1; p=alg->vextices[i].firstarc; while(p!=NULL) { if(visited[p->adjvex]==0){ if(p->adjvex==n) {flag=1; } dfs(alg,p->adjvex,n); if(flag==1) return 1; } p=p->nextarc; } return 0; } (5)初始化遍历数组并判断有无通路函数伪代码: void dfs_trave(algraph *alg,int x,int y){ int i; for(i=0;i<=alg->vexnum;i++) visited[i]=0; dfs(alg,x,y); } 五,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define max 100 typedef struct arcnode{ //定义邻接表中的结点类型 int adjvex; //定点信息 arcnode *nextarc;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nextarc }arcnode;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中头结点的类型 char vexdata; //头结点的序号 arcnode *firstarc; //定义一个arcnode型指针指向头结点所对应的下一个结点}adjlist; typedef struct{ //定义邻接表类型 adjlist vextices[max]; //定义表头结点数组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实验一~实验四任选一题;实验五~实验九任选一题。 实验一运动会分数统计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线性表的两种存储方式 (2)掌握链表的操作和应用。 (3)掌握指针、结构体的应用 (4)按照不同的学校,不同项目和不同的名次要求,产生各学校的成绩单、团体总分报表。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参加运动会的n个学校编号为1~n。比赛分成m个男子项目和w个女子项目,项目编号分别为1~m和m+1~m+w。由于各项目参加人数差别较大,有些项目取前五名,得分顺序为7,5,3,2,1;还有些项目只取前三名,得分顺序为5,3,2。写一个统计程序产生各种成绩单和得分报表。 【基本要求】 产生各学校的成绩单,内容包括各校所取得的每项成绩的项目号、名次(成绩)、姓名和得分;产生团体总分报表,内容包括校号、男子团体总分、女子团体总分和团体总分。 【测试数据】 对于n=4,m=3,w=2,编号为奇数的项目取前五名,编号为偶数的项目取前三名,设计一组实例数据。 【实现提示】 可以假设m≤20,m≤30,w≤20,姓名长度不超过20个字符。每个项目结束时,将其编号、类型符(区分取前五名还是前三名)输入,并按名次顺序输入运动员姓名、校名(和成绩)。 【选作内容】 允许用户指定某些项目可采取其他名次取法。

实验二停车场管理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栈顺存和链存两种存储方式。 (2)掌握栈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3)以栈模拟停车场,以队列模拟车场外的便道,按照从终端读入的输入数据序列进行模拟管理。 二、实验内容: 【问题描述】 设停车场是一个可停放n辆汽车的长通道,且只有一个大门可供汽车进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按车辆到达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由北向南排列(大门在最南端,最先到达的第一辆车信放在车场的最北端),若车场内已停满n辆汽车,则后来的汽车只能在门外的便道上等候,一旦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即可开入;当停车场内某辆车要离开时,在它之后进入的车辆必须先退出车场为它让路,待该辆车开出大门外,其他车辆再按原次序进入车场院,每辆停放在车场的车在它离开停车场时必须按它停留的时间长短交纳费用。试为停车场编制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的模拟程序。 【基本要求】 以栈模拟停车场,以队列模拟车场外的便道,按照从终端读入的输入数据序列进行模拟管理。每一组输入数据包括三个数据项:汽车“到达”或“离去”信息、汽车牌照号码以及到达或离去的时刻。对每一组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后的输出信息为:若是车辆到达,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或便道上的停车位置;若是车辆离去,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和应交纳的费用(在便道上停留的时间不收费)。栈以顺序结构实现,队列以链表结构实现。 【测试数据】 设n=2,输入数据为:(A,1,5),(A,1,15),(A,3,20),(A,4,25),(A,5,30),(D,2,35),(D,4,40),(E,0,0)。其中:A表示到达(Arrival);D表示离去(Departure);E表示输入结束(End)。 【实现提示】 需另设一个栈,临时停放为给要离去的汽车让路而从停车场退出来的汽车,也用顺序存储结构实现。输入数据按到达或离去的时刻有序。栈中每个元素表示一辆汽车,包含两个数据项:汽车的牌照号码和进入停车场的时刻。 【选作内容】 (1)两个栈共享空间,思考应开辟数组的空间是多少? (2)汽车可有不同种类,则他们的占地面积不同收费标准也不同,如1辆客车和1.5辆小汽车的占地面积相同,1辆十轮卡车占地面积相当于3辆小汽车的占地面积。(3)汽车可以直接从便道开走,此时排在它前面的汽车要先开走让路,然后再依次排到队尾。 (4)停放在便道上的汽车也收费,收费标准比停放在停车场的车低,请思考如何修改结构以满足这种要求。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的遍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图的遍历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图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邻接矩阵、邻接表 2、掌握图的构造方法 3、掌握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存储方式下基本操作的实现算法 4、掌握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原理 二、实验内容: 1、输入顶点数、边数、每个顶点的值以及每一条边的信息,构造一个无向图G,并用邻接矩阵存储改图。 2、输入顶点数、边数、每个顶点的值以及每一条边的信息,构造一个无向图G,并用邻接表存储该图 3、深度优先遍历第一步中构造的图G,输出得到的节点序列 4、广度优先遍历第一部中构造的图G,输出得到的节点序列 三、实验要求: 1、无向图中的相关信息要从终端以正确的方式输入; 2、具体的输入和输出格式不限; 3、算法要具有较好的健壮性,对错误操作要做适当处理; 4、程序算法作简短的文字注释。 四、程序实现及结果: 1、邻接矩阵: #include #include #define VERTEX_MAX 30 #define MAXSIZE 20 typedef struct { int arcs[VERTEX_MAX][VERTEX_MAX] ; int vexnum,arcnum; } MGraph; void creat_MGraph1(MGraph *g) { int i,j,k; int n,m; printf("请输入顶点数和边数:"); scanf("%d%d",&n,&m); g->vexnum=n; g->arcnum=m; for (i=0;iarcs[i][j]=0;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 (第三次) 题目1 实验内容: 1. 检索上海产的零件的工程名称; 2.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P1的供应商号SNO; 3. 检索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SNO; 4. 检索没有使用天津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JNO; 5. 检索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JNO; 6. 检索购买了零件P1的工程项目号JNO及数量QTY,并要求对查询的结果按数 量QTY降序排列。

1 select jname from j where jno in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上海' ) ); 2 select sno from spj where jno ='j1'and pno ='p1' 3

selectdistinct sno from spj where pno 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jno ='j1' ) ); 4 selectdistinct jno from spj where pno notin (select pno from p where color ='红'and pno in (select pno from spj where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 where city ='天津' ) ) )

5 select jno from spj where sno ='s1' 6 select jno,qty from spj where pno ='p1' orderby qty desc 四﹑思考题 1.如何提高数据查询和连接速度。 建立视图 2. 试比较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 有些嵌套查询是可以用连接来代替的,而且使用连接的方式,性能要比 嵌套查询高出很多 当查询涉及多个关系时,用嵌套查询逐步求解结构层次清楚,易于构造,具有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但是相比于连接运算,目前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嵌套查询的优化做的还不够完善,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用连接运算表达的查询尽可能采用连接运算。

数据结构实验

长春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二栈和队列的操作与应用 班级:网络14406 姓名:李奎学号:041440624 实验地点: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栈和队列的特点。 2.掌握栈的定义和基本操作,熟练掌握顺序栈的操作及应用。 3.掌握链队的入队和出队等基本操作。 4.加深对栈结构和队列结构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二、实验内容、要求和环境: 注:将完成的实验报告重命名为:班级+学号+姓名+(实验二),(如:041340538张三(实验二)),发邮件到:ccujsjzl@https://www.360docs.net/doc/0314028018.html,。提交时限:本次实验后24小时之内。 阅读程序,完成填空,并上机运行调试。 1、顺序栈,对于输入的任意一个非负十进制整数,打印输出与其等值的八进制数 (1)文件SqStackDef. h 中实现了栈的顺序存储表示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 /* 存储空间初始分配量*/ #define STACKINCREMENT 2 /* 存储空间分配增量*/ typedef struct SqStack { SElemType *base; /* 在栈构造之前和销毁之后,base 的值为NULL */ SElemType *top; /* 栈顶指针*/ int stacksize; /* 当前已分配的存储空间,以元素为单位*/ }SqStack; /* 顺序栈*/ (2)文件SqStackAlgo.h 中实现顺序栈的基本操作(存储结构由SqStackDef.h 定义) Status InitStack(SqStack &S) { /* 构造一个空栈S */ S.base=(SElemType *)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SElemType)); if(!S.base) exit(OVERFLOW); /* 存储分配失败*/ S.top=S.base; 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 return OK; } int StackLength(SqStack S) { // 返回S 的元素个数,即栈的长度, 编写此函数

数据结构(第4版)习题及实验参考答案数据结构复习资料完整版(c语言版)

数据结构基础及深入及考试 复习资料 习题及实验参考答案见附录 结论 1、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即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2、数据的物理结构亦称存储结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器内的表示(或映像)。它依赖于计算机。存储结构可分为4大类:顺序、链式、索引、散列 3、抽象数据类型:由用户定义,用以表示应用问题的数据模型。它由基本的数据类型构成,并包括一组相关的服务(或称操作)。它与数据类型实质上是一个概念,但其特征是使用与实现分离,实行封装和信息隐蔽(独立于计算机)。 4、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它是指令的有限序列,是一系列输入转换为输出的计算步骤。 5、在数据结构中,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成( C ) A、动态结构和表态结构 B、紧凑结构和非紧凑结构 C、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 D、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 6、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 A ) A、问题的规模 B、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问题的规模和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线性表 1、线性表的存储结构包括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两种。 2、表长为n的顺序存储的线性表,当在任何位置上插入或删除一个元素的概率相等时,插入一个元素所需移动元素的平均次数为( E ),删除一个元素需要移动的元素的个数为( A )。 A、(n-1)/2 B、n C、n+1 D、n-1 E、n/2 F、(n+1)/2 G、(n-2)/2 3、“线性表的逻辑顺序与存储顺序总是一致的。”这个结论是( B ) A、正确的 B、错误的 C、不一定,与具体的结构有关 4、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结构时,要求内存中可用存储单元的地址( D ) A、必须是连续的 B、部分地址必须是连续的C一定是不连续的D连续或不连续都可以 5、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B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next=head D、head!=NULL 6、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head为空的判定条件是( A ) A、head==NULL B、head->next==NULL C、head->next=head D、head!=NULL 7、非空的循环单链表head的尾结点P满足( C ) A、p->next==NULL B、p==NULL C、p->next==head D、p==head 8、在一个具有n个结点的有序单链表中插入一个新结点并仍然有序的时间复杂度是( B ) A、O(1) B、O(n) C、O(n2) D、O(nlog2n) 9、在一个单链表中,若删除p所指结点的后继结点,则执行( A )

数据结构图的遍历

#include"stdlib.h" #include"stdio.h" #include"malloc.h" #define INFINITY 32767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typedef enum{FALSE,TRUE}visited_hc; typedef enum{DG,DN,UDG,UDN}graphkind_hc; typedef struct arccell_hc {int adj; int*info; }arccell_hc,adjmatrix_hc[MAX_VERTEX_NUM][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char vexs[MAX_VERTEX_NUM]; adjmatrix_hc arcs; int vexnum,arcnum; graphkind_hc kind; }mgraph_hc; typedef struct arcnode_hc {int adjvex; struct arcnode_hc *nextarc; int*info; }arcnode_hc; typedef struct vnode_hc {char data; arcnode_hc *firstarc; }vnode_hc,adjlist_hc[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adjlist_hc vertices; int vexnum,arcnum; graphkind_hc kind; }algraph_hc; int locatevex_hc(mgraph_hc*g,char v) {int i,k=0; for(i=0;ivexnum;i++) if(g->vexs[i]==v){k=i;i=g->vexnum;} return(k);}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四

实验四数组、指针与字符串 1.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数组 2.学习字符串数据的组织和处理 3.学习标准C++库的使用 4.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 5.练习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的内容 6.联系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实现动态数组,并体会指针在其中的作用 7.分别使用字符数组和标准C++库练习处理字符串的方法 2.实验要求 1.编写并测试3*3矩阵转置函数,使用数组保存3*3矩阵。 2.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生成动态数组来重新完成上题,使用指针实现函数的功能。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要求使用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不要使用系统函数。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重新实现上一小题。 5.定义一个Employee类,其中包括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以及change_name()和display()等函数。Display()显示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属性,change_name()改变对象的姓名属性。实现并测试这个类。 6.定义包含5个元素的对象数组,每个元素都是Employee类型的对象。 7. (选做)修改实验4中的选做实验中的people(人员)类。具有的属性如下:姓名char name[11]、编号char number[7]、性别char sex[3]、生日birthday、身份证号char id[16]。其中“出生日期”定义为一个“日期”类内嵌对象。用成员函数实现对人员信息的录入和显示。要求包括: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内联成员函数、聚集。在测试程序中定义people类的对象数组,录入数据并显示。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矩阵转置函数,输入参数为3*3整形数组,使用循环语句实现矩阵元素的行列对调,注意在循环语句中究竟需要对哪些元素进行操作,编写main()函数实现输入、输出。程序名:lab6_1.cpp。 2.改写矩阵转置函数,参数为整型指针,使用指针对数组元素进行操作,在main()函数中使用new操作符分配内存生成动态数组。通过Debug观察指针的内容及其所指的对象中的内容。程序名:lab6_2.cpp。 3.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定义字符数组保存字符串,在程序中提示用户输入两个字符串,实现两个字符串的连接,最后用cout语句显示输出。程序名:lab6_3.cpp。用cin实现输入,注意,字符串的结束标志是ASCII码0,使用循环语句进行字符串间的字符拷贝。 4.使用string类定义字符串对象,编程实现两字符串的连接。在string类中已重载了运算符“+=”实现字符串的连接,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程序名:lab6_4.cpp。 5.在employee.h文件中定义Employee类。Employee类具有姓名、街道地址、城市和邮编等私有数据成员,在成员函数中,构造函数用来初始化所有数据成员;display()中使用cout显示

《数据结构与算法》上机实验要求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验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着重讲述①线性结构、树型结构、图等典型数据结构的逻辑特点、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基本算法。②各种查找算法③典型内部排序算法。 二、实验的作用、地位和目的 数据结构是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实验深刻理解各种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的特性,培养为实际问题分析其数据对象、基本操作,选择逻辑结构、存储结构灵活应用基本算法,设计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应用程序的能力。 三、实验方式与要求 ①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基本完成程序设计。 ②实验时,每位学生使用一台微机,独立调试,完成程序。 ③程序调试好后,由指导教师检测运行结果,并要求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教师评出检查成绩。 ④学生记录程序的输入数据,运行结果及源程序。 ⑤在一周内完成实验报告。 四、考核方式与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源程序质量、回答问题情况、实验报告质量、实验纪律等方面给分。 学生在实验后的一周内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按照首页附件中实验报告模版书写。实验报告中应包括如下内容: ?实验内容按任课教师下达的实验任务填写(具体实验题目和要求); ?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算法设计思路简介 算法描述:可以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或流程图等方式 算法的实现和测试结果:包括算法运行时的输入、输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 ?源程序清单与实验结果或其它说明可打印,并装订在实验报告首页之后。 ?实验报告雷同者,本次实验成绩为0分或雷同实验报告平分得分

五、实验的软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PⅡ以上微型计算机 软件环境:Windows98/2000, VC++6.0或turbo C 六、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线性表应用 实验时间:2016年3月14日1-4节(地点:7-215) 实验目的:理解线性表的逻辑特点;掌握顺序表、链表存储结构,以及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以及线性表合并等操作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的实现算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背景下的灵活运用线性表来解决问题,实现相应算法。 具体实验题目与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实验大纲自己指定) 每位同学可从下面题目中选择1-2题实现: 1.一元稀疏多项式简单的计算器 1)问题描述:用线性表表示一元稀疏多项式,设计一个一元多项式运算器 2)要求: (1)采用单链表存储结构一元稀疏多项式 (2)输入并建立多项式 (3)输出多项式 (4)实现多项式加、减运算 2.单链表基本操作练习 1)问题描述:在主程序中提供下列菜单: 1…建立链表 2…连接链表 3…输出链表 0…结束 2)实验要求:算法中包含下列过程,分别完成相应的功能: CreateLinklist(): 从键盘输入数据,创建单链表 ContLinklist():将前面建立的两个单链表首尾相连 OutputLinklist():输出显示单链表 3.约瑟夫环问题 1)问题描述:有编号为1, 2…n 的n 个人按顺时针方向围坐一圈,每人持有一个正整数密码。开始给定一个正整数m,从第一个人按顺时针方向自1开始报数,报到m者出列,不再参加报数,这时将出列者的密码作为m,从出列者顺时针方向的下一人开始重新自1开始报数。如此下去,直到所有人都出列。试设计算法,输出出列者的序列。 2)要求: 采用顺序和链式两种存储结构实现 实验报告格式及要求:按附件中实验报告模版书写。(具体要求见四)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图的遍历和构建

图(Graph)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结构。图可以分为无向图、有向图。若将图的每条边都赋上一个权,则称这种带权图网络。在人工智能、工程、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图结构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图结构中,对结点(图中常称为顶点)的前趋和后继个数都是不加以限制的,即结点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结点之间都可能相关。图有两种常用的存储表示方法:邻接矩阵表示法和邻接表表示法。在一个图中,邻接矩阵表示是唯一的,但邻接表表示不唯一。在表示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图的遍历(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及求图中顶点的度。当然对于图的广度优先遍历还利用了队列的五种基本运算(置空队列、进队、出队、取队头元素、判队空)来实现。这不仅让我们巩固了之前学的队列的基本操作,还懂得了将算法相互融合和运用。

第一章课程设计目的 (3) 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3) 2.1课程设计内容 (3) 2.1.1图的邻接矩阵的建立与输出 (3) 2.1.2图的邻接表的建立与输出 (3) 2.1.3图的遍历的实现 (4) 2.1.4 图的顶点的度 (4) 2.2 运行环境 (4) 第三章课程设计分析 (4) 3.1图的存储 (4) 3.1.1 图的邻接矩阵存储表示 (4) 3.1.2 图的邻接表存储表示 (5) 3.2 图的遍历 (5) 3.2.1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5) 3.2.2 图的广度优先遍历 (6) 3.3图的顶点的度 (7) 第四章算法(数据结构)描述 (7) 4.1 图的存储结构的建立。 (7) 4.1.1 定义邻接矩阵的定义类型 (7) 4.1.2定义邻接表的边结点类型以及邻接表类型 (7) 4.1.3初始化图的邻接矩阵 (8) 4.1.4 初始化图的邻接表 (8) 4.2 图的遍历 (8) 4.2.1 深度优先遍历图 (8) 4.2.2 广度优先遍历图 (9) 4.3 main函数 (9) 4.4 图的大致流程表 (10) 第五章源代码 (10) 第六章测试结果 (20) 第七章思想总结 (21) 第八章参考文献 (22)

数据结构实验1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1 实验项目名称:概论

附源程序清单: 1.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 int num[10]; int *p; for(i=0;i<=9;i++) num[i]=i+1; for(p=(num+9);p>=(num+0);p--) printf("%d ",*p); printf("\n"); }

2. #include void main() { void swap(int *a,int *b); int i; int a[10]; int *p,*max,*min; for(i=0;i<10;i++) scanf("%d",&a[i]); max=min=a; for(i=0;i<10;i++) { if(*maxa[i]) min=&a[i]; } p=a; swap(p,max); swap((p+9),min); for(p=a;p<=(a+9);p++) printf("%d ",*p); printf("\n"); } void swap(int *a,int *b) { int temp; temp=*a; *a=*b; *b=temp; } 3.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 char num[5]; char name[20]; float score1; float score2; float score3; float average;

数据结构实验题参考答案

【实验题】 1.狐狸逮兔子 围绕着山顶有10个圆形排列的洞,狐狸要吃兔子,兔子说:“可以,但必须找到我,我就藏身于这十个洞中,你先到1号洞找,第二次隔1个洞(即3号洞)找,第三次隔2个洞(即6号洞)找,以后如此类推,次数不限。”但狐狸从早到晚进进出出了1000次,仍没有找到兔子。问兔子究竟藏在哪个洞里? (提示:这实际上是一个反复查找线性表的过程。) 【数据描述】 定义一个顺序表,用具有10个元素顺序表来表示这10个洞。每个元素分别表示围着山顶的一个洞,下标为洞的编号。 #define LIST_INIT_SIZE 10 //线性表存储空间的初始分配量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 //存储空间基址 int length; //当前长度 int listsize; //当前分配的存储容量(以sizeof(ElemType)为单位) }SqList; 【算法描述】 status InitList_Sq(SqList &L) { //构造一个线性表L L.elem=(ElemType )malloc(LIST_INIT_SIZE*sizeof(ElemType)); If(!L.elem) return OVERFLOW; //存储分配失败 L.length=0; //空表长度为0 L.listsize=LIST_INIT_SIZE; //初始存储容量 return OK; } //InitList_Sq status Rabbit(SqList &L) { //构造狐狸逮兔子函数 int current=0; //定义一个当前洞口号的记数器,初始位置为第一个洞口 for(i=0;i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int ElemType; #define LIST_INIT_SIZE 10 /*线性表存储空间的初始分配量*/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之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大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 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 学生: 班级:学号: 起迄日期: 2011.6.20 指导教师:

2010—2011年度第 2 学期 一、需求分析 1.问题描述: 图的遍历和生成树求解实现 图是一种较线性表和树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在线性表中,数据元素之间仅有线性关系,每个数据元素只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在树形结构中,数据元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层次关系,并且每一层上的数据元素可能和下一层中多个元素(及其孩子结点)相关但只能和上一层中一个元素(即双亲结点)相关;而在图形结构中,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任意的,图中任意两个数据元素之间都可能相关。 生成树求解主要利用普利姆和克雷斯特算法求解最小生成树,只有强连通图才有生成树。 2.基本功能 1) 先任意创建一个图; 2) 图的DFS,BFS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的实现 3) 最小生成树(两个算法)的实现,求连通分量的实现 4) 要求用邻接矩阵、邻接表等多种结构存储实现 3.输入输出

输入数据类型为整型和字符型,输出为整型和字符 二、概要设计 1.设计思路: a.图的邻接矩阵存储:根据所建无向图的结点数n,建立n*n的矩阵,其中元素全是无穷大(int_max),再将边的信息存到数组中。其中无权图的边用1表示,无边用0表示;有全图的边为权值表示,无边用∞表示。 b.图的邻接表存储:将信息通过邻接矩阵转换到邻接表中,即将邻接矩阵的每一行都转成链表的形式将有边的结点进行存储。 c.图的广度优先遍历:假设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出发,在访问了v之后依次访问v的各个未曾访问过的邻接点,然后再访问此邻接点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并使“先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先于“后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被访问,直至图中所有已被访问的顶点的邻接点都被访问到。若此时图中还有未被访问的,则另选未被访问的重复以上步骤,是一个非递归过程。 d.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假设从图中某顶点v出发,依依次访问v的邻接顶点,然后再继续访问这个邻接点的系一个邻接点,如此重复,直至所有的点都被访问,这是个递归的过程。 e.图的连通分量:这是对一个非强连通图的遍历,从多个结点出发进行搜索,而每一次从一个新的起始点出发进行搜索过程中得到的顶点访问序列恰为其连通分量的顶点集。本程序利用的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2.数据结构设计: ADT Queue{ 数据对象:D={a i | a i ∈ElemSet,i=1,2,3……,n,n≥0} 数据关系:R1={| a i-1 ,a i ∈D,i=1,2,3,……,n} 基本操作: InitQueue(&Q)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队列Q。 QueueEmpty(Q)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若Q为空队列,则返回真,否则为假。 EnQueue(&Q,e)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e为Q的新的队尾元素。 DeQueue(&Q,e) 初始条件:Q为非空队列。 操作结果:删除Q的队头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ADT Queu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