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试题第13讲金属的化学性质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含答案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含答案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有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
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Y>X>Z B.Y>Z>X C.X>Y>Z D.X>Z>Y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3.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4.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A.CH4+2O2点燃CO2+2H2O B.3Fe+2O2点燃Fe3O4C.NaOH+HCl═NaCl+H2O D.H2CO3═CO2↑+H2O5.为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各组试剂不可以的是( )A.Fe、Ag、Cu(NO3)2B.Fe、Cu、AgNO3C.Fe、CuSO4、AgNO3D.Fe、Cu、Ag、HCl6.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不可行的是()A.Fe、Ag、CuSO4溶液B.Cu、Ag、FeSO4溶液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7.将锌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得蓝色滤液和滤渣。
滤渣的成分是A.Zn B.Cu C.Zn、Cu D.ZnSO4、Cu8.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
(人教版)中考化学考点跟踪【第13讲】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含答案)

第13讲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选择题1.(2014,广州)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生铁、硬铝、焊锡都属于合金B.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C.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D.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2.(2013,宜宾)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B )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银的导电性强于铜C.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D.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3.(2014,株洲)如图是X、Y、Z、W四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状况的示意图,据此判断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 B )A.X B.Y C.Z D.W4.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C.X可能是Fe,R可能是CuD.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5.(2014,福州)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B )A.蒸馏水B.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6.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不可行的是( B )A.Fe、Ag、CuSO4溶液B.Cu、Ag、FeSO4溶液C.Fe、Cu、稀盐酸、AgNO3溶液D.Cu、FeSO4溶液、AgNO3溶液7.(2014,成都)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反应Cu+FeSO4═Fe+CuSO4可以发生B.反应Fe+2AgNO3═2Ag+Fe(NO3)2可以发生C.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蓝色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8.(2014,上海)为比较X、Y、Z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 )A .X >Y >ZB .Z >Y >XC .Y >X 、Y >ZD .X >Y 、Z >Y9.(2013,十堰)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金属的是( C )A .Zn 、NaCl 、CuCl 2(过量)B .Fe(过量)、Cu(NO 3)2、AgNO 3C .Fe(过量)、KNO 3、CuSO 4D .Cu (过量)、FeCl 2、HCl二、填空题10.(2013,北京)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中考化学专题:《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顺序)专题练习题(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顺序)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稀硫酸中,只有乙金属表面有气泡生成;再将甲加入到丙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据此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甲>乙>两B.甲>丙>乙C.乙>丙>甲D.丙>甲>乙2、下列金属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的是()A.Ag B.Fe C.Zn D.Al3、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4、验证Zn、Fe、Cu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的试剂组合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FeSO4溶液、Zn、CuB.ZnSO4溶液、稀盐酸溶液,Fe、CuC.ZnSO4溶液、FeSO4溶液、CuD.ZnCl2 溶液、Fe、CuCl2溶液5、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对X、Y、Z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X>Y>Z B.Y>X>Z C.X>Z>Y D.无法判断6、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合理解释的是()A.实验室不能用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B.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的金属活动性强C.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D.锌粉、铁粉分别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前者产生气泡速率较快,说明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7、已知化学反应:X+YSO4 = Y+XSO4,根据此反应信息判断正确的是()A.X一定是金属铁B.Y一定是金属铜C.X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D.Y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8、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铸迹斑赶。
中考化学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是FeCl3溶液。
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
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答案:B解析:B【解析】假设溶液中含有FeCl3,那么它肯定会与铜和铁继续反应,即A答案前后是矛盾的;另外,无论那一个反应都会生成FeCl2,而且铁会与CuCl2反应,所以固体中肯定会存在铜,而铁和CuCl2不一定会存在。
故选B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答案:C解析:C【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铁的量少,没有将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金属单质不可能是三种,故A错误;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C、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2种,故C正确;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1种,故D错误,故选C。
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第一轮复习PPT第13讲-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页,共58页。
第二页,共58页。
氧化膜 4Al+3O2===2Al2O3
第三页,共58页。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第四页,共58页。
【命题解读】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中考的必考内容,考查内容包括:①金属活动性 顺序表;②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③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④金属与盐反响的现象;⑤金 属与盐溶液反响后溶液或滤渣成分的判断等。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实验探究题。有 些试题难度较大,应引起重视。
第十五页,共58页。
【例2】(2017·无锡)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参加Zn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 B.将铁钉参加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红色物质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第三十三页,共58页。
8.(2016·成都)金属与盐酸反响的示意图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B
A.实验室可用铜和稀盐酸制氢气 B.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镁
(2)要探究Al、Cr、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选用Al、Cu和另一种物质,那么另一种物质
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可溶性铬盐
第二十七页,共58页。
第二十八页,共58页。
一、选择题
1.(2017·郴州)以下金属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响放出氢气的是( A )
A.Cu B.Zn
C.Mg
实验现象
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丙无明 显变化
无明显现象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授课图片版课件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讲课课件
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1 知识结构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 知识清单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19中考总复习 第13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中考试题研究】2015辽宁省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第13讲 金属材料 金属的化学性质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Al和Fe的活动性都比Ag强 ,所以Al和Fe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但是Al与AgNO3的 反应能力比Fe强,根据“先强后弱”的原则,首先是Al与 AgNO3反应,然后才是Fe,Fe与AgNO3能否反应,这取决 于Al的多少。本题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 滤液 [Fe(NO3)2],说明Al已经反应完全,但不能确定 Fe是 否反应 , 所以滤渣中一定有 Ag , 可能有 Fe , 滤液中肯定 有 Fe(NO3)2和 Al(NO3)3, 可能含 AgNO3;因为无法判断滤 渣中是否含Fe,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没有气泡 产生。故②③正确,选C。
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 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
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铜(或Cu)_ ,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铁(或
Fe)。为了进一步确定可能有的物质是否存在 ,同学们向滤
渣中滴加稀盐酸 , 结果没有气泡产生 , 那么滤液中含有的 金属离子可能是_②⑤(填序号)。
【例 1】(2014 , 锦州 ) 向 AgNO3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Al 和 Fe 的混合粉末 , 充分反应后过滤 , 得到滤渣和浅绿 色滤液。以下关于该滤渣和滤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没有气泡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Fe ④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⑤滤液中一定含有 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 有Al(NO3)3 A.①③⑤ B.①④ C.②③ D.②④⑤
该反应的条件:①金属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 活泼金属 (K 、 Ca 、 Na 除外 ) ;②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等非
氧化性酸。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下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错误的是()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2.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5.将适量的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物质和无色滤液,则关于滤出的固体和无色滤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镁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镁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铜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6.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体逸出,则滤渣的组成为A.铁B.铁和铜C.铁和银D.铁、铜、银7.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Z>X>Y B.Y>X>Z C.X>Y>Z D.X>Z>Y8.向 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选择题1.(2018,广州)将铜丝插入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 B )A.HCl溶液 B.AgNO3溶液C.MgSO4溶液 D.Ba(OH)2溶液2.(2018,百色)现有X、Y、Z三种金属,将X、Y、Z分别投入稀硫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放出,X和Z 无变化,将X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无变化。
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D ) A.X>Y>Z B.Y>X>ZC.Z>X>Y D.Y>Z>X3.(2018,成都)金属与盐酸的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实验室可用铜和稀盐酸制氢气B.四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镁C.铁可以把锌从硫酸锌溶液中置换出来D.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6HCl===2FeCl3+3H2↑4.(2018,娄底)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均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
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 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 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C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5.(2018,雅安)金属镍(Ni)与物质X的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X===Cu+NiSO4,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Ni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B.X的化学式为CuSO4D.Cu的金属活动性比Ni强6.(2018,北海)A.甲、乙、丙 B.甲、丙、乙C.乙、丙、甲 D.丙、乙、甲7.(2018,南宁)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滤液中最多含有两种溶质B.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可能含有Fe(NO3)2C.滤渣里一定含有Fe和Ag,可能含有ZnD.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Ag,一定没有Zn8.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B )A.镁在氧气中燃烧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二、填空题9.(2018,桂林)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生铁和钢中最主要的元素是__Fe__;用铝壶烧水主要利用铝具有良好的__导热__性。
(2)铝制品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在空气中铝的表面易形成致密的__氧化膜__。
(3)验证Zn、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选择的试剂是__A__(填字母序号)。
A.Zn、Ag、CuCl3溶液B.Cu、Ag、ZnSO4溶液C.Zn、Cu、AgNO3溶液D.Zn、Cu、Ag、稀硫酸10.(2018,济宁)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直到1807年才由英国化学家戴维通过电解氢氧化钠得到单质金属钠,实验室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液体石蜡中,但仍会发生缓慢氧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金属钠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4Na+O2===2Na2O__。
(2)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时,发现有气体生成,收集气体并点燃,有明显爆鸣声,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由此推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2H2O===2NaOH+H2↑__。
(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推测: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底部会出现金属铜的红色沉积物,经实验验证,实际观察到的是蓝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的原因是__2NaOH+CuSO4===Ca(OH)2↓+Na2SO4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1.(2018,重庆)金属钯是稀有的贵金属之一,金属钯制成的首饰不仅有迷人的光彩,而且经得住岁月磨砺。
现有银(Ag)、铂(Pt)、钯(Pd)三种金属制成的戒指,某实验小组利用它们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
(1)将钯戒指放入稀硫酸溶液中,戒指完好无损,可推测钯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铁之__后__(填“前”或“后”)。
(2)如果将钯粉置于盐酸溶液中,边通入氧气边搅拌,钯粉溶解得到二氯化钯(PdCl2)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Pd+O2+4HCl===2PdCl2+2H2O。
(3)如图所示,将银、铂戒指分别放入甲、乙两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发现只有银戒指表面有明显变化,推测甲烧杯中还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__。
通过该实验判断,银、铂、钯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Ag>Pd>Pt__。
12.(2018,柳州)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硫酸锌和少量的硫酸铜以及污泥,为了变废为宝,利用废水制取七水硫酸锌(ZnSO4·7H2O),其工艺流程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操作名称__过滤__。
(2)步骤②需加入过量的物质是__锌__,目的是__除去少量的硫酸铜杂质__。
(3)步骤③需加入的溶液是__稀硫酸__。
(4)步骤④的操作是蒸发浓缩,__冷却结晶__,过滤。
(5)如果用ZnSO4·7H2O来配制100 g 32.2%的硫酸锌溶液,需要__57.4__g七水硫酸锌。
三、实验探究题13.(2018,雅安)某化学兴趣小组把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实验并非如想象的有红色铜析出,而是生成一种蓝色沉淀。
同学们非常好奇并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金属钠放到硫酸铜溶液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2)【查阅资料】钠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放出气体,生成的溶液显碱性。
(3)【实验探究】实验一:把一小块擦干净的金属钠放到装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点燃生成的气体,听到“噗”的一声后燃烧起来;说明有__氢气(或H2)__气体生成。
实验二:在剩余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现有蓝色沉淀。
(4)【实验总结】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2Na+2H2O===2NaOH+H2↑__;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2NaOH+CuSO4===Cu(OH)2↓+Na2SO4__。
(5)【实验拓展】兴趣小组又将一小块擦干净的金属钠放入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总的化学方程式是__6Na+2FeCl3+6H2O===3H2↑+2Fe(OH)3↓+6NaCl__。
14.(2018,重庆)为了比较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1)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Al+3H2SO4===Al2(SO4)3+3H2↑__。
(2)x=__5__,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__产生气体的速率__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加剧烈,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试管Ⅰ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猜想二:试管Ⅱ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猜想三:以上两种猜想同时成立。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向试管Ⅰ中加入少量__C__(填序号),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__B__(填序号),作对比试验。
A.硫酸铜B.氯化钠C.硫酸钠D.浓盐酸(4)通过(3)中的对比试验,观察到试管Ⅰ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Ⅱ中反应明显加剧,则猜想__一__成立。
四、计算题15.(2018,安徽)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现有含1.6 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
解:(1)CuSO4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64×164+32+16×4×100%=40% (2)设消耗铁粉的质量为x,Fe+CuSO4===FeSO4+Cu56 160x 1.6 kg56 x =1601.6 kg,x=0.56 kg答:(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0.56 kg。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C.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了黄色D.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2.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点燃氢气时,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的玻璃器皿中称量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把滴管伸入试管内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3.KNO3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60 ℃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为11∶21C.20 ℃时,10 g水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再加入5 g水,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硝酸钾溶液从60 ℃降温至20 ℃,没有晶体析出4.能达成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5.下列实验方法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6.4.5g 镁和铝的合金加入到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 0.4g 氢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NaOH 溶液,恰好使上述产生的 MgCl2 和 AlCl3 完全转化为沉淀,则生成 NaCl 的质量为()A.23.4g B.29.25g C.11.7g D.5.85g7.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降温结晶法提纯甲D.t℃时,甲和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8.下列坐标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A.向碱性溶液中加水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C.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0%D.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2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10.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B.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C.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 l℃,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ti℃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t2℃,分别加入20 g的甲、乙,一定可以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11.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