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故事——说谎的毛病
儿童故事—狼来了

儿童故事—狼来了从前,有个小山村,村子里住着一个放羊娃,他每天都会赶着羊群到附近的山坡上去吃草。
这个放羊娃长得胖乎乎的,脸蛋红扑扑的,一双大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十分机灵可爱。
可是呀,他却有个坏毛病,就是爱说谎。
有一天,放羊娃觉得无聊极了,他看着山坡下正在田里劳作的农夫们,突然心生一计,想要捉弄一下他们。
于是,他扯着嗓子大喊起来:“狼来了!狼来了!大家快来救救我呀!”农夫们听到他的呼喊,纷纷放下手中的农活,拿着锄头和镰刀,急匆匆地往山坡上跑。
他们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可是,当他们赶到山坡上的时候,却发现羊群正安静地吃草,哪里有狼的影子啊!放羊娃看到农夫们着急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哈哈,你们上当啦!根本就没有狼,我是骗你们的!”农夫们生气地瞪了他一眼,摇摇头,无奈地回去继续干活了。
过了几天,放羊娃又故技重施。
他又大声喊着:“狼来了!狼来了!这次是真的,快来救救我和我的羊啊!”农夫们听到他的呼喊,想起了上次被他捉弄的事情,有些人犹豫了,不太相信他的话。
但也有一些善良的农夫,还是担心他真的遇到危险,又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跑上了山坡。
结果,和上次一样,还是没有狼。
放羊娃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啦,真是太笨了!”农夫们气得脸都红了,他们愤怒地说:“你这个爱说谎的孩子,以后就算真的有狼来了,我们也不会再相信你了!”说完,气呼呼地走了。
放羊娃却一点也不在乎,他觉得自己可聪明了,能把大家骗得团团转,真是太好玩了。
可是,没过多久,可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
这天,放羊娃像往常一样在山坡上放羊。
突然,一只大灰狼从树林里窜了出来。
它张着血盆大口,露出尖尖的牙齿,恶狠狠地盯着羊群。
放羊娃吓坏了,他拼命地喊着:“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可是,这一次,农夫们都在田里忙着干活,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他们都以为放羊娃又在撒谎,所以没有人来救他。
大灰狼越来越近,它冲进羊群,咬死了好几只羊。
放羊娃吓得大哭起来,他后悔极了,后悔自己不该总是说谎,欺骗大家。
撒谎的大象童话故事

撒谎的大象童话故事
案例一:
很久以前,在一个非常美丽的草原上,住着一只爱说谎的小象和一只会魔法的小松鼠。
有一回小象碰见了小鸟,骗它说背后有一条蛇,吓得小鸟的羽毛都竖了起来。
小象又碰见了小猪,骗小猪说身后有个猎人正拿枪对着它,吓得小猪满身大汗回头就跑。
它还骗了很多很多的小动物,它只想着自己开心却不顾别人的感受。
小动物们都很生气,于是纷纷向小松鼠告状。
小松鼠听后答应一定要惩罚一下小象。
有一天小松鼠趁小象熟睡时给它施了魔法,只要小象说谎鼻子就会变长。
小动物们看见小象鼻子变长了就知道它在说谎,就不会害怕了。
说不走小象鼻子变长了,怕小动物们笑话它,能痛改前非呢。
小松鼠给小象留下一张纸条上写着:“如果你在两周内不能改掉说谎的坏习惯,那么鼻子就永远也变不回去了。
”
两周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小象还是没能把说谎的坏毛病改掉,所以小象的长鼻子就变不回原来的样子了,直到现在象的鼻子还是长长的。
案例二:
有一只大象总爱说谎,它说自己健步如飞,一日能行千里。
大象这样说着,动物们这样全神贯注地听着。
老虎大王说,″大象同志,请你火速到河对岸告诉牛老伯,让它来开会。
"大象领了命,却不知怎么办。
小鸟对大象说,″我替你完成任务。
"小鸟一会儿飞过去告诉牛老伯开会的消息。
然后大象回来兴高彩烈地说,″看我多神速,已经传达给牛老伯了。
"。
【家庭教育】如何让孩子改掉说谎的坏毛病

【家庭教育】如何让孩子改掉说谎的坏毛病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有望子成龙的期望,都想孩子在各方面都很优秀,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这样和那样的缺点时就会感到无比的不安,尤其是发现孩子说谎时更为惊慌,并立即用严厉的教导希望马上把孩子导正回来,其实孩子说谎都是有原因的,要改掉孩子这个不良习惯,家长应该先找准撒谎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当孩子有了说谎的坏毛病以后,作为家长我们面对孩子说谎应该怎么办呢?又如何让孩子改掉说谎的坏毛病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孩子们爱说谎的原因和家长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
1、是“我”恐惧的结果。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因此,为了避免惩罚,就会捏造谎话来掩饰错误而说谎话。
2、心理错觉让“我”误读别人的话。
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不能全面理解语言的含义。
理解性心理错位多发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身上。
是指孩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产生了心理错觉,从而说出了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话。
3、“我”用想象代替现实。
3岁左右的孩子,见闻逐渐广泛、感情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展,想象力也异常丰富,天马行空的想象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极为常见,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愿望去幻想,以想象代替现实。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感兴趣,但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4、“我”的表现欲所致。
孩子在成人的爱抚和逗引下,表现欲和表现能力便萌生、发展起来。
到了幼儿期,孩子的表现欲越发强烈,当孩子学会一首新歌,画了一张自己满意的画,会搭一种新的积木样式或会做一种新的游戏,就会高兴地向父母显示。
表现欲能增强宝宝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同时调动宝宝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孩子在强烈的表现欲驱使下,会不自觉地说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大话”,这些“大话”往往被父母理解为说谎。
宝玉挨打故事情节

宝玉挨打故事情节宝玉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孩,但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说谎。
他常常编造一些离奇的故事来吸引小伙伴们的注意,然后自己却躲在一边偷笑。
他的小伙伴们对他的谎言早已司空见惯,对他也早已失去了信任。
有一天,宝玉又编造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故事,说自己在外面见到了一只会说人话的猴子,还说猴子告诉他一个宝藏的秘密。
小伙伴们对宝玉的谎言感到厌烦,开始不再理睬他。
宝玉感到很委屈,但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谎言,于是他决定离开小伙伴们,独自去寻找那个神奇的宝藏。
宝玉一个人来到了山林深处,他四处寻找,却始终找不到任何宝藏的踪迹。
正当他感到沮丧的时候,突然间,一只巨大的黑猩猩出现在他面前,宝玉吓得目瞪口呆。
黑猩猩看到宝玉,突然冲了过来,将宝玉扑倒在地,开始拳打脚踢起来。
宝玉痛得大声呼救,但周围却没有任何人能听到他的声音。
他挣扎着想要逃跑,但黑猩猩的力量太大了,宝玉根本无法挣脱。
就在宝玉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位老者突然出现在了山林里,他高喊着让黑猩猩停下来,并将宝玉从黑猩猩的手中救了出来。
老者带着宝玉回到了村庄,他告诉宝玉,黑猩猩是这片山林的守护者,宝玉的闯入激怒了它,才会遭到袭击。
老者告诉宝玉,说谎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宝玉听了老者的话,深感自责,决心以后再也不说谎了。
宝玉回到了村庄,向小伙伴们诚实地道歉,他们原谅了宝玉,并重新和他成为了朋友。
从那以后,宝玉再也没有说过谎,他变得更加诚实可靠,也因此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和尊重。
宝玉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谎不仅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应该像宝玉一样,坦诚待人,用诚实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精选说谎的小猴子读后感范文

1 说谎的小猴子读后感 山羊妈妈在菜地里种了一棵桃树,秋天,桃树上结满了桃子,小猴子看见了满树的桃子,馋得直流口水。山羊见了,就对小猴说:“拿几个尝尝吧。” 小猴子一直吃到肚子撑得像个小鼓,才不得不从树上爬下来。第二天早晨醒来,小猴子回味着桃子鲜美的滋味。“啊,啧啧。”小猴子伸长脖子,使劲的咽着口水,他自言自语地说:“要是能再吃上一顿就好了。”小猴子是个聪明的孩子,它眨巴眨巴眼睛,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可是,这不是说谎吗?就这一次!”小猴子对自己说,小猴子一边念着,“就这一次,”一边向山羊家跑出去,“山羊阿姨!”小猴子甜甜的叫了一声,“白兔奶奶听说你家的桃子结得又大又红,她想要几个桃子,留下桃胡,明年春天好种几棵桃树,山羊阿姨连忙拿出一个篮子说:‘’你给她摘一篮捎去吧!”小猴子摘了满满一篮,一路吃着走,它得意极了。 等她美美地睡了一夜后,早已把就这一次这个谎言忘了一干二净了,第2天他又来到山羊家:‘’山阳阿姨,小猴子一脸悲伤,老马爷爷病了,他什么都不想吃,只想吃几个桃子。山羊阿姨说:“你给她摘一篮送去吧。”小猴子摘了满满一篮桃子,一路吃着走了,它边吃边想,明天怎么才能再得到一篮子呢?小猴总是有办法的。一连几天他都骗到了桃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用说谎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是不诚实的,更不能谎称别人想吃桃子,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不能撒谎,应该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说谎的小猴子读后感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一只爱说谎话的小猴子。它是从别的森林里搬来的,它见伙伴们没见过自己,骄傲自大地说自己是比猴子还高一级的大猩猩,很聪明。他住的其实是一个破草房,还说自己住的是一个美丽的城堡,上面有一层可以下雨时挡风遮雨的千年老藤。朋友们都信以为真,都很羡慕小猴子。 小猴子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猴子约朋友们来搞生日聚会。它荡到一根树枝上,四处张望,好象在找东西一样。“叽叽喳喳,叽叽喳喳……”传来了鸟儿的声音。小猴子彬彬有礼地说道:“您好!朋友们,想来参加我的生日聚会吗?”“当然想。”小鸟爽快地答应了。小猴子又看到了小蛇,对他们说:“我的生日明天就要到了,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不来很可惜的哟。我会给你准备你最爱吃的美餐。”“好,一言为定!”小蛇也答应了。小猴子又蹦蹦跳跳地去找别的朋友们来参加生 2
放羊的小孩读书心得5篇

放羊的小孩读书心得5篇就是读书时要有所选择。
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似地读书,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放羊的小孩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
放羊的小孩读书心得1《放羊的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骗人,要做好事,做个诚实的人,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放羊的孩子》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放羊的孩子》。
内容讲了有一个放羊的小男孩,有一天,他在山上放羊,他觉得很无聊,于是他骗人们说放羊的孩子,人们相信放羊的孩子,就拿着武器去打狼,他们到了山上时,看到狼没有来,是小男孩骗了他们。
第二天,小男孩又骗人说放羊的孩子,人们又相信了他,第三天,小男孩又说放羊的孩子,这次,狼真的来了,人们还以为小男孩又在骗人,于是就没有人理他,狼咬死了所有的羊,小男孩也从山坡滚下来了。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能骗人,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放羊的孩子》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放羊的孩子,因为在放羊时觉得很无聊,就想愚弄山下正在劳作的人们,于是冲着山下大喊“放羊的孩子,放羊的孩子”,人们听到后急忙跑上来,却发现根本没有狼,这个放羊的孩子看到人们上当了,觉得很有趣。
第二天,他又这样喊道“放羊的孩子,放羊的孩子”,人们再一次上了他的当。
等到第三天,狼真的来了,这个孩子又冲着山下大喊“放羊的孩子”,但是人们已经不再相信他,结果狼吃掉了他许多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应该用恶作剧欺骗别人。
作为小孩子,我们更应该要诚实,不应该撒谎。
妈妈说,信任就像一张白纸,一旦揉皱了就再也没办法抚平,欺骗别人就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只有我们诚实的对待别人,别人才会信任我们,帮助我们。
虽然现在我们小孩子还不能完全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有一天我们长大了就会明白欺骗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我们要做诚实的孩子,而不是放羊的小孩。
今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孩在山上放羊,他看到农民伯伯在山下种地,他为逗农民伯伯玩,故意喊“放羊的孩子、放羊的孩子”。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标准文案浅析幼儿说谎行为2016年04月浅析幼儿说谎行为摘要3—6岁是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品行问题会对幼儿的学习生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带来不良影响。
而说谎是幼儿品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幼儿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成年期生活。
因此,本文针对幼儿说谎的问题展开思考,从幼儿园和家庭入手;并且在对幼儿进行实地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说谎的原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针对幼儿说谎的原因特别提出关于对家长与教师的建议:关键词幼儿;说谎行为;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大全前言:传统思想一致认为:“孩子是张白纸”。
但是在遇到孩子“说谎”的行为时,我们的观点又与我们看到的现象背道而驰。
当说谎成为孩子的一种“行为问题”,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说谎是有许多原因的,应该具体事例具体分析。
一、应关注幼儿说谎问题(一)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的提出人们都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都希望幼儿诚实、不撒谎,可是我们都无奈的发现,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幼儿说谎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成人意识到,如果幼儿养成习惯性说谎会对他的身心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可是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成人有时候却会无所适从,不了解幼儿为什么说谎,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以至于漠视、粗暴解决,而这样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更不利的影响。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说谎,怎么应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呢?本文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园真实案例来讨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问题。
三、幼儿谎言的分类王先达将幼儿的谎言分为4种类型:(一)想象性谎言这种谎言可以说是幼儿说谎的萌芽。
它多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认知水平低,经验不足,因而常把想像的事当成事实而造成的。
皮亚杰认为2-7岁的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期,具有自我中心、范灵论、缺乏逻辑思维等缺陷。
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学龄前幼儿无法对表象和现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会根据自己直觉的判断去认识事物,甚至他会把她想象的事情当成是真实的,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或即将得到。
撒谎的滋味作文

撒谎的滋味作文撒谎的滋味作文范文(精选6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撒谎的滋味作文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撒谎的滋味作文1从前我并不知道撒谎有什么坏处,也没有因为撒谎而伤害过别人或者受到过伤害。
而那一次,我真正感受到了撒谎的可怕。
一次妈妈和弟弟外出,我一个人在家觉得无聊,便玩起了电脑。
后来妈妈回来了,问我常常在家干嘛。
我知道,此时说实话,肯定会被大骂一顿,所以我忍不住撒了个谎:“我在听英语。
”妈妈信了,从此每当妈妈出门,我便经常这样做。
这样过去了很久。
一次我在看电视节目《喜剧总动员》,当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还没有“撒谎”这个词,大家说的都是实话。
有个人捡到了别人的钱包,发现里面有很多钱。
后来被别人发现了,一系列的害怕、紧张、贪婪之下,他说了谎。
后来他靠说谎赚了大钱。
直到那个丢了钱包的人来买他的商品,这时他才知道了真相,当初失主的奶奶生了病需要做手术,好不容易凑够了钱,可是他的钱包却丢了,奶奶没钱做手术,便去世了。
这个捡钱包的人知道了真相之后想把钱还给他,但他买了商品就走了。
后来,这个人主动去派出所自首了。
看完这个节目,我明白了撒谎只是在一段时间内会使自己“得到好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你终会受到内心的煎熬或被现实的纠纷所困扰。
我呆住了,就连电视剧放完了,都不知道……从那以后,我真正的认识到了撒谎的严重性。
撒谎带来的危害,是终身无法弥补的。
一旦撒了谎,你的心将会留下一道永久的伤痕,因此我再也不会撒谎了。
撒谎的滋味作文2人间有五番滋味——酸、甜、苦、辣、咸。
这几番滋味我都尝过,可是,其中有一番滋味令我永生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完成了家庭作业,便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出去玩一会儿,可以吗?”“不行,在家看书。
”妈妈一句话将我的希望破灭了。
我回到书房里,拿出一本书假装翻了起来,其实我心里正在暗暗地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小故事——说谎的毛病
场口中小 陈强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违纪现象,
诸如:打架、迟到、旷课以及由此引发的说谎问题等等。其中,学生
说谎,是每一位教师都经常碰到且最为头疼的问题。学生说谎,常常
不假思索,张口就来,理由也是千变万化,编得很圆满,就跟真的似
的。他内心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自以为似这等小事老师是不会细管的。
而事实上,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也确实没有精力真去细管,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说谎上瘾。迟到了,旷课了,不写作业了,就编出各种理由
搪塞老师,以图蒙混过关。遇到这种现象,如何对其开展思想教育,
使其戒掉“说谎瘾”,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就碰到过这
样的违纪学生,这样的教育案例。
我班学生林,脑瓜很灵,在校表现还不错,并无旷课、迟到等违
纪现象,成绩中等偏上。但就是学习上太懒,尤其不爱写作业,但又
怕老师批评,于是就编出各种理由欺骗老师。什么作业忘家了,做完
找不到啦,被小妹妹撕着玩了等等。对此,我很是恼火,终于在他连
续三次没交作业时,我狠狠批评了他一顿,并警告他如若再犯,就通
知家长。
这一招还真管用,此后一星期,他再没敢不交作业,正在我为自
己的严厉获得如此出色的效果而沾沾自喜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发
生了,林又一次没交作业,理由是忘家了。我心里很生气,但生气归
生气,这一次我没有对林发脾气。我在思考:看来,严厉的批评不是
治疗说谎的最佳药方,即使暂时见效了,也是治标不治本,只有改变
教育方法,才能彻底治愈林的“说谎病”。
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说:“林同学近段时间表现一直很好,按
时完成作业,且作业质量很高。今天他没交作业,老师相信他肯定是
忘家了。”我有意把“是”字说得很重。林看了我一眼,迟疑了一下
说:“老师,我是忘家了,下午我把作业带来。”我说:“好的,下午
老师在办公室等你。”
下午林把作业送到了我面前,我打开一看,字迹较乱,一看就知
道是中午慌慌张张赶写的。但我没有戳穿他,不动声色的改完他的作
业后,我对林说:“不错,作业没什么错误,就是字迹太乱了。希望
下次多用些时间,写得慢一点,把字写好。”末了,我又补充了一句:
“只有充足的时间,才能写出高质量的作业。”林听后若有所思的点
了点头。
连续一个月,林再没有出现过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就在我那颗悬
着的心快要放回肚里时,一天下午批改作业,我没有找到林的作业,
我沉不住气了,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林睁大眼睛说:“老师,我交
作业了,真的!”“可是,老师没有找到你的作业呀!”林一边辩解着
自己真交作业了,一边眼圈就红了。看着他伤心的神情,我心里动了
一下,让他先回教室了,然后,我开始满办公室的找林的作业,终于,
在中空的椭圆办公桌中间的空地上找到了林的作业,原来被风吹到了
地上。我松了一口气,打开一批改,字迹工整,且无一处错误。我很
感动,感动之余,我决定将计就计,再对林的“戒谎”成果进行一下
巩固。
下午放学后,我又一次把林叫到了办公室。举着那本作业我对
林说:“你的作业,写得很好,老师很满意。”林如释重负地笑了。我
又问他:“当老师说你没交作业时,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老师,我
又急又气,觉得很委屈,只想哭。”“是啊,老师故意对你说谎,就是
想让你也体会一下被骗的感觉,怎么样?滋味不好受吧?”林一下子
就低下了头,不言语了。我轻轻拍了拍林的肩膀说:“林,染上一个
坏毛病很容易,改掉一个坏毛病却很慢很艰难,你既然已经改掉了不
写作业的坏毛病,老师希望你能一直坚持下去,坚持下去,不要让坏
毛病再出现反弹现象,好吗?”林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老师,
您放心吧!我再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听了这句话,我欣慰地笑了。
一位教育同行曾说过:“教育无小事,事事有教育”。通过“戒谎”
这件事,我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说的太好了。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小事
抓起,抓好了一件件小事,才能使学生学会怎样更好地学习,乃至做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