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词牌名:一剪梅(附代表作品)

词牌名:一剪梅(附代表作品)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
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
代表作品有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目录:1. 词牌沿革 /2. 格律说明 /3. 格律对照 /4. 典范词作1. 词牌沿革宋代时候,人们称一枝为一剪。
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
古代时候,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
如《荆州记》记载陆凯和范晔的故事:“陆凯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长安与范晔,赠以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宋诗人刘克庄有句云:“轻烟小雪孤行路,折剩梅花寄一枝。
”词牌“一剪梅”,即是取此意而生。
元高拭词注“南吕宫”。
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取以为名。
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名“腊梅香”。
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秋”句,名“玉簟秋”。
北宋·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一剪梅花万样娇。
斜插疏枝,略点眉梢。
轻盈微笑舞低回,何事尊前,拍手相招。
夜渐寒深酒渐消。
袖里时闻,玉钏轻敲。
城头谁恁促残更,银漏何如,且慢明朝。
北宋新声,李清照词与周邦彦词格律相同。
李清照体为重头曲,平韵,用韵较稀,四字句占全词三分之二,而且前后段两结句均为仄仄平平式,故音节和婉明亮。
宋人又于每句用韵,形成别体。
蒋捷词与李清照体同,只是每句用韵,因韵位极密,故音节更为明快响亮,音韵谐美,甚为南宋以来词人喜用。
蒋词情调流畅轻快,亦是宋词名篇。
刘克庄词则具另一风格,其《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束缊宵行十里强。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
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此词粗率狂放,亦能体现调体声情。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原文、赏析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原文
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
叶衡也是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
辛弃疾这次在建康任职,也是出于叶衡的推荐。
叶衡于是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参考)_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常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别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别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现在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觉,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因此“新险”“残山”是别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觉。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事实上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如今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还是闲别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讲,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讲,只只是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别变的考虑;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觉差异,表明角度别同导致体验别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觉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用兰花赞美老师的诗句

用兰花赞美老师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用兰花赞美老师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用兰花赞美老师的诗句一、《写兰》明·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二、《山顶妙香》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三、《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四、《着色兰》明·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五、《兰花》清·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六、《高山幽兰》清·郑燮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二.用兰花赞美老师的诗句一、《写兰》明·景翩翩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二、《山顶妙香》清·郑板桥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三、《兰花》明·薛网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四、《着色兰》明·张羽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五、《兰花》清·秋瑾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六、《高山幽兰》清·郑燮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三.描写兰花的美丽诗句大全一、《古风其三十八·孤兰生幽园》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译文:孤独的兰生长在幽深的园子里,各种杂草一起把它掩没。
虽然春日阳光曾将它关照,可秋月旋即升上高空,使它又陷入哀痛。
秋霜雨雪打着翠叶红花,兰的生命怕是就要结束了!若无清风来吹拂,兰又能为谁而香呢?二、《种兰》宋·苏辙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独立苍茫醉不归——析辛弃疾写醉词之境界、意蕴

$ 这时的 ) 浩歌 *#许是悲喜曲 # 否
则怎么会 ) 浩歌莫遣鱼龙泣 * 呢 + 这里的醉态是微醺 翩跹起舞,醉意却是作者的思绪在驰骋幻想(挺 立 的松树竹丛 # 翠色的青山峡谷 # 迷人的一片湖泊 # 仙 女 们 的 飘 然 下 凡 #盘 古 开 天 地 的 玉 斧 #千 丈 高 深 的 石壁 # 珍珠般的露水 #织成一幅神话境界的画卷 $ 这 种 以 大 胆-丰 富 的 想 象 #结 合 对 现 实 和 理 想 的 描 绘 的写法 # 无疑是屈原骚体的遗风 $ ) 醉舞 * 后还得 ) 莫 遣鱼龙泣 *# 还得节制自己的感情而有所作为 ,) 醉 中休问 # 断胸桃叶消息 *!% 念怒娇&西湖和人韵 ’"# ) 休问 * 却 正 是 要 关 心 , 事 理 上 不 可 能 # 情 感 却 不 可 抑制 # 此 正 是 杜 诗 所 谓 ) 葵 藿 倾 太 阳 # 物 性 固 莫 夺 * !%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的中国文人之诗魂 $ 辛弃疾出任滁州后 !$$%! 年前后 "#虽政绩卓著 # 却总是难以一展心胸 # 挥不去心头上的阴影 $ 他在 %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亻卒 ’ 中写到 () 长安故人问我 #
此意义上看 "辛词之醉 " 也正符合这种美学传统 ! 宋
收稿日期 !,$$%6$%6.5 作者简介 ! 顾宝林 )."5#6 *" 男 " 江西萍乡人 " 硕士 "报 ! 哲学社会科学 "
第 !" 卷第 # 期
乾道六年 !$$%& 年 "# 辛弃疾受孝宗召见 # 结果 也只得了个临安司农寺主簿的差使 $ 其 % 满江红 题 & 冷 泉 亭 ’ 有 句 云 () 醉 且 摇 鸾 凤 影 # 浩 歌 莫 遣 鱼 龙 泣 *# 显示了词人当时复杂的心理 $ 看到冷泉亭周围 美好的自然景色 # 词人既喜又悲 $ 所以 ) 醉后起舞 # 也只能面对水中留恋的身影放声高歌 # 却要注意莫 要使鱼龙悲泣 *
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译文|赏析《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作者通过描写和友人同游钟山之事,表达了自己对叶衡的依依惜别和赞颂之意。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宋代: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译文及注释译文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
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现在又依依惜别。
你离开后,我将会有怎样的一番思念。
长江西岸的白石岗,长满了萋萋芳草,惹来一片离愁。
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注释(1)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叶衡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
此称丞相,应该是后来追加的。
蒋山:即钟山。
(2)独立苍茫: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苍茫:空阔无边的样子。
日暮天寒: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归去来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即为归去来兮。
(3)《诗经· 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白石岗:在建康朱雀门外,当为二人常游之处。
芳草萋萋:《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5)《史记·李将军列传》引谚语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喻实至名归。
赏析词中上片回忆与叶衡同游钟山,“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独立苍茫”、“日暮天寒”以苍茫无人来表明作者的孤寂,日暮天寒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
“探梅踏雪几何时。
”,回忆与友人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雪”象征着纯洁,“梅”则象征着清高,傲岸的人格,词人与友人一起踏雪寻梅,则是说明两人志同道合,两人的友谊也是纯洁高尚的。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原文、译文及赏析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辛弃疾独立苍茫醉不归。
日暮天寒,归去来兮。
探梅踏雪几何时。
今我来思,杨柳依依。
白石冈头曲岸西。
一片闲愁,芳草萋萋。
多情山鸟不须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译文】我独自站在空阔无边的钟山上饮酒,天色已晚,天气变寒,已经到了回去的时候。
曾几何时,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现在又依依惜别。
你离开后,我将会有怎样的一番思念。
长江西岸的白石岗,长满了萋萋芳草,惹来一片离愁。
我对你的思念不用山鸟来表达,就像桃李不会言语,下面却自己出现了小路。
【注释】(1)叶丞相:即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叶衡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
此称丞相,应该是后来追加的。
蒋山:即钟山。
(2)独立苍茫:杜甫《乐游园歌》:“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苍茫:空阔无边的样子。
日暮天寒: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归去来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即为归去来兮。
(3)《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4)白石岗:在建康朱雀门外,当为二人常游之处。
芳草萋萋:《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5)《史记·李将军列传》引谚语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喻实至名归。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春,作者第二次在建康做官,任江东安抚使参议官。
叶衡也是当时著名的抗金人物,与作者关系密切。
辛弃疾这次在建康任职,也是出于叶衡的推荐。
叶衡于是年二月招赴京城,该词正咏此事。
【赏析】词中上片回忆与叶衡同游钟山,“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点明了具体地点与时间,“独立苍茫”、“日暮天寒”以苍茫无人来表明作者的孤寂,日暮天寒说明了环境的凄清,从而渲染了一种凄凉悲切的氛围,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首句“归去来兮”,说明叶衡即将离开建康奔赴京城。
“探梅踏雪几何时。
”,回忆与友人当时一起在钟山上踏雪寻梅的经历,“雪”象征着纯洁,“梅”则象征着清高,傲岸的人格,词人与友人一起踏雪寻梅,则是说明两人志同道合,两人的友谊也是纯洁高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剪梅·独立苍茫醉不归(游蒋山呈叶丞
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