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专题环境保护word版
环境保护地理高考真题汇编(教师版)

高考真题汇编——环境保护1、(200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32. 10分)【地理——环境保护】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图23)。
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
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1)图23中,某支流上A 、8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3分)(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分)(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4分)1、【答案】(1)B 处。
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2分);影响旅游景观(2分);阻碍航运(2分)。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2、(2007年高考地理海南卷27、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5年11月13日,某化工厂的苯胺车间因操作错误发生剧烈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导致大量有毒的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
国家环境保护局根据相关法规条件,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单位处以法定的最高罚款,并处分相关责任人。
(1)这次污染事故产生的危害有哪些?(4分) (2)如何防控可能发生的类似污染事故?(6分)2、【答案】(1)主要危害: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等;(2分)②松花江自污染源以下水质恶化,生活、生产用水紧张。
(2分)(2)防控的主要措施:①开展重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
(2分)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快企业的治污进程。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保护高考试题汇编1.(2012年高考山东卷)(10分)【环境保护】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2(1(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4分)12.(2012年高考海南卷)(10分)【环境保护】城市涝灾(内涝)和城市水资源短缺并存,已成为我国部分城市的新环境问题。
收集拦蓄雨水为城市所用被称为城市雨水资源化。
城市雨水资源化可同时缓解城市涝灾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根据资料,提出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应采取的措施。
23.(2012年高考新课标卷)(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4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6分)43.(2012年高考上海卷)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4分)⑵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6分〉⑶ 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分)⑷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4分)54.(2012年高考江苏卷)【环境保护】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 界处b.气温年较差大c.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 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25-环境保护

专题25 环境保护一、综合题1.(2013高考题XX卷) [选修6——环境保护]表2是我国某区域 2008~20XX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9 分〕(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 分〕[答案](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
[试题立意]本题以耕地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影响,关注民生问题,考查生活中地理知识。
[解题思路]⑴仔细阅读表格可知该区域耕地分布主要从坡度和海拔两方面来描述,答题时要紧扣该两方面,环境问题分析要注意题干要求“增补耕地〞,可知增补耕地分布特点分析。
⑵可从工程、法规、管理、宣传等方面答题。
2.(2013高考题XX卷) (10分)环境保护我国干旱区某区域近30多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图11显示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与地下水埋深的变化。
黄河大运河淮河长江洪泽湖图10黄海分析该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此类地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措施。
[答案]原因: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2分〕,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分〕主要措施: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分〕发展节水型经济〔调整产业结构〕;〔2分〕跨区域调水,增加水资源供给。
〔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总分不超过6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
本题难度较低。
[解题思路]胡杨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尤其是塔里木盆地中,材料说了近30年胡杨大量死亡,沙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而图11反映了近30年地区生产总值不断上升,而地下水埋深不断变大〔地下水位下降〕。
2019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6 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题】(2019•新课标Ⅰ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碱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
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考点:水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部分沿海地区引海水养虾为背景材料,通过图文信息,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答此题关键是获取有用的材料信息“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分析海水对当地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2019•新课标Ⅱ卷)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
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
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分)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2分)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2分)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弃品,实行分类回收。
(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部分不得超过6分。
)考点:环境污染与保护【名师点睛】快递业务迅猛增长的当前,快递包装垃圾的处理迫在眉睫。
该题以快递包装为背景考查环境污染与保护,随着网购的日益普及一个共同的烦恼就是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
这些包装不能及时处理,造成大量的垃圾堆放,同时伴随的还有难以降解的塑料袋和胶带污染。
2024年高考地理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汇编专题18环境保护含解析

专题18 环境爱护【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生态环境爱护】44.[地理——选修6:环境爱护](10分)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干脆排污,严峻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输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图7示意运输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图7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解析】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干脆排污,严峻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
但是由于运输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
”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
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生态环境爱护】44.[地理——选修6:环境爱护](10分)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闻名的河流。
20世纪五六十年头,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快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
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复原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答案】复原自然河道,复原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复原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整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削减汽车尾气的排放。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环境保护(带详细解析) .doc

环境保护(10年上海卷地理)(九)工业化对代.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环境的变化影响人类的生活。
21.我国云南某地的大理石雕像.天长口久变得“面目残破”。
这主要是因为A.酸雨淋蚀加剧 B.紫外线辐射强烈C.沙尘暴频繁肆虐 D.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答案:A22.最近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的石油泄漏污染事件,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①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②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③石油污染物扩散的速度④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10年海南卷地理)26.(10分)环境保护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答案】26.答案要点: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
(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
(6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
(4分)(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分不超过6分)(10年江苏卷地理第23-24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
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① B.② C.③ D.④2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答案:23.AC 24.AB解析:第23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
第24题: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在于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乃至于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结构;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加重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7环境保护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7环境保护(2014广东卷)11.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图5)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解释是0°30°E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答案】B(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5-6题。
60°N 图58B侧® O «\ 生M鵝*辜站•腐出ffli MffiM的位示童OB图3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A •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B •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D •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新*课*标*第* 一*网【答案】:B6•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 •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 •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新课标xk b1.c om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 •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答案】:C(2014新课标I卷)44. (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10为切沟景观*标*第* 一*网【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破坏耕地,妨碍耕作。
(严重时课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措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2014新课标II卷)44. (10分)[环境保护]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国只有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2023年高考各地真题整理分类环保地理

高考各地真题整顿分类环境保护(·新课标Ⅱ)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旳变化。
据此完毕4~5题。
4. 强沙尘暴通过该地旳时间段是A. 16时~17时B. 17时~18时C. 18时~19时D. 19时~20时5. 与正常状况相比,强沙尘暴通过时,该地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 地面吸取太阳辐射增多D. 大气逆辐射减弱(·新课标Ⅱ)37.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毕下列规定。
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浇灌农田,农田浇灌退水通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旳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
(6分)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3分)(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得3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处理旳问题,并简述原因。
(6分)问题:泥沙淤积。
(2分)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4分)(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旳原因。
(6分)河套灌区旳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旳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镇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3分)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3分)(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旳措施。
(6分)①减少化肥、农药旳使用,变化种植构造,采用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旳排放原则,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大违法排污惩罚力度;⑤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增强人们旳环境保护意识等。
(答出其中一项得2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得6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满分不得超过6分)(·新课标Ⅱ)44. (10分)环境保护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分类汇编
专题18 环境保护
(2011年高考上海卷)(六)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A.降低大气温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答案】B
【解析】考查臭氧对地球“保护伞”的作用原理,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
16.据观侧,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
【解析】考查南极目前臭氧空洞地理事实,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南极附近上空。
(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44.(10分)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对比表中不同年份的数据的变化,可知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结合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可知湿地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
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2011年高考北京卷)40.(23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2)根据上表,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
(8分)
(2011年高考山东卷)32.【地理-环境保护】
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A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读图回答问题
C A
B
024km
图例耕地居民地水库河流
图13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2011年高考福建卷)C.【选修6——环境保护】
图21 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9分)(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6分)
(2011年高考江苏卷)D.【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图26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7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分)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2分)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其主要来源是(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4)根据第(3)问,可知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就是要减少汽车尾气中重金属的含量,因而使用无铅汽油、推广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节能技术是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