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考点复习——考点一:文言断句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文断句 讲解(完美版)

高考专题复习 文言文断句 讲解(完美版)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讲解(完美版)篇一《文言文断句,就像切菜有讲究》嘿,各位备战高考的小伙伴们!今儿咱就来唠唠这高考专题复习里的文言文断句。

为啥要唠这个呢?给你们讲啊,这文言文断句,就好比我们做饭的时候切菜,那可是有讲究的!上次啊,我帮家里做饭,准备做个地三鲜。

那茄子、土豆、青椒在菜板上摆着,看着就新鲜。

当我拿起刀准备切的时候,就想到了这文言文断句。

切菜得找准地方下刀吧,不然这菜切得歪歪扭扭的,下锅一炒那可就不美观啦。

文言文断句也是这个理儿啊!比如我们拿到一篇文言文,就好比看到了这一大盘没切的菜。

有的时候,那些明显的虚词、标志性的字词,就像是菜上的缝隙,咱得顺着这些地方去断句。

就像切土豆的时候,顺着它本身的纹理切,那切出来的土豆丝儿又均匀又好看。

在文言文里,像“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很多时候就是我们断句的小提示呢。

有一回我看一篇文言文,里面有个句子,一开始我就懵了,不知道该从哪儿断。

这就好像看着一块形状不规则的茄子,不知道从哪儿下刀好。

后来我仔细琢磨,发现里面有个“而”字,嘿,这就是线索啊!“而”字前面是在说一个事儿,后面又是另一个事儿,顺着这个“而”字一断,句子的意思立马就清晰了。

就好比我找到茄子的把儿,顺着把儿切下去,那茄子就乖乖地分成几大块了。

咱可不能瞎断句啊,要是断错了,那就像切菜切到手指一样,疼得很还得返工呢。

文言文断句得慢慢来,多找找关键,多体会体会句子的意思。

等我们把断句这门手艺练好了,面对高考的文言文那还不就跟切菜似的,轻松又准确!所以啊,大伙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文言文断句的门道,争取在高考的时候把这分稳稳地拿到手!篇二《断句小窍门,助你高考不发懵》咱继续说说这高考文言文断句啊。

这玩意儿啊,说难也难,说简单还真有那么点小窍门,只要掌握好了,那就跟开了挂似的。

我跟你们说个事儿啊,前阵子我陪我家小外甥看古代的小故事书。

那书里的文字都是文言文,小家伙看得晕头转向的,断句都断不明白。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在语文科目中,文言文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而文言文断句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我们要明白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助我们打开理解文言文的大门。

如果断句不正确,就很容易误解整篇文章的意思,导致答题失误。

那么,如何做好文言文断句呢?其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文言文也有其固定的语法结构,比如主谓宾、定状补等。

了解这些,能让我们在断句时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例如,“主语+谓语+宾语”是常见的句子结构,当我们看到“吾爱之”,就可以判断“吾”是主语,“爱”是谓语,“之”是宾语,这样就能合理地断开。

其二,关注虚词。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起着重要的断句作用。

像“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它们往往出现在句子的末尾或者开头,是断句的重要标志。

比如“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夫”就是发语词,在它前面就可以断开。

其三,理解文意。

这是断句的核心。

在断句之前,一定要先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准确地断开句子。

比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根据文意,应该断为“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其四,注意对称句式。

文言文中常常会有一些对仗工整、结构相似的句子,这些也是断句的线索。

比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通过对称的句式,可以很清晰地进行断句。

此外,还需要多做练习。

俗话说,熟能生巧。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熟悉各种类型的文言文,提高断句的能力。

在练习文言文断句时,要有耐心和细心。

不要急于求成,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句子。

同时,做完练习后,要对照参考答案,找出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和总结。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高考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高考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一)断句前提
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一两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题型为“3错1对”型选择题。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①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②误解词语意思;③误拆连动成分;④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语文高考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能力目标: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同学们知道纸没有发明前,古人用什么写书的不?对,是竹简和布帛,那是很不容易的,写一字的成本很高,所以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学会断句。
判断句式:“……者,……也”,“为、乃、即、则”等;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其它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
(二)断句技巧
动词断句法
名词断句法
虚词断句法
句式断句法
名词/代词断句法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常用做主语、宾语。主语前和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2021年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高考文言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而文言文断句更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在这篇文章中,咱们就一起来好好探讨一下文言文断句这个重要的知识点,希望能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要学会文言文断句。

简单来说,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如果断句断错了,那很可能就会误解文章的意思,从而导致答题出错。

那文言文断句有啥规律和方法呢?其一,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标志性的字词来帮助断句。

比如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这些词一般用在句子开头,看到它们,往往前面就要断开。

还有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乎、哉、耶”等,它们通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后面大概率要断句。

其二,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会用“曰、云、言”等字,这些字后面一般都要断句。

其三,根据句子的结构来断句也是个好办法。

比如对偶句、排比句,它们的句式整齐,结构对称,断句的位置往往比较固定。

其四,了解古代的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断句。

比如古代的官职名、地名、人名等,在这些专有名词前后往往要断句。

下面咱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看怎么运用这些方法。

比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所以在“夫”前面就要断句。

再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是两个对偶句,句式整齐,所以应该断句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还有“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这里“曰”字表示对话,所以在“沛公曰”和“良曰”后面都要断句。

说完了方法,咱们来做做练习巩固一下。

(给出一些练习题,详细分析断句的思路和答案)同学们在做文言文断句题的时候,一定要多读几遍文章,先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然后再运用咱们刚刚讲的方法来断句。

同时,要注意不要急于下笔,要仔细思考,认真分析。

另外,平时的积累也非常重要。

多读一些文言文经典著作,增强语感。

还要多做一些练习题,熟悉各种类型的题目,这样在高考中遇到文言文断句题就不会慌张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总结+课件21张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总结+课件21张

材料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答案:EFG 句意: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他没有智谋,苻坚就 是这样的。
【答案】BDG 句意: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 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
真题实践
文言文断句方法
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乙卷)
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曹君袒裼而观之,釐负羁与叔瞻侍于前。叔瞻谓曹君 曰:“臣观晋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无礼彼若有时反国而起兵即恐为曹伤君不如杀 之。”曹君弗听。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文言文断句方法
真题实践
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甲卷)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 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 《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 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 笃有爱。…………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方法三:看对话词 即时体验
例3: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参考答案: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 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 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高考语文专题——文言文断句

高考语文专题——文言文断句

湖阳公主死 了丈夫,帝 要为她物色 一个丈夫。
了解湖阳公主的意 向
了解宋弘 的态度
事没有 成
1.寻名词代词 断句
2.寻对话词断句 3.寻虚词断句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 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 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 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 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 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 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解题流程
第一步:通文意,分层次,易到难。
第二步:寻标志,细切分,少定多(比、排除)。
3.阅读语段,为画横线的句子或语段断句。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 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 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 也。”遂烹彘也。 注: 彘zhì,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断句
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 断句解读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 肉亦可,青菜一碟 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足矣。”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 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 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 叫断句读。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共72张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共72张PPT课件

例6、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 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 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 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 也。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 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缺乏见/终 于不可及也。
▪ 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 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 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 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场,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例8: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 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 无父曰 孤 此四者 天下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构造断句
固定构造,如“……者……也〞、“不亦… …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 “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 这些构造也可断句。
▪ 参考译文:
▪ 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承受,今天〔有人〕 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 可送命也不肯承受,今天〔有人〕为了 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谢自己却去做这种 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 顿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 们自然可以据此进展断句。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 例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 读之。〔凿壁偷光〕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 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 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 人谋。〕;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2024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文言文断句【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卷Ⅰ)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2023四省联考)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

鲁君忧也。

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

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2022新高考卷Ⅰ)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方法指导】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考查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

2023年以前,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而在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四省联考语文试题中,将断句题改为主观断句题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考点复习——考点一:文言断句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试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取高考语文高分的突破口之一。

从文言文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重大影响看,文言文学习可说是语文素养这棵大树的根,是源头;从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重(包括古诗词鉴赏及默写等约36分以上)看,文言试题可称之为阅读中的“半壁江山”;从文言文功底对高考作文以及主观题答题语言水平的影响看,文言素质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另一方面,纵观高考大纲和近年来的高考试卷,高考对文言文阅读要求的只是浅显文言文,试题难度并不很大,因此文言试题也极易突破,获取高分。

在历年各地的高考试卷中,文言断句、文化常识、分析概括和文言翻译以及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等是经常出现的考点,下面就这几个考点的复习备考,作比较详细的讲解。

考点一:文言断句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对文言断句的考查大多十分关注。

从2014起至2019年,全国课标卷的几套卷子年年都有以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文言断句的试题,此外,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等也多年或采用客观题形式或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

以全国课标卷为例,在文段的选取上,往往选取选文中意思较易理解、有少量比较明显断句标志的文段;在个选项的停顿数量设置上,控制在7-9处左右;在各选项错误量的安排上,三个错误选项中,往往是有一处断句错误的有两个选项,另一个选项则有两处断句错误。

解答文言断句题,可分别或综合采用如下方法:一、凭借文段大意断句。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最好能通读文章,从而力求对断句文段的内容有大致的把握。

若能再从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以及句意完整与否的角度考虑,那再好不过。

一般来说,对于叙事性文段,要大致清楚它叙了什么事、涉及哪几个人;对于说理性文段,要大致明白它的论点和主要论据是什么;对于对话性文段,应先清楚是哪几人的对话,再根据“曰”“云”“道”等标志性词语和各人的身份和观点,对每人言语的长短进行分析。

比如下面一段文字:“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粗读一遍,可知文段所涉及的人物有“昔人”及其妻其子,文段所讲的事件是:“昔人”身上发痒,叫他的儿子、妻子搔痒,可他们总搔不到痒处,于是这个人自己伸手去搔,结果一下子就解决了。

理解意思后来断句就容易多了:“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弗中乎。

”二、根据对称词语断句。

古汉语讲究句式对称,断句时,可查看文段中有无对称词语或句式,以便利用这些对称词语或句式帮助答题。

比如,要求对这样一段文字断句:“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丽为冠冕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首先可以根据上下文粗略地弄清楚这段文字的大意:写文章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现在的人写文章存在的缺点。

其中,“理致”“气调”“事义”“华丽”属于同一个范畴,“心肾”“筋骨”“皮肤”“冠冕”属于同一个范畴,“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而为冠冕”则都是结构一致的短语,都可以由“以”字领起。

找到了这些对称性词语,就可以据此断句了:“文章当以理致为心肾/气调为筋骨/事义为皮肤/华文为冠冕/今世相承/ 趋末弃本/率多浮艳。

”又如2014年重庆卷文言文阅读题所给的文段:“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找出了其中的对称性词语“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和“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断句就容易了。

三、找出谓语成分断句。

汉语中,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构成一句话的重要成分。

一般来说,只要找准了谓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弄清楚它的主语,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判定该句的意思;如果能找出该谓语的宾语(或补语),则可在其后断句;如果该谓语后面没有宾语(或补语),则应在该谓语之后断句。

应该知道,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断句就方便了很多。

此外,文段所使用的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也可成为断句的标志。

比如下面这段文字:“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文段中的第一个谓语是动词“问”,它的主语是“帝”,宾语是“拒贼之状”,这宾语之后就应断句。

第二个谓语是动词“曰”,其后显然应断开;第三个谓语是动词“用”(采用),它的宾语是“穆宁之言”,其后应断开;第四个谓语是动词“成”,其后没有宾语(或补语),此处应断开;第五个谓语是形容词“奇”,它的主语是“帝”,宾语是“之”,宾语后应断开;第六个谓语是动词“发”,第七个谓语是动词“召”,这两个是连续的动作,可以不断开;第八个谓语是动词“待”,它的宾语是“之”,其后应断开;第九个谓语是“失”,它的宾语是“旨”,其后应断开;第十个谓语是“止”,它的主语是“事”。

至此,完成整个文段的断句。

五、依靠特殊标志断句。

这里的“特殊标志”,主要指某些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下面具体说明。

文言虚词。

(1)用于句首的“若夫、乃夫、至于、于是、虽然、是故、是以、已而、向使、夫、盖、惟”等,这些虚词之前往往可以断开;(2)用于句末的“矣、焉、乎、也、耶(邪)、欤、哉、耳、者也”等,这些虚词之后往往可以断开。

文言句式,主要指一些文言固定句式,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比如“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这段文字,其中的“曰”就明显表示这是“异史氏”说的话;接下来的“满招损”和“谦受益”是两个对称短语;文言虚词“也”也是特殊标志,然后再根据文段中的动词找出它们各自的宾语,就不难得出以下断句结果: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最后,必须指出,解答文言断句题有个基本要求:点断后,每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内容不合情理,那就有可能断错句了。

此外,在利用虚词断句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介词“于”时,不能点断,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中的“乎”之后就不能断开。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时,可点断也可不点断,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等。

(3)“而”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时,如果所连接的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成分且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而”之前断开;但如果“而”连接的是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而”的前面断开。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独以钟名,何哉”等。

(4)“夫”用作名词或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时,不能点断,如“好夫(译为“那些”)似龙而非龙者也”。

有趣的是,有时还可以将试卷中该文言选下的其他试题所提供的信息作为断句的参考。

比如2014年全国课标Ⅱ卷中《韩文传》中的断句题:“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若能参考试卷中第6题C 项“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

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的表述,就容易知道,该句中的“狗马鹰兔歌舞角抵”等词语讲的就是“声色狗马”之事,“不亲万几”就是“不理政事”。

由此,该句可如此断开:“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即时训练】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3.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然后做题。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B.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C.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D.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4.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然后做题。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

”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

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蒙遂亦代肃。

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