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断句是指将一句话按照意思或句法结构分成若干个部分。
在文言文中,断句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断句的规律和技巧如下:1.根据语义进行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比较长,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语义进行断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2.根据句子的句法结构进行断句: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强的句法结构,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句法结构进行断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3.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文言文中常使用的标点符号有“,”、“。
”、“?”、“!”等,我们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帮助我们断句。
4.注意句子的长短: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比较长,因此我们要注意句子的长短,避免使句子过长难以理解。
5.注意句子的平衡: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好的平衡,因此我们要注意句子的平衡,使断句后的句子看起来美观。
1.注意断句后的句子是否有语病:断句后的句子要保证语言的正确性,避免出现语病。
2.多练习:断句是一种技巧,只有多练习才能掌握。
总之,文言文断句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根据语义、句法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的长短和平衡来进行断句,避免出现语病,多练习以提高断句的能力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除了要注意以上所述的规律和技巧外,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使用括号:在文言文中,有时会出现许多的插入语,这些插入语往往会影响断句的平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括号来帮助我们断句。
2.分析句子的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复杂的结构,因此我们在断句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3.在句子的合适位置断句:在断句时,我们要注意断句的位置,使断句后的句子看起来美观。
4.注意句子的平衡:文言文中的句子往往具有很好的平衡,因此我们要注意在断句时保持句子的平衡。
1.多练习:断句是一种技巧,只有多练习才能掌握。
总之,文言文断句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根据语义、句法结构、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的长短和平衡、括号的使用、句子的结构和断句的位置来进行断句,避免出现语病,多练习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文言文阅读:断句题答题技巧

文言阅读断句题应试对策断句,是近几年全国卷的必考题,今年也应会考到。
断句,即古之“句读”,古文需要停顿的地方称为句或读(dòu)。
句子语意完整要停顿,叫“句”;句中语意未完却需要停顿,叫“读”。
古文献是没有标点的,标点是近代人加上去的。
所以读懂古文,断句是个前提。
『高考题型』历年高考的断句题大致有两种考查方式。
一种是客观选择题,全国卷一直采用此种形式。
如22年全国新高考I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另一种是主观题,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多采用此种考查方式。
如21年浙江卷:17.用“/”给文的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方法指津』断句方法: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结合标志,比照选择。
(1)先大后小。
考虑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先断句意完整的“句”;再断“句”内的小层次停顿,也就是“读”的停顿。
(2)先易后难。
根据自己对句意的理解,先把确定要断的地方(也即容易的地方)先断开;再作进一步的思考,断开其它需断的地方。
(3)结合标志。
要根据语境,参照断句的“标志”,恰当断句。
(4)比照选择。
若不能确定断点,就将几种断法对照比较,以作出最佳选择。
『技巧点拨』(1)句意完整、句子结构完备必须断开。
如:今赵不救魏/(22年全国新高考I卷)主谓宾齐备,句意完整(如果赵国不援救魏国),肯定要断开(/)。
(2)表时间的词或短语作状语,提前到句首,一般应断开。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汇总
【答题技巧】
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带进原文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
(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

王夷甫雅尚玄远/(夷甫)常嫉其妇贪浊/口 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妇)令婢以钱绕床/ 不得行/夷甫晨起/(夷甫)见钱阂行/ (夷 甫)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 重典。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 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得遣戍。逢申初劾基 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 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 好地断句。
探究六: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 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 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 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所以,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 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协力的,能胜利;以自 己有准备对付忽视懈怠的敌人的,就能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 不加以干涉的,能胜利。这五条,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知识梳理
叁 找对话标志,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 “曰”“云”“问”“言”“道” 等(注意省略) 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 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 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 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断句技巧文言断句指南

26
【参考译文】 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当时赵憙 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仇人们全部生了 病,没有人能抵抗。
27
对称结构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还讲究句子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 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断句。 ►例 6 (2018·天津卷,改编)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 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3
►例 1 (2019·全国卷Ⅲ,改编)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 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解法演示] 句中的“鲁人”“小国”“战胜之名”“起”“卫”“鲁君”“之” “吴起”或是名词或是代词,位于句首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其前或后应 断开。如“夫鲁小国”后面应断开,“而君用起”后面应断开,“鲁君疑之”前后均须断 开。
[答案]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 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9
【参考译文】 纯礼字彝叟,因父亲范仲淹的恩荫,任陵台县令兼永安县令,永昭陵兴建时,京西 转运使调配木材石料砖和工匠于一路,唯独永安县不接受命令。
10
●即学即练 2.用“/”给下面短文断句。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 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答案: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 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参考译文】 裴宽性情友爱,弟兄大多官位显达,子侄也有名声,在东京建房同住,八座院落相 对,外甥和侄辈都有休息的地方,击鼓吃饭,当代的人都认为这是荣耀的事。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1. 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2. 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3. 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4. 据修辞,定句读:排比、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一特点断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辨句式,定句读: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技巧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不能生搬硬
套。
同时,多读多练也是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导读:文言文的学习其实一点也不难,只需要我们掌握好技巧就行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及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懂得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由简单句式入手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3、抓住“曰、云、言”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总结

先生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媒人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本人 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身高一米七八年收入20万人老实话不多
媒人 身高一米七八,年收入20万,人老实,话不多 本人 身高一米七,八年收入20万,人老,实话不多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诸葛亮出兵北伐,军队暂时驻扎在渭水南岸,此事引起关中魏国的内外震动。当时 魏明帝曹叡非常忧惧司马懿会出战诸葛亮,所以派遣了心腹辛毗去军中担任军师。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 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 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 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 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 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 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 而 灭 世。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最简单、最有效:语感断句
言 一、借助虚词断句。
文 断
二、借助名词(或代词)、介
句 宾短语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三、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
常 见
动词断句。
方 四、借助句式断句。
法 五、借助修辞断句。
请大家记住下面的顺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 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③修辞断句法:文言文是比较讲究修辞技法的——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古人行文注重对称,一般句式较整齐,且四六句居多 利用好这两大特点,我们也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断句了。
对偶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 故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 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 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 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 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再来练
迁移练
——提高性练习,以发现问题,并深入探讨……
◇一诗多断
•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 明》,诗云: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 色色而妙趣横生的《清明》出现!
•
△传说,在1078年清明这天,大文豪苏轼登云龙 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恰巧张山 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 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苏轼欣然答 应,脱口而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 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 交朋 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 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 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老头儿的遗嘱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 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 人不得干预
• 断句方式一: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
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给女婿
• 断句方式二: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 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给幼子
断句不同 遗嘱迥异
方法一、借助虚词位置断句。
• 句首——夫 其 惟 盖 凡 窃 请 敬 岂……
• 句尾——也 矣 耳 乎 之 哉 焉 耶 欤 ……
• 分句中——以 之 于 为 而 则 乃 • 分句首——故 以 而 则 但 遂
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 时 桓 楚 亡 在 泽 中/ 梁 曰 /桓 楚 亡 /人莫 知 其 处/ 独 籍 知 之 耳 (《项羽本纪》)
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析考点
• 断句题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语文高考方式之一,
也是我们大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见证之一。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 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 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 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 误解古文原意。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 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 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 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参考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 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 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 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探究四: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方法五:借助修辞断句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 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
呼万岁。
顶真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 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较多,这可供 我们断句时参考。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
•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 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 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其中“阁 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 人的有“谁”“孰”“何”;“何”: 问事。问事的还有 “奚”“胡”“曷”“恶”“安”“ 焉” ”等。
方法三、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
•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 “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 词作为标志进行断句。
•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 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 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 子。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信)
/ / /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 / / / / 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 / / / / / 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 / / / 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断句的基础:
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 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 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 句子断句。(4分)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 /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 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 也哉
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探究四: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方法四:借助句式断句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下 者 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老子·七十七章》)
方法二、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 断句。
• 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 语。主语前与宾语后一般要断开。介宾短 语一般在句末。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 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 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 ⑴人称代词:
•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 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 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 而且一直用到现在。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 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高 者 抑 之/下 者 举 之/有 馀 者 损 之/不 足 者 补 之/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人 之 道 则 不 然/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唯 有 道 者/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功 成 而 不 处。
(《老子·七十七章》)
•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 有“此”“是”“斯”“兹”“夫” 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 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 项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