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评估评价报告(优秀环评报告)

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言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祁门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祁门县垃圾处理方式和能力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短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理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量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祁门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建祁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祁门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祁门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景区的生活垃圾。

根据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祁门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部在接受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祁门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1.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1.1评价等级1、大气环境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2、地表水环境评价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理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祁门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故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3、地下水环境评价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有可能渗入评价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根据勘察资料显示,勘察区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断裂及其他不良的地质现象,本场地稳定性良好。

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

垃圾填埋场设计方案

第1章总图与道路工程1.1 总平面布置1.1.1 总平面及功能分区由地形图可知,管理区所在区域地势平坦,场地标高最低点为26.20米,最高点为30.50米,整个卫生填埋场占地面积约13.53万m2,其中管理区及辅助生产区占地 3.32万m2,填埋库区有效占地8.64万m2,其他用地 1.57万m2。

整个场区由填埋库区、半环区道路、垃圾坝、分区隔堤、各种排洪构筑物、渗沥液处理工程以及根据卫生填埋工艺确定的辅助工程(如地下水导排、渗沥液导排等)等组成,可分为管理及厂前区XX填埋区两大部分,其中管理及厂前区由行政办公区、辅助生产区、污水处理区三部分组成。

行政办公区包括综合办公楼、车库及单身宿舍,辅助生产区包括水泵房、清水池、柴油机房、箱式变电站,污水处理区包括污水处理站、污水调节池、弃土堆场,另外还有门房、地磅房XX洗车台。

总图布置时将填埋区XX污水处理站布置在管理区北侧,并用绿化隔离带将各功能区相对分隔。

考虑到尽量利于水资源,在生产区中新建水塘一个,雨水导排系统将收集的雨水排往该水糖,最终通过泵的提升作用经专用管道入受纳河流。

辅助设施主要包括地磅房、洗车台、机修车间、泵房、变配电站等。

1.1.2 平面布置垃圾车进入厂区后右转经地磅秤量后沿进填埋场道路进到填埋区,避免了垃圾运输车辆对管理区的污染,出填埋场的垃圾车经过洗车台时进行清洗后进入市区。

将综合办公楼、车库及单身宿舍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上风侧,而将污水处理站、污水调节池放在盛行风向的下风侧,具体布置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1.1.3 竖向设计填埋区的竖向设计根据填埋工艺的需要XX场外工程衔接确定的,场前区与场外道路接点标高为27m,半环区道路标高XX场前区道路衔接,与垃圾坝接点标高为35m,最大标高为55m。

1.2 厂区道路、出入口及围墙1.2.1 厂区道路为满足运输及消防要求,本工程围绕综合办公楼等主要见构筑物设有环行道路或留有消防通道,有车辆进入的建构筑物均与道路相联。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礼泉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礼泉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筑工程管理)礼泉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1总论 (4)1.1项目由来 (4)1.2 编制目的及指导思想 (4)1.3 编制依据 (5)1.4 评价标准 (7)1.5 评价工作等级 (9)1.6 评价范围 (11)1.7 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 (11)2 工程概况 (13)2.1 基本情况 (13)2.2 工程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13)2.3 工程生产工艺 (18)2.4 主要生产设备 (19)3 工程分析 (21)3.1 礼泉县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3.2 垃圾产量与垃圾成分预测 (22)3.3 垃圾处理规模的确定 (24)3.4 垃圾处理方式与处理方案选择 (24)3.5 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 (28)3.6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36)4 区域环境概况与环境质量现状 (38)4.1 自然环境概况 (38)4.2 社会环境概况 (42)4.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3)5 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48)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48)5.2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51)6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论证 (67)6.1 垃圾收集转运污染防治措施 (67)6.2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68)6.3 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论证 (70)6.4 运营期垃圾渗滤液处理措施论证 (71)6.5 运营期噪声污染措施论证 (71)6.6 渗滤液防渗要求 (72)6.7 生态保护与水土保持 (72)6.8 风险防范措施 (73)6.9 封场要求 (74)7 工程选址及平面布局可行性分析 (74)7.1场址选择的原则 (74)7.2 场址比选 (75)7.3 平面布局可行性分析 (77)8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7)8.1工程的环境效益 (77)8.2 工程的社会效益 (78)8.3 工程的经济效益 (79)9 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目标 (79)9.1 工程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79)9.2 清洁生产要求 (80)9.3 污染物总量控制 (80)10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81)10.1 环境管理 (81)10.2 环境监测 (84)11 公众参与 (86)11.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86)11.2 公众参与的方式与对象 (87)11.3 调查结果 (89)11.4 对公众关注问题的解决措施 (92)11.5 公众参与评价结论与建议 (92)12 结论与建议 (93)12.1 建设项目概况 (93)12.2 环境质量现状 (93)12.3建设工程选址 (94)12.4 环境影响评价 (94)12.5 污染防治措施论证 (96)12.6 其它评价内容 (99)12.7 总结论 (100)12.8 要求与建议 (100)附件:1、礼泉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评技术服务合同2、礼泉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3、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意见批复4、关于对礼泉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工程环评执行标准的复函5、监测报告6、公众参与与公示附图:1、填埋场原貌图2、监测点布置图3、填埋场平面位置图4、礼泉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平面布置图1总论1.1项目由来长期以来,礼泉县城区城市垃圾大都由市容环卫部门负责运至垃圾堆放场进行简易填埋,但由于对原生垃圾未作无害化处理,其结果是将分散的污染源变成集中的污染源,使水、土壤和区域环境的生态平衡受到影响,大量的蚊蝇、老鼠、病原体滋生传播,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

215;215;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15;215;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前言最近几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进展,××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目前××县垃圾处置方式和能力远不能知足城市进展的需要,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与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不能配套,垃圾只是采取自然堆放的简易填埋;城区中转站欠缺,垃圾转运车辆不足,处置设备老化;填埋场污染得不到有效控制,以致严峻影响了城区环境卫生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尽可能使城市垃圾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高××县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兴修××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县市容局决定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县县城及周边城镇居民、牯牛降风光区的生活垃圾。

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县市容环境管理局于2007年6月16日委托安徽省科技咨询中心进行××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部在同意委托后,及时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搜集资料和现场踏勘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1 总论1.1评价工作品级与评价范围1.1.1评价品级一、大气环境拟建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填埋气(LFG),其中的NH3、H2S、CH3SH及SO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其等标排放量估算结果均小于2.5×108,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品级为三级。

二、地表水环境评价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240m3/d,水质较为复杂,本项目渗滤液经处置后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生活垃圾渗滤液排放限值的三级标准后进入××县污水处置厂统一处置,故地表水环境评价品级为三级。

县区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可研报告

县区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可研报告

省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建设性质 (1)三、项目单位概况 (1)四、建设地点 (2)五、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2)六、建设计划安排 (2)第二章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3)一、建设的背景 (3)二、项目由来 (10)三、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0)四、建设条件分析 (12)五、政策支持 (16)第三章产品方案与市场 (17)一、产品方案 (17)二、市场前景分析 (17)第四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2)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二、主要原材料及能源供应 (22)三、主要原材料及能源消耗 (25)四、原料成份分析 (25)五、燃料成分分析及消耗 (25)第五章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 (26)一、生产工艺的确定 (26)二、设备选型 (27)三、工艺流程简述 (28)四、主要生产设备 (30)第六章建设内容 (32)一、厂房设施 (32)二、购置配套设施 (33)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34)一、隧道窑及其生产工艺特点 (34)二、给、排水、消防设计 (48)三、建筑防雷设计 (50)四、供电设计 (50)五、弱电系统 (51)第八章节能设计方案 (52)一、隧道窑的节能 (52)二、建筑节能方案 (56)第九章环境保护与安全方案 (62)一、排污节点示意图 (62)二、主要污染工序 (62)三、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 (62)四、主要生态影响 (64)五、企业日用水量及环节流程 (64)六、环保投资 (64)七、清洁生产分析 (65)八、生产环节环境保护方案 (66)九、生态保护 (67)第十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68)一、企业组织 (68)二、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68)三、劳动安全 (69)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2)一、投资概算 (72)二、资金筹措 (74)第十二章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75)一、经济效益分析 (75)二、社会效益分析 (76)三、综述 (76)第十三章结论 (77)第一章:总论1. 项目名称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2. 项目主管单位县人民政府3. 项目实施单位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4. 建设场址罗河湾行政村东关砖瓦厂正南5. 编制单位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6. 建设项目及规模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包括下述二个子项工程:□城市垃圾清运及运输车辆设置根据县城区现有人口和垃圾产出量和长远规划,合理设置城市垃圾清运车辆;建设规模:日清运城市垃圾:45t/d;□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完成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库区建设,包括填埋场底部防渗层、垃圾粘土掩挡坝、沼气及渗沥液导出及排除系统;建设规模:日处理城市垃圾:45t/d;7. 编制依据□《省县县城总体规划》(1996~2010年);□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编制的《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委托书及设计合同;□省庆阳地区(有关项目建议书的批文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18. 项目实施组织机构《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涉及城市垃圾清运车辆设置、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二个子项工程。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场址概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场址概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场址概况1.1填埋场类型填埋场按地形地貌分为三大类:1)山谷型填埋场2)滩涂型填埋场3)平原型填埋场这三种类型的填埋场各有利弊,其选择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C县属平原县,城郊没有自然形成的山谷(沟壑),也没有自然坡地可以作为填埋处理的天然场地利用。

经现场踏勘和分析,可研依椐C县的自然条件及场址比选结果,推荐场址为平原型填埋场。

1.2填埋场等级划分与规模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规定:垃圾卫生填埋场根据建设规模(总库容)和日处理能力两种方式进行分类与分级。

按填埋场建设规模划分:Ⅰ类总库容1200万m3以上Ⅱ类总库容500万m3~1200万m3Ⅲ类总库容200万m3~500万m3Ⅳ类总库容100万m3~200万m3按日处理能力划分:Ⅰ级日处理量1200t/d以上Ⅱ级日处理量500 t/d~1200t/dⅢ级日处理量200t/d~500 t/dⅣ级日处理量200t/d以下根据C县城市居民生活垃圾产量和场址库容,项目为Ⅳ类Ⅳ级处理场规模。

1.3填埋场选址条件1.3.1场址禁设地区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规定,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及补给区;2)洪泛区和泄洪道;3)填埋库区与处理区边界距居民居住区或人畜供水点500米以内的地区;4)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河流和湖泊50米以内的地区;5)填埋库区与污水处理区边界距民用机场3公里以内的地区;6)活动的坍塌地带,尚未开采的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7)珍贵动植物保护区和国家、地方自然保护区;8)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研究考察区;9)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1.3.2选址条件场址选择是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规定,场址选择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规划、环保、环卫、国土资源、水利、卫生监督、地质勘察等有关部门和专业设计单位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项目总论1.1项目背景项目名称:××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项目单位:××市市容环卫处咨询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1.1.1编制依据: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 号)2)《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意见》(鄂政发[2005]12 号)6)××市1/10000 地形图7)××市1/50000 地形图8)垃圾处理厂址1/1000 地形图9)项目编制委托书1.1.2编制原则1)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城市的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3)重视开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采用高效节能、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垃圾处理效果,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国内技术成熟、高效率低能耗、运行可靠的设备。

4)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垃圾填埋场、中转站的环境建设,扩大绿化面积,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1.1.3编制范围根据××市环卫处的委托,本工程处理对象是城市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并严禁混入任何有害、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垃圾。

工程服务范围为××市城区龙池、南湖、鼓楼及黄金桥开发区,工程内容包括城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工程以及垃圾转运站工程、垃圾转运设备的添置等。

1.2城市概况××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北部、东部分别与河南、安徽两省毗邻,处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中心地带。

城区西南距武汉131km 。

××市可依托武汉、黄石等大中城市,成为湖北省向豫南、皖西进行经济辐射的桥头堡。

[精选范本]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精选范本]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 (6)1.1 项目基本情况 (6)1.2 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工程投资 (6)1.3 编制范围与编制内容 (7)1.4 编制指导思想 (7)1.5 编制原则 (8)1.6 编制目的 (9)1.7 编制依据 (9)1.8 主要技术经济性指标 (12)第2章城市现状及项目建设必要性 (14)2.1 城市概况 (14)2.2 自然条件 (15)2.3 环卫现状 (16)2.4 项目建设必要性 (18)第3章垃圾处理工艺方案选择 (21)3.1 常用垃圾处理工艺比较 (21)3.2 国外垃圾处理技术概况 (23)3.3 国外垃圾处理技术 (25)3.4 国内垃圾处理技术 (29)3.5 处理工艺选择原则及确定 (36)第4章场址选择及建场条件 (38)4.1 场址选择 (38)4.2 场区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40)4.3 其他建场场区条件 (42)第5章建设规模 (44)第6章总图与道路工程 (46)6.2 厂区道路、出入口及围墙 (47)6.3 道路组织与运输 (47)6.4 绿化 (48)第7章卫生填埋区工程 (49)7.1 处理对象 (49)7.2 库容方案与坝体工程 (50)7.3 场地构建 (54)7.4 分区实施与分区隔堤 (54)7.5 场地整平 (55)7.6 填埋高度 (59)7.7 库容及使用年限 (59)7.8 防渗工程 (62)7.9 水平防渗系统设计 (70)7.10 地下水导排系统 (71)7.11 渗沥液导排系统 (72)7.12 场区排水工程 (73)7.13 填埋气体导排 (74)7.14 清污分流工程 (75)7.15 填埋作业工艺 (77)7.16 填埋作业设备 (78)7.17 封场工程及生态恢复 (81)7.18 主要工程量 (86)第8章调节池与渗沥液处理工程 (88)8.1 渗沥液及污水处理规模计算 (88)8.2 污水调节池 (95)8.3 渗沥液处理工程 (95)8.5 渗沥液处理规模及进出水水质 (97)8.6 渗沥液处理方案选择 (98)8.7 渗沥液处理工艺设计 (102)第9章辅助工程 (113)9.1 建筑设计 (113)9.2 结构设计 (114)9.3 给排水设计 (115)9.4 电气工程 (117)9.5 自控仪表设计 (121)第10章防火及消防 (124)10.1 概述 (124)10.2 编制依据 (124)10.3 消防措施 (124)第11章节能 (127)11.1 耗能分析 (127)11.2 节能措施 (127)第12章防止灾害与水土保持 (129)12.1 防止灾害 (129)12.2 水土保持 (129)第13章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131)13.1 概述 (131)13.2 编制依据 (131)13.3 环境现状 (131)13.4 主要污染源XX污染物 (131)13.5 环境保护措施 (132)13.6 环境监测 (137)第14章生产制度与劳动定员 (145)14.1 生产组织系统 (145)14.2 劳动定员 (145)14.3 工作制度与培训管理 (146)第15章安全与卫生 (149)15.1 安全与卫生 (149)第16章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153)16.1 编制范围 (153)16.2 编制依据 (153)16.3 工程投资 (153)16.4 资金筹措 (155)第17章经济分析 (174)17.1 编制依据 (174)17.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名称: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工程编号:YT2012-03勘察阶段:初勘审定:金长海审核:邓能兵工程负责:敖水生报告编制日期:2012.02.20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Ⅰ、前言 (1)一、工程概况 (1)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2)三、勘察工作依据 (3)四、勘察等级、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勘察工作量 (3)Ⅱ、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4)一、场地地理位置 (4)二、气象条件概述 (5)三、场地概况及地形地貌 (5)四、地层岩性 (5)五、地质构造 (6)六、水文地质条件 (8)七、地震效应 (9)八、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岩土 (9)Ⅲ、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0)一、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评价 (10)二、场地稳定性及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12)三、地基岩土参数及建议值 (13)四、自然边坡稳定性评价及基坑开挖边坡评价 (13)五、基础方案分析评价 (14)Ⅳ、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评价 (14)一、填埋场库区、垃圾坝稳定性评价 (14)二、生产管理区稳定性评价 (15)三、坝址和库区渗透性评价 (15)四、垃圾填埋场监测工作 (16)Ⅴ、天然建筑材料评价 (17)一、石料 (17)二、粘土料 (17)Ⅵ、结论与建议 (17)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张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1:1000)1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1:500)8张3、钻孔柱状图(1:100)32张Ⅰ、前言一、工程概况南水北调工程时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做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与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对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而且对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重要意义。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始于2002年,于2005年底编制完成,规划涉及丹江口库区及上游陕西、湖北、河南三省7个地(市)的40个县。

规划目标是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要求,汉江干流省界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直接汇入丹江口水库的各主要支流达到不低于Ⅲ类标准。

规划提出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点源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垃圾清理及处理、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监测能力建设等措施,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即为规划拟建的垃圾处理工程之一。

姚坪乡位于房县西北边陲,占地面积203.7Km2,现有常住人口17922人,根据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处理垃圾的能力和改善人居环境,拟在姚坪乡彪虎沟村一组彪虎崖(羊皮沟老)地带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该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为32960㎡,主要由生产管理区、填埋场库区、调节池、垃圾坝、提升泵房及组成,库区内的计算库容量为38.5万m3。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模:处理垃圾50t/d,采用卫生填埋法。

受房县洁源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场地的初步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根据现行规范,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本次勘察工作具体目的及技术要求应为:1、初步查明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构成及分布埋藏条件。

2、初步查明场地岩土体展布、类型、结构、厚度及其工程特征,提供各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等地质资料,满足初步设计阶段所需的岩土参数。

3、初步查明场地内的地质构造与地震特征,划分场地土类别和场地类型。

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初步评价。

4、初步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5、对不稳定的地层、边坡及危岩进行初步勘测及分析。

6、查明坝址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稳定性,特别是开挖后坝肩边坡稳定性。

7、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井泉位置,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埋藏深度、水位变化及其与地表水体的关系,对本工程的影响以及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查明坝址岩体渗透性、相对隔水层地深度、地下水位。

评价坝基渗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提出防渗处理意见。

9、初步提供构筑物基础持力层埋置深度及分布状况,初步提供适宜基础持力层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

10、初步查明和论述垃圾废弃场对水源、岩土的污染,以及检测性及防范措施的建议;11、提供具体的初步地质勘察资料(文字报告及相关图件)。

三、勘察工作依据本次勘察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为:1、设计院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及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1:100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2008);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版));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8、《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9、《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10、《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93);11、《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范》(SL251-2000);12、《水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DL50073-2000);13、《中国地震动区划图》(GB18306-2001);14、工程勘察合同等要求进行。

四、勘察等级、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勘察工作量拟建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属于一类场地。

综合上述三个条件,确定该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次勘察工作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共布设17条勘探线共32个钻孔,勘探线间距50m,钻孔间距15~40m;其中控制性钻孔11个,一般性钻孔21个。

控制性钻孔深入基岩中等风化岩层10.9~17.7米,一般性钻孔钻至基岩中等风化层2.9~13.2米。

按甲方提供的1:500地形图及红线图,首先对场地进行了1:500工程地质测绘,对钻孔定位和剖面测量采用了GPS进行定测,各勘探孔孔口高程为绝对高程,引测点是以场地东侧道路路面J1点为基准点,点号为:J1(X=3577227.019;Y=449827.588:H=844.41m)。

地形图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其精度满足勘察要求。

我公司于2012年02月03日至2012年02月16日组织2台套XY-1型钻机、一个地质测绘组,根据勘察技术要求,对拟建垃圾场场地进行了初步勘察。

勘察工作是在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基础上,以工程地质钻探、井探、原位测试(标贯、重型动力触探)为主,结合实测工程地质横剖面,对拟建垃圾场场地进行初步勘察,初步查明了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等。

完成勘察工作量见表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Ⅱ、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一、场地地理位置拟建房县姚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场地位于房县姚坪乡彪虎沟村一组彪虎崖的羊皮沟老,距乡政府10公里,距县乡主干道窑姚路9公里,通村黄彪路与其擦肩而过(直线距离不到20m);居民点在5公里以外,最近个别农户也有3公里以上,交通较方便。

二、气象条件概述房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界于南北方气候交替地带,加之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其气候特点是冬长夏短、春秋相近、四季分明。

全县年平均气温在l0℃-l5℃之间,极端最高温度40.4℃(1966年7月20日),极端最低温度为-17.6℃(1977年1月30日)。

年平均降水量在 750mm-1160mm 之间,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14mm(城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21.l5mm,见图 1-2),全县降水时间集中,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夏季降雨量在315-455mm之间,平均406.2mm,占年降水量的44%,春秋分别为26%和25%;冬季最少,仅占5%。

全县年总日照时数在1700-2000小时之间。

三、场地概况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中高山构成的侵蚀剥蚀地貌,呈沟谷坡地地形。

拟建垃圾场填埋库区总体南西高北东低,向北东倾斜,山体最大标高在865m左右,沟口高程在815m左右,相对最大高差50m,地形坡度角约20°~40°,主要发育有1条坳沟,坳沟呈“V”字型,谷底狭窄,宽度在20-80m,两侧山坡坡度较陡,山坡坡度在30-40°,沿沟走向纵坡坡度较缓。

管理区位于山脊地段,标高在843-858m,高差约15m,坡度较缓,植被发育。

四、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表明,场地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及冲洪积粉质粘土(Q4el+dl、Q4al+pl)、中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钠长云母石英片岩(Pt2wysa),地层特征及分布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Q4al+pl):①粉质粘土(Q4el+dl、Q4al+pl):黄褐色,稍湿~湿,可塑,主要成份为粘粒及粉粒,含少量碎石,干强度中等,无摇振反应,韧性中等,该层成份不均匀,结构紊乱。

该层主要分布在填埋库区及截污坝沟脑底部,一般厚度较小,约1.4~4.3m左右。

2、中元古界武当群双台组(Pt2wysa):②强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Pt2wysa):整个场地均有分布,不见新鲜颜色,风化后呈灰黄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钠长石、石英、云母,岩石失去新鲜颜色,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呈土状,风化裂隙发育,遇水易崩解,手捏呈粉末状,层厚2.8~6.4m。

③中风化钠长云母石英片岩(Pt2wysa):局部见新鲜颜色、深灰色,风化后呈灰黄色,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钠长石、石英、云母,岩芯呈块状、短柱状、锤击易断,含氧化铁薄膜,揭露最大厚度17.7m。

采取率=60~85%,RQD=40~60%。

五、地质构造房县境内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根据构造形成的展布方向和力学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种构造类型。

(1)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挤压带分布于军店-房县-青峰以南,属淮阳山字型构造西翼反射弧弧顶的组成部分。

青峰断裂以北,发育于下古生界建造层中,由一系列北东东-东西向紧密线型褶皱及与其平行的压性断裂组成,同时伴生北西、北东向两组扭裂面。

1、褶皱以紧密线型褶皱和狭窄的尖顶状褶皱为主,褶皱高度比宽度大几倍和几十倍,褶皱的轴向为北东东-东西向,岩层倾角多在30~50°之间。

2、断裂以青峰断裂为代表的一系列北东东或近东西向压性断裂所组成,断裂面倾角较陡,达45°以上,向北倾斜,结构面往往呈舒缓波状,断裂带宽窄不一,一般为数米几十米至百米之多。

其中青峰断裂规模最大,断面北倾,断层北盘地层向南逆冲,便震旦系南沱组冰碛层可以与寒武系下统石龙洞组直接接触,断裂破碎带宽度在30~150m,断裂破碎带沿线因断裂作用构成宽大的角砾岩带、糜棱岩带和错断形成的构造岩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