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合集下载

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及展望

甘肃省静宁县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及展望
成 就 与 未 来
甘肃省 静宁县苹 果产业发展 的经验 、 启示及展 望
口 王 田利
接 耍: 静宁县是甘肃苹果栽培第一大县 , 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 出口基地 。回顾过去 。 全 静
宁 苹 果 产 业做 大 做 强 的主 要 经 验 是 : 源优 势 与 产 业 项 目相 结 合 , 地 扩 张 与 效 益 提 升 相 结 合 , 业 规 模 发 资 基 果
质 ; 快 实 用 技 术 推 广 。 高 规 范 化 管理 水 平 ; 建 防灾 应 急 体 系 , 加 提 创 确保 产业 安全 运 行 。 关键 诃 : 宁 ; 果 ; 静 苹 发展 ; 经验 ; 示 ; 策 启 对
日F 努 在 恶 环 “ 0 8北 京奥 运 推荐 果 品一 等奖 ” 三懈 力, 穷山 水 2 0 r
启 示 是 , 政 推 动 是产 业发 展 的 组 织 保 障 ; 新 是 产 业 发 展 成 功 的 关 键 ; 标 准 切 入 、 水 平 运 行 、 质 量 行 创 高 高 高 入 市 、 效 益 运 作 是做 大做 强优 势 产 业 的 最 基 本 要 求 ; 伸 产 业 链 条 , 育 壮 大 龙 头 企 业 , 能 提 高 产 业 效 高 延 培 才
苹 果 出 口基 地 。 至 2 0 截 0 9年底 , 全 人 民 大 会 堂 。
宁县经过 3 0多 年 的 不 等 国际市 场 。 成 纪 富士 ” “ 等产 品获 陆腹 地 , 土地 资源 丰 富 , 空气 干燥 ,
降雨 稀 少 , 拔高 , 海 昼夜 温 差大 , 生
境 中建 成 了甘 肃 苹 果 栽 培 第 一 大 等 1 大奖 。精 品静 宁苹 果 已是 态环 境优 越 ,劳 动力成 本低 廉 , 3项 苹 县 , 国著 名优 质苹 果基 地 和重 要 国宴 首选 , 进 了 中南 海 。 进 了 全 走 走 果 生产潜 力 巨大 。历届 县 委 、 府 政 对苹 果 产业发 展 高度重 视 , 始终 把 县果 园 总面积 46 . 7万 h 占耕 地 m,

创新,让苹果产业之路越走越宽——记静宁苹果产业升级工作方案实施

创新,让苹果产业之路越走越宽——记静宁苹果产业升级工作方案实施

创新,让苹果产业之路越走越宽——记静宁苹果产业升级工作方案实施发布时间:2022-11-10T02:23:32.611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9月总第427期作者:王多利[导读] 静宁县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进苹果种植以来,当地政府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来抓,经过近40年的发展,静宁县成了全国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

王多利甘肃省平凉机电工程学校743400静宁县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进苹果种植以来,当地政府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来抓,经过近40年的发展,静宁县成了全国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

但静宁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难题多、困惑大。

调查发现,静宁苹果产业有发展不均衡,技术人才短缺,果园缺乏科学管理,效益差异大等问题。

结合静宁苹果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探索静宁职教中心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服务地方苹果产业发展的模式乃大势所趋。

为此,由学校牵头,就如何加强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服务县域苹果产业发展,深入调研、广泛调研、提出学校相应的服务思路、模式、策略。

一、研究思路分析在深入田间地头,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苹果产业发展岗位对高素质专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加大专业课理论和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学校+果树研究所+专业合作社+互联网+农户”四级服务体系。

同时,在苹果产业升级换代背景下,探索符合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途径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探讨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实践能力的体制。

并以中职省级骨干专业为标准,研究果蔬花卉建设方案,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所需要的课程资源体系。

二、六个创新办法第一,通过对静宁县职教中心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服务地方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项目扶持 示范带动——全力提升苹果产业发展水平

项目扶持 示范带动——全力提升苹果产业发展水平
, ,
我县

领 导 亲 自深 入 项 目 区 和 重 点 村 进 行 检 查 指 导 县 委 督 查 室 政 府 督 查 室 定 期 对 项 目进 展
, 、
高 度 重 视 合理 选 定 项 目 区 积 极 组 织 实 施 确 保 了 建 设 项 目规 范 运 行
年度建设 任 务


圆满 完成 了项 目 通 过开

情况 进 行 督 查 发 现 问题 限期整 改
, 。

实 行项
蔺 治

目进 展 情 况 月 报 制 度


及 时 沟 通 交流 工 作信

注重 宣 传 培训 引导 群 众 参与


息 对 项 目 建 设 中存 在 进 度缓慢 示 范 园 建 设

设 电视 专题 节 目 印 发 资料 悬 挂 横幅 搭 建
、 、
充 分发
产技术手册
3
万余册 送 书上 门 从技术细
, ,
挥 中指塬 地域 宽广 交通 便利 果 园 综合 管理
水平 高 苹果产 业 发 展 相对 成 熟 的优势 以 果

节 指导 果农掌握 果 园管 理 技 能 聘 请省 市专


家深 入 田 间地 头举办技术培训 活动
次 务


12

树挖改 有机 肥 源 建设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生 物

发 挥 连 片优势 扩 大 示 范 效 应
。 ,

项 目下 达
率和 参与 率 彩门
2

制作 电视 专 栏 节 目
3 万

6
期 印发

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

《果树栽培学课程论文》——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浅谈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我省静宁县苹果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有关苹果产业发展的政策及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最后,展望了静宁县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苹果产业现状发展前景苹果作为静宁县优势产业,得到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苹果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至目前,全县果园总面积4.67万公顷,占耕地的46.5%,户均0.49 公顷,人均0.107公顷。

2007年结果园面积1.1万公顷,产量19.8万吨,产值3.71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2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2008年挂果面积1.5万公顷,产量24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8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2009年挂果面积2万公顷,产量30 万吨,产值6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300元以上,占当年农民收入的50%以上。

苹果产业为全县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从整体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看,果产业应有的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008年以来,我们依托甘肃省“一村一品”科技增收项目,采取建办示范点与辐射带动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果业高新技术,落实标准化生产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1]一、静宁县苹果产业基本现状(一)最适宜区优势生产基地规模居于全国先进行列2003年国家《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公布,静宁县名列全国27个苹果最适宜区县和55个国家级苹果出口基地县之中。

按照《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即使在全国最好的苹果生产区域中,我们的产业规模也是占有很大优势的,主要是以仁大、李店为代表的静宁县苹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定位。

(二)稳固占据全县最大的农业支柱地位自1923 年苹果引进我县以来,尤其是经过1986 年区划调整以后的快速膨胀,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逐渐成长为全县乃至全省的一个亮点,全县现有苹果70 多万亩,2009 年总产量30 万吨。

(和盛镇)苹果树产业发展失败案例

(和盛镇)苹果树产业发展失败案例

【农村经济发展失败案例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规模化苹果产业发展为何有始无终?以家庭为单位的规模化苹果产业发展是指近年来地方政府动员一个行政村或几个行政村内的绝大多数群众以家庭为单位发展苹果产业。

在政府动员号召和优惠政策下,绝大数群众积极响应,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但是,当初成片的苹果园仅仅存在一年左右的时间便被群众复垦,有始无终的苹果产业发展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背景与起因】庆阳市大面积推广苹果栽培,这也是庆阳苹果产业的一次重大结构调整。

从1953年庆阳苹果开始市场化栽植至今,60多年时间里,苹果树产业大力发展,庆阳苹果也逐步做出了自己的品牌,有了自己的市场。

很多果农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家庭为单位的经营确实取得了成效,赚到了钱。

同样,企业式的大规模经营在苹果产业市场也占有很大的份额。

但是,一部分家庭栽植的苹果树园被损毁,“苹果梦”破碎。

究其原因,值得深悉。

本文就以宁县苹果产业发展为例,做浅显的分析。

【做法和经过】宁县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很适合苹果树的生长,苹果香脆可口,糖分大,很受市场好评。

为此,宁县县政府大力支持果农发展苹果产业,为果农无偿提供树苗,或是极低的价格提供树苗。

这一举措让看到果树产业前景的农户很是好评,大力扩大种植规模。

同时,带动了周边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

近十年来宁县的苹果产业发展规模空前。

这其中除了群众自己主动栽植外,还有一部分属于政府行为。

政府引导农户栽植果树,并且是大面积栽植。

这样很容易形成规模,市场竞争力大。

但是,现如今部分农户的果树园已经损毁,究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我县属于贫困县,很多家庭生活困难,都是以打零工为主来维持家里的经济支出。

这就决定了家里的几亩薄田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

政府大力倡导发展苹果产业,田地栽植了苹果树。

但是苹果树生产周期长,没有挂果的这几年生活将是摆在果农面前的重要问题。

于是,迫于生计,政府前面倡导,农户后面就复垦种田了。

中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之一,苹果产业在中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压力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报告将对中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为未来苹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1. 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施肥、使用生物农药和种植绿肥等方式,降低土壤污染,提高土壤肥力。

2. 循环利用:加强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如苹果皮、果核等可以作为饲料或肥料,减少环境污染。

3. 绿色技术:推广绿色技术,如滴灌、生物防治等,降低水资源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生产效率。

4. 合作与交流:加强苹果产业内部及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实践案例1. 环保果园:某苹果种植基地采用生态农业和绿色技术,采用生物防治和有机肥料,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果品质量,同时保护环境。

2. 废弃物利用:某苹果加工企业将废弃的苹果皮、果核等制成饲料或肥料,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3. 合作共赢:某苹果产区通过建立合作社,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综上所述,中国苹果产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未来,应继续加强生态农业、循环利用、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提高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同时,应加强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苹果产业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模式,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2. 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更加环保、高效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苹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3. 标准化生产: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提高苹果品质和安全性,增强市场竞争力。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苹果产业发展

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苹果产业发展

果农之友2022.7产业发展威海市文登区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属北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这里冬季温和夏季凉爽,秋季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达160天以上、降水量充沛,日照时数长,非常适合苹果生长,属于环渤海湾苹果优势产区。

文登区苹果栽培历史悠久,生产的苹果果大色艳、皮薄汁丰、酸甜爽口、清香浓郁,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目前文登区苹果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是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载体。

在所有的苹果经营户中,90%以上为经营果园面积不足30亩的果农,短时间内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搞大规模的集中经营基本不可能。

经营规模小,经营主体多,“大果业、小果农”的基本现实将长期存在。

如何引领广大小果农融入发展现代苹果产业的大潮中,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关键。

1推进社会化服务是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苹果产业是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完美结合,通过释放生产潜能,减少劳动力成本,降低资源消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延长产业链条,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果农由于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欠缺,无法独自承担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任。

只有引进社会化服务,通过社会资本融入、人才的进入、资源的整合,组建各类专业的服务队伍,围绕果农建园所需的苗木、建园物料以及果袋、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需求提供农资供应服务。

围绕果园改革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推广应用微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摒弃过去盲目的病虫草害防治方式,围绕现代绿色防控等农业技术需求提供绿色技术服务。

围绕降低果园生产劳动强度、果园机械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机械化作业服务。

围绕果品产后的预选分级、冷链运输、包装储藏、检疫检测等服务,以及产销对接、电子商务、质量安全追溯等需求提供农产品营销服务。

将果农干不了、干不好、不愿干的问题交给市场,利用市场价格杠杆和资源配置作用,通过各类专业的社会化服务队伍高效解决,促进苹果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洛川苹果: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故事

洛川苹果: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故事

洛川苹果: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故事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 2017年第5期“1947年,延安洛川是陕北出名的穷县,一位叫李新安的农民从河南引进了苹果苗。

种植了10年后,李新安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这个创举,让苹果成了今天陕北农民的‘摇钱树’。

”2017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当提到“精准扶贫”,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向记者们讲述了“洛川苹果”由昔日200棵“柴棒棒”发展成为今天的“摇钱树”,成为当地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故事。

上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等中央领导曾嘱中共中央办公厅回函洛川称:洛川县栽植苹果,这在陕北黄土高原是“一个创举”。

缔造“创举”的农民李新安1919年出生于洛川县阿寺村的农民李新安,1945年到河南灵宝一个果园学习苹果栽培技术。

1947年,在战火中,李新安用毛驴将自己精心培育的200棵果树苗驮回洛川,在自己的6.7亩地建起了洛川县第一块果园。

当时乡亲们不认识苹果树,嘲笑他“种这些‘干柴棒棒’能当饭吃?”1953年,李新安的果园进入丰产期,产果5000余斤,李新安成为村里的“有钱人”,这下更加坚定了李新安发展苹果的信心,他牵着驴驮着苹果走乡串村,编出顺口溜,打着快板宣传苹果树是“摇钱树”的道理,动员大家栽果树。

很快,全县先后有50多个村子建起果园,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

1974年5月,洛川的“新红星”苹果在全国外销苹果基地鉴评会上五项指标中有四项及总分均超过号称“世界水果王牌”的美国蛇果,获全国第一。

洛川苹果引起全国农业专家的高度关注,经过专家们实地考察,认为洛川是全部符合苹果生长七项指标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

1974年秋,洛川苹果首次出口香港33720斤,每吨价格139美元,开启了洛川苹果走向世界市场的先河。

其间,由于对苹果的痴迷与专研,农民李新安被陕西省果树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并当选政协陕西省委员会五届委员。

1983年5月,洛川苹果的奠基人李新安积劳成疾溘然长逝,留给洛川22万人民群众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一一洛川苹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内容摘要】
**村位于**县**东部,共辖6个村民小组,546户,2300人,总耕地4200亩,一是畅开言路,拓宽发展思路,二是广泛宣传,精准发力,三是龙头带动,政策扶持,四是标准化栽植,规范化管理。

**村位于**县**东部,共辖6个村民小组,546户,2300人,总耕地4200亩。

多年来,该村把苹果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采取参观学习,典型示范,行政推动,政策扶持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苹果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该村现有果园3500亩,占耕地面积的83、3%,户均
6、41亩,人均
1、52亩,年产量达到500吨,产值250万元,户均收入51280元,占全村农民纯收入的79%。

如今,**村的苹果已远销广东、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受到中外客商的一致好评和青睐,回头客逐年增多,基本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品牌。

**村的老百姓富了,他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该村已成为镇原县的小康示范村之一。

在发展苹果产业上,他们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畅开言路,拓宽发展思路。

在全镇范围内都争先赶超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该村“两委班子”一班人深知清醒的认识到要彻底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真正的富民强村目标,就必须解放思想,与时
俱进,反省影响本村发展的思想根源,找准制约本村发展的瓶颈因素,确定本村加快发展的新项目。

为此,他们及时向**籍的各界人士发出了“惠及桑梓献言书”多份,广泛收集致富献言,通过考察论证确定了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工作思路。

不断创新发展思路,适时的优化产业结构,尽全力培育白马村的苹果产业发展壮大。

二是广泛宣传,精准发力。

把苹果产业确定为**村的富民强村的主导产业后,该村通过不同层次会议,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精准发力,并邀请本村苹果产业致富带头人现身说法,不断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

先后多次组织村组干部群众外出陕西、正宁、泾川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及时更新群众对发展苹果产业发展的新理念,努力为打好苹果产业发展的攻坚战。

三是龙头带动,政策扶持。

为了激发群众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合理,调动全村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村适时的成立了苹果产业专业合作社,鼓励和吸纳本村苹果发展致富带头人广泛入社,结合实际的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苹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于栽植苹果5亩以上而无劳动能力的大户,村苹果专业合作社出面结对帮扶,使该村苹果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

四是标准化栽植,规范化管理。

不断更新苹果产业发展理念,努力更好的把本村苹果产业做大做强,该村从实际出发,科
学规划,规范栽植入手,严把规划、苗木、整地、栽植四关,实行拓带、挖窝、压埋、施肥、放苗、灌水、定干一条龙服务,采用专业队栽植的方法,确保成活。

在管理上充分发挥果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按季节及时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每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通过技术培训,推广疏花疏果、配方施肥、果实套袋、阳光树形等管理新技术,提高了果园产量和果实品质,增加了果农收入。

使苹果产业真正成为本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