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现当代文学第九章30年代戏剧创作详解
三十年代戏剧

• ③运用了象征手法。梅雨象征着小人物承受着生 活重压的压抑的心情,同时还象征着当时压抑沉 闷的政治气候。
4、夏衍知识分子题材剧作
• 《心防》《法西斯细菌》和《芳草天涯》 • 《法》塑造了一位细菌学家俞实夫的形
象。
三、李健吾
• 李健吾(1906.8.17-1982.11.24), 中国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 家、法国文学研究专家。山西运城人。 1906年8月17日生。1925年考入清华大 学,先在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 同年由王统照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1年赴法国留学研究福楼拜等现实主 义作家和作品,1933年回国。1935年 任暨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 从事进步戏剧运动,是上海剧艺社以及 骨干剧团的中坚。抗战胜利后,与郑振 铎合编《文艺复兴》杂志,并参与筹建 上海实验戏剧学校(后改名上海戏剧专 科学校),任戏剧文学系主任。
《以身作则》(1936年)
• 前清遗老徐举人,以倒背四书、家教森严自得, 整日以“男女有别”为大防,把一双儿女禁锢家 中。女儿偶然偷出家门即被一无赖营长看中,营 长买通下人以看病为名进入徐宅与徐女相会,败 露被逐。结果这个营长正是他为女儿指腹为婚的 多年音讯杳然的未婚夫。他自己虽高唱"男女有 别……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却为女仆倾倒, 不能自持,闹了许多笑话,道貌尽失。
李健吾的戏剧创作
• 李健吾自幼酷爱戏剧,学生时期即参加话 剧演出,曾任清华大学清华戏剧社社长。 1923年开始发表剧本《出走之前》,先后 共创作、改编近50部剧作。他的剧本贯串 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爱国、民主 思想,注意反映劳苦大众生活感情,情节 紧凑,布局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 动,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剧作家。
第十五章 30年代戏剧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

《日出》的戏剧技巧
• 我很想平铺直叙地写点东西,想敲碎从前那一点点浅薄的技巧 。 我记起几年前着了迷,沉醉于契诃夫深邃艰深的艺术里,一颗沉 重的心怎样为他的戏感动着。读毕《三姊妹》,我阂上眼,眼前 展开那一幅秋天的忧郁……然而在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 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活人,不见一段惊心 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生展,却那 样抓牢了我的魂魄,我几乎停住了气息,一直昏迷在那悲哀的氛 围里。我想再拜一个伟大的老师,低手下气地做个低劣的学徒。 • 我决心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我 想用片段的方法写出《日出》,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 念。如若中间有一点我们所谓的“结构”,那“结构”的联系正 是那个基本观念,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里正 是用着所谓“横断面的描写”,尽可能地减少些故事的起伏与 “起乘转合”的手法。
悲天悯人:《雷雨》的主题
• 1936年 1 月《雷雨· 序》(文化生活出版社):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 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 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四凤和周 冲的遭际足以代表。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没有过咎)……我的情感强要 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 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而时常不是自己来 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是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 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 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 的事么?我用一种悲悯的眼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所以《雷雨》的 降生是一种心情在作祟,一种情感的发酵,说它为宇宙一种隐秘的理解 乃是狂妄的夸张,但以它代表个人一时性情的趋止,对那些“不可理解” 莫名的爱好,在我个人短短的生命中是显明地划成一道阶段。 人们会时常不由己地,更归回原始的野蛮的路,流着血,不是恨便是爱, 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极端,要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 容易有一头折衷的路。代表这样的性格是周繁漪,是鲁大海,甚至于是 周萍,而流着相反的性格,遇事希望着妥协,缓冲,敷衍,便是周朴圆, 以至于鲁贵。但后者是前者的阴影,有了他们前者才现得明亮。鲁妈、 四凤、周冲是这明暗的间色,他们做成了两个极端的阶梯
现代文学史课件:18第十四章~十六章30年代诗歌、戏剧、散文

夏衍的《包身工》和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是30年代最 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30年代戏剧
30年代戏剧——曹禺 30年代戏剧——《日出》
30年代戏剧——《原野》 30年代戏剧——《北京人》
代表作品:《雷雨》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30年代诗歌——中国诗歌会
《血字》
Your company slogan
30年代诗歌——后期新月诗派
《新月诗选》序:
“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严谨差 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
“我们也始终忠实于自己,诚实表现自己渺小的 一掬情感,不做夸大的梦”
“只为着诗才写诗”,“原不计较这诗所给与人 的究竟是什么”
Your company slogan
30年代诗歌——现代诗派
是指在30年代前期逐步形成30年代中期形成声势 ,以《现代》杂志为中心,以”纯诗“为追求目的的 一个诗歌创作派别。主要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施 蛰存、何其芳、李广田、林庚、废名、辛笛、徐迟、 路易士、金克木、番草等。
Your company slogan
30年代戏剧——《北京人》
“他整个是力量,野的可怕的力量,充沛丰满的生命 和人类日后无穷的希望都似在这个人身内蕴蓄着”
北京人
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不怕 死,也不怕生。他们整年尽着自己的性情,自由地 活着,没有礼教来拘束,没有文明来捆绑,没有虚 伪,没有欺诈,没有……没有现在这么多人吃人的 文明,而他们是非常快活的”
Your company slogan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十二章+30年代的戏剧(一)

讲授新
拓展内容
对历史讽喻剧的讲解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讲稿
讲授内容
备注
三十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三十年代的戏剧概述
二十年代后期,大革命激变的时代氛围,为话剧运动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话剧直观,切近,迅捷的审美形式与当时敏感,躁动的社会情绪十分契合,充分显示了它沟通感情,鼓动情绪的特长,引起了社会民众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要求。这一时期,话剧运动出现了走向广场的戏剧和剧场戏剧的发展,咱们先来看
(四)“农民戏剧实验”
二、“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的创作
30年代中期,上海等地“大剧场”的演出,使职业化,营业性的“剧场戏剧”得以确立,这对话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培养了包括曹禺,夏衍等一批话剧艺术家,也培养了观众。“大剧场”培育的作家,除曹禺之外,夏衍最重要。
夏衍
夏衍(1900——1996)原名沈端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郊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1935年发表独幕剧《都市的一角》,这是夏衍的第一部作品,1936年发表历史讽喻剧《赛金花》和《自由魂》,1937年5月出版《上海屋檐下》。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姓名:李华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中国现当代文学
授课专业和班级
2014级中国语言文学类
授课内容
30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30年代的戏剧概述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和掌握30年代的戏剧运动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
评析夏衍及其《上海屋檐下》,曹禺的创作概况
教学难点
评析《上海屋檐下》
三、曹禺生平与创作概况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内容
布置思考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30年代小说

文化保守主义立场,使他们有意避开政治斗争和社 会功利目的,拒绝文学的商品化,标举“纯正的文 学趣味”,专注于提高作品的文化品位。
(4)文体
• 作品讲求文章之美,通过作家人生体验的融入、 散文化的结构和笔调,以及牧歌情调和地域文化 气氛的营造,将对乡土经验的眷念和传统回归的 渴望,用极具诗意的体式表现。
• 往往以“乡下人”的眼光,在乡村与城市的比照 中建立自己的审美天地。作品多有乡土气息,具 有乡野的质朴之美,同时又有凝重古久之风。
美学趣味上冷静舒徐的格调、含蓄的情绪和节制 的理性,也成为“京派”小说的显著特色。 • 具有圆熟静穆的美和东方牧歌的情调。
(3)文化上
• 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倾向。
海派文学关键词:
• 上海外滩、南京路、大光明影院、百乐门、出版 业、赛马场、酒店 • 鸳鸯蝴蝶派、新海派、新感觉派、市民传奇 • 舞女、水手、投机商、银行职员、少爷、姨太太
(二)创作特色
• 1.题材上: • 主要是对病态、畸形、 没落的都市生活的表 现,表现人的精神的 寂寞和肉体堕落,善 于从人的内心深层次 去表现人的痛苦与生 存状态。 • 如: • 《两个时间的不感症 者》
4、独特的思想艺术风貌
• (1)在题材上
• “京派”小说作家经 常写农村的平民生活 和田园风情,有时也 写古都皇城瓜棚之下、 疏篱之侧的老市民的 哀乐。
例如
•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 废名的黄梅故乡世界 • 芦焚的河南果园城世 界 • 萧乾的北京皇城根下 的老北京世界等
(2)在审美上
• 他们往往把美的理想寄托在过去,怀念因历史演 进而逝去的美好的东西。伴随着怀旧情绪的是诚 实、从容、宽厚的创作态度。 • 他们偏爱发掘普通人生命的庄重和坚忍; • 表现女性特别是少女的美丽、纯洁和善良。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九章 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

第三节 臧克家、田间的诗歌创作
16
一、《老马》及臧克家诗作的风格
臧克家,1905年出生,山东诸城县人。他出生于农村,从小熟悉农村,热爱农民, 所 以他的诗篇多为歌唱农村之作。30年代初在山东大学读书时受闻一多及新月诗派影 响, 1933年出版 《烙印》,接着又出版了 《罪恶的黑手》、 《运河》和长诗 《自己的 写 照》。那时正是 “现代派”颓废诗风遭到读者厌弃的时候,臧克家描写农民形象和乡 村 景色的诗篇为诗坛吹来一阵清新的风,因此立刻引起文学界的注意和重视,并且为新 诗反映农村生活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臧克家的诗有其独特的风格。以经过锤炼的诗句,抒 写旧中国农民的苦难与不幸, 勤劳与坚韧,让读者从咀嚼和回味中体会诗人深沉的感情。 收在 《烙印》里的 《老马》 一诗篇幅短小,却蕴藉深远,颇耐人寻味:“总得叫大车装 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 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 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 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第九章 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创作
概要
■ 第一节 初期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 ■ 第二节 戴望舒及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 第三节 臧克家、 田间的诗歌创作 ■ 第四节 艾青: 现代新诗的又一个高峰
2
第一节 初期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
3
20世纪20年代,西方象征主义 (symbolism)文学思潮开始影响到中国 的诗坛。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欧洲出现的一种流派和文学思潮,其代表作家有波德 莱尔、马拉 美和瓦雷里等。它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但它不抒写日常生活中的表层 的喜怒哀乐, 而是抒写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象征主义诗人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 的线条和固定 的轮廓,他们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他们究竟要说什 么,而是要使 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诗 作往往具有很 浓的 “世纪末”情绪,具有很强的感伤色调。20年代中期,经历了新 文化运动低潮的 一些青年陷入了苦闷与彷徨,这时引进的象征主义让他们觉得格外亲 切,纷纷学习波 德莱尔、魏尔伦、瓦雷里等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诗作,中国诗坛上于 是出现了以李金 发为代表的 “初期象征派”。
第十章 20、30年代戏剧

中国现代戏剧(话剧)初潮,是在中国近代民 主革命的推涌下产生的。与“诗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相呼应的,是晚清戏曲改良运 动。上海京剧名伶汪笑侬编新剧,创新声,演 出时事新剧。1904年陈去病、柳亚子创办的我 国第一个具有革新意义的戏剧刊物《二十世纪 大舞台》也应运而生。
中国最早的新剧演出,可 追溯到1899年上海圣约翰 书院学生演剧活动,1901 年上海南洋公学学生仿效 此,在校内演出自编的 《戊戌政变纪事》。此后 上海学生演剧蔚然成风。
写了两部历史剧《赛金花》
夏衍
和《自由魂》。
1937年夏衍《上海屋檐下》,三幕剧。以同一个舞台场景, 上海弄堂房子的一个横剖面,展示五户人家灰暗的生活和 “人生的零碎”。
夏衍的戏剧讲究结构艺术。《上海屋檐下》在同一时间,同 一地点,将五户人家的故事同时展开。
话剧《上海屋檐下》
曹禺,1910-1996, 祖籍湖北省潜江县, 生于天津,原名万 家宝,出生于一个 没落的官僚家庭。
20年代,为思想解放所激发,择取古事古诗 中的著名女性予以再评价,重塑人物形象成为 一种戏剧现象。与郭沫若的翻案剧同调,还有 王独清的《杨贵妃之死》和《貂蝉》,袁昌英 的《孔雀东南飞》,和欧阳予倩的《潘金莲》 等。
丁西林(1893—1974)原 名丁燮林,字哭甫,出生 在江苏省泰兴县。
受清末民初“新学”的影 响夕他在中学时代就抱定
1917年《新青年》陆续发表戏剧改革文章。
1918年6月《新青年》出“易卜生专号”。 同年《新青年》出版“戏剧改良专号”。
1919年3月胡适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
1921年 5月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新剧团体民 众戏剧社在上海成立。同年,上海戏剧协社 成立。
胡适的《终身大事》
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国现当代文学汇总-第九课:中国现代文学之戏剧篇

中国现代文学之戏剧篇网络课程中国现代文学之戏剧篇一、戏剧定义:以语言,舞蹈,动作等形式以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现形式。
体裁:话剧,歌剧,歌舞剧;类型:悲剧,喜剧,正剧;知识链接:莎士比亚简介莎士比亚(1564-1616年),英国人,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代表作品四大喜剧代表作品:《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四大悲剧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中国现代文学之戏剧篇网络课程《麦克白》;二、中国戏剧的开端——话剧1.“春柳社”李叔同:弘一法师李叔同简介李叔同(1880——1942年),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李叔同代表作品:代表作品:《送别》;2.成熟期——曹禺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曹禺中国现代文学之戏剧篇网络课程曹禺简介曹禺(1910-1996年),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
曹禺代表作品代表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作品赏析:《雷雨》中国现代文学之戏剧篇网络课程作者:曹禺创作时间:1933年主要人物:周朴园——周家老爷繁漪——周朴园妻子鲁侍萍——周朴园前妻鲁贵——鲁侍萍丈夫周萍——周家长子周冲——周家次子四凤——鲁家长女鲁大海——鲁家长子故事梗概:煤矿主周朴园和他的续弦繁漪、长子周萍、次子周冲在天津居住。
年轻的繁漪不堪忍受封建家长制的束缚与周萍相爱。
周萍对这不正常关系感到悔恨,为了解脱痛苦而爱上了侍女四凤。
一天四凤母亲来到公馆,原来她就是周朴园的前妻、周萍的亲生母。
雷雨之夜,四凤明白了她心爱的人竟是同父异母的哥哥,一场家庭悲剧发生了……中国现代文学之戏剧篇网络课程《原野》作者:曹禺主要人物:仇虎——潜逃囚犯金子——仇虎前妻,焦大星——仇虎朋友,焦母之子焦母——焦大星母亲故事梗概:入狱多年的青年农民仇虎,在一次押送途中跃下囚车,逃回家乡,一心想报地主焦阎王逼死父亲、奸霸占田地的深仇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