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现场指南(油漆涂层缺陷)
油漆缺陷及解决方法(2)

油漆缺陷及解决方法(2)油漆缺陷及解决方法缩孔(鱼眼):由于被涂面存在异物而使漆面收缩凹陷,可能造成内表面外露。
原因:1、喷房内湿度太高;2、油漆中含有不匹配的成分(使用溶剂不符、含有油脂等污染物);3、喷涂环境中或基材表面存在含硅的化合物;4、喷涂机械手的喷枪表面有油。
预防:1、按照涂装工艺卡正确设置设置喷房温湿度,确保喷涂环境良好;2、确保油漆的洁净,按调漆工艺卡正确调配油漆;3、严禁在油漆车间中使用含硅的物品(如鞋油、口红等);确保待喷件表面的洁净,预处理使用正确的清洗悸;4、按照涂装工艺卡,定期检查并清洗喷枪。
措施:1、用800目砂皮将表面磨平后,重新上件喷涂。
遮盖不良:油漆没有完全遮盖产品表面,透过漆膜可以看见下层表面的颜色。
原因:1、喷涂油漆膜厚太薄、流量太低;2、喷涂程序不正确、喷枪空气帽位置安装不正确;3、机械手雾化空气不稳定;4、由于喷枪空气帽被污染导致机械手扇面不正确;5、机械手扇面空气不稳定;6、旋杯的转速太快、形状不正确。
预防:1、按照涂装工艺卡,正确设置喷涂流量;2、按照程序编制指导手册正确编制喷涂程序;正确安装空气帽。
3、按照涂装工艺卡,正确设置机械手的雾化空气;4、按照机械手日常维护操作指导,定期清洗和更换空气帽;5、按照涂装工艺卡,正确设置善面空气参数;6、正确设置旋杯的转速、流量、电压等参数。
措施:1、用800目砂皮将产品表面打磨后,重新上件喷涂。
失光:漆膜表面平整光滑,但缺少光泽。
原因:1、油漆调配不当(稀料质量太差或型号不对;固化剂添加量超过了规定量或者使用了不配套的添加剂);2、喷房温度太低或湿度太高;3、清漆还没有完全固化就进行抛光;4、漆膜表面受到蜡、油脂等的污染;5、成品因包装不当,而使表面受到蜡、油脂或强力洗涤剂的污染。
预防:1、充分搅拌油漆,按照调漆工艺卡正确调配油漆;2、按照喷涂工艺卡,正确设置喷房的温、湿度;3、确保烘房温度达到要求,待漆膜完全固化后再进行抛光;4、按清洗保养计划对喷房、烘房和流平间定期清洗,确保洁净度;5、按照物流操作规程,正确放置产品。
涂料缺陷与对策

缺陷与对策一、针孔产生原因:1、木材面素材调整不良,材面起毛,填充困难。
2、下涂之干燥不完全,即施与上涂,上涂急速干燥。
3、涂膜中还有尘埃、气泡、油漆粘度过高。
4、涂料与被涂面之温度差异过大。
5、加温干燥时,温度过高,静置时间不够,溶剂未充分挥发。
6、一次厚涂,表面干燥底层仍继续蒸发而突起。
7、使用不良的涂料稀释剂,或错误的涂料稀释剂。
8、反应涂料添加过量的固化剂,或错用固化剂。
9、涂料环境过高,或相对湿度过高。
排除方法:1、素材的调整应彻底完全,砂光达到要求。
2、多次喷涂时,重涂时拉长待干时间,让下层干燥较充分。
3、涂装的作业物应予以彻底清理。
4、被涂物的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相同。
5、加热干燥的场合,涂膜的溶剂充分挥发后(静置时间延长)再施工。
6、避免一次过于厚涂,及调整适当的喷涂粘膜,底层与表面干燥一致。
7、使用时确认正确的稀释剂,及选用适当的稀释剂和涂料。
8、按指定的调漆比例正确调漆,并且充分搅拌均匀。
9、改善作业环境,并控制温湿度在适当的条件,或适当的添加慢干溶剂。
二、气泡产生原因:1、木材表面素材导管深,填充困难,发生气泡。
2、使用粘度过高的涂料。
3、喷涂之空气压力过高,涂料混入空气过多。
4、预热(加热干燥)过于激烈,或急剧加热。
5、涂装表面附着油分、灰尘、汗水等,这些不洁物周围集结水分。
6、压缩机及空气管内有水分,或设备发生水溅到作业物上面。
7、大部分与针孔发生原因一样排除方法:1、导管较深的素材事前作填充后喷涂。
2、适当的调整涂料的粘度。
3、调整适当的空气压力,减少空气的混入。
4、加热干燥时,静置时间需控制,充分挥发后施行。
5、涂装表面时注意表面的清洁,避免污染不洁物质。
6、定时泄掉压缩机水分及加装油水过滤器。
7、参考针孔对策。
三、鱼眼、火山口、开花产生原因:1、被涂料物中有水份、油性或油性蜡等。
2、涂料中有水、油份(空压机为主因)3、作业场所被污染,或用油性蜡污染了环境和作业物。
4、使用过多的添加剂,或涂料不良及使用过期的涂料。
油漆常缺陷及处理方法

油漆常缺陷及处理方法1.、气候和酸性的攻击漆面出现不规则的细纹、有少量脱色、部分剥离或碎裂表面原因受腐蚀性物质的侵害,如双氧水刹车液或酸性电池落在表面的酸雨在新漆表面使用清洁剂预防在新喷漆的表面避免使用清洁剂确保漆膜已经完全固化解决轻微的创伤可以用P2000 水磨砂纸打磨然后用抛光的办法来补救,一旦遭受更严重的腐蚀,就必须用P800 水磨砂纸彻底打磨,确保所有污染物的痕迹已经被去除,然后重新喷涂2、渗色颜色从现有的旧漆层或底漆层渗透到了新面漆上原因现有的旧漆层含有容易渗透的基础底色原子灰未完全干透,呈现出原子灰的颜色。
预防原子灰必须彻底干燥在喷涂前去除表面所有不粘附的喷涂物解决如果面漆只出现少量的渗色而渗色来自中途漆则可通过强制干燥后再重新喷涂。
渗色:面漆吸收了来自下一涂层或旧漆层的颜料①底漆层材质耐溶剂性差;②与油漆不相容的旧漆膜或沥青没有完全去除。
原因:①刚喷涂的面漆出现局部褪色;②如果过多添加催干剂,也会发现此现象;③底漆层由于面漆没有完全喷涂,遮盖不好误认为是渗色。
3、翻黄底层填料引起表面发黄原因油漆或原子灰调配时加入过量的双氧水或催干剂预防需精确计算双氧水或催干剂的量解决用P800-P1000水磨砂纸打磨,喷上环氧/中涂底漆密封隔离后,重新喷涂4、起水泡涂料中残留的水气遇热膨胀聚结后,引起漆面突起及膨胀原因①特别是在裸金属表面或原子灰表面出现的水泡居多,原因是金属件与原子灰在放热的过程中要吸收水份②在高湿低温的环境喷涂作业过程中,由于涂层中残留一定的水份干燥不彻底所致预防①在喷涂前注意不要在即将工作的表面留下汗渍或指纹②只使用经过推荐和认可的材料③各个工序作业前和作业后都要使其所用产品干燥彻底解决在受影响表面上用P1500或P2000打磨干燥过后,重新喷涂5 针孔/气泡大体积的圆形空气泡或水泡,经常出现于接缝区域和角落或超厚的填料及塑料表面原因料屑膜的粗劣毛边干燥时过分加热预防避免厚涂油漆,确保漆膜可以渗至接缝和边角位置使用推荐的稀释剂和掌握正确的喷涂技巧解决用P1000-P1500水磨砂纸打磨,必要时填补小量原子灰在较大的针孔/气泡的位置,然后重新喷涂原因:在接缝区域和角落厚涂层中有白色的气泡出现,由于较厚的涂层在干燥过程中受热表面干燥过快,涂层中的溶剂或稀释剂难以挥发所致6、发白/起雾在漆膜表面形成乳状光雾,特别是在较厚的涂层更为明显原因①在高温潮湿的条件下使用了快干型稀释剂②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使用了干燥过快的稀释剂③因喷涂气压过大使工件冷却,随后出现水汽冷凝而产生的发白④在喷涂施工前车身板材温度过低预防使用高质量的稀释剂,缓慢蒸发解决①对出现发白的工件进行升温烘烤②如果问题不是很严重时,可用抛光处理擦掉③如果表面已经被十分严重影响时,应用P1500 水磨砂纸打磨后,重新喷涂7、污染/工业微尘着色斑点或飞溅斑点,如在漆面上沉淀,或变色或着色的污点原因滴落在漆面上的树液,树脂,湿花瓣,果浆或鸟粪等金属粒子深入漆面中并氧化预防避免在漆面上留有如何灰尘确保漆面已经完全固化解决用清水洗洁后、再用清洁剂擦拭,如果还有剩余物可用P2000 砂纸打磨再用抛光蜡配以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使其恢复光亮;如变色污点和着色点仍留在漆面上则需重新喷涂8、腐蚀/生锈漆面上的疏松的涂层和变色污点,尤其在车身边缘及接缝处常见原因裸露金属表面因意外损坏而暴露或留下的未经过处理钻孔洞裸露金属的表面的漆膜因为污染物而遭受破坏预防确保所有的金属表面再喷涂前都能受到正确的处理和保护如:使用了流动的腐蚀底漆尽快修补漆膜的任何损坏,立即处理新的暴露金属的边缘9、裂纹长期曝晒在室外的板材,如温度、紫外线、水和溶剂等引起漆膜变硬,易碎原因①由于涂层内部干燥不彻底或者使用材料不匹配造成的内部涂层发软,而表漆干燥充分时,在受热过程中内部涂层膨胀时对表漆膜进行的撕裂②未经处理或处理不透而直接喷涂于破裂的旧漆面上漆层太厚预防观察现有的末道漆,在喷涂前修补所有的裂痕如果漆层太厚,打磨旧漆层,在喷涂前须打磨所有较厚的表面解决(注意事项:在对涂层施工时,闪干时间一定要足够,涂层不要喷涂过厚)用P800 水磨砂纸彻底打磨损坏的漆面,有需要填补原子灰,经打磨及补上中涂后重新喷涂10、内含污垢/尘/土在储存或涂料凝结时,外界杂物粘附于末道漆表面,形成包块。
油漆涂层外观质量缺陷

油漆涂层外观质量缺陷
(本文被浏览110次)
(1)干喷:油漆未达到被涂表面即干燥而成粉末状; 油漆达到了被涂表面,但已干燥而不能成膜; 油漆达到了被涂表面,但是油漆还未全部干燥却看上去已成膜。
(2)气泡:涂层表面凸起,内部含有空气或溶剂或水的小泡;涂层干燥过程中,空气或溶剂或水因受热蒸发起泡或使小泡破裂而成凹坑。
(3)尾流、条纹:尾流是指喷嘴喷出的扇形“喷雾”,两端或者中间有较粗的线条形的“漆流”;条纹是指上述“漆流”已喷涂于涂面上,并已成形而呈现条状凸起。
(4)流挂:顶部,—般像冷凝水的水滴状,严重的像已凝固的小水柱;立壁,像凝固的向下流动的水流,流动状态处涂层很薄,两个边缘及向下流动的凝固处,则有较高的凸起;立壁和平面的结束部存在厚厚的堆积。
(5)咬底:覆盖油漆将原涂层“吊起”,并使表面呈现皱皮形状。
(6)结皮:涂层表面呈现凹凸不平,像橘子皮的形状。
(7)流散:某—点的一起去向四周扩散,涂层干燥定型后呈现死火山口的形状。
(8)涂层不干或干燥缓慢:超过了规定的干燥时间仍不干燥,超过了规定的固化时间仍不固化。
(9)发白:涂层表面失去本色,而呈现整体的或局部的乳白色。
(10)针眼:像缝纫针的针尖—样大小的孔散布于涂层表面。
油漆缺陷预防和补救措施

补救措施
根据漆膜检验标准判定其补救措施,一般处理: 面积小时:用800#水砂纸将其表面区域打磨 后,再按照点补的作业规程进行点补,待完全固化 后再用抛光机抛光。 面积大时:直接报废处理。
抛光痕迹 由于抛光处理不当,漆膜受到研磨损伤,表面 可以看到细微的条纹、旋纹或分界线。
原 因 分 析
1、漆膜未充分硬化就进行抛光处理。
颗粒
在漆膜内或表面有杂质微粒,呈颗粒状凸起
Ø
产生原因: 1、油漆结晶或受到污染。 2、喷涂环境污染(喷房、流平间、烘箱、静电除尘设备等)。 3、待施工件表面未处理干净(清洗不干净、打磨不良等)。 4、喷涂过程风向、压差不符合要求。 5、进出喷房工作人员防尘措施不合理。
预防方法: 1、确保供漆系统和管道清洁,必要时在管道中增加过滤装置;确保正 确的漆、投漆操作过程;进货检验应对油漆颗粒大小进行 2、按照清洗保养计划,定期清洁喷涂设备。 3、对待施工件表面灰尘应采用粘布擦拭和在预处理槽液中添加清洗 剂等方法来加强清洁。 4、对喷涂过程各关键点的风向、压差定期监督。 5、操作员进入喷房必须有相应的防尘措施。
补救措施
根据漆膜检验标准判定其补救措施,一般处理: 清漆受损时:用1500#或800#水砂纸将其表面 区域打磨后,再用抛光机抛光。 色漆受损时:用1500#或800#水砂纸将其表面 区域打磨后,再按照点补作业规范进行点补处理, 待漆膜完全固化后再用抛光机抛光。
漆雾
在喷涂过程中,经过雾化后,多余的油漆微粒
流挂
在工件斜面或竖直面的漆膜上出现漆膜局部 变厚,呈波浪、浅滩形状
1、压缩空气太小(雾化空气太小、扇形空气太 小) 2、喷枪、旋杯离工件距离太近,移动速度太慢 3、油漆粘度太低。 4、基材表面温度太低。 5、涂装环境温度太低。 6、涂装环境湿度太高。
油漆常见缺陷及整改措施

油漆常见缺陷及整改措施油漆是对建筑物进行保护、美观和装饰的重要材料。
然而,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原因,油漆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油漆缺陷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1.起泡起泡是指漆膜表面出现气泡,使油漆表面不平整。
起泡常常是由于施工时未及时排除墙面的潮湿、残留的灰尘或油漆层之间的空气等引起的。
整改措施包括:首先要改善墙面的质量,确保干燥且清洁;在施工前应将墙面进行处理,刮除细小的杂质,并提供充分的干燥时间;在施工时应仔细搅拌油漆,确保均匀;避免施工时过度刷涂,以免造成过多的涂料积聚。
2.结皮结皮是指漆膜表面出现网状裂纹或鱼鳞状剥落。
结皮常常是由于施工时底漆层干燥时间不足、遇水或倒入新油漆后未进行均匀搅拌等引起的。
整改措施包括:在施工前应确保底漆层已充分干燥;刷涂新的油漆前应将旧油漆去除干净,并进行充分的涂装表面处理;选用质量良好的油漆,并在使用前进行充分搅拌。
3.走缝走缝是指漆膜出现明显的开裂或裂缝。
走缝常常是由于施工时的油漆层厚度不一致、温度变化太大或油漆的溶剂挥发速度过快引起的。
整改措施包括:在施工时要确保油漆层的厚度均匀一致;避免在高温或干燥的天气下施工;合理调整油漆溶剂的比例,确保挥发速度适中。
4.色差色差是指油漆涂层与设计色号不符或涂层内部出现不均匀的色差。
色差常常是由于油漆原料的质量问题、搅拌不均匀或施工时涂层厚度不均引起的。
整改措施包括: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油漆原料;在施工前应将油漆进行充分的搅拌,确保颜色均匀;在施工时要注意控制涂层的厚度,确保厚薄均匀。
5.粘性粘性是指油漆表面产生不干燥的感觉,容易吸附尘土或沾上物体。
粘性常常是由于油漆中水分过多、环境温度太低或施工时的涂料用量过大引起的。
整改措施包括:选用低水分含量的油漆;施工时要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并避免雨雪天气;合理控制涂料的用量,以避免过多的涂料积聚。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油漆缺陷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在施工之前,我们应充分了解油漆施工的原理和要求,并且选择合适的油漆材料和工艺,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涂料喷涂的常见漆膜缺陷及成因

涂料喷涂的常见漆膜缺陷及成因涂料喷涂是一种常见的涂装方式,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汽车制造和船舶工艺等领域。
然而,在涂料喷涂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漆膜缺陷,如起泡、剥落和裂纹等。
这些缺陷不仅损害了喷涂表面的美观度,还可能降低涂装层的功能性和耐久性。
了解喷涂过程中的常见漆膜缺陷及其成因,对于提高涂装质量和解决涂装问题至关重要。
1. 起泡起泡是一种常见的涂装缺陷,其形成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指定主题:涂料喷涂的常见漆膜缺陷及成因)1.1 涂料本身含有溶剂或挥发性物质,当涂料喷涂在基材表面时,这些溶剂或挥发性物质会挥发产生气体,导致涂料局部产生气泡。
1.2 喷涂过程中使用了低质量的喷涂设备或喷涂工艺不当,喷涂时产生了过高的气压或者出现了颗粒不均匀的现象,使得涂料在基材表面形成气泡。
1.3 喷涂基材表面未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清洁不彻底、存在污渍或油脂等,这些杂质会与涂料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导致涂料起泡。
2. 剥落剥落是指涂料与基材之间的粘接力不足,导致涂料层脱离基材表面。
常见的剥落成因包括:(指定主题:涂料喷涂的常见漆膜缺陷及成因)2.1 基材表面未进行适当处理,如清洁不彻底、存在粗糙或含有油脂等,这些杂质会阻碍涂料与基材的粘结,导致涂料层剥离。
2.2 涂料本身的粘接性能不佳,缺乏足够的附着力和强度。
2.3 涂装时环境温度、湿度以及涂料的固化条件不符合要求,导致涂料不能充分固化,剥落现象发生。
3. 裂纹裂纹是指在喷涂后的涂料膜表面出现裂纹,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涂层性能下降。
常见的裂纹成因包括:(指定主题:涂料喷涂的常见漆膜缺陷及成因)3.1 喷涂基材表面存在应力集中区域,如焊接接头或材料缺陷等,涂料在这些区域的应变差异较大,易造成裂纹。
3.2 喷涂涂料的固化速度过快或过慢,导致涂层内外应力不均衡,从而引起裂纹。
3.3 喷涂涂料的溶剂挥发速度不均匀,导致涂层表面和内部的溶剂含量不一致,出现裂纹。
针对涂料喷涂的常见漆膜缺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1. 在喷涂前对基材表面进行充分的清洁和处理,确保其平整、干燥和无杂质,提高涂料与基材的粘接力。
常见涂料施工缺陷及处理方法

常见涂料施工缺陷及处理方法一、粉化: 涂膜表面有一薄层粉化物,拭之即掉落。
原因:1)内墙漆用于户外,如环氧漆等;2)过度稀释,漆膜太薄,树脂无法有效粘结颜填料;3)底材太疏松,树脂过多渗入基底,无法有效粘结颜填料;4)施工时基底温度过低,成膜不佳;5)基底及环境湿度过高,重涂时间短,通风差,无法完全成膜;6)基底碱性过高,漆膜被破坏;7)测试时未够7天成膜期;解决方法:1)铲除粉化层;2)选用合适的油漆;3)遵循施工规范,切勿过度稀释;4)必要时需选用合适的底漆封固基底;5)保证施工环境符合施工要求。
二、光泽不均: 涂膜光泽不均一,明暗分布,常出现于丝光、半光产品。
原因:1)基底疏松度不均一,对树脂的吸附性不同;2)底漆、面漆施工厚度不均匀;3)喷涂时局部干喷;4)同一面墙使用不同施工工具;5)同一面墙使用不同批号产品;6)未能有效"湿接",接痕明显;7)基底温度过高或油漆干燥过快。
解决方法:1)使用底漆,特别是局部修补处,必须与周边同上底漆后再施面漆;2)确保各层厚度一致,无漏刷;3)确保使用一致工具,在同一面墙使用同一批号产品,在分格区内保证湿接。
4)确保施工条件、施工工艺符合要求;5)根据不同的气候选择合适的稀释剂来调整油漆的干燥时间。
三、起泡、剥落: 涂膜隆起成泡或破裂成皮。
原因:1)基底腻子以石膏粉、滑石粉、双飞粉为主,遇水膨胀,顶起漆膜,特别是外墙;2)基底水分过高,向外扩散时其压力把漆膜鼓起,特别是透气性差的产品;3)土建时防水处理差导致雨水通过裂缝或未上漆基面进入基底,或有漏水,扩散时破坏漆膜。
解决方法:1)铲除所有起泡、剥落部分,若是由于腻子原因引起问题,铲除腻子并用合适的腻子重刮;2)遵循施工规范,做好基底防水层,施工前对基底裂缝进行修补,保证基底水分含量符合施工要求,必要时在局部区域增加漆层以保证阻止雨水渗入。
四、褪色、变色: 涂膜颜色发生均匀或不均匀变化,整体发花,尤其是红色或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