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03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册 1 / 2
(2)20
初中】A 1mm 2.21cm(2.20 ~ 2.25 cm均可)
17.【答案】 8.210−6 s 18.【答案】337.5 0.0250 1 三、 19.【答案】(1) 3min 、 4.4 s (2)①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②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③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测 20.【答案】(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 T 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四、 21.【答案】(1)A 1mm 2.55 (2)1.22 cm 22.【答案】(1)0.6000
第一章综合测试
答案
一、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C 10.【答案】C 二、 11.【答案】提出问题 交流与合作 12.【答案】1cm 2.40(2.38~2.42 均可) 13.【答案】 3.3 cm (3.2~3.4 均可) 3 cm 14.【答案】3.00 15.【答案】误差 错误 错误 误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秒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厘米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毫米D.课桌的高度约为1.5米2.XXX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秒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米处的速度是6米/秒,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米/秒,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25米/秒B.6.75米/秒C.7米/秒D.7.25米/秒3.汽车速度是36千米/小时,运动员速度是10米/秒,自行车1分钟通过0.6千米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4.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5.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6.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7.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s/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8.课外活动时,XXX和XXX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秒内,XXX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2.57厘米、2.58厘米、2.58厘米,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11.选项C。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物质结构B. 物质运动规律C. 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D. 物质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2. 以下哪个单位是力的单位?A. 米B. 千克C. 牛顿D. 秒3. 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为10牛顿,那么它的加速度是多少?A. 1米/秒²B. 2米/秒²C. 5米/秒²D. 无法确定,缺少物体质量信息4. 以下哪个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A.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B.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将改变其运动状态C.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其运动状态D.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加速运动5. 以下哪个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A. F = maB. F = mvC. F = m/aD. F = a/v6.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其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是什么?A. 正比B. 反比C. 无关D. 成二次方关系7. 以下哪个是惯性的表述?A. 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B. 物体受到外力时产生的反作用力C. 物体受到外力时产生的加速度D. 物体受到外力时改变其运动状态的性质8. 以下哪个是重力的表述?A. 物体受到的地球的吸引力B. 物体受到的地球的排斥力C. 物体受到的月球的吸引力D. 物体受到的月球的排斥力9. 以下哪个是摩擦力的表述?A. 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B. 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推动运动的力C. 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力D. 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垂直于接触面的力10. 以下哪个是浮力的表述?A.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B. 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下的力C. 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D. 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向下的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物理学的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
12.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力等于质量乘以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检测试题(有答案及解析)

初三中考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试题一、单选题1.若五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48cm,12.35cm,12.37cm则这本书宽度最接近的是()A. 12.388cmB. 12.365cmC. 12.36cmD. 12.37cm2.张强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坐在奔驰的火车里,静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地向后退去…”张强同学写的“奔驰”、“后退”所选用的参照物分别是()A. 椅背和火车B. 地面和火车C. 火车和地面D. 都是地面3.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是()A. 0B. 800 km/hC. 大于800 km/hD. 小于800 km/h4.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一个普通木块的密度约为0.6g/cm3C. 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D. 珠穆朗玛峰顶的大气压约为1.5×105Pa5.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S内的平均速度是()A. 等于4m/sB. 等于4.2m/sC. 等于5m/sD. 等于3m/s6.由速度公式v=s可知道()t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7.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min内、第2min内、第3min内的路程都是300m,在这3min内做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变速直线运动C. 变速运动D. 无法确定8.我国研制并自行发射的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太阳B. 月亮C. 宇宙飞船D. 地球9.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石家庄市冬天的气温一般在﹣20℃B. 中学生百米赛跑所用时间约为1minC.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D.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200kg10.下列物理事实中,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无关的是()A. 接力赛跑时运动员间进行交接接力棒B. 静止在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C. 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D. 我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km11.甲、乙两人并排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B. 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C. 甲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 甲相对于扶梯是运动的12.下列各种运动中,速度最大的是()A. 奔跑着的猎豹的速度可达40m/B. 在水中游动的旗鱼的速度可达108km/hC. 飞行的褐海燕1分钟能前进5kmD. 百米赛跑某一著名运动员的成绩是9.96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 用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越小,表示运动越快14.一列火车在半小时内以72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其中前20min行驶25km,则火车在后10min行驶的路程是()A. 0.47kmB. 24kmC. 11kmD. 12.5km15.某人在一列以60km/h匀速行驶的车厢以一定的速度向火车头方向行走,走完一节车厢所需的时间需10秒钟;若他以相同的速度向车尾方向行走,走完一节车厢所需时间()A. 等于10sB. 大于10sC. 小于10sD. 以上都有可能二、多选题16.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中,v的大小与S、t的大小无关,与该公式特征相似的还有()A. P=Fs B. ρ=mvC. R=UID. I=UR17.学习物理知识以后,同学们对身边的事或物进行了估测,以下较为贴近实际的是()A. 学校的课桌高约为0.8 dmB. 某同学跑100m成绩为10sC. 步行速度约为1.4 m/sD. 正常人1min的心跳约70次18.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1.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C)A.18 nm B.18 mm C.18 cm D.18 dm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A )3.(淮安中考)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A.小明旁边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沿途的路灯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4.(益阳中考)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
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D)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B)A.10 cm/s B.9 cm/sC.8 cm/s D.7 cm/s第5题图第6题图6.(乐山中考)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C)A.在0~20 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 s时间内的速度大B.在整个40 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整个4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D.在20~30 s内物体的速度为40 m/s7.(益阳中考)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A.在第一个10 s内以10 m/s做匀速运动B.在第二个10 s内速度大小不变C.在第三个10 s内前进了300 mD.在前3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第7题图第8题图8.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A.14 mm B.145 mm C.500 mm D.50.0 mm2.如图是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A B C D3.我国“辽宁舰”航母编队已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航母编队在航行过程中,下列哪个物体相对于“辽宁舰”静止()A.海岛B.弹射出去的战斗机C.远离中的护卫舰D.站立在甲板上的水兵4.当人们坐在奔驰向前的动车上时,以车窗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窗外的树木是向前运动的B.路面是静止的C.行李架上的行李是静止的D.坐在座位上的乘客是运动的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0 cm=12.50×10-2 m=0.125 mB.12.50 cm=12.50 cm×10-2 m=0.125 mC.12.50 cm=12.50÷102 m=0.125 mD.12.50 cm=12.50×10-2 cm=0.125 m6.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63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4 cm B.2.357 cm C.2.35 cm D.2.36 cm7.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B.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D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8.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st 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D .以上说法都不对9.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4 s 内通过20 m 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 s 内速度一定是( )A .5 m/sB .10 m/sC .80 m/sD .无法确定 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 1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东运动B .t 1~t 3时间内甲为匀速直线运动,t 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 .t 2~t 4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 .0~t 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一句是以 为参照物,后一句又是以 为参照物.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要保持 . 12.如图所示,“40”表示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两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min.13.双休日随父母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李晓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从表中可知该车匀速行驶的路程为 ,那么这段时间为 h.14.一辆火车的运动速度是72 km/h;燕子飞行速度可达48 m/s.燕子比火车运动得(选填“快”或“慢”);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由图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5.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2 m/s,人急行横过8 m宽的马路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s.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10 m/s,则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m 处开始穿越马路.16.下表是K8380次列车从连云港东开往徐州的运行时刻表.则该次列车从连云港东到徐州的平均速度是km/h.连徐高铁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如果按照列车300 km/h的速度估算,从东海县到新沂至少需要min.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28分)1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测得该物体的长度为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18.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手表的显示时刻.(图1)(图2)(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s AB=cm,t BC=s,v AC=m/s,v AB=m/s,图2中能够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选填“大”或“小”).(5)观察图指出实验中不足之处:.(6)如果小明在斜面中点处放一金属片,用停表记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至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AB,并用刻度尺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s AB;然后金属片放在斜面终点,在斜面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下滑到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BC和这段时间内小车通过的距离s BC;用测得的数据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小明发现v AB =v BC,于是得出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妥当吗?.为什么?.四、计算题(共6分)19.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郑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0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53分.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郑州需要多长时间?五、综合能力题(每空1分,共6分)20.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过程,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部分数据.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两行数据可知:=+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停车距离(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3)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会变,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大.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二、填空题11、青山 竹排 相对静止12、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 km/h 12 13、80 km/h 40 km 0.5 14、快 9∶10 甲 15、4 40 16、66 8 三、实验题17、B 3.40 247.518.v =st 小 3.70 1 0.028 0.0185 C 大 图中停止的位置未加金属片,不利于测量时间不妥当 小车从顶端到中点时已有速度,所以若在中点由静止释放小车测量时间是不妥当的 四、计算题19、解:(1)轿车从A 地到B 地所用时间: t =10:53-10:05=48 min =4860h =0.8 h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路程:s =120 km -40 km =80 km ,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v =s t =80 km0.8 h =100km/h ;(3)由v =s t 可得从B 地到达郑州的时间:t′=s′v =40 km100 km/h=0.4 h.答:(1)轿车从A 地到B 地用时0.8 h ;(2)轿车从A 地到B 地的速度为100 km/h ;(3)从B 地到达郑州需要0.4 h.五、综合能力题20、长 反应距离 越长 停车距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检测卷-带答案一、单选题1.2024年2月25日进行的仁寿半程女子马拉松比赛中,云南姑娘张德顺跑出了1小时7分55秒的成绩,打破了尘封20年的记录,关于比赛时的估测,下列合理的是()A.比赛时让人舒适的温度约为35℃B.张德顺加速冲刺时,速度约为10m/sC.张德顺的体重约为57kg D.比赛结束时,张德顺的心跳每秒跳10下2.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同时同地从起点出发,并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赛跑,兔子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当它醒来后,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
从龟兔赛跑开始到兔子睡醒的s-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线OBD、OAC分别是它们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线段OAC代表乌龟的运动情况B.兔子的平均速度始终大于乌龟的速度C.0-t1这段时间,选兔子为参照,乌龟向西运动D.乌龟和兔子相遇时,乌龟通过的路程大于兔子通过的路程3.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根据诗意能估算出物体运动速度的是()A.坐地日行八万里B.天台四万八千丈C.桃花潭水深千尺D.春风十里扬州路4.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0~20s内是运动的C.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D.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5.小明在百米赛跑中第1s 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6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7m,则在这3s内()A.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B.后2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C.3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D.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6.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A.12.365cm B.12.37cm C.12.36cm D.12.38cm7.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是几段路程中的速度的平均值B.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不可能相同C.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内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便可以知道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8.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春回大地,万物生长B.夏日树上的荔枝由绿变红C.金色秋天,人们从树上采摘果实D.校园里朗朗书声声声入耳9.汽车以54km/h的速度在沿海公路上行驶;羚羊以20m/s的速度在草原上奔跑;长跑运动员在15min内跑完5000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D.课桌的高度约为 m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s B. s C. s D. s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D.三者速度一样大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9.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10某同学先后三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宽度,测得的数据分别是、 cm、 cm,则测得该物体宽度为()A、 B、 C、 D、11.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是s,队伍全部通过一长100m的涵洞,需耍的时间是()A.60s B.50s C.40s D.20s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10:3B、3:10C、8:15D、15:8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13.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1 / 5
第一章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汽车在公路上疾驶 B.星光闪闪
C.瀑布奔流而下D.春分拂动杨柳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测量时只要有误差出现,就说明实验一定出现了错误
B.误差和错误一样都是不可以避免的
C.多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出现误差
4. 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ﻩﻩ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教室房间的高度约为1.5 m D.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100mm
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5m=1.5×100=150cm B.1.5m=1.5m×100=150cm
C.1.5m=1.5×100cm=150cm D.1.5m=1.5m×100cm=150cm
6.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1-1):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7.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
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
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
图1-1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2 / 5
8.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后3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它在5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4 m/s B.3.75 m/s C.1.5m/s D.无法确定
9.请根据图1-2所示,判断甲、乙两船的运动情况( )
A.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可能静止
B.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C.甲船可能向右运动,乙船一定向左运动
D.甲船一定向右运动,乙船可能向左运动
10.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
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11.图1-3中,甲图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
1
2.
甲、乙
两同
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1-4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
13.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14.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m=__________km ;(2)36km/h=_________ m/s;(3)6min=_______h。
15.小明同学在做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帮他补上:
某同学的身高是15.8,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16.用一把学生三角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高度,共得五组数据如下:(1)4.57cm;
图1-4
图1-2
图1-3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3 / 5
(2)4.56cm; (3)4.44cm; (4)4.58cm; (5)4.59cm。
其中有问题的数据是哪个?。该物体高度值应为多大?。
17.100米比赛时我们是采用相同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_的方法来比较快
慢。
18.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1-5所示。司
机对乘客说“你没动”是以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以为参照物。
1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
最后100m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_m/s,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s。
20.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1-6所
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
小车是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如图1-7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
度是__________。
22.如图1-8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
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23.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1-9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
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1);
(2);
(3)。
2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测平均速度。
图1-5
图1-6
图1-7
图1-9
图1-8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4 / 5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直线运动。(选填“匀速”
或“变速”)
(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
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选填>、<、=)
四、计算题
25.周末小明同学从东城乘车去龙悦湖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看见路边
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保持现有速度不变,从交通标
志牌处到龙悦湖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26.一列火车长200m,以20m/s的
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问火
车全部通过该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第一章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
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C 6.C 7.A 8.A 9.C10.C 11.B 12.D
二、填空题
13.米 m 14.秒 s
14. 0.05 10 0.1
15.dmm/s
16.4.44cm4.58cm
17.路程 时间
18.汽车 地面(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
19.4 25
20.甲 丙 乙
三、实验题
21.1mm3.80cm
图1-11
图1-10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5 / 5
22.变速 12.5 0.125
23.(1)刻度尺没有放正(2)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3)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24.刻度尺 秒表v=s/t变速v3>v1>v2
四、计算题
25.(1)从图可知 v车=60km/h
(2)t=s/ v车=9km/60km/h=0.15h
26.1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