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步走战略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1)

高一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1)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建设方面) 2、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建设方面) 3、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温馨提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主要
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五个方面。以上仅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中选取与经 济相关的内容作介绍。
党的16大又将第三步奋斗目标进一步具体 化: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 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 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 一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 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 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关于总体小康(已达到) 1、历程 2、成就 ▲关于全面小康(进行中) 1、原因:A)我们现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
不平衡的小康 B)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我国现处在战略机遇期
2、目标: 3、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P87)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 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 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另外还有三个方面: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 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 经济水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我国现代 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从 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 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 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

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从古至今,小康是我们关乎理想的状态,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奋进向前的动力。

自1979年,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之家”,我们开始了建设小康之路。

从十六大界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到十七大的“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再到十八大“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示着小康的观念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

毛概第六章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15版)

毛概第六章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2015版)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 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明天,中国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13亿人共同奋斗,一 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 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谢谢大家!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郑晓光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什么是社会发展战略?
社会发展战略就是根据本国社会政 治、经济、文化发展各种条件和因 素的分析、估计和判断,对社会、 经济发展的全局作出的根本性、长 远性的规划。
意 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伟大胜利
是中华名族发展 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是人类历史上 的一个奇迹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 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 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 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毛泽东在1955年3月21日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开幕辞中,首次提出中国 要在大约几十年内,追上或 者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 主义国家。 “我们在整个世界上, 应该有这个责任超过美国、 赶上英国。如果不能超过美 国,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 大,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 的球籍。”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示 (人均4000美元)
富强 小康 温饱
(人均800美元)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规定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邓小平总结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整套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步骤和重点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战略步骤(1)“小康”目标的提出与“两步走”的设想1964年12月,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两步设想:第一步,用15年时间,即到1980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将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这个两步走的四个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后,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1979年3月提出到20世纪末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

同年12月,他把这样的现代化水平称为“小康”。

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党中央制定了分两步走,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第一步,前十年,即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后十年,即到2000年,在新的基础上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再翻一番,人民物质生活达到小康。

前十年打基础,后十年高速发展。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全面阐述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构想,在党的文件中将“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表达出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已经基本解决(1987年)。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达到800美元),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1995年基本实现)。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蓝图。

这一战略指导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一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一步是农村现代化。

农村是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民是我们党的根基和力量源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

这一步的核心内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二步是城市现代化。

城市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驱动力,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标志。

我们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镇化发展。

这一步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城市规划和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建设智慧城市,形成富有活力和包容性的现代化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三步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我们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生活改善这个中心任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由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

这一步的核心内容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完善经济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总结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即为农村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这一发展战略既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着眼于长远发展,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们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为实现这一人民期待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让我们携手打造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

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
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中国历史上的小康理想 “小康”一词,在《诗· 大雅· 民劳》 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 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 在中国历史上,“小康”有两层 含义:一层是普通老百姓的理想 生活水平。是指一种介于温饱与 富裕之间的生活状态,即温饱有 余而富裕不足。《诗经》中讲的 小康就是这个意思。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中国 日本 美国 新加坡 加拿大 世界平均 1980年 220 10390 13030 4860 11150 2540 1990年 320 26400 23560 11730 19800 4090
(单位:美元)
1995年 520 39720 28150 23060 19880 5000
小 康 社 会的提出
1979年,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 化” 概念。12月6日,前来中国访问的日 本首相大平正芳向邓小平提出了这 个问题。邓小平解释说:“我们的 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 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中国式 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 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 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 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 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 的水平,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 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 康的状态。”
“中国式的四个 现代化”、“小 康”概念的提出, 标志着中国现 代化发展战略 目标的重大调 整。邓小平在 1987年4月30明 确提出了“三步 走”实现中国现 代化的战略构想 。 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写进了大会的报告 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并且把第三步目标实现的时间进一步确定为21世纪中叶。 这样,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战略由此确立。
“大同”社会,是千百年来中国 人的理想。

三步走,小康社会

三步走,小康社会

“要建成跟北京、上海一样的大马路、大广 要建成跟北京、上海一样的大马路、 大花园! 场、大花园!”位于西部的一个贫困县 豪情万丈” “豪情万丈”。 无独有偶,东北地区一个欠发达的县也" 无独有偶,东北地区一个欠发达的县也"不 甘示弱":"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甘示弱":"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 实现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
如此,大多数人不禁有这样或那样的 如此, 疑问:在中国当前的现实里,作为“总体 疑问:在中国当前的现实里,作为“ 目标”的小康究竟是谁的小康? 目标”的小康究竟是谁的小康? 虚高的 GDP后面 又有多少人是学无所教、 GDP后面,又有多少人是学无所教、劳无 后面, 所得、病无所医、老无所养、住无所居, 所得、病无所医、老无所养、住无所居, 又如何能说达到小康呢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 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 ‘‘三步走’’的发 三步走’’ 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987年10月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我 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1981~ 1981~1990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温饱问题;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1991~2000 1991~2000 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 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 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 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 本实现现代化。 本实现现代化。
这里,对于民主法制和 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 没有提出具体的量化指 标,所以只能作为一个 基本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三: 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主要是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 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也有 待提高,精神生活还需丰富.
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共同说明了什么?
理想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 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 不平衡的小康。
本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在本世纪头 20年,集中 力量,全面 建设惠及十 几亿人口的 更高水平的 小康社会
经济更加发展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经济 政治 文化
可持续发展 (社会)
理想
1、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展望2020年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
1.人生理想分类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有着不同的社会理想. 3.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4.为什么树立这样的共同理想? (根据 意愿 作用) 5.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6.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7.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8.党的17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要求 9.展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景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理想(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系 11.为实现共同理想(全面小康),我们应当如何做?
畅谈理想
我的理想是获得博士学位,掌握丰富 的科学文化知识。
自身理想 家庭理想
我希望我的家庭越来越和睦,老人健 康长寿,全家幸福美满。
我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是做一名高水平 的医生,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我期望我们的国家,法制越来越健全, 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职业理想 社会理想
孔子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弃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已.是帮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结合课本P113内容来梳理。
理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步走战略、 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20年
邓小平把人均GDP800~1000美元确 定为小康水平的重要指标。
材料一: 786~312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3126~9655美元 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65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国家统计 局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854美元。 材料二:
2004年人均可支 配收入 城 镇 农 村 9422元 2936元 城乡差距 1983年为 1.82:1 2004年为 3.2:1 项 人均国内生产总 居民人均收 入 目 值GDP 区 1978年 1998年 1978 1998 域 年 年 东 1765元 9522元 部 西 1349.8 部 元 东部 是西 4031 元 部的 1.5倍 东部 是西 部的4 倍
1.人生理想分类 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有着不同的社会理想. 3.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4.为什么树立这样的共同理想? (根据 意愿 作用) 5.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6.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7.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二步目 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8.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8.党的17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要求 9.展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景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理想(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系 11.为实现共同理想(全面小康),我们应当如何做?
第三步 到21世纪中 叶,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 发达国家水平, 人民生活比较 富裕,基本实 现现代化。
所谓小康,是指生活水平高于 温饱但还不够富裕,达到丰衣足食、 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精神健 康充实的一种程度。 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 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 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 劳动环境的改善。
鲁 迅
实业救国
学医强国
从文醒国
人为什么要活着?如果只 是为了自己,为家庭而活着, 那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 国家为社会为集体为他人的 利益,尽心尽力的工作,毫 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聪明才 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 意义, 才是光荣的人生。 鲁迅为什么会三易其志? 请结合江泽民的话语说说我们应当如何处理个人理想与 共同理想的关系.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
把我国。
现阶段,我们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共同理想?
温馨提示
根据……提出 反映……愿望 作用……
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 情提出来的,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 望.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 大精神动力.
你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
理想
实现共同理想是一个长期而 复杂的过程,必须分阶段、分步 骤地向前推进。
理想
结合课本P111页内容,找一找:
党的十三大制定的三步走的发 展战略是什么?
理想
第一步 到1990 年,实现 国民生产 总值比 1980年翻 一番,解 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
第二步 到20世纪 末,是国 民生产总 值再翻一 番,人民 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我们从中能悟出什么道理?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 有着不同的社会理想.
共同理想是一定历史时 期人们共同的向往和追求, 它是一种社会理想,是大家 的共同愿望。
你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 想是什么吗?
理想
理想
个人理想要与共同理想是互相统一的。 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当代青年要把 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 现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比较落后,但我认为只要 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奋起直追、加快发展,就会 很快超过发达国家。
“欲速则不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急于 求成,国家的发展应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 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