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指导与管理要点与技巧培养

优先选择腹部、大腿外侧 、上臂外侧等部位,避免 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
注射方法
捏起皮肤形成皮褶,垂直 进针,推注药液,停留10 秒后拔出针头。
规范操作演示
通过视频、图示等方式展 示正确注射步骤和注意事 项。
GLP-1受体激动剂等其他注射类药物介绍
GLP-1受体激动剂
通过刺激GLP-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 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同时具有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 血脂等益处。
了解糖尿病知识
家属应学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等
方面的注意事项。
01
协助患者自我管理
02 家属可以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
、提醒用药时间、陪同患者进行
适当的运动等。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和压力,提高患者的自
03
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与医生保持沟通
04 家属可以与医生保持联系,及时
糖尿病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 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 征,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 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
全球范围内,糖尿病发病 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 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具有不 同的流行病学特点,其中2 型糖尿病占比较大。
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作用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等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及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药 物治疗方案。
02
安全性
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避 免使用对患者有害的药物。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合理的药物治疗是控制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糖尿病的合理用药进行探讨。
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唯一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则是在口服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的选择。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需要个体化的调整,根据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糖尿病控制目标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
通常,患者需要通过血糖监测来调整胰岛素剂量,以达到血糖控制的目标。
二、口服降糖药物除了胰岛素治疗外,口服降糖药物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的常见选择。
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减少肝葡萄糖的产生,改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格列米脲等,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帮助降低血糖。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可以延缓小肠对餐后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血糖的上升。
- 肠促胰岛素抑制剂:如胰岛素释放增强肽1类似物,在餐后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如达格列净,可以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
2. 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目标、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特点来确定。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用药方案。
3. 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并定期复查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
-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低血糖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 遵守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不烟不酒等。
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

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影响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们。
针对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用药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探讨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
一、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的重要性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持续服药。
用药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掌握糖尿病用药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药物的有效使用。
1. 保证药物的准确使用:通过用药教育,患者可以了解每种药物的作用、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因误服或漏服药物而导致血糖控制失衡。
2. 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教育能提醒患者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就医处理。
3. 增强药物依从性:用药教育可帮助患者理解糖尿病用药的重要性,并提供正确的用药方法,鼓励患者坚持良好的用药习惯。
二、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的内容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详细介绍不同类别的糖尿病药物,以及它们在体内的作用机制。
这可以帮助患者了解每种药物的特点,为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提供依据。
2. 药物使用方法和剂量调整:对不同药物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口服药物的用法、药物的剂量调整时机和方法等。
此外,还要强调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定期复诊的重要性,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
3.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患者需要了解每种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掌握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例如,胃肠道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用药时间或与饮食相结合进行缓解。
另外,患者还需要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其他潜在风险。
4. 营养与药物互动:合理的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
用药教育应当提及药物与饮食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食物对药物的影响。
例如,有些药物需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或需要避免与某些食物同时摄入。
三、糖尿病患者用药教育的方法要使糖尿病患者正确掌握用药知识,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教育方法。
糖尿病合理用药

糖尿病合理用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在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以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限制糖分的摄入,可有效控制血糖的上升。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控制手段,通过药物的使用可以帮助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而生活方式改变则包括增加体力活动和保持正常体重,这对于控制血糖和改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药物治疗方面,糖尿病患者需要依据医生的建议,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用药。
首先是胰岛素治疗,对于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症或进展迅速者,胰岛素是必要的。
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注射,患者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
其次是口服降糖药物,这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按照医生的剂量和时机进行正确的用药。
合理用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合理用药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如果患者使用药物不当或者过量,会导致血糖过低甚至发生低血糖,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其次,合理用药还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如果使用昂贵的药物或者频繁更换药物,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患者应当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使用规范进行长期稳定的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重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患者应该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健康食物。
此外,适量的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和体重的维持。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患者还应该注重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社区糖尿病病例管理中的药物合理使用指导原则

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在妊娠期使用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应尽量避免使 用。
密切监测血糖和胎儿情况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和胎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管理
1 2
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根据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 式,避免药物蓄积和副作用的发生。
06
特殊人群的糖尿病用药管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管理
优先选择低血糖风险较低的药物
01
如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等。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02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应注意药物间的相
互作用。
调整药物剂量
03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肝肾功能逐渐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
力下降,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 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提高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自我管理 能力。
01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药物组合和剂量,避免一刀切的 治疗方案。
02
03
0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各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 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未 来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挑战之 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过规范的病例管理,患者可获得持续、全 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 力,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医疗负担
有效的社区糖尿病病例管理可减轻患者对医 疗资源的过度依赖,降低医疗支出,提高医 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来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糖尿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容易犯一些错误,感觉不到药的效果或者出现副作用。
本篇文章将针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中容易犯的错误进行解析,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以达到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用药错误分析随意停药有些糖尿病患者在感觉血糖水平降低后就随意停止药物的使用。
实际上,停药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影响用药效果,并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不按时使用药物糖尿病患者如果不按时使用药物,会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
如果时间间隔过长,不仅会引起血糖升高,还会导致低血糖症状,例如头晕、出汗等。
自行调整剂量一些糖尿病患者会根据自己的感觉,自行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
这样做容易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增加心血管病、神经病等并发症的风险。
不注意用药时间和方法一些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时没有注意时间和方法,例如将药片分成两半或嚼碎吞下,会影响药效,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建议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定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遵守医生的建议,不能随意停药、增加或减少剂量。
药物的使用量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合理分配每天用药的时间。
注意药物存储药物存放在阴凉、干燥和无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药物失效。
应该记住药物的保质期并在过期前使用完毕。
妥善处理病情波动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早期症状,及时测量血糖水平,并向医生汇报病情。
如果病情变化明显,应及时咨询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不要自行处理。
清晰的用药记录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记录自己的用药情况、血糖测定值以及备注。
清晰的用药记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病情,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建议定期随访糖尿病患者可以定期到医院或诊所进行随访,及时了解病情,调整用药方案,并掌握预防并发症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良好的治疗方案需要病人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规定。
在用药过程中,病人应该关注药物使用规范,注意药物存储,处理病情波动,清晰的用药记录,建议定期随访。
糖尿病人群健康教育指导

糖尿病人群健康教育指导
糖尿病人群的健康教育指导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进行长期的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
1. 健康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避免高糖食物和饮料。
建议饮食以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乳制品、瘦肉和鱼类为主,并分次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2. 合理饮水:糖尿病患者应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有助于稀释血液中的糖分,并有利于身体代谢废物。
3. 控制体重:糖尿病患者应保持适当的体重,控制肥胖状况。
如果体重超标,建议进行适当的锻炼和合理的饮食管理,调整能量摄入和消耗。
4.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测量血糖水平,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和饮食。
5. 合理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如胰岛素或口服药物。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6. 积极锻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和体重,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
7. 管理心理压力:糖尿病患者应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避免长期紧张和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
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爱好、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8. 与医生保持沟通: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复诊,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和配合,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计划。
最后,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此外,及时治疗其他疾病并遵循医生的建议也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用药安全及指导-讲座(1)

糖尿病用药安全及指导-讲座(1)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控制。
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药物使用也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需要认真合理的用药安全管理和指导。
药品的选用和合理用药是糖尿病治疗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或病情的糖尿病患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通常来说,糖尿病治疗主要分为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两类。
口服药物包括糖尿病平和胰岛素增敏剂两大类。
而注射药物则分为快速和长效两种。
通过了解病情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出现副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
遵循用药的适度原则也是糖尿病用药的重要指导原则。
药物的多少、频率、时间以及用量等指标都应该按照患者的病情情况来合理控制,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此外,药物的检测也不能忽视。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测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药物的副作用和异常现象。
开展有关糖尿病用药安全及指导的讲座非常有必要。
讲座内容应以药物种类、用药的注意事项、副作用预防等方面的核心内容为主题,向广大的糖尿病治疗患者和药师提供详细、科学的循证医学指导,并通过动态互动交流,加深对药品合理、正确使用的知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糖尿病治疗需要多角度综合管理,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用药,全方位的调理,糖尿病患者能够控制血糖、减轻病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与糖尿病相关的人都应该积极参与,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态度下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诊断为糖尿病后不要病急乱投医,尤其是不能盲目服药,因为糖尿病的治疗个体化很强,患者血糖、血脂、肝功等情况不同,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不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不同,治疗的方案也都是不同的,所以叫“同病异治”。
糖尿病的治疗,除少数患者为胰岛索依赖型而必须注射胰岛素外,大多数,只需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口服一些降糖药而使病情得到控制。
在目前来说,糖尿病是要终生治疗,为保持良好疗效,并安全用药,必须合理使用降糖药物,须注意以下几点。
1.胰岛素替代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用胰岛素长期替代治疗,由于胰岛素在胃中被破坏,故只能注射,应注意掌握正确的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和剂量,注射部位。
1.1注射部位
应选择皮肤松弛处如上臂、大腿或腹壁的皮下脂肪层,较常见注射部位皮肤萎缩,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防局部组织硬化,影响吸收。
身体部位不同,药物吸收速度也不同。
由快到慢的次序是:腹壁、前臂外侧、大腿前外侧。
注射后15—30min内进餐,以免发生低血糖。
在使用混合型胰岛素前,应将药物上下颠倒摇晃,使药液充分混匀,然后马上注射。
1.2速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如优泌乐、诺和锐等。
研究表明,速效胰岛素在给药5—10min内即可发挥降糖作用,作用可持续3。
5h,故应在餐前5min左右注射。
这样可使胰岛素吸收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达到同步,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并减少低血糖的危险。
1.3短效胰岛素
即普通胰岛素,如诺和灵R、常规优泌林等。
研究表明,短效胰岛素一般在用药O.5h 后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持续3—6h,故应在餐前半小时给药。
这样可使餐后高血糖的危险度减至最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减至最低。
1.4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N、中效优泌林等。
研究表明,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2~4h起效,作用持
续lOh以上。
临床一般采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配合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
之所以选择睡前注射,是因为这样既可有效地控制夜间直至次日的空腹血糖,又可减少夜间低血糖的风险,临床效果较好。
对于全天基础胰岛素缺乏的病人,也可在早餐前和睡前分别注射中效胰岛素,然后在白天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
1.5长效胰岛素
严格地讲应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即甘精胰岛素),如来得时、长秀霖等。
长效胰岛素注射后血药浓度平稳,作用时间可维持24h,每日仅需注射1次,便可提供全天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因而可以固定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注射,十分方便、灵活。
通常还需在三餐前配合使用短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1.6胰岛素的保管
未开封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笔芯应盒装,并应储存于2~8℃冰箱内,可保持活性不变2—3年。
如果需要长途携带,可将胰岛素装在专用的盒子里,到达目的地后再放入冷藏箱中。
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剧烈震动,因为胰岛素分子结构中的二硫键会出现断裂,从而破坏其生物活性,导致药效丧失。
乘飞机旅行时,胰岛素应随身携带,千万不可随行李托运,因为托运舱与外界相通,温度可降至零度以下,这样会使胰岛素变性。
使用中的胰岛素可以室温保存。
温度不超过30℃,可保存28d,所以开封使用后的胰岛索不必再放入冰箱冷藏。
而且反复的剧冷剧热更易造成胰岛素失效。
尤其是不能将装上笔芯的胰岛素笔放入冷藏箱,反复放入取出,如果针头未取下,胰岛素药液在热胀冷缩过程中会吸入空气形成气泡,造成注射量不准。
因此,每次使用胰岛素笔注射完成后,只需将针头取下,室温保存即可。
2.口服降血糖药嘲
2.1注意合理选择药物
口服药物品种较多,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
应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及不同的药物特点来选药。
如2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首选双胍类,伴高血脂者可选用达美康,肾功能不好者可选用糖适平(仅5%从肾脏排泄),餐后高血糖用α一糖苷酶抑制剂。
2.2注意用药时间
如达美康、美吡哒、糖适平等,服药时间应选择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降糖灵等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应指导患者餐后服用;α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用制剂有拜糖平,应在进第一口食物时咀嚼服用,避免与抗酸药、肠道吸附剂及消化酶同时服用,以免降低其降糖作用。
向患者交代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副作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便调整用药剂量。
2.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嘲
糖尿病患者并发其他疾病时,联合用药可能有益,但也可能有害。
联合用药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选择。
联合用药可使每种药的选用剂量减少,当然副作用也减小。
每种药间有互补性,能更好适应患者多变的病情。
常用的联合疗法,如磺脲类+双胍类或葡糖苷酶抑制剂、双胍+葡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治疗+双胍类或葡糖苷酶抑制剂等。
联合用药的一般原则是,2种降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联合选用,不提倡3类降糖药物联合选用同。
糖尿病患者有窦性心动过速及高血压时,若将格列本脲(优降糖)与普萘洛尔(心得安)联用,格列本脲的作用强而快,普萘洛尔又能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会掩盖低血糖引起的心率增加等征象,故不宜同服。
患糖尿病兼支气管炎的患者,若将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与磺胺药复方新诺明合用,会使血中降糖药浓度增加,可出现低血糖,故二药应间隔使用。
糖尿病患者患血栓性静脉炎时,若将甲苯磺丁脲与双香豆素同服,甲苯磺丁脲可置换后者,使其浓度增大,引起出血;而双香豆素又能抑制甲苯磺丁脲的代谢与排泄,使其半衰期由原来的5h延长到18h,易发生低血糖。
格列本脲、氯磺丙脲与双香豆素联用也有类似情况,故不宜合用。
糖尿病患者患风湿热时,若将阿司匹林与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等联用,阿司匹林既能置换口服降糖药,使血药浓度增大,又能减慢降糖药的代谢与排泄,再则阿司匹林本身也有降糖作用,以致发生低血糖昏迷,故宜改用萘普生治疗风湿病。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与苯乙双胍片(降糖灵)合用,可产生大量乳酸,酿成酸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故需改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
此外,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某些制剂中含糖成分,可根据需要选用同类产品中的丸剂、片剂等无糖制剂。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期间,饮酒极为有害,酗酒会抑制肝内药酶的活性,使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引起严重的低血糠,甚至死亡;少量多次饮酒却能促使
药酶分泌,使降糖药加速代谢,降低疗效。
同时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如乙醛的氧化受到降糖药的影响,能使血液中乙醛浓度增高,产生毒性反应,如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出汗口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甚至休克,因此必须禁酒。
2.4外出时随身携带病历卡和食品以备急用
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一张卡片,注明所患疾病、住址和联系电话,以便发生低血糖昏迷时的紧急救治及迅速联系家属。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不足或未进食的状态下剧烈运动,均可发生低血糖症,血糖水平过低,首先受影响的是大脑,为保护大脑,机体利用储备的糖原产生葡萄糖,该过程涉及肾上腺素的释放,常引起饥饿、焦虑、神经质和颤抖,大脑缺乏葡萄糖引起头痛。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经常随身携带糖果,以备不时之需。
3降糖药漏服补救
按时、定量用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希望每个患者尽量不要漏服药物,一旦漏服,要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把由此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
3.1漏服口服降糖药及时补救
如果您偶尔忘记服药,为安全起见,可以选择及时补救。
例如本应餐前口服的磺脲类药物,饭吃完了才想起来药还没吃,此时可以抓紧补服。
也可临时改服快速起效的降糖药——诺合龙。
以挽回因漏服药物对疾病的影响。
但如果已到了快吃下顿饭的时间才想起来,补服或者和下顿饭前的药物一起服用,有可能由于药物作用太强而引起低血糖症。
正确的做法是在服药前先查血糖,如果血糖较高,可以临时增加原来的用药剂量,并把服药后进餐的时间适当后延。
若餐后血糖仍然比较高,对于年轻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
α一糖苷酶抑制剂要求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餐后再吃效果较差。
如果饭后才想起没服该药,不一定非得再补服。
当然.最好尽量减少忘记服药的情况发生。
3.2漏服胰岛素的补救
胰岛素要求在餐前注射,如病人吃完饭了才想起胰岛素还没有打,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对于使用超短效胰岛素(如诺和锐)治疗的病人,可以在餐后即刻注射,对疗效影响不大。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的患者,如果早餐前忘记打胰岛
素了,也可在餐后立即补注,其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
如果想起来时已快到中午,应检查午餐前血糖。
当超过10mmoFL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切不能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合并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3.3容易忘事的老年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记忆力减退.容易漏服。
轻度到中度血糖升高的患者可以根据病人情况选择长效的口服降糖药,如每天只需要口服一次格列吡嗪、达美康缓释片或者是格列美脲。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
患者很容易根据广告的宣传自行用药。
要糖尿病患者按医嘱用药,切莫有病乱投医。
医生和药师不仅要对每个患者的疾病状态有正确的了解,而且要对使用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了如指掌,仔细地指导病人正确、合理、安全、经济的用药,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才能够使糖尿病患者不相信游医药贩,增加用药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