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骨骼PPT课件

合集下载

颌面部局部解剖—颌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颌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下颌隆突:下颌孔的前上方,是由喙突和髁突分别往后 下方和前下方汇合而成的骨嵴。此处由前向后有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越过。
下颌舌骨沟:下颌孔的下方有一向前下的沟,沿内斜线 的下方向前延伸,沟内有下颌舌骨肌神经、血管经过。
翼肌粗隆:下颌小舌的后下方骨面比较粗糙,称之,是 翼内肌的附着处。
(4)外面:
(三)大翼
下颌切迹:髁突与喙突之间凹陷,又称乙状切迹。有咬肌 血管、神经通过。
(3)内面:
下颌孔:漏斗状,开口朝向后上方。孔的前方有下颌小舌, 为蝶下颌韧带附着处。
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其 位置相当于下颌磨牙平面上方约1cm处。行下牙槽神经 阻滞麻醉经口内注射时,为了使针尖避开下颌小舌的阻挡, 接近下牙槽神经,注射器针尖应到达下颌孔上方约1cm 处。
易于发生骨折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骨质更薄 4.髁突颈部 由于下颌骨上有咀嚼肌附着,咀嚼肌的牵拉方向不
同,常使骨折块发生移位,产生咬合错乱,有的还可 能使舌后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来自下牙槽动脉,周围软组织的动脉,如 翼内肌动脉、翼外肌动脉、颞下颌关节囊动脉、颞肌 动脉、咬肌动脉和舌下动脉等。
上颌结节:是后面下部比较粗糙 的圆形隆起,是翼内肌浅头的附 着点。
牙槽孔:后面中部、上颌结节上 方有数个小骨孔,是牙槽管的开 口,向下通入上颌窦后壁,有上 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上牙槽 后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药物应 注入牙槽孔周围。
(3)上面:即眶面,构成眶下壁的大部。
眶下沟:向前、内、下通眶 下管。
垂直部:鼻腔的后外侧壁,外侧面有翼 腭沟与上颌体内面和蝶骨翼突前面的沟, 共同形成翼腭管。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2)重力性皱纹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肌
肉松驰、骨萎缩和皮肤弹性减弱松弛下垂所 致。上睑部皮肤下垂形成“肿眼泡”;下睑 因眶隔萎缩、眶内脂肪疝出,使皮肤臃肿下 垂,形成“眼袋”。
腮腺咬肌区




腮腺和咬肌及其表面的软组 织合称为腮腺咬肌区。 (一)境界 前界:咬肌前缘; 后界:胸锁乳突肌、乳 突及二腹肌后腹的前缘; 上界:颧弓和外耳道; 下界:下颌骨下缘; 内侧界:咽旁间隙; 外侧:皮肤。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 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 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 鼻底,两侧界为内眦与鼻翼点的 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 为唇面沟,下以颏唇沟与颏区分 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 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 缘为界。
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 腮腺区:耳前淋巴结、耳大神经; 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 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 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 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 在腺体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 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 直达该肌前缘。




5)鱼尾纹:外眦附近,皱纹粗细不等, 放射状排列,为环形眼轮匝肌收缩所 致。 6)鼻唇沟纹:构成鼻唇沟外侧缘, 系上唇外上方呈放射状排列的表情肌 收缩所致。 7)颏纹:颏部,横向排列,是颏部 肌收缩所致。 8)唇纹:位于上、下唇皮肤表面, 唇中部者呈垂直状,两侧者上、下唇 皱纹分别向外上或外下斜行,在口角 附近呈放射状排列。 9)颊纹:颊部,鼻唇沟纹外侧,略 与鼻唇沟纹平行。

口腔颌面部解剖精品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精品PPT课件

口底
(一)牙冠、牙列及牙弓(teeth)
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 牙和磨牙
牙冠的表面标志
(一)唇(lips)
有上唇和下唇 ,联合处 构成口角
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 发部位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范围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 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 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
器官
以经过眉间点、口 裂水平的二水平线 为界,可将颜面部 分为三等份,上 1/3、 中1/3、下 1/3。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推荐使用)
恒牙编号: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乳牙编号: 55 54 53 52 51 │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 71 72 73 74 75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前牙与后牙 萌出时间:6岁左右开始萌出
第2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 应用 解剖生理

口腔颌骨解剖课件.ppt

口腔颌骨解剖课件.ppt
vv
(二)上颌骨的结构特点 :
(1)骨质厚薄不一 (2)固定骨 (3)由许多窝、腔、嵴构成 (4)与邻骨连接复杂、易骨折 (5)上颌骨为被动性受力骨
vv
骨折好发部位:
LeFort I 型骨折线:梨状孔下部→上颌结节 LeFort II型骨折线:鼻骨、泪骨→颧骨下方 →蝶骨翼状突 LeFort III型骨折线:鼻骨、泪骨→颧骨上方
vv
vv
vv
vv
vv
上颌骨抵抗外力的结构基础:
1.三对支柱 2.拱形结构 3.窦腔作用 4.牙槽骨夹层作用
vv
(三)上颌骨的血供 神经支配 淋巴回流: 1.血供:来自颌内动脉分支 2.神经支配:上颌神经 3.淋巴回流:广泛.颌下,咽后,颈深淋巴结.
vv
二.下颌骨(mandible):
(一)外形: 水平:下颌体 垂直:下颌支
vv
第一节 骨
一.上颌骨(maxilla):
(一)外形:上颌骨的解剖 形态不规则,可分为一体 四突。
vv
1.上颌体:分为前外面、后面、上面、内面。
(1)前外面:又称脸面
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 方0.5㎝处椭圆形孔,孔 内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
尖牙窝 :
vv
(2)后面:又称颞下面。 颧牙槽嵴 : 上颌结节 :
vv
内面: 下 颌 孔: 下颌小舌: 翼肌粗隆: 外面:
较粗糙, 有嚼肌附丽。
vv
下颌管:
vv
(二)下颌骨的特点: 1.骨皮质厚、致密。 2.骨小梁疏松,排列成有规律性
牙力轨道 肌力轨道 正中联合处交叉排列
vv
3.存在薄弱部位,易发生骨折 正中联合 颏孔区 下颌角 髁状突颈部
vv
(三)下颌骨的血供 神经支配 淋巴回流 1.血供:下牙槽动脉 2.神经支配:下牙槽神经 3.淋巴回流:颌下和颈深淋巴结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一、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一)面部分区
根据面部形态及解剖特点,可以 分为以下各区: 1.眶区:四周以眶缘为界, 为视器所在。 2.鼻区:上界鼻根点,下界 鼻底,两侧界为内眦与鼻翼点的 连线,为鼻所在。 3.唇区:上界鼻底,两侧界 为唇面沟,下以颏唇沟与颏区分 界,为口所在。 4.颏区:上界为颏唇沟,两 侧界为口角的垂线,下以下颌下 缘为界。
腮腺浅叶周缘神经血管的排列
(1)腮腺浅叶上缘神经血管的排列:从后向 前依次为: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 脉、面神经颞支及颧支。 (2)腮腺浅叶前缘血管、神经的排列: 从上导到下依次为:面横动脉、面神经颧 支、面神经上颊支、腮腺导管、面神经下 颊支及下颌缘支。 (3)腮腺浅叶下端神经血管的排列:从 前向后依次为:面神经下颌缘支、面神经 颈支、下颌后静脉。
底向外,尖朝内突向咽旁间隙, 分为上、外、前内及后内四面。 各面隔腮腺鞘与下列结构相毗邻: 上面:形凹,邻外耳道及颞下 颌关节后面; 外面:邻浅筋膜(含耳大神经、 颈阔肌、腮腺浅淋巴结); 前内面:邻咬肌、下颌支、翼 内肌后部; 后内面:与乳突、胸锁乳突肌、 二腹肌后腹、茎突、茎突诸肌及 第Ⅸ-Ⅻ对脑神经和颈内动、静 脉相毗邻。
• 腮腺鞘浅层密切连于腺而附 于颧弓,深层附于颅底,而且 增厚形成茎突下颌韧带,介于 腮腺与下颌下腺之间。 具有下列特点: • ①浅层致密、深层薄弱,在茎突 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腮腺深叶 经此裂隙与咽旁间隙、翼颌间隙相 通。所以腮腺的化脓性炎症,脓液 不易向浅层穿破,而通过深层薄弱 部位,形成咽旁脓肿; • ②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并发 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为 若干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 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 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 (2)小三停:系指鼻下点至口裂点、口裂点至颏 上点(颏唇沟正中点)、颏上点至颏下点又将面 下1/3分为三个基本相等部分,其中上1/3为上 唇高度,下2/3为下唇及颏的高度。男性上唇约 24mm,下唇及颏约50mm,女性少4mm。 • (3)侧三停:以耳屏中心为顶点,分别向发际 中点、眉间点、鼻尖点和颏前点做连线,形成 三个夹角,其夹角差小于10°则符合颜面美的 要求。

颌面部骨骼解剖

颌面部骨骼解剖

1.尖牙支柱 (鼻额支柱)主要传导尖牙区的咀嚼压
力。
2.颧突支柱 主要传导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3.翼突支柱 主要传导磨牙区的咀嚼压力。
(四)薄弱部位
Le Fort I型:梨状孔下部→牙槽突底部→上颌结节→蝶骨翼突 Le Fort II型: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蝶骨翼突 Le Fort III型: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蝶骨翼突
眶下神经
尖牙窝(canine fossa)
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14块骨(15)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参与构成: 眼眶底 口腔顶 鼻腔底及侧壁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后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上颌结节 后下部的粗糙圆形隆起(上齿槽后N )。 (3)上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眶下沟 位臵及方向 (4)内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上颌窦裂孔:可通向鼻腔。
二、下颌骨
(一)外形
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1 下颌体 (1)外面 骨性标志: 正中联合(central union)
颏结节 (mental protuberance)
外斜线(oblique line)(降下唇肌、降口角肌) 颏孔(mental foramen)(颏神经)
(2)内面
骨性标志: 颏棘(颏舌肌、颏舌骨肌) 内斜线(mylohyoid line)(下颌舌骨肌) 内斜线上方有舌下腺窝;内斜线下方,有下颌下腺窝和二
翼肌粗隆(翼内肌)
(4)外面
(二)内部结构
1.下颌管
2.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三)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四)血管、淋巴、神经 血液供应:下牙槽动脉(主要) 淋巴回流:下颌下淋巴、颈深淋巴结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
恒牙的临床牙位: 87654321│12345678 87654321│12345678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38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推荐使用)
恒牙编号: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5
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6
第1节 口腔应用解剖生理
7
口腔(oral cavity) : 消化道的开端 包括:牙齿、颌骨及唇、颊、腭、
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
8
以牙列为界, 分为: 1. 口腔前庭 2. 固有口腔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35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9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10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11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第四章 颌面部骨2——口解课件PPT

第四章 颌面部骨2——口解课件PPT

第三节 鼻骨
➢邻接 ➢内侧:两侧鼻骨相接→ 鼻背 ➢外侧:接上颌骨额突 ➢上缘:窄而厚,接额骨 ➢下缘:宽而薄,构成梨 状孔上缘
第三节 鼻骨
➢鼻骨下部较薄且向 前突出,容易骨折, 而且多双侧同时发生
第四节 颧骨
➢外形和位置 ➢近似菱形 ➢左右各一 ➢位颜面外上部
第四节 颧骨
➢作用
➢支撑面部外形 ➢参与构成眶外侧壁、眶 底、颞窝、颞下窝和颧弓
二、结构特点
4.下颌管与牙的关系
➢与下颌磨牙关系密切 ➢下颌8牙槽窝与其接触 ➢下颌7、6磨牙根尖与下 颌管距离逐渐加大 ➢拔牙或摘除断根时,应 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二、结构特点
(二)牙力轨道 ➢下颌骨承担咀嚼压力显 著的部位→骨质增厚 ➢下颌牙槽窝底周围→斜 向后上→下颌支→髁突 ➢传导咀嚼力达颅底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卵圆形,前后径短, 外极
内外径长 ➢内外各有一突起→
内、外极 ➢开口运动可在耳屏
前触及外极
内极 前面观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上面观→前、后两斜面 ➢前斜面→关节功能运动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区
后斜面
前斜面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前面观→内、外两斜面 ➢外斜面较大→关节压力集中 处→侧方运动工作侧 ➢内斜面→侧方运动非工作侧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头
➢两侧髁突头长轴延长线: ①斜型:相交于枕骨大孔 前缘,呈145º~160º(多) ②中间型:大于160º ③横型:不相交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颈
➢髁突头下部缩窄处 ➢髁颈较细→下颌骨 骨折的好发部位 ➢关节翼肌窝→翼外 肌下头附着处
(二)下颌支-髁突
➢髁突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6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1
2
3
4
5
6
腭骨
下鼻甲
7
8
9
二、下颌骨
(一)外形
水平部——下颌体;垂直部——下颌支;下颌角。
10
(3)内面:
下颌孔:漏斗状,开口朝向后上方。孔的前方有下颌小舌, 为蝶下颌韧带附着处。
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其 位置相当于下颌磨牙平面上方约1cm处。行下牙槽神经 阻滞麻醉经口内注射时,为了使针尖避开下颌小舌的阻挡, 接近下牙槽神经,注射器针尖应到达下颌孔上方约1cm 处。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