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学大作业模板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一门职业基础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计算能力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课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的任务: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课程的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掌握一般机械传动装置、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机械设计基础》在机(电)类各专业和近机类专业整个教学计划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要求学生应有比较扎实的物理、制图、金工、材料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为后续机械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共设计84学时,其中实验占8学时。

习题讲解占10学时。

2、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要点绪论:(一)教学目的:具有系统概括知识的能力、学会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了解本课程学习对象、内容,掌握机械、机器、机构及零件、构件、部件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机械、机器、机构、零件、构件、部件的概念。

第一章运动简图及自由度:(一)教学目的:会绘制机构的运动简图,会判定机构运动是否确定。

(二)教学内容:了解运动副的概念和类型及表示方法,了解机构简图的绘制方法。

掌握自由度的概念和运动副对自由度的限制,明确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掌握简单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三)教学重点自由度的概念和运动副对自由度的限制,简单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一)教学目的:能分析连杆机构的工作特性,会分析压力角、传动角的物理意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提纲资料整理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提纲资料整理
• 箱内:闭式齿轮传动
– 软齿面齿轮:按接触疲劳强度设计,校核弯曲疲劳强度 – 硬齿面齿轮:按弯曲疲劳强度设计,校核接触疲劳强度;齿宽系数 – 中心距应圆整为5的倍数(直齿轮需变位) – 模数应向大取第一系列标准值 – 齿宽应圆整 – 斜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应精确计算到小数
点后三位数
IV轴:
TIV
9550
PIV nIV
最后将计算结果列表进行说明(写入说明书)。 参考指导书P.17-19页例题1-3。
2 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 先箱外再箱内——减少传动比累积误差 • 箱外:
– 开式齿轮:齿数互质;大齿轮的材料选择;齿宽系数 – 链传动:链节数取偶数;链轮齿数取奇数,并和链节数互质 – 带传动:计算压轴力,设计大带轮毂孔直径
原动机→传动部分→从动机 想想可能的方案:
拟定可能的方案
1.电机→联轴器→减速器→联轴器→带式运输机 2.电机→带传动→减速器→联轴器→带式运输机 3.电机→带传动→减速器→链传动→带式运输机 4.电机→联轴器→减速器→链传动→带式运输机
从减少占地空间,简化结构考虑,1或2较好;我们选择的方 案是:1/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训练的目的
• 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和其它相关先修课程的理 论及生产实践的知识,分析、解决机械设计问题。
• 学习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机械零部件、机 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过程,培养总体设计和零部件 设计的能力。
• 通过计算和计算机绘图,学习使用标准、规范、 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培养机械设计的基本技 能。
IV轴
0轴
nW
60 1000
D
v
nw=nIV III轴 nIII
nm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解如何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学会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制工艺学》的基础。

后续课程为机械类专业课。

三、课程特点1、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要求并重;2、对机械原理掌握和机械零件的设计要求并重;3、实验课程是重要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四、教学总体要求1、掌握设计的一般知识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和标准;2、掌握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失效分析、计算准则、条件性计算和计算载;3、通过实验课,理解常见机械运动特点,增强动手能力;掌握必要的标准技能与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六、教学及教学参考资料高教出版社《机械设计基础》参考资料《机械设计手册》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机器的组成及特征。

2、机器和机构。

3、构件和零件。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机器的组成及特征;明确机器与机构的差别;掌握零件与构件的概念。

教学建议:1、机器的组成及特征是本章的重点。

2、强调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概念。

3、讲清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性与学习方法。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教学内容:1、平面机构的组成。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平面机构的组成;理解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教学建议: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是本章的重点。

2、强调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3、讲清虚约束的特点。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教学内容:1、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2、平面机构的力分析3、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4、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5、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平面机构的运动和力分析方法;明确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基本特性;掌握四杆机构设计原理。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机械设计课程涉及到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机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范,培养机械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以下是《机械设计》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1.课程名称:机械设计2.课程代码:MECHDES3.学分:3学分4.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a.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b.理解机械设计中的力学、材料、热学等基础知识;c.学习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2.实践目标:a.培养机械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b.学习并掌握机械加工、装配和测试的基本技能;c.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型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a.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步骤;b.机械设计中的力学、材料和热学基础知识;c.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

2.机械设计相关软件的应用:a. AutoCAD的基本使用方法;b. SolidWorks的基本使用方法。

3.机械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a.学习并分析实际机械设备的设计案例;b.设计一个小型机械设备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c.进行机械设计的计算和仿真;d.利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装配;e.完成机械设备的加工、装配和测试。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讲解相关理论知识。

2.实验实践:进行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计算和仿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机械设计的计算和仿真分析。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引言:机械设计与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机械设计与基础教学大纲,用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

一、课程名称:机械设计与基础二、课程编号:MEC101三、先修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学四、学分:3学分五、总学时:54学时(理论课程:36学时,实践课程:18学时)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1. 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3. 熟悉并灵活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和分析。

4. 能够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并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5. 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协作完成项目。

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1.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2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1.3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2. 零件与装配设计2.1 零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2 装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3 零件参数化设计3. 机构设计3.1 机构的构成和分类3.2 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合成3.3 机构的选择和设计4. 设计计算与分析4.1 轴系、连接和传动的设计与计算4.2 结构和强度的设计与分析4.3 摩擦、磨损与润滑的计算与分析4.4 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设计与分析5. 制图与CAD5.1 机械制图的基本原则和规范5.2 三维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6. 项目实践与创新设计6.1 小组设计项目的实施与管理6.2 机械创新设计的方法与实践7. 实验与实践环节7.1 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和实践7.2 机械设计案例的分析和实践7.3 机械创新设计的实践和展示评价方式:1. 日常表现(1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对教学内容1-3进行考核。

3. 期末考试(40%):对教学内容4-6进行考核。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具备独立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工程应用和创新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机械设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工具软件和技术;3. 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5. 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1 机械设计的定义与分类1.2 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表示方法1.3 机械设计的材料选择和强度计算2. 机械设计软件及工具的使用2.1 AutoCAD的基本操作与绘图2.2 SolidWorks的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2.3 ANSYS的力学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3. 机械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3.1 机械设计项目的实施流程与管理3.2 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评估3.3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改进4. 机械创新与设计竞赛4.1 创新思维与创业机会4.2 机械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参与4.3 设计作品的展示与评选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小组合作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3. 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4. 课堂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5. 设计竞赛和展示,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占比30%):包括课堂参与、实践操作、设计作业等;2. 期中考试(占比30%):考查学生对机械设计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大作业(占比4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并进行设计、分析和展示。

六、参考教材1. 《机械设计基础》- 赵文华2. 《机械设计软件实例教程》- 李华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5周,按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2周: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第3-5周:机械设计软件及工具的使用第6-9周:机械设计实践与案例分析第10-12周:机械创新与设计竞赛第13-15周:期末作业设计和展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逐步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新)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新)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新)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课程代码:MECH101- 学分:3-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 教学时长:48学时(2学分)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掌握机械设计的常用方法和工具- 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和计算- 具备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分析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 机械设计中的安全和可靠性考虑2. 材料选择和性能评估- 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和评估方法3. 零部件设计- 零部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零部件的尺寸和形状设计4. 摩擦、磨损和润滑- 摩擦和磨损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润滑剂的选择和应用5. 传动系统设计- 齿轮传动和带传动的设计原理- 传动系统的计算和优化方法6. 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结构的受力分析和优化7. 创新设计- 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创新设计案例分析和评估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和原理- 实践操作:进行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和计算实践-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机械设计问题- 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完成机械零部件设计项目教材- 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作者:李明- 参考书:《机械设计手册》(第六版),作者:王刚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比30%)-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考核(占比30%)- 期末项目:机械零部件设计项目评估(占比40%)其他注意事项-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工程力学和材料力学基础-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和课程项目。

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教学大纲
1.教学单位名称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2.实践环节名称
毕业设计(机械设计及自动化)
3.实践环节代码
414551
4.实践环节学时
依据学生毕业设计内容自行安排,一般要求一至二周。

5.实践环节学分
毕业设计实习学分含盖在毕业设计学分内。

6.实践环节性质
必修
7.实践环节开设学期
第8学期
8.实践环节面向专业
机械工程
9.实践环节教学目的与任务
结合前期的理论及实践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毕业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巩固和提高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
识,通过毕业实习,获得及拓展相关专业方向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技能,培养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毕业实习,了解相关专业的行业发展状态和技术状态,以及具体了解和掌握与毕业设计主题相关的产品的结构及原理,为毕业设计的有效进行做先行的前期实践学习。

10.教学基本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学大作业模

机械设计学课程作业
目录
第1章项目规划 (1)
1.1 项目背景分析 (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速食食品越来越多的为大众所接受。

自助火锅在这种前景下应运而生。

速食肉丸的需求越来越大。

普通的人工做肉丸已满足不了这种需求。

肉丸成型机的设计需求呼之而出。

肉丸成型机所做肉丸,不仅能满足店家要求,而且可做为食品厂商的选择,为普通家庭提供速冻系列肉丸,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1)
1.2 设计任务书 (1)
第2章功能分析 (2)
2.1 设计任务分析 (2)
2.1.1 总功能提炼 (2)
把调制好的肉浆用小勺制成肉丸 (2)
2.1.2 系统边界确定 (2)
2.2 功能分析 (2)
2.2.1 功能分解 (2)
2.2.2 确定功能结构 (2)
第3章系统原理方案设计 (3)
3.1 功能单元求解 (3)
3.2 系统原理方案确定 (3)
3.2.1 系统原理方案求解 (3)
3.2.2 方案评价 (3)
3.2.3 系统原理方案确定 (3)
第4章总体设计 (4)
4.1 机构简图 (4)
4.2 结构草图 (4)
第5章总结 (5)
第1章项目规划
1.1项目背景分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速食食品越来越多的为大众所接受。

自助火锅在这种前景下应运而生。

速食肉丸的需求越来越大。

普通的人工做肉丸已满足不了这种需求。

肉丸成型机的设计需求呼之而出。

肉丸成型机所做肉丸,不仅能满足店家要求,而且可做为食品厂商的选择,为普通家庭提供速冻系列肉丸,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1.2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
设计要求
生产率Q=200-250个/分
肉丸直径 d=25~30mm
第2章功能分析2.1设计任务分析
2.1.1总功能提炼
把调制好的肉浆用小勺制成肉丸
2.1.2系统边界确定
系统黑箱
2.2功能分析
2.2.1功能分解
功能树
主功能———
分功能———
2.2.2确定功能结构
功能结构图
第3章系统原理方案设计3.1功能单元求解
3.2系统原理方案确定
3.2.1系统原理方案求解
系统原理方案形成
方案初选
3.2.2方案评价
3.2.3系统原理方案确定
第4章总体设计4.1机构简图
4.2结构草图
第5章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