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老鼠报恩
【优质】《老鼠报恩》读书笔记-易修改word版 (1页)

【优质】《老鼠报恩》读书笔记-易修改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老鼠报恩》读书笔记
今天,我看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老鼠报恩》,故事说的
是:有一只凶猛的狮子在森林里睡觉,一只小老鼠不小心吵醒了它,狮子很生气,愤怒的想要吃了小老鼠,机灵的老鼠连忙对它说:“狮子大王,我不是故意的,你饶了我吧,不要吃了我,我会报答你的。
”于是狮子就放过了小老鼠。
过了几天,狮子外出不小心掉进了猎人的陷阱了。
正当绝望的时候,小老鼠出现在狮子的面前,咬穿了猎人的网,救出了狮子。
狮子对小老鼠感激不尽。
狮子对小老鼠的不杀之恩,换得了小老鼠的报恩之情,在它陷入险境时,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同时,也说明了,小老鼠懂得知恩图报,不忘狮子的不杀之恩。
在关键时刻,及时的救出了狮子。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懂得回报。
就像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老师不厌其烦的教我们知识,同学们不会的题目,老师一遍又一遍,耐心的解说,直到同学们会。
我们要认真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还有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们的生活起居,对我们总是那么的慈爱和宽容,我们更要好好表现,做个懂事的孩子,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学会感恩,懂得报恩,让世界充满爱!。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故事教案详案《老鼠报恩》2篇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故事教案详案《老鼠报恩》 (2)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故事教案详案《老鼠报恩》 (2)精选2篇(一)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故事教案详案《老鼠报恩》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道德感,学习与他人分享和帮助他人。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理解故事中的情节与教育意义。
二、教学准备:1. 《老鼠报恩》故事图片或绘本。
2. 角色扮演服装:老鼠、猫、食物的服装。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用简单的问答方式引入课堂,提出类似以下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与感受:-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你们喜欢和小动物玩耍吗?- 如果有一天,你需要帮助,有小动物愿意帮助你,你会怎么做呢?2. 教学内容:a. 展示故事图片或绘本,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故事情节。
b. 通过讲述故事,或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故事情节,让幼儿可以更加生动地理解故事。
c. 引导幼儿回答以下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教育意义:- 老鼠为什么要帮助猫?- 猫后来为什么也帮助了老鼠?- 故事中的老鼠和猫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们觉得老鼠和猫之间的相互帮助有什么好处?3. 拓展活动:a.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故事的情节,或者画出故事中的场景。
可以在绘画纸上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老鼠和猫。
b. 让幼儿讲述一件自己帮助他人的事情,或者自己得到他人帮助的故事。
四、教学评价:通过幼儿的参与与表现,可以评价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回答问题的情况、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可以提供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游戏和玩具,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例如,提供一些小动物的玩具让幼儿模拟故事中角色的行为。
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故事教案详案《老鼠报恩》 (2)精选2篇(二)教案详案教学目标:1.\t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2.\t通过故事介绍,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能够带给大家快乐和幸福。
3.\t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老鼠报恩》

中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老鼠报恩》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关爱他人、知恩图报的道理。
2.能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主题,学会关爱他人。
2.能用完整的句子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1.理解老鼠为何要报恩。
2.培养学生主动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或图片。
2.学生分组讨论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老鼠这一动物,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老鼠的印象。
2.提问:你们知道老鼠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有什么生活习惯?二、故事讲述1.讲述故事《老鼠报恩》,让学生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2.故事讲完后,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谁帮助了谁?三、故事分析1.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猫、老鼠、小猫。
2.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老鼠要报恩?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3.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知恩图报的道理。
四、角色扮演1.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扮演猫、老鼠、小猫。
2.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3.角色扮演结束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1.组织学生讨论:你们在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关爱他人?六、实践活动1.让学生用画笔和彩纸,制作一张感谢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
2.鼓励学生主动关爱身边的人,将感谢卡送给他们。
七、课堂小结教学反思:1.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2.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完整,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讲述故事时,加入猫与老鼠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它们之间的情感变化。
例如:猫:小老鼠,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老鼠:我被大猫追赶,失去了回家的路,我很害怕。
猫:别怕,我来帮你找回家。
我们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克服困难。
2.在分析故事中的角色时,引导学生关注小猫的角色,通过对话展示小猫的善良与勇敢:小猫:老鼠,别怕,我会保护你的。
中班社会教案:老鼠报恩

中班社会教案:老鼠报恩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老鼠报恩》这个寓言故事,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和感恩心理。
2.培养幼儿的语言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老鼠报恩》的故事书。
2.PPT或大幅图片,用于展示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3.讲台和黑板。
4.幼儿园内的社交角落。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导入新教材1.引导幼儿回忆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并与《老鼠报恩》进行比较。
2.通过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们对故事中的主题有什么了解吗?”步骤二:课堂讲解1.呈现故事的背景介绍,并让幼儿逐步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关系。
2.逐步展示故事的情节和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内容。
3.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问题,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步骤三:讲解故事的道德教育意义1.分析故事中的行为和角色,询问幼儿对这些行为的态度。
2.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感恩心理,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经历进行联系。
3.引导幼儿总结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并与他们的经验进行比较。
步骤四:开展小组活动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故事情节或角色。
2.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类似情境中应该做出怎样的行为,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步骤五:个别探究活动1.引导幼儿思考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场景,并与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联系。
2.鼓励幼儿描述自己在类似场景中的感受和理解。
步骤六:课堂小结1.回顾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引导幼儿对故事主题进行总结。
2.鼓励幼儿分享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幼儿们对寓言故事《老鼠报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们通过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培养了感恩心理和学会了珍惜他人的帮助。
在小组活动和个别探究活动中,幼儿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并通过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提高了对道德教育意义的理解。
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道德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形式,继续培养幼儿的道德意识和感恩心理。
【课件】-幼儿园中班社会故事教案详案《老鼠报恩》

教案:幼儿园中班优秀社会故事教案详案《老鼠报恩》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老鼠和猫之间的报恩关系。
2. 培养幼儿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感恩和回报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课件PPT:《老鼠报恩》故事动画或图片。
2. 故事卡片:老鼠、猫等角色的图片。
3. 绘画材料:画纸、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看《老鼠报恩》故事动画或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述: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鼠和猫之间的报恩关系。
3. 故事讨论: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老鼠和猫的行为,让幼儿理解感恩和回报的意义。
4. 情景扮演: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5. 绘画表达:邀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场景,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故事内容,讨论感恩和回报的重要性。
2. 延伸活动:开展“感恩行动”,让幼儿在幼儿园或家庭中为他人做好事,培养幼儿的感恩和回报意识。
教学评价:通过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延伸活动的表现来评价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恩回报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讲述:教师与幼儿互动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2. 情境体验:通过情景扮演,让幼儿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理解能力。
3. 绘画表达:通过绘画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故事内容和情感,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故事图片,引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故事讲述: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老鼠和猫之间的报恩关系。
3. 故事讨论: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老鼠和猫的行为,让幼儿理解感恩和回报的意义。
4. 情景扮演: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扮演,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大班《老鼠报恩》故事教案

大班《老鼠报恩》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老鼠报恩》故事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2. 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和珍惜友谊,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
3. 利用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2. 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复述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感恩和报恩情节。
2. 引导幼儿运用想象力,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老鼠报恩》。
2. 教学卡片: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
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坐好,引导幼儿观察课件或图书中的老鼠和猫,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2. 讲述故事:a. 简单介绍故事的主要人物:老鼠和猫。
b.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感恩和报恩情节。
c. 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3. 讨论故事:a.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b.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学会感恩和珍惜友谊。
4. 创意绘画:a. 邀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故事中的场景或人物。
b.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6. 作业: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老鼠报恩》故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角色扮演:分组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老鼠和猫,进行情景再现,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和合作意识。
2. 故事改编:邀请幼儿动手动脑,将《老鼠报恩》故事进行改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倾听、表达和复述故事的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创意绘画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力。
八、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关注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针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九、教学建议:1. 在讲解故事时,注意语气、表情和肢体动作,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故事情境中。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老鼠报恩》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老鼠报恩》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老鼠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2.通过故事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懂得关爱他人。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老鼠报恩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关注老鼠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老鼠的图片、故事课件、卡片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老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老鼠的特征。
(2)教师简要介绍老鼠的生活习性,引发幼儿对老鼠的关注。
2.故事讲解(1)教师讲述《老鼠报恩》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老鼠为什么报恩。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让幼儿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情境体验(1)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幼儿关注自己在情境中的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分享,让幼儿表达自己在情境中的感受。
4.活动延伸(1)教师出示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内容进行故事创编。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创编故事。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展示,让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反思,让幼儿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关爱他人、感恩他人的理念。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述《老鼠报恩》的故事,让幼儿理解了感恩的重要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情境体验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部分幼儿在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
3.在活动延伸环节,幼儿的创编故事能力得到了锻炼,但部分幼儿在绘画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5.教师在课后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引导幼儿践行关爱他人、感恩他人的理念。
六、教学建议1.教师在讲述故事时,注意语气、表情的运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参考文档】老鼠报恩ppt-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老鼠报恩ppt篇一:大班语言活动:故事《老鼠报恩》教案大班语言活动:故事《老鼠报恩》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童话故事,文章通过老鼠踩到了狮子,狮子放了老鼠,老鼠救了狮子这一情节,寓示了要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帮助的道理。
故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狮子放了老鼠,老鼠又帮助了狮子,从中告诉幼儿要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另一条是暗线,狮子从轻视老鼠到被老鼠所救,告诉幼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要轻视别人。
它相对于我们中国传统的故事,具有独特性:故事中的两个形象:老鼠和狮子,改变了以往反面形象特征,而成为正面角色,强大的狮子与弱小老鼠形象的对比和结局的完满,体现了两个动物和谐的互帮互助,体现了一种和谐美与形象美。
同时,此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现在的孩子们自我中心现象严重,他们往往理所当然的要求别人帮助自己,而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却持冷漠的态度,缺乏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而此故事恰恰能够使幼儿在理解感受故事情节与形象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活动目标:1、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积极地与教师、同伴讨论,用流利的语言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2、了解狮子和老鼠鲜明的个性特征,并能用语言、动作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在感受故事形象美的基础上,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懂得要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帮助的道理。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设置悬念,引导幼儿猜测故事情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画面定格于老鼠在狮子头上走)提问:画面中有谁?想一想会发生什么事情?二、课件辅助,讲述故事,采用关键中断法,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1、(画面定格在老鼠在哭着乞求狮子),提问;老鼠心情怎样?它会怎样做?怎样说?他是七个孩子的妈妈,狮子会吃了他吗?为什么?如果狮子吃掉了老鼠,会发生什么事情?2、(画面定格在老鼠感激地对狮子说话)狮子真的把老鼠放了,老鼠心里会怎样?会说些什么?狮子相信老鼠会报答他吗?为什么?你们认为老鼠能为狮子做些什么?3、(画面定格在狮子被网住)提问:狮子被网住了,怎么办?谁能来帮助他?老鼠会救狮子吗?会怎样救狮子?(引导幼儿想办法)4、狮子得救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三、完整讲述故事,深刻理解、体验作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