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E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ppt课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免疫调节治疗 针对SLE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未来将有更多免疫调节药物 问世,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达到治疗SLE的目的。
多学科协作 SLE是一种涉及多个器官的复杂疾病,未来多学科协作将 成为SLE研究和治疗的重要方向,通过综合各学科的优势, 提高SLE的治疗效果。
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
SLE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同时部分患者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存在治疗抵抗现象,这些都 是SLE治疗面临的挑战。
运动锻炼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 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 度劳累。
其他治疗方法
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 等,可用于重症或难治 性SLE患者。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A
感染
SLE患者免疫系统受损,易感染细菌、病毒等, 感染可能加重病情。
心血管疾病
SLE患者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 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保持个人卫生
注意皮肤、口腔等部位的清洁, 避免感染源。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分享
感染处理
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合 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
疗。
心血管疾病处理
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 病,选用相应药物进行降压、扩 冠等治疗。
肾脏损害处理
根据肾脏损害程度选用保肾药物、 透析或肾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
神经系统损害处理
选用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和 心理治疗等方法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多学科协作 SLE是一种涉及多个器官的复杂疾病,未来多学科协作将 成为SLE研究和治疗的重要方向,通过综合各学科的优势, 提高SLE的治疗效果。
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
SLE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同时部分患者对传统治疗反应不佳,存在治疗抵抗现象,这些都 是SLE治疗面临的挑战。
运动锻炼
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心 肺功能、增强免疫力, 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 度劳累。
其他治疗方法
如血浆置换、免疫吸附 等,可用于重症或难治 性SLE患者。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A
感染
SLE患者免疫系统受损,易感染细菌、病毒等, 感染可能加重病情。
心血管疾病
SLE患者易出现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 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保持个人卫生
注意皮肤、口腔等部位的清洁, 避免感染源。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分享
感染处理
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合 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
疗。
心血管疾病处理
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 病,选用相应药物进行降压、扩 冠等治疗。
肾脏损害处理
根据肾脏损害程度选用保肾药物、 透析或肾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
神经系统损害处理
选用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等 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和 心理治疗等方法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
系统性红斑狼疮完整ppt课件

03
治疗原则与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 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与治疗
尽早发现并确诊SLE,及时 启动治疗,以减轻器官损 害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
采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 疗及患者教育等多种手段, 全面控制SLE病情。
药物选择及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或欧洲 抗风湿病联盟(EULAR)/ACR的分类 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免疫学异常及 组织学改变等方面。
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针 对性选择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 合分析结果,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及相关检查
鉴别诊断
需与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等风湿性疾病相鉴别,同时排除感染、 肿瘤等其他疾病。
保持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 食;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 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阳光暴晒、减少接触化学 物质和药物等可能诱发疾病活
动的因素。
处理方法指导
感染处理
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就医,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 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促进康复。
心血管疾病处理
血浆置换
通过去除患者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达到缓解症状 的目的。
干细胞移植
通过移植健康的造血干细胞,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适用于严重 SLE患者。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SLE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 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课件

如何判断疾病是否活动?
医生告知小李要学会自我监测病情,一旦活动病情务必及时 到医院调整用药方案。小李就问医生,怎么知道我的病是否 在活动呢?
SLE活动标准:
1.发热 2.关节痛 3.红斑 4.口腔溃疡或大量脱发 5.ESR 增快 (>30mm/h) 6.低补体血症 7.白细胞下降 (<4000/dl ) 8.低白旦白血症 (3.5g/dl以下) 9.LE细胞阳性 判定:9项标准中3项以上阳性者,可判定SLE为活动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原则
1、早发现,早治疗
2、初次彻底治疗,使之不再复发 3、治疗方案及药物剂量必须个体化,监测药 物的副作用 4、定期检查,维持治疗 5、病人教育,使之正确认识疾病,恢复社会 活动及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注意事项
休息:活动期每日卧床12小时。 感染:感染可诱发或加重SLE。 药物:活动期不注射疫苗,避免 使用半抗原药物,磺胺及含四环 素药物可增加光敏感。 避免无花果、 芹菜、蘑菇、豆 荚、苜蓿类食物 足够的营养(蛋白质、维生素、 矿物质) 肾病适当限盐、水
注意防晒!
在SLE患者中有40%的人对阳光过敏,
不能晒太阳 。故而患者应避免在户外
的阳光直晒下活动。如必须在阳光下 活动时,一定要戴上遮阳帽或打遮阳 伞,穿长袖上衣和长裤,以免被阳光 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加重病情或使 疾病复发
哪些药物可以治疗?
非甾类抗炎药 (NSAIDs ) 抗疟药 羟氯喹、氯喹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吗替麦考酚 酯、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环 孢素等 中药 雷公藤、白芍总苷
很多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 ,但此 病不仅仅只是皮肤病变
SLE是一种侵犯全身各个系统,损害多
PP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ppt课件

02 红斑狼疮(SLE)的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性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SLE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患者家族 成员中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增加 SLE的发病风险。
遗传易感性
某些基因变异与SLE的易感性相关, 如HLA-DR2、HLA-DR3等。
环境因素
感染
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可能触发SLE 的发病,如EB病毒、细小病毒 B19等。
05 红斑狼疮(SLE)的 治疗和预后
治疗原则和目标
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控制病情,预 防复发
治疗目标
缓解症状,减轻组织损害,提高生活 质量,延长生存期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发热
糖皮质激素
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需根据病情调整剂 量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用于控制病情活动,减少激素用量,如环 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针对特定靶点进行治疗,如抗B细胞抗体、 抗TNF-α抗体等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心理治疗
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提高生活质 量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 保健,如避免阳光暴晒、 预防感染等
并发症防治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骨 质疏松等并发症
预后和随访
预后因素
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病情活动度、脏器损害程度等影响预后
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辐射可诱发或加重SLE的皮 肤症状。
药物和化学物质
某些药物(如异烟肼、普鲁卡因胺 等)和化学物质(如硅、石棉等) 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免疫异常
自身抗体产生
系统性红斑狼疮pptPPT

03
免疫抑制治疗通常与糖 皮质激素联合使用,以 提高疗效并减少激素用 量。
04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抑 制治疗可能增加感染和 肿瘤的风险。
生物治疗
01
02
03
04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单克隆 抗体、细胞因子等,调节免疫
系统功能。
生物治疗可用于治疗系统性红 斑狼疮的某些特定症状,如狼 疮肾炎、神经精神狼疮等。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疲劳、关节疼痛、面部红斑等,严重时可出现肾脏、心脏 等器官损害。
分类
根据病情轻重和受累器官的不同,SLE可分为不同的亚型,如轻度型、中度型和 重度型。
02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与 评估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后确诊 。
诊断流程
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早期筛查与干预
早期筛查
定期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干预措施
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以降低发病风险。
社会支持与政策保障
特点
SLE可累及皮肤、关节、肾脏、心 血管、神经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组 织,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SLE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 境、免疫等多个因素,目前尚未完全 明确。
病因
可能包括遗传易感性、紫外线照射、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这些因素可 能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临床表现与分类
理疏导和支持。
康复知识普及
患者及家属应了解系统性红斑狼 疮的相关知识,包括病情发展、 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等,以便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_图文

抗DNA抗体等自身抗体是LN发病的中心环节
内源性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 Th细胞的作用 细胞因子 B细胞本身
循环免疫复合物
肾脏损伤
原位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肾炎)
LN临床表现
• 囊括了“肾炎”的全部临床表现 • 有两个类型的狼疮性肾炎应引起重
视
–亚临床型狼疮性肾炎 –隐匿性狼疮性肾炎
亚临床型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症状的发生率
症状 疲劳 发热 消瘦 关节痛 皮肤损害 肾脏病变 胃肠道病变 呼吸道病变 心血管损害 淋巴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症状
发生率(%) 80~100 ﹥80 ﹥60 ~ 95 ﹥ 80 ~ 50 38 0.9 ~ 98 46 ~ 50 25 ~ 75
(引自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3rd.,New York,1989)
• 病情处于缓解期达半年以上 • 无中枢神经系统、肾或心脏严重损害,而病
情处于缓解期达半年以上者,一般能安全妊 娠,并产出正常婴儿。 • 非缓解期患者应避孕 • CTX、MTX、硫唑嘌呤 停用3个月以上方能 妊娠。 • 有习惯性流产病史或抗 磷脂抗体阳性者,妊娠时应服小剂量阿司匹 林。
影响狼疮预后的因素
• 是指病理学上有狼疮性肾炎的特征 性表现,临床上尚未出现任何肾脏 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也无蛋白尿 、血尿、管型尿;也无肾功能损害 的SLE患者。
• 亚临床型狼疮性肾炎往往发生于SLE 病程中的早期,随SLE病程延长,肾 脏组织学损害加重,则逐渐出现肾 脏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异常。
隐匿性狼疮性肾炎
判定:9项标准中3项以上阳性者,可判定SLE为活动期
狼疮的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免疫抑制剂 • 丙种球蛋白 • 控制合并症
内源性B淋巴细胞过度活化 Th细胞的作用 细胞因子 B细胞本身
循环免疫复合物
肾脏损伤
原位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肾炎)
LN临床表现
• 囊括了“肾炎”的全部临床表现 • 有两个类型的狼疮性肾炎应引起重
视
–亚临床型狼疮性肾炎 –隐匿性狼疮性肾炎
亚临床型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症状的发生率
症状 疲劳 发热 消瘦 关节痛 皮肤损害 肾脏病变 胃肠道病变 呼吸道病变 心血管损害 淋巴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症状
发生率(%) 80~100 ﹥80 ﹥60 ~ 95 ﹥ 80 ~ 50 38 0.9 ~ 98 46 ~ 50 25 ~ 75
(引自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3rd.,New York,1989)
• 病情处于缓解期达半年以上 • 无中枢神经系统、肾或心脏严重损害,而病
情处于缓解期达半年以上者,一般能安全妊 娠,并产出正常婴儿。 • 非缓解期患者应避孕 • CTX、MTX、硫唑嘌呤 停用3个月以上方能 妊娠。 • 有习惯性流产病史或抗 磷脂抗体阳性者,妊娠时应服小剂量阿司匹 林。
影响狼疮预后的因素
• 是指病理学上有狼疮性肾炎的特征 性表现,临床上尚未出现任何肾脏 病的症状,实验室检查也无蛋白尿 、血尿、管型尿;也无肾功能损害 的SLE患者。
• 亚临床型狼疮性肾炎往往发生于SLE 病程中的早期,随SLE病程延长,肾 脏组织学损害加重,则逐渐出现肾 脏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异常。
隐匿性狼疮性肾炎
判定:9项标准中3项以上阳性者,可判定SLE为活动期
狼疮的治疗
• 糖皮质激素 • 免疫抑制剂 • 丙种球蛋白 • 控制合并症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课件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未来 SLE的治疗将更加精准,针对不 同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免疫异常,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在SLE治疗中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未来将有更多免疫 治疗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和应用阶
段。
多学科协作
SLE是一种涉及多个系统的复杂 疾病,未来多学科协作将成为疾 病治疗的重要方向,包括风湿免 疫科、肾内科、皮肤科、神经内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轻度SLE患者
中度SLE患者
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疟药等进行治疗 ,同时加强病情监测。
在轻度SLE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和 免疫抑制剂,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 类。
重度SLE患者
特殊人群SLE患者需采来自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同时 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必要时可进行血浆 置换或免疫吸附等治疗。
并处理潜在并发症。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 当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减
少感染等诱发因素。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阳光暴晒、减少接触化学 物质等可能诱发SLE病情活动
的因素。
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并发症类型,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手术治疗等。
及时处理并发症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详细解释SLE的病因、症 状、治疗及预后,帮助他们正 确理解疾病。
药物治疗
教育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了 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 事项。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 度运动等。
避免诱发因素
教育患者避免阳光暴晒、某些 药物及食物等可能诱发SLE的因
内科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PPT课件

ppt课件 6
致病性自身抗体
IgG型,与自身抗原有很高的亲和力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抗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减少 抗红细胞抗体 红细胞破坏,溶贫 抗SSA抗体(Ro) 新生儿心脏传导阻滞 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核糖抗体 神经精神狼疮
ppt课件 7
致病性免疫复合物
增高的原因有: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症状 疲劳 发热 消瘦 关节痛 皮肤损害 肾脏病变 胃肠道病变 呼吸道病变 心血管损害 淋巴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症状 发生率(%) 80~100 ﹥80 ﹥60 ~ 95 ﹥ 80 ~ 50 38 0.9 ~ 98 46 ~ 50 25 ~ 75
11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rd.,New (引自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3 ppt课件 York,1989)
清除IC的 机制如补 体受体或 Fcγ 受体 异常或早 期补体成 分低下
IC形成 过多(抗 体量多)
因IC的 大小不 当而不 能被吞 噬或排 出
ppt课件
8
病理改变
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血管壁 的炎症 和坏死 继发血栓 局部组 织缺血 和功能 障碍
抗体的直接侵袭
23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鳞 屑 丘 疹 样 皮 疹
亚 急 性 皮 肤 型 红 斑 狼 疮 ︓
ppt课件 24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环 形 皮 疹
亚 急 性 皮 肤 型 红 斑 狼 疮 ︓
ppt课件 25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日 晒 后 大 疱 样 皮 疹
ppt课件 26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致病性自身抗体
IgG型,与自身抗原有很高的亲和力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抗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减少 抗红细胞抗体 红细胞破坏,溶贫 抗SSA抗体(Ro) 新生儿心脏传导阻滞 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抗核糖抗体 神经精神狼疮
ppt课件 7
致病性免疫复合物
增高的原因有: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症状 疲劳 发热 消瘦 关节痛 皮肤损害 肾脏病变 胃肠道病变 呼吸道病变 心血管损害 淋巴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症状 发生率(%) 80~100 ﹥80 ﹥60 ~ 95 ﹥ 80 ~ 50 38 0.9 ~ 98 46 ~ 50 25 ~ 75
11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rd.,New (引自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3 ppt课件 York,1989)
清除IC的 机制如补 体受体或 Fcγ 受体 异常或早 期补体成 分低下
IC形成 过多(抗 体量多)
因IC的 大小不 当而不 能被吞 噬或排 出
ppt课件
8
病理改变
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血管壁 的炎症 和坏死 继发血栓 局部组 织缺血 和功能 障碍
抗体的直接侵袭
23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鳞 屑 丘 疹 样 皮 疹
亚 急 性 皮 肤 型 红 斑 狼 疮 ︓
ppt课件 24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环 形 皮 疹
亚 急 性 皮 肤 型 红 斑 狼 疮 ︓
ppt课件 25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日 晒 后 大 疱 样 皮 疹
ppt课件 26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病率明显高于常人。
二、环境因素:
日光、紫外线、某些药物能诱发SLE。 三、性激素:
1、育龄妇女与同龄男性之比为9:1,而绝经后 女男比仅3:1。
2、女性非性腺活动期,发病显著↓。 3、男女患者体内雌酮羟基化产物均↑。 4、妊娠可诱发SLE活动。 5、阉割后雄性小鼠SLE病情加重。
SLE
CI(免疫复合物)形成及沉积是SLE发病的主要机制。
十一、干燥综合征。
SLE
一、血、尿常规
二、自身抗体:
1、 ANA抗体:为风湿性疾病的过筛试验, 敏感性95%,特异性65%,其它慢性 炎平亦可(+),1:80(+)有风湿 病的诊断有意义。
2、ds~DNA:特异性95%,敏感性70%, 对确诊及判断SLE活动性有价值,本 抗体滴度高者常有肾损害。
3、抗Sm抗体:特异性99%,敏感性25%, 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除外。
①抗核抗体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准筛选试验, 它能反映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其特异性不强。 95%以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抗核抗体阳 性。抗核抗体的滴度与疾病活动性不一定完全 平行。抗核抗体阳性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 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慢性活动性 肝炎等。 ②抗双链DNA抗体50%—80%的系统性红斑狼 疮病人可出现阳性,并且滴度较高时仅见于该 病,故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在系统性红 斑狼疮活动期,抗双链DNA抗体的结合率高于 20%,病情缓解期结合率可下降。故此项检查 不仅可以作为该病的诊断指标之一,还可借此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③抗Sm抗体 抗Sm抗体阳性几乎仅见于系统 性红斑狼疮病人,具有特异性,故称之为标记 性抗体,但阳性率仅为20%—30%。此抗体常 不因病情好转而转阴,故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 疮的回顾性诊断。
三、补体:C3、C4、CH50下降有助于诊 断,且提示活动,阳性率80%,特异性 高。
四、皮肤狼疮带试验
五、肾活检: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治疗 及估计予后有价值。
活动性病变多———效好 慢性病变为主———效差
1、活动性病变:肾小球球死,细胞新月体、 透明血栓、肾间质炎症浸润、坏死性血 管炎。
2、慢性病变:小球硬化、纤维新月体、间 质纤维化、小管萎缩。
抗核抗体(ANA) :是机体针对细胞核的 各种成分产生的相应抗体的总称。约有 90%以上的患者为阳性。抗核抗体中以抗 DNA抗体的特异性较强,而抗DNA抗体 中又以ds-DNA抗体最具有特异性,约有 60-70%SLE活动期为阳性,其滴度升降 与病情活动相平行。抗Sm抗体是SLE的 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标志抗体,约有 25-30%的患者阳性。此抗体一般仅出现 于SLE,故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常侵犯全身多个脏器,特别是皮 肤和肾脏,血液中多种自体抗体, 特别是抗核抗体,是本病的特征 性标志。
SLE
一、遗传素质:依据
1、发病率同卵双胎40%,异卵双胎3%。 2、SLE有家族史者达13%。 3、SLE易感因素:HLA-DR2,-DR3者的
SLE
一、诊断标准——1982年美国风湿病 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11条、 符合4条可诊断。
1.颊部红斑;2.盘状红斑;3.光过 敏;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 膜炎;7.肾脏病变;8.神经病变; 9.血液学疾病;10.免疫学异常; 11.抗核抗体。
二、判断活动的严重度:
➢ 新近出现的症状,
➢ 实验室指标
积分10抽分搐以上说明明显肌活炎动。
精神异常
8′ 脑脑血 定管位意损外害4 ′
关节炎
皮疹
狼疮性2头′痛 脱1发′
血尿
颅N损害
蛋白尿
视力下降
管型尿
血管炎
脓尿
发热 白细胞↓ 血小板↑
SLE
• 轻型SLE:临床表现稳定,所累及的靶器 官功能正常或稳定,呈非致命性。
• 重型SLE:多器官系统受累,症状明显。
SLE
一、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纳差、 体重↓。
二、皮肤,粘膜:80%有表现,皮损 广泛、对称、多形性、多在暴露 部位:溃疡、脱发及雷诺氏现象。
三、骨关和肌肉:85%的病人有表 现,X-ray(—)。
四、肾:75%表现:RPGN、AGN、CGN、 LGN、NS。
五、神经系统: 精神障碍:躁动、幻觉、猜疑、妄想 疼痛发作:狼疮脑病
偏瘫、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颅炎 和外周心炎。 凡有中枢NS症状者均示病情活动,且严 重予后不佳。
六、血液系统:WBC↓、淋巴↓、血小板↓、 贫血。
七、肺:狼疮性肺炎、胸膜炎、胸水
八、心血管:30%、心包炎、心肌炎。。
九、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腹水
十、眼——视网膜血管炎、眼底出血、视 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物。
环境因素
性激素
遗传因素
(异常的免疫应答) T辅助淋巴细胞功能↑
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
大量CI及致病性自体Antibody
组织损伤
SLE
一、结缔组织的基本病变: 1、结缔组织的纤维蛋白样变性。 2、结缔组织的基质发生粘液性水肿 (早期)。 3、坏死性血管炎:中、小血管壁的结 缔组织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甚至 血栓形成,引起出血和缺血病变。
• 狼疮危象: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SLE。 包括急进性狼疮肾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 统损害、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粒细胞缺乏症、严重心脏损害、 严重狼疮性肺炎、严重狼疮性肝炎、严重 的血管炎等。
SLE
原则: 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要个体化、 活动期强化治疗、缓解期维持治疗。
1.一般治疗 (1)患者宣教: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 疗、遵从医嘱,定期随诊。 (2)对症治疗和去除各种影响疾病预后 的因素。
SLE
SLE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恰当的治疗可以 使大多数患者达到病情的完全缓解。强调早期诊 断和早期治疗,以避免或延缓不可逆的组织脏器 的病理损害。
二、受损器官的特征性改变是:
1、苏木素小体:胞核受抗体作 用变为嗜酸性团块。
2、洋葱皮样病变:小A周围有显 著的向心性纤维组织增生,尤以 脾中央A为著。
三、肾脏(几乎100%均有改变): 1、正常或轻微病变型: 2、系膜病变型 3、局灶增生型 4、弥漫增生型 5、膜性病变型: 6、肾小球硬化型:
二、环境因素:
日光、紫外线、某些药物能诱发SLE。 三、性激素:
1、育龄妇女与同龄男性之比为9:1,而绝经后 女男比仅3:1。
2、女性非性腺活动期,发病显著↓。 3、男女患者体内雌酮羟基化产物均↑。 4、妊娠可诱发SLE活动。 5、阉割后雄性小鼠SLE病情加重。
SLE
CI(免疫复合物)形成及沉积是SLE发病的主要机制。
十一、干燥综合征。
SLE
一、血、尿常规
二、自身抗体:
1、 ANA抗体:为风湿性疾病的过筛试验, 敏感性95%,特异性65%,其它慢性 炎平亦可(+),1:80(+)有风湿 病的诊断有意义。
2、ds~DNA:特异性95%,敏感性70%, 对确诊及判断SLE活动性有价值,本 抗体滴度高者常有肾损害。
3、抗Sm抗体:特异性99%,敏感性25%, 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除外。
①抗核抗体 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准筛选试验, 它能反映抗各种核成分的抗体。其特异性不强。 95%以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抗核抗体阳 性。抗核抗体的滴度与疾病活动性不一定完全 平行。抗核抗体阳性还可见于其他自身免疫性 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慢性活动性 肝炎等。 ②抗双链DNA抗体50%—80%的系统性红斑狼 疮病人可出现阳性,并且滴度较高时仅见于该 病,故对此病的诊断特异性较高。在系统性红 斑狼疮活动期,抗双链DNA抗体的结合率高于 20%,病情缓解期结合率可下降。故此项检查 不仅可以作为该病的诊断指标之一,还可借此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③抗Sm抗体 抗Sm抗体阳性几乎仅见于系统 性红斑狼疮病人,具有特异性,故称之为标记 性抗体,但阳性率仅为20%—30%。此抗体常 不因病情好转而转阴,故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 疮的回顾性诊断。
三、补体:C3、C4、CH50下降有助于诊 断,且提示活动,阳性率80%,特异性 高。
四、皮肤狼疮带试验
五、肾活检: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治疗 及估计予后有价值。
活动性病变多———效好 慢性病变为主———效差
1、活动性病变:肾小球球死,细胞新月体、 透明血栓、肾间质炎症浸润、坏死性血 管炎。
2、慢性病变:小球硬化、纤维新月体、间 质纤维化、小管萎缩。
抗核抗体(ANA) :是机体针对细胞核的 各种成分产生的相应抗体的总称。约有 90%以上的患者为阳性。抗核抗体中以抗 DNA抗体的特异性较强,而抗DNA抗体 中又以ds-DNA抗体最具有特异性,约有 60-70%SLE活动期为阳性,其滴度升降 与病情活动相平行。抗Sm抗体是SLE的 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标志抗体,约有 25-30%的患者阳性。此抗体一般仅出现 于SLE,故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常侵犯全身多个脏器,特别是皮 肤和肾脏,血液中多种自体抗体, 特别是抗核抗体,是本病的特征 性标志。
SLE
一、遗传素质:依据
1、发病率同卵双胎40%,异卵双胎3%。 2、SLE有家族史者达13%。 3、SLE易感因素:HLA-DR2,-DR3者的
SLE
一、诊断标准——1982年美国风湿病 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11条、 符合4条可诊断。
1.颊部红斑;2.盘状红斑;3.光过 敏;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 膜炎;7.肾脏病变;8.神经病变; 9.血液学疾病;10.免疫学异常; 11.抗核抗体。
二、判断活动的严重度:
➢ 新近出现的症状,
➢ 实验室指标
积分10抽分搐以上说明明显肌活炎动。
精神异常
8′ 脑脑血 定管位意损外害4 ′
关节炎
皮疹
狼疮性2头′痛 脱1发′
血尿
颅N损害
蛋白尿
视力下降
管型尿
血管炎
脓尿
发热 白细胞↓ 血小板↑
SLE
• 轻型SLE:临床表现稳定,所累及的靶器 官功能正常或稳定,呈非致命性。
• 重型SLE:多器官系统受累,症状明显。
SLE
一、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纳差、 体重↓。
二、皮肤,粘膜:80%有表现,皮损 广泛、对称、多形性、多在暴露 部位:溃疡、脱发及雷诺氏现象。
三、骨关和肌肉:85%的病人有表 现,X-ray(—)。
四、肾:75%表现:RPGN、AGN、CGN、 LGN、NS。
五、神经系统: 精神障碍:躁动、幻觉、猜疑、妄想 疼痛发作:狼疮脑病
偏瘫、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颅炎 和外周心炎。 凡有中枢NS症状者均示病情活动,且严 重予后不佳。
六、血液系统:WBC↓、淋巴↓、血小板↓、 贫血。
七、肺:狼疮性肺炎、胸膜炎、胸水
八、心血管:30%、心包炎、心肌炎。。
九、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腹水
十、眼——视网膜血管炎、眼底出血、视 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物。
环境因素
性激素
遗传因素
(异常的免疫应答) T辅助淋巴细胞功能↑
B淋巴细胞高度活化
大量CI及致病性自体Antibody
组织损伤
SLE
一、结缔组织的基本病变: 1、结缔组织的纤维蛋白样变性。 2、结缔组织的基质发生粘液性水肿 (早期)。 3、坏死性血管炎:中、小血管壁的结 缔组织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甚至 血栓形成,引起出血和缺血病变。
• 狼疮危象: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SLE。 包括急进性狼疮肾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 统损害、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粒细胞缺乏症、严重心脏损害、 严重狼疮性肺炎、严重狼疮性肝炎、严重 的血管炎等。
SLE
原则: 早诊断、早治疗。治疗要个体化、 活动期强化治疗、缓解期维持治疗。
1.一般治疗 (1)患者宣教:正确认识疾病,配合治 疗、遵从医嘱,定期随诊。 (2)对症治疗和去除各种影响疾病预后 的因素。
SLE
SLE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恰当的治疗可以 使大多数患者达到病情的完全缓解。强调早期诊 断和早期治疗,以避免或延缓不可逆的组织脏器 的病理损害。
二、受损器官的特征性改变是:
1、苏木素小体:胞核受抗体作 用变为嗜酸性团块。
2、洋葱皮样病变:小A周围有显 著的向心性纤维组织增生,尤以 脾中央A为著。
三、肾脏(几乎100%均有改变): 1、正常或轻微病变型: 2、系膜病变型 3、局灶增生型 4、弥漫增生型 5、膜性病变型: 6、肾小球硬化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