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
关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关于资本主义的萌芽一、资本主义的萌芽——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二、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四、资本主义的矛盾: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五、资本主义的转型:政府干预与福利国家的出现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其兴起主要源于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经历了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等不同阶段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其矛盾与问题也愈加突显,政府干预和福利国家的出现成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变革和调整。
一、资本主义的萌芽——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在古代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经济生产主要依靠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和交换,而从17世纪起,随着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开始崭露头角。
商品经济对市场经济的转化,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
市场经济的开端是指生产者(农民、手工业者等)通过交换商品,从而满足相互之间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于供求双方的自愿交换,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地选择交易对象和货币形式。
这种市场交换模式,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基础。
二、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人类从手工业到机器工业的快速转型,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机器的产生和工业的发展进程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的人)成为工人的雇主,而工人则失去了生产资料甚至生活的基本掌控权利,这就构成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基本矛盾。
在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扩张速度非常迅猛,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取代了封建制度,各个国家的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工和合作也随之发展。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自由竞争与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强调的是私有制,也就是将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掌握在自己手中,享有收益。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资本主义的另两个重要基本原则。
自由竞争,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市场竞争,并争夺更多的利润。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固然重要,但是质量,配送,服务等方面的竞争也是决定市场成败的关键。
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对比

中国古代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
欧洲:14 15C,率先在地中海沿岸,eg.威尼斯、佛罗伦萨
随后,在尼德兰、法国南部、莱茵河畔等地城市出现并迅速发展。
中国:明朝中后期(即16C)产生,但发展异常艰难,速度缓慢,范围狭窄。
共同点:
发生时间:西欧产生在14—15世纪,中国在明朝中后期。
出现区域:都产生在沿海或沿江交通发达、贸易频繁地区。
产生结果:都宣告了封建社会开始衰落解体。
不同点:
发展程度中国:只是出现于江南个别地区和个别手工业部门,
欧洲:产生途径更广泛:城市手工作坊转化为手工工场,
商业资本的直接作用,
农村资本主义农场的出现。
社会环境中国:封建制度顽固,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封建政府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欧洲:封建制度相对薄弱,资本主义容易突破封建主义束缚发展兴起。
结局、影响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起来,,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形成强大的历史潮流,推动欧洲各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冲击着东方落后制度,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受到封建主义扼杀,止步不前
拉大了与欧洲的差距,造成落后挨打的局面。
4、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
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
2、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
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
3、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
二、重农抑商政策
直接原因:保护小农经济, 直接原因:保护小农经济,确保租税赋役
推行原因: 推行原因: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维护封建统治
战国: 首倡“重农抑商” 战国:商鞅变法 (首倡“重农抑商”)
表现: 表现: 1、皇帝强调 、 2、盐茶专卖制度 、 4、歧视、限制商人 、歧视、
明清: 明清: 、不断加征税收 3、
4、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明朝: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朝
时间: 时间:
明朝中后期
地区: 地区:
门: 丝织业、棉纺织业、铁器制造业 标志: 标志:
手工工场出现, 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出现
条件: 条件:
市场、自由劳动力、 市场、自由劳动力、资金
与世隔绝,未及时学习,逐步落后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重农抑商、 • 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 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
课堂练习
1、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D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 C、手工业作坊增多 、 房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商品经济发展,
C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
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基础知识专题(四)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主要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小商品经济(也叫一般的商品经济),它既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又与自然经济在本质上相互对立。
在自然经济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限制,另一方面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地瓦解自然经济,促使封建制度逐渐解体。
资本主义萌芽是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形态,是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生产关系。
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的形成。
从宏观上来看,本专题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即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从微观上来看,商业发展、城市发展、货币演变和资本主义萌芽是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历史时期发展概况商朝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所以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商朝都城已经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各地的土特产品相互交流。
在中原市场上可以买到南方的象牙,北方的马匹,东方的鱼盐和西方的皮革。
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等,都聚集着许多人口魏晋南北朝由于社会战乱,商业一度萎缩,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与之相比,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隋唐商业繁荣。
政府在市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
市中有邸店和柜坊。
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那时的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摊位。
市的买卖时间也有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
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
在广大的农村,包括偏远的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经商的人增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布海内的大商人,更多的是中等商人和小商贩,由于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还有不少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导论: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里还存在着非主流的商品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明清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经历了一个产生——缓慢发展——被打断发展这样一个过程。
一、明朝中后期手工工场的出现1、前提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
所谓“商品”,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而“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创造了条件;)直接原因: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产品有了更多的销售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手工业者不断分化,少数善于经营者富裕起来,多数手工业者贫困破产,丧失生产资料,不得不去当雇佣工人,于是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2、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15世纪末)、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如苏州)3、含义: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处在萌芽状态的雇佣关系",它的发展方向是资本主义。
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3、产生部门(最早出现的行业):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
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
4、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在当时的苏州,所谓“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
富有的机户依靠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就是早期的资本家,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计日领取工资的生产者“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
5、主要特征:①微弱、稀疏;②出现在个别地区、个别部门;③发展水平低;④最初多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
中国经济史第七章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在遭到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后,传统
经济结构及制度的命运就已注定了。 但是它既能长时期地遏制了本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对外来资本主义的 生产方式及制度也有很强的抵抗力。 鸦片战争以后,新旧制度的碰撞、 外国侵略势力与中华民族利益的冲 突使中国的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 系更加复杂,也使中国变得更加落 后。
2.对封建经济关系的冲击
3.对封建官营手工业的冲击
二、传统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
1.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经
济秩序 2. 资本转化方式抑制资本主义萌芽 的普遍化发展。 3. 中国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经济职 能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第三节 中西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道路的比较
一、时间的比较
英国在中世纪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封
建国家,其封建农业占统治地位, 后来工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封建制度 的束缚,资本主义关系从萌芽到成 长、直至成熟,进而推翻封建制度, 开创资本主义时代,有一个清晰完 整的演变轨迹,
2. 中国资本主义成长道路
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结构及制度早
已发挥了最大潜能,其允许生产力 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尽管经济规 模在不断扩大,商品经济也进一步 发展,但没有制度创新,缺乏新的 生产组织及生产力因素,基本上是 一种无效率的增长。
4.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高峰出
现在宋代,明代中叶以后,农业生 产力比前代只有缓慢发展。为资本 主义的萌芽准备了一些条件,但又 是极为有限的。
(2)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是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劳
动交换或社会产品分配借以实现的 一种交往形式,有利于分工和资本 积累。 中国封建社会在大部分时间里商品 经济都要比西欧发达。宋代有一个 飞跃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它打破了 坊市制,形成各级市场。明清两代, 中国南方地区一大批小城镇由于工 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兴起,资本主义 萌芽因素主要的就是从这些新兴市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宋的探究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是否出现于宋的探究现行中学历史教材普遍认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明清之际,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定义为:明中叶以来,社会经济繁荣,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模式。
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劳动身份的雇工,为市场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由此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要以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充足的货币为基础,它还有三大要素:其一,雇佣劳动关系;其二,大规模手工工场;其三,为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据此,在历史学习中,我产生了以下疑问:早在宋代,商品经济就极度繁荣,那么,“资本主义萌芽”是否出现于宋代?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学习。
一、农业一方面,生产力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的扩大、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上。
宋朝出现了许多新型田地,如梯田、圩田等,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
宋朝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不择地而生”,适于普遍种植,扩大了稻的栽种面积,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宋朝的经济作物也有相当大的发展,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江南丘陵地区茶树的栽培已成规模,种桑、麻的地区也在增加。
粮食产量的增加满足了人口糊口之需,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为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部门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农业生产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高,也有利于解放劳动力,推动劳动力流向手工业。
由此可见,宋代农业的确高度繁荣,也为商品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然而,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依然较强,并未发展到自由劳动力阶段,而且,佃农本身也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并不具备资本主义萌芽的要素,而是一种农耕文明繁荣的表现。
二、手工业北宋时期,手工业生产有很大进步,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等都比唐代进步得多。
解答学生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疑惑

解答学生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疑惑现行的高中教材记录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当时在我国的江南地区的丝织业领域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情况,其他代表性部门有云南的采铜业、四川的井盐业、台湾的制糖业、陕西的伐木业等等。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而此时被视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期。
在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难以理解这时的“雇佣与被雇佣”为什么被视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期?因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着“雇佣关系”。
他们的理由如下:古人主要的经济生活是从事农业生产,在农业间隙也从事一定的家庭副业,例如捕鱼打猎,上山樵采等,甚至出现一些帮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忙人”或者长工,他们通过给主人家干活,而后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这难道不是“雇佣关系”吗?的确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雇佣关系”,但是它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的雇佣关系存在本质区别!首先,“资本主义萌芽”这个名称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它用来指代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简单的商品经济关系,主要是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
归根到底来说,“资本主义萌芽”属于商品经济范畴,而我国封建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小农经济,是一种农业经济,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历朝历代都在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遭受打击,商品经营只有从宋代以后才逐渐放开,并且越来越开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出现商业大繁荣,但就是这样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也没有出现手工工场,所以在封建社会前期存在的雇佣关系不能是资本主义萌芽,它仅仅是封建社会中一种小范围的经济现象。
其次,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一些基本的条件,第一是资本,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在早期的殖民罪恶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并且把他用于扩大再生产;第二是劳动力,这里的劳动力是一无所有的人,他们没有任何的生产资料,必须靠出卖自身的劳动力来赚取微薄的工资用以养活自己,但拥有人身自由;第三是市场,超强的市场需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资本主义萌芽
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由于学者们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含义及其存在的条件有不同的理解,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也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它出现于北宋,也有人上溯至唐,以至更早。
多数学者是把它作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过程,或其起点,认为它产生于明中叶,到清中叶有了发展。
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1.生产力:明中后期,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2.劳动力:人身依附的松弛,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明朝中后期放松了对农民和匠户的人身控制)
3.市场:国内:城市的发展;国外:1567年“隆庆开海”,对外贸易的恢复与发展。
二、资本主义萌芽曲折缓慢的发展
1.历程:
(1)产生:明朝中后期,首先在江南地区个别手工业部门出现,没有深入到农村;
(2)挫折:明末清初,遭受打击。
明后期政治腐败,政府横征暴敛;明末清初,战乱不已。
(3)发展:清朝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表现是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说: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满族汉化,商品经济的繁荣。
(4)停滞:到鸦片战争前夕,发展十分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5)转型:1860、70年代,大部分手工工场最终破产,小部分转化为近代民族工业。
2.原因:
(1)政治:中国中央君主集权制根深蒂固,专制统治腐朽,政府横征暴敛。
解说:“中国自古是单一制封建君主集权国家,庞大的帝国组织靠直接向全国小农阶层抽税来维持。
在那个时代尚无现代经济理论,国家计税毫无科学依据,只能简单向全国平均摊派,不具备宏观调控功能,对社会经济并无积极作用。
财政税收又多被用于奢侈挥霍或豢养军队,巨额财富无法回到正常的经济流通领域,民间经济即不能从中获利,私人财富也得不到有效保障,资本自然无从积累。
这便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缓的根本原因。
”
(2)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市场范围小,资本主义发展空间有限;
解说:以单个家庭与小块土地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论人力资源还是土地面积都不具备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因此,它无法保证富余产品的稳定产出,更无力供养具有充分消费能力的民间市场。
(3)思想:儒家的正统观念,重义轻利,歧视商业,不重视科技。
1
(4)政策:明清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5)主观:商业积累的财富大量用于购田置地、放高利贷和供应子女读书,限制了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解说:在明清两代,徽商、晋商发财以后,都广置田地,开办当铺,认为田地是最可靠的产业,放高利贷可以安坐获益。
这就大大阻碍着社会财富向产业资本转化,困而限制了资本主义的成长。
3.影响:
(1)积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社会风气的改变和社会阶级矛盾的新变化。
解说: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主要斗争是农民对地主的阶级斗争。
明清两代,基本上还是这样。
但是,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城市商人、手工业者和手工业工人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社会阶级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2)消极:与西方相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微弱,未能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
【教学材料】:
材料1:隆庆开海指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
从此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全面的开放局面。
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也有学者估算,"由万历元年(157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
这为大明帝国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张居正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寿命的资本。
材料2:万历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到处搜过钱财。
明神宗派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在工矿业发达地区、广设关卡,处处征税。
清朝在全国城镇、交通要道,遍设税局,征税范围几乎包括全部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
明政府还建立岁办和采办制度来盘剥商人。
由于从事工商业必须承担风险,封建地租、高利贷就有更大吸引力。
材料3: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考察,一般是从生产力水平、产品的商品性、自由雇佣劳动的规模等几方面进行的。
但因史料多简略,学者在考证、解释上有不同见解,因而对萌芽经济实体的确认互有参差。
比较严谨的看法,认为明中叶,在苏州、杭州的丝织业,广东佛山的冶铁、锻铁业中,已见多少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
到清中叶,继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有:江南一些地区的丝织业,陕西南部的冶铁、锻铁和木材采伐业,云南的铜矿业,山东博山和北京西部的煤矿业,四川的井盐业,山西河东的池盐业,江西景德镇和广东石湾的制瓷业,一些地方的制茶、制烟、蔗糖、榨油等农产品加工业,一些地方的染坊、踹坊、纸坊和木版印刷业,上海的沙船运输业等,共约20个行业。
又是指这些行业的部分业户,如景德镇制瓷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只是制坯户中的少数大户,而窑户中未见。
不过,这是根据史料考察的结果,尚未发现直接史料的行业和地区,不能断定其必无萌芽。
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也是产值和商品值最大的棉纺织手工业,仍属农家副业,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则可肯定。
2
材料3:在中国,由政治、经济结构所决寇,封建城市与西欧有很大不同。
城市中的商人、手工作坊主与手工业工人不但力量微弱,而且政治经济利益基本各不相伴,并无形成统一的市民等级的共同基础,只是作为相互孤立的社会阶层而分散存在。
他们面对封建统治者的政治经济压迫,有时也自发地进行过某些共同斗争,但是多属偶然,并缺乏组织,并不涉及要求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
就是象明末反税监的斗争,固然规模巨大,动员广泛,但多少是在一种特殊条件下出现的偶然事件,也没有脱离反暴政的性质。
明末东林党人的活动,带有更多的政治色彩,也多少反映了一些工商业者的要求,但根本上仍然是封建阶级内部士大夫阶层不脱离封建轨道的议论朝政,要求改革某些弊政而已,其斗争手段也没有脱离制造社会舆论的范围,与东汉的太学生运动并无本质差别。
至于因奸商囤米闭祟而导发出来的市民要求平祟夺粮斗争,与市民运动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不能把许多并无内部本质联系的城市居民中发生的事件混在一起,用市民运动概括起来。
我们可以承认,在中国城市中,到了清代,存在着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芋工业雇佣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阶级斗争;但并不存在属于所谓”第三等级”性质的市民阶层和他们发动的市民运动。
这既是由于中国城市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微弱,更是因为中国城市中的政治经济结构与西欧有很大不同所致。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材料4: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导致了社会风气的变化。
这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地区尤为显著。
我们在第二章第二节已介绍了明后期士绅们对地主、商人生活奢靡和”金令司天,钱神卓地”现象的惊异。
清代,这种趋势有增无已。
江南一带,康熙间,常服尚多用布,到乾隆嘉庆间,在无锡已是”以布为耻,绫缎绸纱争新色新样”。
在苏州,”不论贫富贵贱,在乡在城,俱是轻袭,女人俱是锦绣”。
饮食宅第也是竟为华侈。
稍后的广东佛山镇”商贾猬集则狙诈日生,佣作繁滋则巧伪相竞。
兼以旅廛逼闹,游手朋喧,优船聚于基头,酒肆盈于市畔,耳濡目染,易以迁流,遂或失其淳实之素矣”。
封建制度的许多神圣事物如伦常道德已开始为金钱关系所销铄了。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