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记地理概念
地理背诵技巧

地理背诵技巧地理是一门需要大量记忆的学科,尤其是地理的地名和地貌等概念。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背诵地理知识,下面分享一些地理背诵技巧。
一、分类记忆法地理知识众多,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进行记忆。
比如,按照地理区域进行分类,可以将世界划分为亚洲、欧洲、非洲等大洲,然后再进一步细分每个大洲的国家、城市等。
这样分类记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地理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二、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记忆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地理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将地名与某个具体的事物或者形象联系起来,通过这种关联来记忆。
例如,将伦敦与大本钟联系起来,想象大本钟声音回荡在伦敦市区,这样就容易记住伦敦是英国的首都。
三、地理图形记忆法地理知识中有很多地貌、地势等需要记忆,可以通过绘制地图的方式来帮助记忆。
将地理知识以地图的形式绘制出来,标注清楚各个地点的名称和特征,然后通过观察和回忆地图来记忆地理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形象地记忆地理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四、反复复习法地理知识需要反复复习才能记牢。
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地理知识的复习,多次重复记忆同一内容,可以加深记忆。
同时,可以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按照一定的时间和进度来复习地理知识,保证知识的记忆不断巩固和加深。
五、交流互动法地理知识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加深记忆。
可以与同学、老师或者家人进行地理知识的讨论和分享,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借助对方的思路和观点,拓宽自己的认识和记忆。
六、运用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运用地理知识来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地理知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气候变化来理解气候带的划分,通过观察河流流向来理解地势的高低等等。
通过实际运用,地理知识会更加深入人心。
七、多样化学习方式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比如阅读地理书籍、观看地理纪录片、参观地理景点等等。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认识和记忆,同时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地理记忆方法有哪些,地名的八个记忆法

地理记忆方法有哪些,地名的八个记忆法地理记忆方法有哪些以图为纲法:巧用地图记牢地理知识文科的同学们,学习地理时,老师都会让大家准备地图、地球仪,当讲解到相关地理知识的时候,会带领大家看地图、地球仪,用其来辅助学习地理知识,形象深刻,同学们学习起来也高效便捷,帮助大家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张贴地图,有空就看地理考试中,地图知识占据很大的比例。
同学们可在家中和学校各备一份,张贴在墙上和书桌上,闲暇时间浏览观看,图文结合,以图为纲,定位经纬。
填充地图,强化记忆通过上一步的熟悉记忆,这一步算是强化巩固。
记忆了地图之后,拿出一张白纸,自己填充,省市、山川、河流、经纬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在填充过程中,同时思考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地域特点等相关联的知识点,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地理科目知识网络的建立。
联想记忆法:用联想法巧记杂乱知识美国著名的记忆术专家哈利·洛雷因曾经说过:“记忆的基本法则是把新的信息联想于已知事物。
”把相似的、相反的、相近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记忆,更能增强记忆效果。
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因果、从属、衍生关系等进行联想。
这样层层布局,会让大家感到地理知识多而不杂,杂而不乱,有规律可循。
形象联想记忆法此方法与“以图为纲法”较为相似,均是图文结合,加深记忆印象,将要记忆的材料与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联系在一起,既利于激发记忆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由利于加深记忆。
如:的地形特征可与的“疆”的右半部分联系起来,“三横”表示三座大山,即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两田”代表两大盆地,即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情景联想记忆法自己设定一个情景,将要记忆的知识点内容放到这个情境中,置身其中,这样可以记忆深刻。
如:为什么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为什么不是非洲和大洋洲?因为南美洲和南极洲都姓“南”,它们是一家人,有亲属关系,所以离得近。
谐音联想记忆法这里主要是帮助大家记忆零散、毫无规律的知识点,非常有效。
中考地理知识要点的15个巧记法

中考地理知识要点的15个巧记法一、谐音记忆法。
运用该法可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经过总结抽象编成顺口溜、趣味语言好学易记。
如地壳的物质组成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可记为“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二、精编提纲法。
地理课内容多而复杂,要想全部记忆不可能也不必要。
精编提纲,就是把教材内容归类,列出重点,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尽量集中,使内容系统有条理,而且概括,方便记忆。
三、单字记忆法。
就是通过减少记忆语言数量从而达到易记目的,把一长串地理语言简成一些单字便于记忆。
如:我国 200mm 等降水量线为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一线,可记为:张、兰、拉、喜一线;农业商品率高的国家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西兰、荷兰、丹麦,可记忆为美、加、澳、法。
新、荷、丹等。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一些地理事物等编成歌诀,帮助记忆。
这样节奏感强,便于背诵。
例如,我国的主要煤矿可编成以下歌诀:鸡西鹤岗平顶山,阜新峰峰和开滦,太原大同阳泉煤,淮北徐州加西山。
五、类似联想记忆法。
有些地理事物之间在性质、成因、规律等方面有类似之处。
通过类似联想有助于发现地理事物的共性,强化记忆。
例如,里海与日本的面积大约均为 37 万平方千米。
又如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气候区内的自然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六、游戏记忆法。
有的地理知识可以适合做游戏,可通过此法帮助记忆,寓学于乐。
例如复习长江、黄河时,学生可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长江和黄河;每大组再分为三小组,分别代表上。
中、下游。
这样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根据有关内容,开展答题接力游戏。
七、关系联想记忆法。
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从属、并列等关系增强知识记忆的方法。
如因果关系:地球自转一地转偏向力一盛行风向一洋流的流向;从属关系:总星系一银河系一太阳系一地月系;并列关系:风化作用一侵蚀作用一搬运作用一沉积作用一团结成岩作用。
八、综合记忆法。
把零散的地理现象与地理事物进行组合。
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技巧

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技巧地理知识的记忆有方法很多,要采取适合自己的记忆力方法,你使用什么好的方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欢迎参阅!地理知识的记忆方法1、发现记忆法所谓发现记忆法,就是在学习、复习地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重点解决,以此加强记忆的方法。
比如,当学生在听课、做练习、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发现自己有概念不清、不得要领以及遗忘的地方。
针对这些问题,应扎扎实实地依据课本,逐个解决,这也是再学习、再复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加强记忆的过程。
尤其是复习时,要将所学地理知识系统化和概括化,逐章按节进行复习,一定会发现自己存在的薄弱环节,有了不足,及时解决,搞懂学通,加强记忆。
2、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简洁明快,新颖独特。
不仅易学易懂,而且记忆方便,是名符其实的地理快餐。
如学习《中国地理》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其口诀(看中国政区图):黑、吉、辽;内蒙古、京、津;晋、冀、鲁;陕(秦)、甘(陇)、新;苏、皖、豫;鄂、湘、赣;川(蜀)、黔(贵)、滇(云);宁、青、藏;沪、浙、闽;台、粤、桂;海南简琼,好记忆。
再如,我国主要大山口诀:(看中国地形图)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冈底斯山、昆仑山,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贺兰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阴山、燕山、太行山,秦岭、巫山、大别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
口诀记忆法,最适用于年岁偏小的学生,是他们在学习地理时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他们善于背诵,若能对照地图记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联系记忆法就是以点连线,以线拓面的方法联系记忆。
如以铁路站为点,再沿铁路线向周围拓宽,或延伸的面来记忆。
当然,完全可以以任何城市或其它重要地理事物为点,延线、拓面,相互记忆。
如学习西北五省、区主要铁路交通时,先以熟知的西安为点,向西沿陇海线经宝鸡,再向西偏北到兰州。
又以兰州为点,向西北沿兰新线到乌鲁木齐;由兰州向东北,沿包兰线经银川到内蒙古的包头;由兰州向西,沿兰青线到西宁。
快速记忆技巧如何迅速记住地理地上的信息

快速记忆技巧如何迅速记住地理地上的信息地理地上的信息对于我们了解世界、拓宽眼界、增进知识非常重要。
然而,很多人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记忆地理地上的信息困难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快速记忆技巧,帮助大家迅速记住地理地上的信息。
一、制作地理地图制作地理地图是记忆地理地上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用一张白纸或者电脑绘制一个世界地图或者目标地区地图,然后在地图上标注国家、省份、城市等重要的地理信息。
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地理位置的相对距离和方位关系,这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在标注地理信息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或者图标来区分不同的地理要素,使记忆更加鲜明。
二、利用关联记忆法关联记忆法是一种很常用的记忆技巧,通过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关联,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记住地理地上的信息。
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关联记忆:1. 利用图像:将地理信息与某个形象进行联系,形象可以是物理特征、地标建筑、动物等。
例如,将法国与埃菲尔铁塔联系在一起,将澳大利亚与袋鼠联系在一起。
2. 利用故事: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将要记住的地理信息融入其中。
故事情节可以是地理位置相邻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互动关系。
3. 利用联想:通过联想的方式将地理信息和我们已经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
例如,将南美洲的形状想象成一个悬崖下跳水的人,这样记忆巴西位于南美洲的位置会更加容易。
三、使用记忆技巧除了关联记忆法,还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记忆技巧来帮助我们迅速记住地理地上的信息。
1. 分类记忆:将地理信息按照某种分类方式进行整理和记忆,例如按照大洲、国家、地理特征等进行分类。
分类记忆可以减少信息的混杂程度,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
2. 视觉化记忆:将地理信息转化为图像或者图表的形式,通过视觉的方式来记忆。
可以利用可视化工具,绘制地理统计图表、图解、气候图等。
3. 利用首字母缩写:将地理地点的首字母缩写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易于记忆的单词或者短语,帮助记忆地理地上的信息。
例如,将南极洲的首字母缩写“A”、“N”、“T”与北美洲的首字母缩写“N”、“A”进行组合,形成“ANTA”,帮助我们记忆南极洲和北美洲的位置。
巧记地理十法

巧记地理十法1.连头法把一系列有共性的零散知识组织起来,将它们的头一个字或头几个字连起来记忆。
如: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便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陆地面积居世界前七位的国家依次是;俄加中美巴澳印(巴西)(印度)。
2000年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按人口由多到少依次是“中印(印度)美印(印度尼西亚)巴(巴西)巴(巴基斯坦)俄,孟日尼。
”2.谐音法将无意义的数字变为声音相近的有意义的语词来记。
如: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4.43米,谐音为“爬爬试试,试噻。
”湖南省的面积为21.18万平方千米,谐音为“爱一点你爸。
”地球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谐音为“牛山起义。
”3.依图法如记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可在熟悉各个名称的基础上按一定的图上顺序记忆,使名称与其所代表的行政单位的位置一一对应,这样才能使学生心中有地图,记忆效果好。
又如记忆与中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按图上顺序从朝鲜开始依次是: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这其实还用到了连头法。
4.象形法把地理事物的形状联想成实物、数字、汉字、几何图形等。
如:甘肃省像一根长骨,山西省像平行四边形,重庆市像毛笔写的人字,陕西省像一把玩具枪,长江像字母V连W,黄河是个巨大的“几”字形,法国是个六边形,意大利像一只长靴和它踢起的两块石头。
5.画图法自己动手画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以加深印象、增强兴趣,增强理解。
像湖南省的轮廓、长江干流的形状、等高线的描绘、年降水量柱状图等。
6.归类法把同一类的知识收集起来,归类比较记忆。
像“世界之最”、“中国之最”、气候类型、三大宗教等。
这样的内容往往能够列表整理。
如以下图:7.比较法有些知识彼此相像,容易混淆,如:巴西-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有些知识在同一方面有明显的差别,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这些内容若使用比较法去学,学生会觉得有趣,又易于理解。
8.因果法很多地理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这样记忆不但是记得多、记得快,也是理清地理事物之间因果逻辑关系所必须的。
地理记忆方法有哪些,地理四字诀记忆法

地理记忆方法有哪些,地理四字诀记忆法地理记忆方法有哪些一、根据知识结构,注意先记什么、后记什么。
先简单,后复杂。
复杂的问题未必是重点,但它一定是难点。
例如,对于等高线地形图,先要“牢记”的是等高线地图的基本知识——等高线的定义、特点、各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情形、比例尺等。
要在把简单知识弄清楚后,再去攻克难点。
先主干,后枝叶。
“干”是纵向的、结构性的知识,如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枝”是横向的、伸展性的知识,如对主干知识的阐述、应用等。
毕竟“枝”是在“干”上生长出来的,其重要性当然比“干”次要些。
例如,相对于“形成气候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而言,“下垫面的比热容、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和对气流的影响状况的差异”就次要些,原因是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诠释。
先概括,后具体。
概括往往表达的是整体性的特征,具体则是局部细节上的描述。
例如,气候的“海洋性与大陆性特征”,从整体性上,我们可以通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来理解,但在局部上我们还要弄清楚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最高和最低气温月等。
再如,在一大段文字中找出几个“关键词”记住,这些关键词就对这段文字有提示作用。
二、把知识放在特定的情景中记忆。
在生活场景中记忆把课本知识放到生活场景中,它就变得鲜活起来了,记忆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例如,“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果借助“早上上学时太阳的高度”这一情景来记忆,就容易多了。
通过图形记忆相对于文字来说,图形要“形象”、“生动”得多,记忆的效率也快得多。
例如,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如果借助“夏至日日照图”记忆,效果会很好。
在联系中记忆一根竹竿立不稳,把几根竹竿绑在一起就立稳了。
知识也是一样,如果在联系中记忆,不仅效率高,被回忆起的机会也要多得多。
例如,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和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把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大气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图”联系起来,把“对流”与气温的递减规律联系起来,把“天气”与对流运动联系起来,前后形成一个逐级因果关系的知识链,并以“气温垂直变化图”做引领。
背诵地理的巧妙方法

背诵地理的巧妙方法
背诵地理知识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技巧:
1. 关联记忆法:将地理知识点与其他已知的知识点关联起来,形成有意义的联想,有助于记忆。
例如,将山脉的名称与特定的动物或植物关联起来,通过故事或图像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2. 空间记忆法:想象地理知识点在空间中的位置,形成一种空间地图。
例如,想象河流、山脉、城市等的具体位置,并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三维的地理空间。
3. 口诀记忆法:将地理知识编成口诀或歌曲,使其更易于记忆。
例如,“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等。
4. 实践应用法: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加深记忆。
例如,使用GPS定位系统来了解经纬度的实际应用。
5. 重复强化法:重复是记忆之母,不断地重复强化地理知识点,使其深刻地印在脑海中。
可以使用多种重复方式,如阅读、写作、听录音等。
6. 思维导图法: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将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7. 问题导向法: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探险家或研究者,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想象自己要规划一条旅行路线,需要了解沿途的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信息。
8. 趣味学习法:将地理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
例如,使用地理知识来解谜或进行竞赛等。
总之,背诵地理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结合个人的学习习惯和记忆特点进行选择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巧记地理概念
摘要: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
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
关键词:地理概念实地观察抓关键词归纳法类比法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
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
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
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1、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
如学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时,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樟树、山茶树、广玉兰树等,并与梧桐树、柳树、水杉树比较,了解到前面这三种树木的叶子革质、有光泽、呈椭园形,并且终年常绿。
”常绿阔叶”为它们共同特有属性。
它们都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由这些树木构成的森林即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再让学生自己分析梧桐树、枫树、马尾松是不是常绿阔叶树?学生马上会回答:梧桐树、枫树是落叶阔叶树;马尾松常绿而不是阔叶。
这样,学生对常绿阔叶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2、抓关键词
表达概念内涵即地理事物本质特征的往往只有几个词语。
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分析疑难点。
如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这一概念,学生对”物质”并不难理解,”宇宙间”却难以确定。
我指出,地球也存在于宇宙空间,是天体。
但是,在地球大气圈以内的物质只能说是地球上物质,不能说是天体。
地球大气顶部是宇宙空间与地球的界线。
教师只要讲清这一界线,学生就容易明白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运行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等都是天体。
而停在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残骸即殒星就不是天体。
3、归纳法
对内容较多、表述较长的地理概念进行归纳、提炼,分层次、多角度去理解。
如自然资源的概念,完整的表达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如果对这一句话进行归纳、转换,就是下列的两个属性:
自然属性:客观性,天然存在,没有经过人类加工
经济属性:有用性,在当今技术条件下能用于生产和生活。
两个属性缺一不可。
这样一转换,自然资源的内涵就一目了然。
4、类比法
明确了单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为了能达到准确运用的目的,还必须搞清概念间的几种关系。
①近似概念
如天气和气候,国土和国土资源,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等都属近似概念,很易混淆。
只有从本质特征即内涵上区分,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确定适用范围。
例如降水和降雨,都表示大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地面这一现象。
不同点是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和固态水,而降雨即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滴状液态水。
可见,降雨只是降水的一部分,仅指液态水即雨水。
所以,在描述气候特征时,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用的是”降水量”;河流的五种补给形式之一是”雨水”即降雨,两者不可调换。
②矛盾概念
外延相反的概念叫矛盾概念。
如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寒流与暖流,重工业与轻工业等。
这类概念也必须从内涵入手,找出差异再分析外延上的相反性,确定”矛盾”所在,才能正确区分。
如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是一对矛盾概念。
可再生资源是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断更新生长、繁殖的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内不能重新出现的即是非可再生资源。
两者的差异便是”人类历史时期内能否重新出现”这一时间尺度,也是导致外延相反的主要原因。
根据这一标准分析,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都是可再生资源。
③包含关系的概念
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城市环境三个概念,都表示人类生存的环境。
但地理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
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地区,人口多、房屋密集、交通拥挤是最大的特点。
可见三个概念中,内涵最丰富的是城市环境,外延最大的是地理环境。
④概念的广义和狭义
有些概念,由于时间、空间范围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教学时,应抓住概念的时间、空间差异找出“广”和”狭”的原因,确定适用范围。
如水资源,广义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狭义水资源仅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包括海洋水、大气水。
这样,从空间范围看,”广”和”狭”非常明显。
同样道理可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广义沿海和狭义沿海。
在运用以上方法进行概念教学时,还应坚持”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学生形成概念时,不仅要使学生背诵概念的词义,而且要使他们会论证、会运用这些概念。
教师设计一些习题,在分析概念后及时进行练习,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对概念理解是否完整、准确,又能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