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制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制作Documentary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64学分:4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程,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结课作品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结课作品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整个教学过程由授课与平时作业组成。

中文简介:《纪录片制作》主要讲授纪录片制作流程以及制作方法。

该课程将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历史,中国纪录片的现状,纪录片的概念,认识纪录片的规律,纪录片的美学风格,纪录片不同的创作观念和风格式样,学习和把握纪录片的创作方法,为日后进入电视媒体打下牢固的基础。

纪录片创作的形式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程的教学着重讲述和探讨创作业务的有关问题,侧重于操作性。

课程系统地介绍了纪录片的基本理论概念和从大众传播的角度解读当今纪实的文化现象,从历史的角度介绍了各时期纪录片的流派和演进历程。

通过对纪录片基本特征的介绍,具体讲解了基本特征在实际拍摄中的发展及运用。

介绍了诸如前期主题创作、中期拍摄及后期剪辑的技巧及方式的基本问题。

课程着重强调采用纪实的理念来创作影视作品,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纪实理念和当前的影视文化现象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对其进行解读和辨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纪录片创意与选题、纪录片的采访、拍摄与编导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应对与纪录片创作密切联系的若干基本学术性问题有所了解和认识,作为专业知识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理论基础的通晓程度不仅关系到其对专业的研修和今后的发展空间,也将直接影响其创作实践。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学会使用纪实的创作理念和手段。

从事纪实类电视节目的创作。

掌握纪实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方法、过程、原则、常用技巧,使学生初步具备纪实电视节目的创作能力。

学生能够对纪录片的基本理论与拍摄方式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具有明锐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通过对纪录片的理论、发展脉络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并从中获得对纪录片相关拍摄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便解决纪录片拍摄中的问题。

(精品)《电视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doc

(精品)《电视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doc

《电视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20136课时:32 (讲课课Bt: 16,实践课时16)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课程介绍: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是一门关于研究美学特征、讲授创作方法和实践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课程。

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及影视艺术类专业卄•常重要的课程,它能够指导专业学生通过对电视纪录片的观摩、研究、创作,掌握电视纪录片这个在影视艺术发展当屮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纪录片形态的影视节目创作。

根据影视节H类型研究,电视纪录片属丁•电视纪实作品的范畴,也是丿直丁•电视纪实作品的分支, 因此,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不是单纯研习电视纪录片的课程,而是电视纪实作品研习的课程,它包括了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

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两个阶段: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主耍理论学习有以下内容:电视纪实作品界说、电视专题片的创作风格、电视专题片的题材内容、电视专题片的创作特征、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电视纪实作品的创作、电视纪实作品的思维方式。

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实践创作学习主要是创作一部电视纪实作品。

《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20136二、课时:32 (讲课课吋:16,实践课时16)三、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电视纪实作品的兴起一、社会文化思潮的转移二、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三、人最优秀纪实作品的涌现四、创作群体的崛起五、电视界的重视第二章:电视纪实作品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一、电视纪实作品是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二、电视纪实作品是电子时代高甜格的文化代表三、电视纪实作品是电视总体制作水平的标志第三章:电视纪实作品界说一、电视纪实作甜二、电视纪录片和电视&题片的科学化理性概念第四章、电视纪实作品的发展轨迹一、电视纪实作品的雏形一•、电视纪实作品的确立三、电视纪实作品的发展四、电视纪实作品的成熟第说章、电视专题片的创作风格•、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二、写意性电视专题片三、综合性电视专题片第六章、电视专题片的题材内容一、人物电视专题片二、事件电视专题片三、社会电视专題片四、历史文化专题片第七章、电视专题片的文体构成一、新闻型电视专题片二、政论型电视专题片三、散文型电视专题片笫八章、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征一、电视纪录片多种品格的真实二、主体意识的淡化三、一体化的形声结构第九章、电视纪录片创作思辩第I•章、电视纪录片的重要走向一、山“理性说教”走向“复原牛活”二、111 “英雄史观”走向“平民意识”三、山“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参与”四、山“展现表象”走向“记录心灵” 笫十一章、电视纪实作品的创作一、纪实的镜头语言二、纪实艺术的声音三、纪实艺术的采访四、纪实艺术的编辑笫十二章、电视纪实作品的语言构成•、画面语言二、有声语言三、造型语言第十三章、电视纪实作品的思维方式一、角度选择二、结构安排三、再现方式卩q、表现形态五、捕捉细节六、奏把握七、意境的营造八、哲理开掘五、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把讲授知识、分析典型作品和学生实践结合起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纪录片创作是一门讲述如何运用影像语言记录真实事件的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纪录片的创作技巧、制作流程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二、课程目标1、掌握纪录片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2、熟悉纪录片创作流程,包括选题、策划、拍摄、剪辑等环节;3、学习运用影像语言记录真实事件,提高叙事能力和画面感;4、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1、纪录片概述1、纪录片的定义及特点;2、纪录片的分类及发展历程。

2、纪录片创作流程1、选题策划;2、拍摄前的准备工作;3、现场拍摄技巧;4、后期剪辑流程。

3、纪录片创作技巧1、如何选择主题和人物;2、如何构建故事情节;3、如何处理采访和访谈;4、如何把握真实与艺术的关系。

4、纪录片制作软件及应用1、视频编辑软件介绍;2、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3、特效与配乐的应用。

5、纪录片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1、市场趋势分析;2、成功案例解析;3、个人创作规划与市场对接。

四、课程安排1、理论授课:每周2小时,共计36小时;2、实践操作:每周4小时,共计72小时;3、影片观摩与讨论:每周1小时,共计18小时。

五、评估与考核1、出勤率;2、作业完成情况;3、期中考试;4、期末考试。

六、教师团队1、资深纪录片导演;2、专业摄像师;3、经验丰富的剪辑师。

七、教学资源1、教室及设备:提供投影仪、音响设备、拍摄器材等;2、教学材料:提供相关影片、教材、参考书籍等。

八、实践机会1、学校或社团组织的拍摄活动;2、参与校外实际项目;3、参观纪录片制作公司或机构。

九、课程特色1、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2、提供丰富的影片观摩与讨论机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4、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紧跟市场发展。

十、对学生要求1、对纪录片创作有浓厚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2、具备一定的影像感知能力和叙事能力;3、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合作,具备沟通协调能力。

纪录片创作教学纲要

纪录片创作教学纲要

纪录片创作教学纲要一、课程名称:《纪录片创作》。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三:课程教学目的:纪录片创作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了解纪录片创作的规律。

使学生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电纪录片创作。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掌握基本概念,对本门课程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能够正确地理解、准确地解释。

(二)系统掌握理论体系,对纪录片创作的原理、原则、要求、方法,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进行具体的阐述。

(三)了解和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以及全体制作人员的职责。

(四)能够自觉地、灵活地、有创造性地运用电视新闻纪录片创作的理论和方法、解决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问题,比较熟练地制作出较为理想的纪录片。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重点讲述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原理、原则、要求、方法。

其中的重之重是纪录片的创作构思与蒙太奇组接艺术。

它们也是本门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写作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电声系统摄影。

七、教材的选用本课程以中国人民大学朱景和著《纪录片创作》作为主要教学参考用书。

八:课程总学时:46课时。

九: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十:课程学分:4。

十一: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十二:考核方式:(书面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

十: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纪录片,影视艺术中最具生命力的花朵。

纪录片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并不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多年来,人们仍然在为确定它的内涵争论不休。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掌握以下名词术语及基本概念:1、纪录片——我国把纪录片置于电视专题节目之“报道类节目(含纪录片)”中,包括纪实型、创意型、政论型、访谈型等各种纪录片形态。

2、时政片——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狭义的时政片专指记述重大政治性新闻事件的纪录片;广义时政片还包括以社会热点为内容并有一定时效性的纪录片。

3、自然科学类纪录片——在我国又叫科教片,以传播科学知识为宗旨的纪录片。

纪录片编导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编导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编导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41fx02课程性质:必修学分:2 总学时:60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先修课程:电视摄像基础、剧本写作一、课程介绍《纪录片编导》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的重点应放在扩展学生纪录片选题创作的想象空间上,要求对纪录片拍摄镜头的基本规律作较详尽的讲解,并着重通过纪录片选题、解说词创作、镜头分解的思维训练,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与镜头表达能力,为后续课程提供思维与表达上的积累。

二﹑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1﹑使学生了解纪录片编导的有关理论知识,掌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规律,并通过选题、解说词写作、镜头脚本写作的思维训练,来扩展学生对纪录片编导的掌握能力,并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镜头感与创作能力。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扩展学生纪录片创作能力,这是进一步学习专业编导课程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应尽量注重对学生纪录片选题与镜头分节的训练,以便为今后的专业编导打下良好的思维与镜头表达基础。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及内容第一章国外纪录片发展史一、卢米埃尔兄弟:记录形式的创始人二、罗伯特.弗拉哈迪:对人类原始生命的回归三、英国纪录片运动与约翰.格里尔逊四、“电影眼睛理论”和吉加.维尔托夫五、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第二章国内纪录片的发展第一节纪录片创作的起步期(1958-1978)第二节纪录片创作的发展期(1979-1990)第三节纪录片创作的繁荣期(1991-1996)第四节纪录片创作的拓展期(1997-今)第三章纪录片的定义纪录片是把过去或现在的事用影像的手段进行人性的还原和记录,并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历史,尽可能描述(叙述)一种真实的历史,并尽可能接近一种真实的描述。

第四章新纪录片运动发端可以追溯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 .1990年,吴文光拍摄《流浪北京》,这部作品成为新纪录运动开始的标志作品。

新纪录运动就是现行的电视体制之外,以艺术追求为目的,通过个人行为拍摄的纪录片。

(完整word版)纪录片创作 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纪录片创作 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 2 先修课程:电视新闻采访写作、广电史、电视策划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编导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涵盖了新闻学、传播学两个学科和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三个专业。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述和探讨创作方法的,侧重于操作性,能够较好地满足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学发展的需要,为有志于纪录片艺术创作的新人提供一个系统的整体思维框架。

在宏观上,使学生把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其整体的框架;在微观上,能够借助教学使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的实践业务知识有具体的了解。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纪录片的创作技巧,从学科概论的视角,对本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和发展情况作相应的了解,初步构建专业基础;二是为新世纪的新闻教育和新闻传播学培养新闻人才。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1。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纪录片的属性与范畴;(2)了解纪录片的社会功能;(3)掌握纪录片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关系。

2.教学内容(1)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2)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3)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第二章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特点;(2)掌握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2.教学内容(1)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2)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3)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4)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5)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第三章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1。

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我国的初期电视纪录片;(2)了解我国电影纪录片的发展史。

2.教学内容(1)影院时期的纪录片;(2)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3)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4)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第四章纪录片的艺术特性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纪录片学派的基本特点;(2)掌握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教学大纲一、引言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影像记录现实,传递思想,引发思考。

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展现出真实、生动、感人的故事。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纪录片创作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策划、拍摄、编辑和发布纪录片。

二、课程目标1、掌握纪录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流程;2、学习如何寻找题材、制定拍摄计划和预算;3、掌握摄像和录音的基本技能,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4、学习如何进行采访、观察和参与式拍摄;5、掌握非线性编辑、音效处理和视觉效果制作技巧;6、学习如何进行发布和推广,以及如何与观众互动。

三、课程内容1、纪录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流程a.纪录片的定义和分类;b.纪录片的特点和价值;c.纪录片的制作流程:策划、拍摄、编辑、发布。

2、寻找题材和制定拍摄计划a.如何寻找题材;b.制定拍摄计划:时间、地点、预算等;c.确定拍摄团队:导演、摄像师、录音师等。

3、摄像和录音的基本技能a.摄像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技巧;b.录音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技巧;c.拍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采访、观察和参与式拍摄a.如何进行有效的采访;b.观察技巧:如何捕捉细节、表现人物情感等;c.参与式拍摄技巧:如何与被拍摄者建立信任关系。

5、非线性编辑、音效处理和视觉效果制作技巧a.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技巧;b.音效处理和视觉效果制作技巧;c.与其他成员协作完成后期制作。

6、发布和推广,以及与观众互动a.选择合适的发布平台和渠道;b.进行宣传和推广:海报制作、媒体宣传等;c.与观众互动:如何与观众建立、收集反馈等。

四、教学评估与考核方式1、出勤率:学生需按时参加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2、作业:定期布置相关作业,如策划方案、拍摄素材、采访稿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3、期中考试:通过笔试或面试形式,考核学生对纪录片理论和技能的掌握程度;4、期末作品:学生需在学期结束时提交一部完整的纪录片作品,以展示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

《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86504课程名称:纪录片创作英文名称:Documentary Production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考核方式:纪录片作品先修课程: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本课程旨在建立学生对纪录片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纪录片的专业实作能力与技巧。

以辅导学生分组作业的方式,从实践中学习纪录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前期计划、拍摄与剪辑等。

让学生在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同时,能运用纪录片这一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英文简介:This course based on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of documentary and supplemented with contemporary documentaries as course’s teaching materials. Group assignments on practical production will also help students to get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carry out of a completed documentary project.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学生的专业创作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学生需将摄影剪辑采访等基础专业知识运用到纪录片的制作当中,并最终小组团队合作完成一部纪录片。

学生在本阶段需培养1专业策划能力:能够进行资料搜集与田野调查,培养对生活的观察与洞见;能找到生活中值得拍摄纪录片的题材与人物。

2 专业制作能力:能在前期有清晰的策划思路,在拍摄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各种信息并调整拍摄方案,能够对纪录片进行专业的拍摄与剪辑制作,能够团队协作与良好分工。

3美学实践能力:了解纪录片文本、符号、美学与社会文化意涵,具备相关美学涵养与艺术能力,关注地区、族群、性别与阶级等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纪录片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3、周学时/学分:2/24、授课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5、使用教材:《纪录片创作》,朱景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二、课程简介穿越历史,构沉记忆;只对现实,记录变迁;启迪智慧,引导思索。

“纪录片”,一个充满诱惑与魅力的名字。

纪录片是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反映和寻求社会变革、感悟人性与人生的载体。

《纪录片》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了解纪录片的历史发展和主要流派,从创作者的角度学习纪录片创作思想和实现手法,在作品赏析与讨论中了解纪录片的创意、拍摄的基本策略。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把握新闻传播现象与活动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新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并对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活动有初步的、较完整的认识与了解。

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新闻改革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注重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1、考核方式:闭卷考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六、正文第一章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的学习,让学生对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有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

难点是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视纪录片的技巧误区。

第二章纪录片的演变及学派(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演变及学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研究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对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中外纪录片创作观念演变。

难点是“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纪录学派”。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启蒙。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新闻纪录影片的兴起和纪录风格的开创。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世界纪录电影三巨匠(帕尔.罗伦兹,莱尼.里芬斯塔尔,尤里斯.伊文斯)的生平。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纪录学派”第三章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教学时数4)教学目的:通过对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专题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演变过程,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和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程。

难点是专题片创作的理论,专题片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程。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思考。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专题片创作的理论。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专题片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第四章纪录片的艺术特性与审美特性(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艺术特性与审美特性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本性在于视听形象纪实性,纪实之谓包含物质技术效果和人的主观认识双重作用。

具体表现为若干特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实本性与政论性,纪实本性与真实性,纪实本性与文献性。

难点是纪录片的审美功能和审美特征。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艺术特性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纪录片的审美功能和审美特征。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纪录片的纪实本性与政论性,纪实本性与真实性,纪实本性与文献性。

第五章纪录片的结构方式(教学时数2)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结构方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结构的定义在第一层面上包容了双重含意:一是指电视节目的外部结构;一是指电视节目的内部结构。

第二层面上又可以将内部结构细分为:叙事式结构;抒情式结构。

或者:传统式结构;非传统式结构。

或者:主观式叙述结构;客观式叙述结构;主客观交替式叙述结构等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视纪录片的各种结构。

难点是绘圆法,设定中心线法,阶梯式递进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电视节目结构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节目的内、外部结构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纪录片的各种结构。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纪录片结构的绘圆法,设定中心线法,阶梯式递进法。

)4纪录片的前期创作(教学时数第六章.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前期创作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前期创作包括策划选题、采访、搜集文字和形象资料、拍摄和录音等项工作,为后期编辑加工做好各种必要准备。

拍摄和录音是最重要的前期创作活动。

作品的风格样式,也必须在前期创作中确定和孕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创作的选题策划与前期采访。

难点是纪录片创作的采访与拍摄。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前期创作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纪录片的风格样式必须在前期创作中确定。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纪录片的采访,拍摄,录音。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纪录片的选题策划与前期采访。

第七章纪录片的后期创作(教学时数4)教学目的:通过对纪录片的后期创作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后期创作包括素材整理、编辑提纲、画面剪辑、配音、配乐、撰写解说词等项工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纪录片创作的后期编辑流程。

难点是纪录片后期编辑的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纪录片的后期创作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纪录片的后期创作的内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纪录片的后期创作的步骤。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纪录片的后期创作的方法。

第八章电视纪录片的界定与探讨(教学时数4)教学目的:通过对电视纪录片的界定与探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外学术界的专家对电视纪录片作过很多论述,但是由于电视纪录片创作观念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所以至今人们都不能为其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视纪录片的几次界定。

难点是对电视纪录片的探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电视纪录片界定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探讨的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几次界定。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视纪录片进入了影视合流时代。

第九章电视纪录片与文化(教学时数3)教学目的:通过对电视纪录片与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电视纪录片不属于艺术和艺术品之列。

它也不因归属谁就身价上升,也不因不归属谁就身价降低,它具有自身存在的永恒价值。

它的艺术是发现的艺术、选择的艺术,它的价值在于通过纪录,真实地反映现实,而带给人们某种历史或现实的启迪。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视纪录片中的民族文化特点。

难点是对电视纪录片创作手法的探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电视纪录片与文化的关系。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中民族文化的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各种创作手法。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利用民族文化特点进行电视纪录片创作。

第十章电视纪录片的风格(教学时数3)教学目的:通过对电视纪录片的风格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纪录片创作领域相继出现的创作模式归纳起来有:说教型的“格里尔逊式”、直接型的“真实电影”、发现型的“访问谈话式”、参与型的“反射式”。

这些纪录片模式的发展趋向是叙事和表现方法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由说教性走向多义性,朝着纪实观念逐渐受到重视的方向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视纪录片中的各种风格。

难点是对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的运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电视纪录片风格的概念。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风格对于电视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性。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电视纪录片的各种风格。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中外电视纪录片创作风格的差异。

第十一章电视纪录片赏析(教学时数6)教学目的: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实践,让学生全面实践电视纪录片的艺术创作技巧,并充分掌握相关创作设备的技术特点和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流程。

难点是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了解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方法。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理解电视纪录片创作技巧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如何将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要熟练掌握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综合技巧。

七、参考文献1.《纪录片概论》,欧阳宏生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2.《纪录片编导与制作》,(美)Alan Roesnthal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3.《纪录片创作论纲》,钟大年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出版4.《电视纪录片-艺术、手法与中外观照》,石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执笔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