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防灾减灾措施
初中地理课程探索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初中地理课程探索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突发事件。
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困扰。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探索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成为了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灾害的原因,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以及防灾减灾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灾害的原因自然灾害是地球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地质构造的活跃性、气候因素、地球表面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等。
地震多发生在地质构造相对活跃的区域。
台风的形成则与海洋温度和大气环流密切相关。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如开发建设引发的土地沉降和山体滑坡等。
2. 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1)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板块运动引起。
地震有突发性、强烈性和广泛性等特点,造成的破坏程度也取决于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等因素。
(2)洪水:洪水是由于降雨量过大而造成的水体超常泛滥现象。
洪水具有周期性,且范围广泛,给河流流域和周边地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3)台风:台风是由热带海洋上空强烈的低气压环流形成并向周围环境释放能量的强风系统。
台风具有强风、大雨以及风暴潮等特点,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风灾和水灾。
3. 防灾减灾的方法(1)预防与监测: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预测,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建设灾害安全设施:地震时,应建设抗震房屋和加固桥梁、隧道等设施;洪水时,应建设防洪堤坝和排水系统;台风时,应加强海防建设,修筑护岸等。
(3)灾后恢复与重建:受灾地区应当及时进行灾后重建工作,修复受损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4)宣传与教育:广泛开展自然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
总结:初中地理课程中,探索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了解自然灾害的原因和特点,学习防灾减灾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防灾减灾的方法

防灾减灾的方法灾害是人类无法避免的自然现象,然而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和减灾措施来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灾减灾方法,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一、地震防灾减灾方法1. 建筑物抗震设计:地震时建筑物的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应采用抗震设计和抗震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2. 加固房屋结构:对于老旧的房屋,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加装钢筋混凝土柱、加固墙体等,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3. 预案和演练: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居民的应对能力和逃生意识。
二、洪水防灾减灾方法1. 河道整治:定期清理河道淤泥和杂物,加强河床的疏浚和整治,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2. 建设防洪墙和护岸:在易受洪水侵袭的地区,可以建设防洪墙和护岸,以阻挡洪水的侵袭,保护居民和财产安全。
3. 提前预警:建立健全的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向居民发布洪水预警信息,使居民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时间。
三、台风防灾减灾方法1. 安全避风场所:在台风来临前,居民应提前了解当地的安全避风场所,并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避风。
2. 固定室外物品:台风来临前,应及时将室外的易被风吹走的物品固定,以免造成伤害。
3. 防风设施: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台风的影响,采取防风设施,如加固建筑物的结构、使用抗风材料等。
四、火灾防灾减灾方法1. 安全用火: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安全用火,不乱扔烟蒂,不私拉电线,不使用不合格的电器和电线等,以避免火灾的发生。
2. 安装火灾报警器和灭火器:在室内安装火灾报警器和灭火器,及时发现火灾并进行初期扑救,减少火灾的蔓延。
3. 常规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电线、电器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电线和电器。
五、干旱防灾减灾方法1. 合理用水:在干旱期间,要合理用水,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植树造林: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十大预防措施

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十大预防措施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界因自身或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灾难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
这些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降低自然灾害的风险,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十大应对自然灾害的预防方法。
一、地震预防措施地震是世界各地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预防地震可能造成的伤害和破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地震安全意识,学习地震应对知识,如躲避、撤离等;2. 建立坚固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采用抗震设计标准;3. 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4. 避免在地震频发区进行重要设施和活动的建设。
二、台风预防措施台风是一种大规模的强风和暴雨天气系统,通常伴随着海啸和洪水。
为了减少台风可能带来的破坏和伤亡,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气象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可能的台风路径和强度;2. 加固建筑物和设施,采用防风设计;3. 做好台风防护工作,如修剪树枝、安装防风网等;4. 建立有效的疏散和救援机制,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洪水预防措施洪水是指河流水位上升超过警戒值,导致水涌入旁边的地面或建筑物。
为了减少洪水造成的破坏和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建设有效的防洪系统,包括拦河坝、排水设施等;2. 加强水文监测,提前发现洪水可能的迹象;3. 建立完善的河流管理和洪水预警机制;4. 避免在洪水频发区进行重要设施和居住点的建设。
四、干旱预防措施干旱是指气候异常导致区域长时间缺乏水源。
为了应对干旱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节水措施;2.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开展水土保持工作;3. 推广抗旱作物,改善耐旱性;4.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应对干旱可能导致的问题。
五、飓风预防措施飓风是一种狂暴的大风和强降雨的天气系统,通常造成巨大破坏。
为了减少飓风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气象预警系统,提前通知可能的飓风路径和强度;2. 加固建筑物和设施,采用防风设计;3. 建立有效的疏散和救援机制,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4. 加强飓风科学研究,提高预测准确率。
防灾减灾预防措施

防灾减灾预防措施防灾减灾预防措施1. 加强灾害预警和监测,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测能力和准确度。
2. 建设防灾减灾设施,如防洪堤、防风林、防火墙等,提高抗灾能力。
3.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灾害应对的速度和效率。
4. 推广科学防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5.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灾害风险。
6.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灾害管理和处置流程,确保应急救援的顺畅和有效。
7.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自然灾害。
防灾减灾包括哪些方面1、遭空袭,听警报,拉闸断电最重要,携带食品应急包,根据引导屈身跑,有序进入防空洞,听从指挥要冷静。
2、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3、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4、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5、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6、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7、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8、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9、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震后严防重大传染病蔓延各类病自救小常识地震发生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饮用水被大面积污染,蚊蝇孽生,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腐烂变臭的畜禽尸体更成为各种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
大批灾区群众集中在临时住所,居住拥挤,人口密度大,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
地理课模板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

地理课模板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地理课模板: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措施自然灾害是指地球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等活动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现象。
地理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自然灾害的类型,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并了解了人类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所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介绍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一、地震学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常常造成房屋倒塌、道路破坏、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以下几种防灾措施:1. 加固建筑物:在地震高发区,人们可以采用加固建筑物的方法,如加固墙体结构、使用抗震材料等,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减少倒塌风险。
2. 提高居民自救能力: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普及自救知识,如培训急救技能,学会灭火等。
同时,建立紧急疏散预案,合理安排逃生通道,提高居民应对灾情的能力。
3. 增强监测能力:加强地震监测站点的建设,及时掌握地震信息,为准确预测地震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二、洪水学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系的水位上升超过警戒线,造成周围地区被水淹的现象。
为了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以下几种防灾措施:1. 河道疏浚工程:加强河道清淤和修建堤坝,增加河道的输水能力,减少洪水漫溢的可能性。
2. 建设水库和调蓄池:水库和调蓄池可以有效调节河流水位,控制洪峰流量,减缓洪水冲击力,降低洪水灾害风险。
3. 规划合理防洪区:在城市规划中考虑洪水易发区,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和人口分布,避免人员和财产集中在洪水风险区。
三、气象学:台风是海上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轻台风带来的损失,人们采取了以下几种防灾措施:1. 建立台风预警系统:加强气象观测和预测能力,及时发布台风预警,提醒沿海居民、船只和渔船采取防御措施。
2. 调整捕捞计划和策略:在台风来临前及时组织海上船只和渔船进港避风,避免捕捞作业和人员遭受台风袭击。
3. 加强风险区域建设规划:在可能受到台风袭击的地区,合理规划建设,并加强建筑物抗风能力,以减少台风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我国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

我国预防自然灾害的措施【摘要】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来预防灾害。
建立健全预警系统,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同时推动生态保护和治理,减少灾害频发的可能性。
在科技支撑方面,不断引进新技术来提高预警和救灾效率。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防灾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预防自然灾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未来仍需不断创新发展,全社会都需要积极参与,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
【关键词】自然灾害、预防、预警系统、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科技支撑、法律法规、成就、发展方向、全社会参与、我国、背景、治理、频发、目录、措施、工作、必要性1. 引言1.1 自然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
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这些灾害往往以突如其来、规模巨大、破坏性强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坍塌,造成大量死亡和伤亡;洪水会导致农田被淹,粮食减产,造成粮食短缺;台风会摧毁建筑物、破坏农作物,给当地居民造成灾害;干旱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农作物枯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难。
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国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加强自然灾害预防工作,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气候多变,自然灾害易发。
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常年受台风侵袭,北方地区则常年遭受干旱、洪涝等灾害。
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灾害的频发。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也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自然灾害风险。
我国防灾减灾的内容

我国防灾减灾的内容我国防灾减灾的内容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多种自然灾害地区,地震、台风、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此,中国致力于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为人民生命财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我国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就是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灾害发生;防治结合,就是在避免灾害发生的同时,还要在灾害发生后采取措施减轻损失。
二、防灾减灾的主要内容1. 预警和预测:预警和预测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
预警可以提前通知可能遭受灾害的地区,为民众提供逃生的时间和机会;预测可以让政府提前采取措施,减轻灾害的影响。
2. 建设防御工程:建设防御工程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
如抗震设防、防洪、防风、防火等工程,能有效的降低灾害的损失。
3. 灾后救援:当灾害发生后,灾后救援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要组织快速、有序、高效的救援行动,及时抵达灾区,将被困的人员转移,提供医疗救助和生活保障等。
4. 公众教育:公众教育是预防灾害的重要手段。
政府需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民众普及防灾知识,增强民众的自救自护能力。
5. 各级防灾减灾体系建立:为了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我国建立了各级防灾减灾体系。
从国家级到地方级,各级政府都建立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机构。
三、防灾减灾的成效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我国能够快速反应,迅速组织救援,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
此外,我国还在防灾减灾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共同推进防灾减灾的工作。
总之,防灾减灾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成就是得益于各方的齐心协力和全社会的关注。
我相信,未来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会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防灾减灾措施一、选择题1.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下列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当地震发生时,乘电梯迅速离开B.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C.寒潮入侵,气温骤降,及时增添衣服D.台风来临,渔船进港避风2.去年夏季,某山区天降暴雨,把在山间河谷中游玩的9名游客全部冲走.“为了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以下说法最不可取的是A.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向两侧的山坡B.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到周围的高地上C.突发山洪时,迅速顺河道向下游跑D.来游玩时,提前收听当天天气预报3.当发生地震时,应急措施正确的是A.藏在家里B.抱住电线杆或大树,不让自己摔倒C.站在开阔的地方D.赶快坐车离开4.2017年入春以来,中国南方多省区由于连降暴雨,引发洪涝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下列对一些自然灾害发生是采取的应急措施比较合理的是A.地震发生时在路边抱着高压电线杆B.雷雨天气在野外躲在大树下C.泥石流发生时顺着泥石流运动方向撤离D.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北纬28.2度,东经84.7度)发生8.1级地震.尼泊尔是南亚山区内陆国家,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德满都谷地中90%的古老广场建筑、宗教庙宇已在这次大地震及其后的强烈余震中坍塌,共计12座世界文化遗产基本坍塌。
读下图,完成5~6题5.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B.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C.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亚欧板块D.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6.发生地震时,如没有条件迅速撤离到室外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①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可以头顶棉被蹲在室内房屋的三角空间中②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惊慌,尽量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③如果被埋压废墟下,不哭喊,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向外发出呼信号④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没有听到援救信号,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可喝自己的尿液.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7.以下应对不同自然灾害的做法,合理的有①突发地震时,应躲在高大建筑物下②突遇洪水时,要往低处疏散③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④收到寒潮警报时,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②来不及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等软物体保护头部,躲在坚固的课桌下等空间小的地方,就地避震③站着不动④使用电梯或者汽车逃命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9.地震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B.C.D.10.地震突发时,下列自我保护的防震应急方法不正确的是A.躲到小开间墙角B.跑到室外空旷处C.躲在房屋三角区D.躲到电梯里11.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掌握基本的自救方法,可以有效避灾。
下列自救方法不当的是A.当地震发生时,若在马路上行走,应该迅速避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到较开阔的地区B.当地震发生时,若在较坚固的教室里,可以躲避在课桌和讲台下C.当地震发生时,居住在六楼的居民可以跳窗逃生,减少伤亡D.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二、解答题12.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31°N,103°E)发生8.0级地震。
人员伤亡惨重,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我国地势的________阶梯与_______阶梯的交界地段。
(2)该地震波及范围广,图中示意受灾省区:①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②简称:D._______E._______F._______。
③行政中心:H.______G.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当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险方法是(______)A.在室内迅速跳窗逃生 B.在室内迅速抱头蹲在墙角C.在室外迅速抱住电线杆 D.在室外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13.读下图,回答问题。
(1)六大板块中,甲是_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_________板块。
(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
(3)A、B、C三处经常发生地震,其中A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交界处;A、B、C三处位于同一火山地震带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
(4)红海面积正在不断扩大,试用所学知识分析红海面积变化的原因_______。
(5)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当地震来临时,下列自救方法可取的是(_____)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4.读“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和“我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列举一个干旱出现频次>30的主要地形区:;列举一个洪涝多发的主要地形区:。
(2)从空间分布上看,我国干旱和洪涝灾害均集中在(东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受(冬/夏)季风进退的影响,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小)。
(3)除气候因素外,右图中A地区洪涝频发的自然原因有:。
请你为A地区的洪涝灾害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
(至少一条)(4)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洪水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哪些。
参考答案1.A【解析】【分析】【详解】当自然灾害来临时,下列方法可以有效避灾,当地震发生时,不能乘电梯迅速离开;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寒潮入侵,气温骤降,及时增添衣服;台风来临,渔船进港避风,故选A。
2.C【解析】【详解】为了避免这种暴雨带来的山洪,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向两侧的山坡;突发山洪时,迅速跑到附近的高地上;来游玩时,提前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千万不能迅速顺河道向下游跑,故选C。
3.C【解析】【详解】在家里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避,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
4.D【解析】【详解】A.地震发生时在路边应到空旷的地方蹲下不动,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在野外遇到雷雨天气躲在大树下容易遭遇遭受雷电袭击,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野外遭遇泥石流,应迅速离开河谷,向山坡高处跑,较安全,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当被洪水围困在室内时往高处转移,等待救援,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
5.C6.A【解析】5.一般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从图中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尼泊尔,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C符合题意。
6.地震来了不要惊慌,我们要冷静面对,①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可以头顶棉被蹲在室内房屋的三角空间中②如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惊慌,尽量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③如果被埋压废墟下,不哭喊,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向外发出呼信号④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没有听到援救信号,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可喝自己的尿液.A符合题意。
【点睛】识记两大地震带,了解地震的救急常识。
7.C【解析】【详解】关于应对自然灾害的做法,突发地震时,应远离高大建筑物;突遇洪水时,要向高处疏散;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收到寒潮警报时,应做好农牧业的防寒保暖准备,故选C。
8.D【解析】地震发生时,应该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若来不及撤离时,应迅速用书包等软物体保护头部,躲在坚固的课桌下等空间小的地方,就地避震,站着不动和使用电梯是错误的,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地震发生时的避险措施,这种题目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受益终生,既考查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加强了教育。
9.B【详解】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在家里,当地震来的时候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不要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不能乘坐电梯;在操场或室外时,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根据题意,故选B。
10.D【解析】【分析】根据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窗户跳下;‘’赶快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地震中不应乘车逃命,远离交通工具。
发生地震时应远离建筑物、危险品,就近采取防护措施,更不能躲进防空洞,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要躲到小开间墙角,快速跑到室外空旷处,躲在房屋三角区,不能躲在电梯里,以免地震导致停电困住电梯里,无法逃生,选项ABC是正确的做法。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发生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11.C【解析】【详解】当地震发生时,若在马路上行走,应该迅速避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到较开阔的地区,故A 正确;当地震发生时,若在较坚固的教室里,可以躲避在课桌和讲台下,故B正确;当地震发生时,居住在六楼的居民,应该迅速从楼梯下去,不能跳楼,故C错误;当泥石流发生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故D正确,故选C。
12.第一级第二级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渝陕或秦甘或陇武汉太原B【解析】本题主要是对我国地势的特点、省级行政区域的分布、简称和行政中心、地震避险的措施以及读图能力的考查。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所以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地段。
(2)根据图并结合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和轮廓可知,图中A为四川省,B为云南省,C为贵州省,D为重庆市,简称渝,E为陕西省,简称陕或秦,F为甘肃省,简称甘或陇,H为湖北省,行政中心是武汉,G为山西省,行政中心是太原。
(3)地震时正确做法如:①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②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③将门打开,确保出口;④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⑤到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⑥不着急逃离,避免发生踩踏事件,⑦跑到空旷地带,⑧万不可跳窗等,不要跳窗或乘电梯,那样会有生命危险。
故选B【点睛】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每个省区都有自己的简称,简称的由来有的一般是,取全名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有的用本省的山名或河流名命名,有的是根据本省的历史命名;我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第一阶梯,主要的地形区有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主要的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1000~2000米;第三阶梯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