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 止血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基本知识止血药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止血药活血化瘀药
• 用量用法:3-10克;包煎;化瘀止痛生用,止血生用。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艾叶
• 来源:菊科艾的干燥叶。
• 炮制:鲜用(生艾叶);捣 绒(艾绒);艾叶炭。
•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 肝、脾、肾经。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 胎。 本品苦燥辛散,气味芳香,性 趋升散,生温熟热。可暖气血而 温经脉,逐寒湿以止冷痛;炒炭 则性涩收敛而止血;味苦而温, 可杀虫祛湿止痒;烧灸穴位则可 使热气透达经络,温通气血。
中医药学概论 (17040070)
张水利 副教授
Email: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第十一章 常 用 中 药
第十一节 止 血 药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掌握概述部分的含义、功效与主治病证、性能特点、 使用注意。掌握白及、三七、小蓟、艾叶的分类归属、 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 炮制:生用;炒炭。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 功用疏要:
苦甘而凉之品,能凉血止血、散瘀解 毒消痈,用于血热出血及热毒疮痈; 可利尿,多用于尿血、血淋;能利 胆、降压,用于肝炎黄疸、高血压。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三七
• 来源:五加科三七的干燥 根及根茎。
• 炮制:生用。
•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按:炒炭止血问题。古人云:“烧灰诸黑药,皆能止 血”;“红见黑即止”。部分药炒炭后性转涩,可增加 吸附、收敛性质,能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但也有些药 止血须生用,甚至鲜用效果才佳。
中药学基本知识 止血药 白及
• 来源: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
• 炮制:生用;碾粉。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中药学第七章、止血药

第七章、止血药第一节、凉血止血药第二节、化瘀止血药第三节、收敛止血药第四节、温经止血药+散瘀解毒消痈+清大肠热小蓟:大蓟:地榆:槐花:凉血止血横向总结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凉血止血+清大肠热: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咳:清热解毒章节凉血止血药:+收敛止血地榆侧柏叶: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理气:白及:仙鹤草:紫珠:棕榈炭:血余炭:横向总结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止血+利尿:艾叶:炮姜:灶心土:横向总结化瘀止血+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止血+利尿:止咳+止呕:止血部位安胎药:地榆 槐花白及 紫珠 棕榈炭其他章节止血药横向总结荆芥贯众,马齿苋,马勃大黄(利湿退黄),石韦(利尿通淋)紫苏:黄芩:桑寄生、杜仲、菟丝子:砂仁:艾叶:对应方剂:白茅根:苎麻根:苎麻根:白术:续断:主治: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苦寒能泻火解毒,味酸涩能敛疮因其味苦主降,尤宜下焦血热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

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共同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生地滑石襄,归草栀子淡竹叶,热结血淋服之良解毒敛疮,收敛止血。

(下焦血证,崩漏)清肝泻火(槐角:痔疮出血)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化痰止咳,生发。

利尿,清肺胃热。

vs芦根:清气分热;白茅根偏血分同用,气血双清安胎。

(清热部位侧重总结)小薊,大蓟地榆,槐花地榆,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石韦,侧柏叶马勃、贯众(共同功效:化瘀止血+止痛)(跌扑损伤首选),补虚凉血止血,通经。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

利尿。

(收敛)收敛止血。

理气止痛茜草蒲黄 花蕊石 (血余炭)降香 玫瑰花消肿生肌。

(肺胃:胃溃疡)止痢,截疟,补虚。

vs鸦胆子:清热解毒,截虐,止痢,腐蚀赘疣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肺胃)崩漏出血(固冲汤)化瘀利尿。

中药药理学止血药

中药药理学止血药

蒲黄
抗炎作用:蒲黄水煎醇沉液腹腔注 射给药对大鼠蛋清性足肿及小鼠腹 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具有抑制 作用
蒲黄
对子宫及妊娠的影响: 蒲黄对多种动物的离体和在
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 收缩力增强张力提高大剂量 可致痉挛性收缩
蒲黄煎剂灌胃给药对小鼠中 期妊娠具有较显著的致流产、致 死胎作用剂量加大作用增强
构恢复正常
三七
对代谢影响:三七对糖代谢有 双向调节作用三七人参皂苷 Rb1可提高RNA聚合酶的活性 促进大鼠肝细胞核RNA合成
三七
其他作用:三七对记忆获得障碍 记忆巩固障碍有一定改善作用; 三七总皂苷对家兔失血性休克有 一定疗效;三七皂苷A对犬有一 定的利尿作用
蒲黄
蒲 黄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如槲皮素、山柰 酚、异鼠李素、柚皮素等还含有甾 醇类如β-谷甾醇、 β-谷甾醇葡 萄糖苷等
作用于局部血管
某些止血药可收缩局部小 血管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 性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 抵抗性
促凝血因子生成
某些止血药可促进凝血酶 原激活物生成或增加凝血 酶含量从而起到促进凝血 作用
作用于血小板
某些止血药可作用于血小板而 产生止血作用如三七可增加血 小板数提高血小板的黏附性促 进血小板释放、聚集
蒲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止血作用 抗炎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 对心血管系统 对子宫及妊娠
抗肾损伤 对免疫功能
蒲黄
止血作用:蒲黄具有促进血液 凝固而止血的作用蒲黄焙成炭 后服用止血作用较生品为强其 止血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蒲黄
抗血小板聚集:蒲黄具有抑制血小板 聚集作用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升高 血小板内cAMP减少TXA2的合成使细 胞内Ca2+浓度降低减少5-HT释放; 蒲黄水提液还可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从 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中药止血药物分类归纳总结

中药止血药物分类归纳总结

中药止血药物分类归纳总结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体系,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止血药物在中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药止血药物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止血药物的不同种类和作用。

一、外用止血药物外用止血药物是指用于外伤或创伤出血的中药制剂。

这类止血药物通常以敷贴或涂抹的方式使用,具有收敛血管、增强血液凝固等作用。

常见的外用止血药物包括:1. 三七:三七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广泛用于皮肤创伤或皮肤出血等。

其所含的三七皂苷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发挥止血的效果。

2. 肉桂:肉桂具有温经活血、止血的作用。

可用于治疗皮肤创伤、瘀血等症状。

3. 木瓜叶:木瓜叶能够刺激血小板生成,加速血小板聚集,有助于止血。

常用于血友病出血或口腔出血等情况。

二、内服止血药物内服止血药物是指用于内脏出血、出血性疾病等情况的中药制剂。

这类止血药物通常以口服的方式使用,具有活血化瘀、凝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内服止血药物包括:1. 丹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增加血小板凝聚力的作用,可用于内脏出血、咯血等病症。

2. 桃仁: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止血的作用,常用于瘀血滞络所致的出血疾病。

3. 川芎:川芎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可用于内脏出血、头痛偏沉、经闭等症状。

三、针灸止血药物针灸止血药物是指在针灸治疗中用于止血的中药制剂。

这类止血药物通常以辅助针灸治疗的方式使用,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

常见的针灸止血药物包括:1. 三七粉:三七粉可用于外伤引起的出血,能够加速血小板聚集、增强凝血功能。

2. 虎杖:虎杖具有活血止血、解毒的作用,常用于瘀血内阻、创伤出血等情况。

3. 郁麻子:郁麻子具有消瘀止血、促进创口愈合的效果,可用于外伤引起的出血。

总结:中药止血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对应不同的治疗需求。

以上所述的外用、内服、针灸止血药物仅为常见的例子,并不代表所有的中药止血药物。

在使用中药止血药物时,应根据病情、病因以及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的选择和使用。

中药课件精讲--止血药

中药课件精讲--止血药

槐花与槐角的功效比较
槐花 槐角
相同点 凉血止血
不同点 并能泻肝 并能润肠
地榆与槐花的功效比较
地榆 槐花
相同点
凉血止血, 主治便血
不同点 并能解毒敛疮 并能清肝降压
白茅根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禾本科植物白茅 药 材 根茎
处方用名 白茅根、茅根炭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 茅根甘寒凉血热,肺胃膀胱热均泻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之咳血、衄血、吐血、尿血 2、清热利尿——热淋、水肿 3、清泻肺胃——肺热咳嗽胃热呕吐,热病烦渴及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名老中医用药心得——茜草
屠庆年经验:茜草性味苦寒,归肺经,功能凉血止血, 活血祛瘀。临床上本品多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症。 笔者除施用于上症外,对燥咳者用之,收效显著。燥咳 之成多因肝火旺而灼肺金,致肺失清肃,咳嗽阵作,干 咳无痰。茜草苦寒泻火,味酸柔肝,能清肝泻火,清肺 降逆而消诸症。临床也证实茜草有抗菌、止咳祛痰作用。 如治刘某,女,30岁。阵发性干咳半月余,曾用西药抗 感染治疗无效。舌质红、苔黄,脉弦用桑杏汤加味治疗。 处方:桑叶、栀子、麦冬、甘草、白芍各10,苦杏仁9, 沙参12,川贝母6,黄芩、玄参各15,茜草、金银花各 20。服药4剂,症状完全消失。
《长江医话》
槐 花(附:槐角)
类 别 植物 原植物 豆科植物槐 药 材 花蕾和花
处方用名 槐花、槐米、槐花炭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槐花苦寒凉血好,便血能止清肝妙
1、凉血止血——血热出血,尤以痔血、便血为佳。 常与地榆同用
2、清肝泻火——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
以凉血活血,行瘀通脉,服21剂病情好转,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

第十八章 中药 止血药

第十八章  中药   止血药

侧柏叶 《名医别录》
• • • • • 【应用】 1.血热出血证。 2.肺热咳嗽。 3.脱发、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煎服,10~ 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 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的 根茎。全国各地均有 产,但以华北地区较多。 春、秋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洗净,晒干,切段生 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教学内容】
• 掌握:小蓟、地榆 • 熟悉:大蓟、槐花、 白茅根、侧柏叶 • 了解:苎麻根
概述
• 性能特点: 药性寒凉,味多甘苦, 入血分,具有清泄血分 之热而止血的作用。
• 适应证:适用于血热妄 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概述
• 配伍: • 1.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 需配清热凉血药物同用。 • 2.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化 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 行气之品。 • 3.急性出血较甚者,可配伍收 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均为寒凉 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 出血。又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 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概述
• 使用注意: • 1. “止血不留瘀” 。凉血 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 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 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 宜单独使用。 • 2. 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 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 挽救气脱危侯。 • 3.止血药多炒炭用。炒炭 后其性变苦、涩,可增强 止血之效;但有些仍以生 品或鲜用为佳。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白茅根 《神农本草经》
• 【性能】甘,寒。归肺、 胃、膀胱经。 •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 利尿,清肺胃热。 • 【应用】 • 1.血热出血证。 • 2.水肿、热淋、黄疸。 • 3.胃热呕吐、肺热咳喘。

《中药学》止血药 ppt课件

《中药学》止血药  ppt课件

茜 草
• [基源]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的干燥根及根 茎。
• [药性]苦,寒。归肝经。
• [功效]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 [应用]出血证。血瘀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3Og。亦人丸、散。 止血炒炭用,活血通经生用或酒炒用。
慎用。
三 七
[基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干燥根。
•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 [应用]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 [用法用量]多研未吞服,1-1.5g; 煎服,3-1Og, 亦入丸、 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 [药性]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 [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应用]出血证。痈肿疮痛,手足皴裂,水火烫伤。
• [用法用量]煎服,3-1Og。大剂量可用至3Og。 亦可入丸、 散剂,每次用 L5g; 研未吞服,每次 1.5-3go 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清泄血分之热而
止血,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
• 本类药物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配清热药同用。 • 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宜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化瘀行 气之品。 • 急性出血,可配伍收敛止血药以加强止血之效。 •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寒性出血。又 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不宜过量久服。
。多生用, 止血炒炭用。
化瘀止血药
• 本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
的特点,适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病证。

中药学资料:止血药知识点归纳-凉血止血药

中药学资料:止血药知识点归纳-凉血止血药

中药学资料:止血药知识点归纳-凉血止血药
(一)学习要点总结
1. 定义: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2. 性能主治:各种出血症,如咯血、咳血、吐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3. 使用注意:注意患者有无瘀血,若有瘀血未尽,应酌加活血化瘀药,不能单纯止血,以免留瘀。

4. 分类(重点):四类:凉血止血药;化瘀止血药;收敛止血药;温经止血药。

(二)具体中药学习(按分类学习)
凉血止血药:
1. 大蓟、小蓟放在一起记忆,功效完全相同,均为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但是需注意,大蓟为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

2. 地榆,主治下焦出血症,功效为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同时注意只烫不烧即只治疗烫伤,大面积烧伤不宜用,因含鞣质易引起中毒性肝炎。

3. 白茅根:首先掌握性能特点--有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之特点。

学习时联想清热药芦根,二者均有清热生津、利尿的功效,不同点在于白茅根还可以凉血止血,而芦根可除烦止呕。

4. 苎麻根: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注意安胎功效,采取谐音式记忆,麻妈妈
5. 茜草:学习时将功效和炮制方法联系起来,生用可凉血止血,炒炭可祛瘀通经。

6.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入肝经,所以轻泻肝火。

7. 侧柏叶:凉血止血,祛痰止咳,乌发生发。

入肺经,所以祛痰止咳;其乌发生发功效于其他具有此功效的药归纳到一起记忆,如熟地黄、女贞子、何首乌、墨旱莲、桑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11-止血药凡以制止机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本类药虽性味各异,但均能止血,并分别兼能清热凉血、化瘀、收涩及散寒温经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及创伤出血等,兼治血热、血瘀、疮肿及胃寒等证。

1、凉血止血药:味或苦或甘而性均寒凉,能清血分之热而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过量滥用有留瘀之害。

2、化瘀止血药:性味虽各异,但却均能消散瘀血而止血,主治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证,有止血不留瘀之长,为治出血之佳品。

3、收敛止血药:味多涩,或质黏,或为炭类,性多平,或凉而不甚寒,虽善收涩止血,但有留瘀恋邪之弊,主治出血而无瘀滞者,若有瘀血或邪实者慎用。

4、温经止血药:性温热,能温脾阳、固冲脉而统摄血液,功善温经止血,主治脾不统血、冲脉失固之虚寒性出血。

大蓟菊科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

归心、肝经。

本品甘苦性凉,入心、肝经。

既善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为治血热出血之要药,又能散瘀解毒而消痈肿,为治痈肿疮毒所常用。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崩漏、尿血。

2、热毒痈肿。

大蓟配小蓟:两药均性凉,工轻盈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同用则药力更强,治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肿。

小蓟菊科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

甘、苦,凉。

归心、肝经。

本品功似大蓟而力稍弱,亦为治血热及热毒疮肿所常用;兼能利尿,最善治尿血、血淋。

凉血止血,散瘀消痈。

1、血热尿血、血淋、咯血、衄血、吐血及崩漏。

2、热毒痈肿。

地榆蔷薇科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

苦、酸,微寒。

归肝、胃、大肠经。

本品苦寒泄降,味酸收敛,作用偏于下焦。

既善泄热凉血、收敛止血,治血热妄行,特别是下焦出血;又能泻火解毒、敛疮,治烫伤及疮疡。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1、血热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经过多。

2、烫伤,湿疹,皮肤溃烂,疮疡肿毒。

地榆配槐角:地榆微寒,善清下焦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槐解微寒,善清大肠之火而凉血止血。

两药相合,可治血热出血诸证,尤宜痔疮出血及便血。

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水解型鞣质被机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白茅根禾本科白茅的干燥根茎。

甘,寒。

归肺、胃、膀胱经。

本品甘寒清利。

入血分,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之诸出血证;入气分,能清肺胃蕴热而生津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及肺热咳嗽;入膀胱经,能清利湿热而利尿,治血淋、热淋、小便不利、小肿及湿热黄疸等。

并具甘寒而不腻膈伤胃、利尿而不伤津之特点。

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通淋。

1、血热衄血、咯血、咳血、吐血及尿血等证。

2、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

3、血淋,热淋,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

以鲜品为佳。

白及兰科白及的干燥块茎。

苦、甘、涩,微寒。

归肺、肝、胃经。

本品甘涩质黏,苦寒清泄,入肺、肝、胃经。

既善收敛止血,治体内外诸出血证;又兼益肺,最宜治肺胃损伤之咯血、吐血,并治肺痈咳吐脓血;还善消肿生肌,治痈疽疮疡,初起未脓服之可消,溃久不敛外敷可愈;治烫伤、皮肤皲裂、肛裂,外用可促进创口愈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1、咯血,咯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

2、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

3、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者。

白及配三七:白及微寒黏涩,功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三七性温,功善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且不伤正。

两药相合,行止并施,止血力增强而不留瘀,可治各种出血,内服外用皆宜。

白及配乌贼骨:白及微寒黏涩,功能收敛止血、生肌;乌贼骨微温燥涩,功能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敛疮。

两药相合,不但止血力强,且促进溃疡愈合,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效佳。

反乌头。

三七五加科三七的干燥根及根茎。

甘、微苦,温。

归肝、胃经。

本品苦泄温通,甘能补虚,行止兼备,主泄兼补。

入肝、胃经,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还兼能补虚而强体,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1、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2、跌打损伤,瘀滞肿痛。

3、胸腹刺痛。

本品有止血、抗血栓、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镇静、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抗辐射、抗菌及抗肿瘤等作用。

茜草茜草科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

苦,寒。

归肝经。

本品苦寒泄降,专入肝经血分。

既善凉血止血,又善活血祛瘀,且炒炭与生用功异。

炒炭善化瘀凉血而止血,治血瘀夹热之出血;生用则活血凉血而化瘀通经,治血瘀有热之经闭痛经及跌打瘀肿。

凉血止血,活血祛瘀。

1、吐血,衄血,崩漏,尿血,便血等。

2、经闭,痛经,跌打肿痛,痹证关节痛。

止血宜炒炭用,活血祛瘀则生用或酒炒用。

蒲黄香蒲科狭叶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其他植物的干燥花粉。

甘、平。

入肝、心包经。

本品甘缓不峻,性平不偏,入肝与心包经,生用与炒用功别。

生用活血化瘀止血,兼利尿,主治各种内外出血,虽无论寒热均可,但最宜尿血;并治心腹瘀血痛、瘀血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跌打肿痛及血淋涩痛。

炒炭主以收涩,略兼化瘀,止血力较强,亦治各种出血。

收敛止血,活血祛瘀,利尿。

1、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2、血瘀心腹疼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

3、血淋涩痛。

蒲黄配五灵脂:蒲黄性平,生用活血化瘀而止血,炒用收涩止血略兼化瘀;五灵脂性温,生用活血止痛,炒用功偏化瘀止血。

两药相合,无论生用炒用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善治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

包煎。

止血宜炒炭用,活血宜生用。

生蒲黄有收缩子宫作用,故孕妇忌服。

本品人促进血凝、止血、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兴奋子宫、抗炎及镇痛等作用。

艾叶菊科艾的干燥叶。

辛、苦,温。

归肝、脾、肾经。

本品辛香行散,苦燥温通,入肝、脾、肾经,生用与炒炭功异。

既温经脉、理气血而止血,治虚寒性出血,尤宜妇女崩漏、胎漏;又散寒湿、暖子宫而止痛,治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寒湿带下、宫冷不孕及脘腹冷痛。

此外,外用治湿疹瘙痒,可收燥湿痒之功;用于温灸,可收温经止痛之效。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1、虚寒性崩漏下血、胎漏等。

2、经寒痛经、月经不调,带下清稀,宫冷不孕。

3、脘腹冷痛。

4、外用治湿疹瘙痒,并用于温灸。

艾叶配阿胶:艾叶性温,功善散寒暖宫、温经止血,并能调经安胎;阿胶性平,功能养血止血。

两药相合,既养血止血,又散寒暖宫调经,治崩漏下血属血虚有寒之证。

温经止血宜炒炭用,散寒止痛宜生用。

槐花豆科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苦,微寒。

归肝、大肠经。

本品味苦性微寒,入肝与大肠经,虽清泄,但质轻。

既善清热凉血而止血,治血热出血,尤宜便血与痔疮出血;又善清泻肝火,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等。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1、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尤宜便血、痔疮出血。

2、肝火上炎之头痛目赤。

止血宜炒炭,泻火宜生用。

侧柏叶柏科侧柏的干燥枝梢及叶。

苦、涩,微寒。

归肺、肝、大肠经。

本品苦寒清泄,味涩质黏,入肺、肝、大肠经,善清凉收敛。

能凉血、收敛而止血,治内外伤出血,属血者宜用,属虚寒者须炒炭;能清肺化痰而止咳,治肺热痰多咳喘。

此外,外用还可治烫伤与脱发。

凉血止血,祛痰止咳。

1、各种出血证。

2、肺热咳喘痰多。

3、外用治烫伤及脱发。

止血多炒炭用,化痰止咳宜生用。

本品多服久服可导致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故不宜过量或过久服用。

苎麻根荨麻科苎麻的干燥根和根茎。

甘,寒。

归心、肝经。

本品甘寒清利,入心、肝经。

既善凉血而止血,治血热出血诸证,又善清热而安胎,治胎热之胎漏、胎动不安,还能利尿解毒,治湿热淋痛及热毒疮肿。

凉血止血,清热安胎,利尿,解毒。

1、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

2、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3、湿热淋痛,热毒疮肿,蛇虫咬伤。

仙鹤草蔷薇科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苦、涩,平。

归肺、肝、脾经。

本品苦涩收敛,性平不偏,入肺、肝、脾,作用广泛。

一善收敛止血,治内外各种出血;二能止痢截疟解毒,治久泻久痢、疟疾与疮肿;三能杀虫而止痒,治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痒带下。

此外,与红枣同煎内服,脱力劳伤可除。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解毒,杀虫。

1、咯血,咳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

2、久泻,久痢。

3、疟疾,痈肿疮毒。

4、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痒带下。

5、脱力劳伤。

本品具有涩敛之性,治腹泻、痢疾,当以慢性泻痢为宜。

炮姜姜科姜的干燥根茎的同炮制品。

苦、辛,热。

归脾、胃、肝经。

本品苦辛温散,入脾、胃、肝经。

既善温经止血,治虚寒出血;又善温中止痛,治虚寒腹痛、吐泻。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1、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2、脾胃虚寒腹痛、吐泻等。

棕榈炭棕榈科棕榈的干燥叶鞘纤维(叶柄基部之棕毛)的煅炭品。

苦、涩,平。

归肺、肝、大肠经。

本品苦涩性平,入肺、肝与大肠经,功专收敛止血,治出血无瘀者最佳。

收敛止血。

崩漏、便血、吐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证。

紫珠马鞭草科杜虹花、紫珠的干燥叶。

苦、涩,凉。

归肺、胃、肝经。

本品苦寒清泄,味涩收敛,主入肺、胃,兼能入肝。

既能凉血收敛而止血,又能清热解毒而疗疮。

治血热出血,属肺胃蕴热者尤佳,治烧伤与疮疡,外用内服皆善。

收敛出血,清热解毒。

1、咯血,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

2、烧烫伤,疮疡肿毒。

藕节睡莲科莲的新鲜或干燥根茎节部。

甘、涩,平。

归心、肝、胃经。

本品甘涩收敛,入心、肝、胃经。

能收敛止血,略兼化瘀,虽药力和缓,但治出血使用广泛。

鲜品性平偏凉,主治出血兼热;炒炭性平偏温,无论寒热均可。

收敛止血。

血热出血夹瘀宜生用;虚寒出血宜炒炭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