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共25张PPT)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遗址名称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6000年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北方)
7000年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南方)
房屋类型
半地穴式房屋
干栏式房屋 水井
原始 农作物 农业 农 具
粟 磨制石器、耒耜
水稻 骨耜
原始饲养业
猪、狗
猪、狗、水牛
原始手工业 彩陶、乐器、纺织、制衣
利是,人 ,神人, 《 制农民皆 白 耒因多食 虎 耜天,禽 通 ,之禽兽 》 教时兽,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 时间:大约20000年前 2. 农作物: 稻、粟、黍 3. 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
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4.重要标志:农及作聚物落种、植磨、制家工畜具饲的养发的 现出 ,现 是以 原
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5.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
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河姆渡原始居民
活动时间 约7000年前
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干栏式房屋
七千年前的古水井
河姆渡居民 种植水稻
骨耜(Sì )
河姆渡居民 制作骨耜
河姆渡居民饲养家畜
河姆渡居民制作陶器
应 大 自 然
规
律
,
因
地
制
宜
、
科
学
半坡 半地穴式
河姆渡 干栏式
合 理
P5材料题
11(1)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 (2)不一样,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居民种植
水稻。 (3)地理环境不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29张PPT)

原始 饲养业
半地穴式房子
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约6000年
骨器、角器
(黄河中游)弓箭、长矛、石球
饲养猪、屋 约7000年 浙江余姚 木结构水井
(长江流域) 种植水稻
骨耜
饲养家畜猪、 狗、水牛等
原始 手工业
彩陶
乐器 纺织、制衣
陶器 玉器 乐器 织布机 养蚕缫丝 雕刻 使用天然漆
半坡人制作的陶器
彩陶
也称陶瓷绘画,用 天然的矿物质颜料在陶 胚上描绘。
陶窑
壕沟 居住区 墓葬区
半坡村落遗址示意图
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
尖底瓶——巧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 汲水器。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 子,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 因瓶腹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 瓶就倒置于水中;由于水的浮力,瓶 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 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 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 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 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
屋内,中间有一个坑,正对门 口,猜猜用来做什么?
用来烧煮食物、取暖和照明
学习 与探究
方形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
半坡居民的磨制石器
石锥
半坡人
石锛
新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时 代,叫作新时器时代。 大约从1.4万年前开始, 石刀 结束时间距今石40凿00年左 右。
石磨盘
西安半坡 出土
粟、菜籽 纺轮
鱼钩 石斧 陶器
河姆渡
阅读地图册P6,想像河姆渡人的房屋
河 姆 渡 人 的 生 活
河 姆 渡 人 生 活 篇
干栏式房屋景观 河姆渡人的住房有什么 特点?这样的住房是为 了适应什么样的气 长江中下游,气候 候? 温暖潮湿,干栏式 房屋利于通风、防 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共29张ppt)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 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建筑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常见的建筑
河姆渡人的居住
河姆渡遗址发掘的水井遗址
复原后的水井
水井,为河姆渡人提供了固定、便捷的水源,极大的便利了生活。
河姆渡人的畜牧业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陶猪
陶钵、陶猪的出土说明了河姆渡居民 会制陶,会养猪,开始了原始畜牧业。
问题思考:
河姆渡人、半坡人分别代表了南、北方居民的生活状况, 那时南北方的生活就已经存在差异。请你说说二者之间有何 差异?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差异:
•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 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的
原因:
• 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多雨潮湿,夏季高温,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上,
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釜
半坡人的农业
种植粟、蔬菜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半坡遗址出土的碳化粟
粟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
半坡人的畜牧业
半坡原始居民饲养家畜 猪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
动脑筋: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子?
名称: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原因: 黄河流域(北方)干旱、
风沙大, 气候较寒冷, 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抵挡风 沙、保暖。
——
时 间:
距今10000年左右 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采集植物 原始狩猎 “刀耕火种”
起 源:
变 化:
种植农作物
饲养家畜
耒耜(lei si)耕种
重要标志
种植农作物 饲养家畜 聚落 磨制工具
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 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共36张PPT)

西安半坡遗址
西安半坡遗址复原图 长沙市第六中学 周宽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坡圆形夹顶房屋复原图
西 安 半 坡 遗 址 出 土 的 石 斧
石镰 收割庄稼
石耜 开垦耕地
粟
小 米
动脑筋: 为什么河姆渡原始居民是耕种水稻,而半坡原始居民是种粟?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鱼纹彩陶盆
半坡出土的纺轮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半坡
河姆渡
黄河流域的农耕
半坡居民的生活 距今6000年前
长江流域的农耕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距今7000年左右
中华文明的基础
原始农业的发展
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 距今约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4.农作物: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 猪狗等 7.原始手工业: 彩陶,纺轮、纺织制衣 8.音乐绘画:乐器陶埙,彩陶上几何图案
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 渔叉和渔钩
半坡遗址出土的粟
半坡彩陶鱼纹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网纹盆
余姚河姆渡遗址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2.时间: 距今约7000年前 3.生产工具: 骨耜最为典型 4.农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 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 猪、狗和水牛 7.原始手工业: 木结构水井,陶器、玉器,雕刻,
通过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出土文物和复原图,比较河姆渡 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 不同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半坡圆形夹 顶房屋复原 图
河姆渡杆 栏式建筑
不同点
北方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半坡 原始聚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共17张PPT)

7.原始手工业: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半地穴式房屋
磨制石器
骨锥
尖( 底汲 陶水 瓶器 )
陶 纺 轮
人面鱼纹彩陶盆
鱼纹彩盆
二
河姆渡人的生活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1.地点:
2.时间: 距今约七千年左右 磨制石器、耒耜 3.生产工具:
4.农作物: 水稻
干栏式房屋 5.定居生活: 猪 6.原始饲养业:
半坡人居住在黄河流域,风大、干旱寒冷,半地穴
式房屋可以御寒保暖。
三.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时间:①水稻:在中国____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 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____。
②粟:_________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兴起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发展变化: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 ___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我国南北方主食的原料分
别是什么?“香喷喷的白 米饭”“香甜可口的小米
粥”最早开始于什么时期
?
第 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一
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六千年 2.地点: 陕西西安(北方黄河流域)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4.农作物: 粟
骨耜(Sì )
炭化的粟和菜籽
5.原始饲养业:猪、狗
6.定居生活: 半地穴式房屋
猪纹陶缽,是河姆渡人用来盛放 食物的食具
7.原始手工业: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扁 腹 釜
骨 哨
人 首 塑
河姆渡陶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江省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遗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共33张PPT)

2.半坡原始居民可能吃的食物是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 B.主食是稻,副食有鱼 C.主食有麦,副食有鱼肉 D.主食是水稻,副食有肉
3.以下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有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 河姆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4.在半坡遗址发掘过程,考古人员发现一个罐子 里存储芥菜籽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5.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 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A.饮食习惯 B.劳动工具 C.自然条件 D.劳动技术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祖 国 境 内 远 古 人 类 遗 址 图
长沙
·
生活在原 始社会的人, 仅靠在野外采 集、捕捉猎物 为生有哪些不 便之处?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
第 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长沙
·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学习目标
1.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各自生活的地 域、种植的作物、使用石器、房屋样式。
2.比较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异 同,理解不同地域产生的文化截然不同。 3.知道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及重要标志 ,了解原始先民生产方式的转换,推动了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居民的进化史, 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 珍爱生命,增强征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
陶猪
展品4号
名称: 干栏式房屋
优点:
通风防潮,上面住 人,下面养牲畜
原因:
江浙地区地势低 ,潮湿温热 说明河姆渡人建干栏式房屋, 挖掘水井,饮水方便, 过定居生活
7000年前的水井
展品5号
河姆渡人学会制 陶,开始原始手 工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共28张PPT)

二、半坡居民的生活
1.地点: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黄河流域) 2.时间:距今约6000年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3.居住情况: 磨制石器 骨器 角器 4.生产工具: 5.农业: 种粟 6.原始畜牧业:饲养猪狗等家畜 7.原始手工业: 制作彩陶 ;装饰品;少量乐 器;骨针、骨锥、纺轮;会 纺织、制衣
1. 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
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 了动植物的习性
2. 结果: 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 物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3. 考古发现:
1)水稻: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最
早的人工栽培稻
2)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 最早的栽培粟类 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 5000年
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 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采 集和狩猎得来的食物总有吃完的那一天,那他们该 如何生存呢?
我来想一 想 ……
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 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
《 白 虎 通
》
神农播种五谷
教分 民地 农之 神 作利 农 。, 因 制天 耒之 耜时 ,,
以猪、狗和水牛为主
会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骨哨; 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出土石器
石凿
石斧
。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房屋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房屋
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思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 房屋呢?
长江流域地势低洼、 潮湿温热。这种建筑 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 又可通风防潮,下面 还可养牲畜。
半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 房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共26张PPT)

河姆渡遗址 房屋复原图
观察与比较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
(1)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相 同的地方? (2)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农
相同点:(1)都从事农业生产
耕
(2)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文 明
(3)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的
不同点:(1)房屋的结构不同
特 征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石铲
石斧பைடு நூலகம்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半坡出土的陶器
河姆渡人是怎 样生产、生活 的呢?
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长江下游 距今7000年
2、生产和生活
种植水稻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饲养家畜(猪、狗、水牛)、烧制黑陶(刻画 猪纹黑陶钵)、制作玉器、骨哨(原始雕刻)
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木结 构水井)
的房子?
拓展延伸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 生活在山东泰安大汶口一带,以 ( 农耕 )为主,生活水平显著提 高。随着生产的发展,开始出现了 (私有财产),聚落的成员之间产 生了( 贫富 )分化,阶级已经萌
芽。是原始氏族社会开始向早期文 明时期过渡。
大汶口晚期 的墓葬里,为 什么有了随葬 品?
应怎样看这 一现象?
半坡遗址
长
江
河姆渡遗址
1.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 民分别是我国_黄_河__流域和 _长_江___流域的早期居民。 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的遗物证明,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水_稻___和 __粟_的国家。
1.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A.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B.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七上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导航
1
2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比较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 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 文化的异同
3
4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陶器
三、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 约五六千年前 陕西西安 (北方黄河流域) • 2.地点: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 3.生产工具: 粟 • 4.农作物: 猪、狗 半地穴式房屋 • 5.原始饲养业:
• • •
6.定居生活: 7.原始手工业: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 ,请说明各自特点和判断依据。
半坡居民
6000年 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北方) 粟(旱田)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猪、狗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半地穴式房屋 (母系)氏族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建筑形式 社会生活组织 相同点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应用纺织技术,使用磨制石 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术的 萌芽。
骨 耜
炭化稻谷 黑陶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 • • • •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2.时间:
约七千年前 磨制石器、耒耜 干栏式房屋
3.生产工具: 水稻 4.农作物: 5.定居生活:
猪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 6.原始饲养业:
•
7.原始手工业:
西安半坡出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纺轮
粟、菜籽
黄河流域,冬较冷 夏较热,半地穴式 房屋冬暖夏凉。
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潮 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 、防潮。
半坡 半地穴式
河姆渡
干栏式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遗址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历史地位 原始 农业 农作物 农 具
河姆渡居民
7000年 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南方) 水稻(水田) 磨制石器、耒耜 猪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干栏式房屋 (母系)氏族
2. 兴起地区: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3. 发展变化: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
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 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现,是原 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 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河姆渡出土
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 白 虎 通 》
民, 不 至 农分 足 于 作地 , 神 古 。之 于 农 之 利是,人 ,神人, 制农民皆 耒因多食 耜天,禽 ,之禽兽 教时兽,
——
神农播种五谷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水稻: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 1. 时间:2 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观察与比较
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 生活上有哪些主要不同呢?为什么会存 在差异呢?
主要不同:原始农耕、原始生活
不同原因:地理自然环境不同,一南方湿润多 雨,一北方干旱少雨。
谢谢!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导航
1
2
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以及意义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比较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 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 文化的异同
3
4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陶器
三、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时间: 约五六千年前 陕西西安 (北方黄河流域) • 2.地点: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 3.生产工具: 粟 • 4.农作物: 猪、狗 半地穴式房屋 • 5.原始饲养业:
• • •
6.定居生活: 7.原始手工业: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判断下面分别是哪个遗址的房屋 ,请说明各自特点和判断依据。
半坡居民
6000年 陕西西安 黄河流域(北方) 粟(旱田) 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猪、狗 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半地穴式房屋 (母系)氏族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建筑形式 社会生活组织 相同点
都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应用纺织技术,使用磨制石 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原始艺术的 萌芽。
骨 耜
炭化稻谷 黑陶
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 • • • •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2.时间:
约七千年前 磨制石器、耒耜 干栏式房屋
3.生产工具: 水稻 4.农作物: 5.定居生活:
猪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 6.原始饲养业:
•
7.原始手工业:
西安半坡出土
石磨盘
鱼钩
石斧
纺轮
粟、菜籽
黄河流域,冬较冷 夏较热,半地穴式 房屋冬暖夏凉。
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潮 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 、防潮。
半坡 半地穴式
河姆渡
干栏式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遗址名称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历史地位 原始 农业 农作物 农 具
河姆渡居民
7000年 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南方) 水稻(水田) 磨制石器、耒耜 猪 陶器、玉器、原始乐器 干栏式房屋 (母系)氏族
2. 兴起地区: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3. 发展变化: 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
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2.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 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现,是原 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 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河姆渡出土
思考: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
《 白 虎 通 》
民, 不 至 农分 足 于 作地 , 神 古 。之 于 农 之 利是,人 ,神人, 制农民皆 耒因多食 耜天,禽 ,之禽兽 教时兽,
——
神农播种五谷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原始农业的兴起过程:
1)水稻: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粟: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 1. 时间:2 遗存约在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观察与比较
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 生活上有哪些主要不同呢?为什么会存 在差异呢?
主要不同:原始农耕、原始生活
不同原因:地理自然环境不同,一南方湿润多 雨,一北方干旱少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