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 力

力一、知识回顾课前热身知识点1、力(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有两个: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改变物体的。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改变或的改变。
(3)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单位是:_______ (简称:_______),符合是_______。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_______个鸡蛋所用的力。
知识点2、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发生变化,当撤去外力后物体又恢复原来的形状,则物体的这种形状变化叫形变。
形变程度越大,所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2)测量力的工具:。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弹性限度内,所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____,__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4)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①使用时,要沿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方向;②被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知识点3、重力(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__________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G”表示。
(2)重力的三要素①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
即G=mg,其中g为常数,g=______ 。
②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的。
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可以制成或水平仪,用来检验墙壁等是否竖直,或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③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
如:均匀直棒的重心在其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心,方形板的重心在其的交点。
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一般都把力的作用点画在上。
知识点4、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的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二、例题辨析推陈出新题型一、选择题:概念辨析、规律理解类例1.最近在互联网上登出了一则新闻:某气功大师经过十几年的气功大师练就了悬浮功法,而且还附有照片,如图所示,还讲到该气功师功力如何高超等等,说的神乎其神.根据此报道,你觉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存在没有施力物体的力存在B.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是理论,经不住实践的考验C.骗人的,所有不符合科学道理的所谓"魔术""功法"都是没有依据的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有决心苦练,就能练就此"功夫"变式练习1. 以下描述的各力中,两物体必须接触才能发生相互作用的是( )A.地球对人的引力 B.磁极间的作用力C.支架对磁铁的支持力 D.两带电气球间的斥力2.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A.力的作用点B.力的方向C.力的大小D.力的单位3.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A.B.C.D.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B.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C.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D.脚用力踢足球时,能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5.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题型二、作图题例2.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O是它的重心,请在图中作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变式练习1.请在图中画出勇敢的攀岩者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八年级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力的知识点总结在物理中,力是一种基本量,也是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力的概念和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力的定义、力的种类、力的单位、力的性质以及力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力的定义力是描述物体相互作用的物理量,它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从静止变为运动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方向和大小)、形状和大小等。
二、力的种类1.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因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如摩擦力、压力等。
2. 引力:是指各物体之间由于引力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如地球引力、万有引力等。
3. 弹力:是指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如弹性体的弹力等。
4. 摩擦力:是物体之间在接触面上因相互摩擦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如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等。
三、力的单位力的国际单位是牛(N),其定义为1N是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获得1m/s²的加速度所需的力。
在力的计算中还常用到千克力(kgf)和克力(gf)。
四、力的性质1. 可叠加性:当若干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它们的效果等于这若干个力合成所得的力。
2. 反作用性: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来的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力的作用必然伴随着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五、力的应用力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离心力:飞行器、离心机、干衣机等。
2. 弹力:弹簧、秤盘、起重机等。
3. 摩擦力:公路、汽车轮胎、制动器、冰雪上行走等。
4. 黏着力:蚊水、胶水、螺丝固定等。
5. 风阻力:伞、两栖交通工具等。
总结: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中,力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力的定义、种类、单位、性质和应用等。
通过对力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也可以更好的理解一些现象的产生。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知识点1:力的概念1.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说成“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单独存在。
(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力的物理量符号:F 。
4.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F。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1N——2N。
5.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2:弹力1.弹性和塑性①弹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弹性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弹簧、气球、钢尺、橡皮筋、球类等。
②塑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塑性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泥、面团等。
2.弹力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弹力: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
4.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1)构造:主要由弹簧、指针、提环、挂钩和刻度板组成。
(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
(3)正确使用:①观察:测量前应该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②调试:用手拉动几次挂钩;避免摩擦或被卡壳;并确认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必须校零;③测量: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轴线方向(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④读数:保持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读数;视线应于刻度线相平。
知识点3:重力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
2.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所受重力。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即G=mg;式中g= 9.8N/k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应用: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用铅垂线来确定竖直的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弹力: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大小:
g=mg,g=9.8N/kg。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
电压和电阻:
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常见电源的电压值如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
2V。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巩固和掌握。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归纳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弹性和塑性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一、力
第一章知识归纳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
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
对角线的交点)
质量
重力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
m
G
区 量性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且方向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2.重力的实力物体:地球
3.大小:G=mg(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 是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为
八下物理第一单元笔记

八下物理第一单元笔记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一单元的笔记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单位:牛顿(N),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2. 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图示: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3. 力的种类: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弹力: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例如,拉力、压力和支持力。
摩擦力:两个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力。
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4. 力的三要素:大小:单位是牛顿。
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
作用点:指力的作用点,它决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
5. 二力平衡:当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同体、等大、反向、同线。
6.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它施加一个反作用力。
7. 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 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包括弹簧测力计和滑轮式测力计等。
9. 力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牛顿(N)。
10. 常见题型分析: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的判断、重力方向的应用等。
以上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具体的内容还需要根据课本和课堂讲解来补充和完善。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点
下面是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点的一些内容:
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3.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得合力。
4.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6.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7.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8.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用于保持物体静止,滑动摩擦力则用于抵抗物体
滑动。
9.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会发生伸长或收缩,弹簧力与伸长或收缩的距离成正比。
10.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11. 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力可以分解为沿着斜面方向的力和垂直斜面的力。
12. 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行车安全带,轮椅推动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一、力1.力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称之为施力物体。
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称之为受力物体。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
(3)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
相互接触的物体不肯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肯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小铁钉〕。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了力大约是1N。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个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
一只手去拍击另一只手,两只手都会苦痛;用手压弹簧时,有弹簧推手的感觉。
我们可以称之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始终线上(直线性)、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逝〔同时性〕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使物体的外形发生转变。
2.力可以改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运动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静止〔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转变我们就说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转变〕速度方向转变也就是说,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转变物体的外形,也可能转变它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其中一个要素转变时,力的作用效果也随之转变。
例如,以不同大小的力拉拉力器,方向、作用点一样,用的力越大,被拉的越长〔把握变量法〕。
所以要争辩一个力的的作用效果,就必须明确这个力的三要素。
四、力的示意图1、用一根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的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上箭头所指方向表示力的方向2、力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③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④在同一个力的示意图中,力越大,线段一般应当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知识归纳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②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必有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③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一)、弹性和塑性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施力物体:地球。
产生条件:①物体间有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弹性限度: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大小:与物体发生的形变量(形变大小)有关。
(还跟物体的材料有关)
方向: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如果一个物体发生形变,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那么作用点就在另一个物体上(受力物体上)。
(三)、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伸长得就越长.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明确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前必须校零,检查指针和弹簧是否与外壳有摩擦。
(2)在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3)读数时,眼睛观察指针的视线应与弹簧测力计的刻线齐平。
(4)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2.重力的实力物体:地球
3.大小:G=mg(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是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为9.8N/kg,它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力为9.8N)
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