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2000米内海拔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天气与气压变化实验

天气与气压变化实验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气压是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知道,气压变化与天气的变化密切相关,了解气压的变化规律对我们预测天气并做出相应的准备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天气与气压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系列实验是必要的。
实验一:气压与海拔的关系为了观察气压随海拔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在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气压测量。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一个气压计。
在实验开始之前,应保持气压计的底部与地面齐平,记录下当前的气压数值。
然后,我们选择一个相对较高的海拔,例如山顶,重新测量气压数值。
比较两个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气压随海拔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
这表明气压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变化,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实验二: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天气的变化常常伴随着气压的变化。
为了研究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实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天晴朗的日子,并记录当前的气压数值。
然后,我们每隔几个小时测量一次气压,直到天空出现变化,例如云层逐渐增多或风力增强等。
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气压数值,我们可以发现气压的变化往往与天气的变化相呼应。
例如,气压的降低可能意味着天气变得更加恶劣,而气压的上升则可能预示着天气将变得晴朗。
实验三:气压与风的关系风是天气变化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气压与风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为了研究气压与风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天风力较强的日子,并记录当前的气压数值。
然后,我们可以观察风向标的指示情况,并测量风的速度。
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气压数值和风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气压的降低往往伴随着风力的增加,而气压的上升则可能导致风力减弱。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初步理解气压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天气形成的过程十分复杂,其中涉及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因此,单凭气压的观测并不能完全预测天气的变化。
然而,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天气与气压之间的关系,并为我们的天气观测和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气压海拔对照表

气压海拔对照表气压海拔对照表:1、海拔0米:气压1013.25帕;2、海拔500米:气压1001.23帕;3、海拔1000米:气压986.67帕;4、海拔1500米:气压968.44帕;5、海拔2000米:气压948.3帕;6、海拔2500米:气压927.87帕;7、海拔3000米:气压905.19帕;8、海拔3500米:气压881.46帕;9、海拔4000米:气压856.9帕;10、海拔4500米:气压831.61帕;11、海拔5000米:气压805.75帕。
气压海拔对照表是指海拔与气压的相关性,可以用来确定海拔的高低。
根据不同的海拔,经测量得出所对应的气压数值,即可知晓海拔的高低。
下面列出表示海拔与气压之间对照关系的对照表:海拔0米:气压1013.25帕;海拔500米:气压1001.23帕;海拔1000米:气压986.67帕;海拔1500米:气压968.44帕;海拔2000米:气压948.3帕;海拔2500米:气压927.87帕;海拔3000米:气压905.19帕;海拔3500米:气压881.46帕;海拔4000米:气压856.9帕;海拔4500米:气压831.61帕;海拔5000米:气压805.75帕。
气压海拔对照表可以用来回答气压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也可以用来确定海拔高度。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海拔高度的变化所对应的气压值就会变小,这是由于随着高度的增加,距离地表的距离也变远,而大气压力的影响半径也随之减小,从而引起气压的减小。
因此,气压海拔对照表是可以了解关于气压和海拔的相关性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海拔高度也可以倍受不同的天气的影响,如雾、大风、雷暴等。
在海拔较高的地方,低温也会带来一系列危险,例如寒冷导致的生物害虫爆发,雨雪、大雾,等等,但是随着海拔不断上升,空气温度也随之下降,从而有利于风雨的消散。
最后,可以总结出气压海拔对照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气压的变化直接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同一海拔高度的地方,气压应该是相同的。
空气压力影响因素——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空气压力影响因素——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
一、自然因素1.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是影响气压的重要因素。
由于大气压强度随高度而逐渐降低,海拔越高,大气压力就越小。
一般来说,从海平面到1000米海拔高度,大气压降低1kPa;从1000米海拔高度到2000米海拔高度,大气压又会降低1kPa。
因此,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力通常比低海拔地区低。
2.季节变化季节变化也是影响大气压力的因素之一。
在地球上,太阳光线照射到不同的区域,地球球体的不同部分会因此受到不同的热量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温度。
夏季由于阳光垂直角度大,接收到的热量大,地面温度升高,大气体积膨胀,空气压力减小;而冬季阳光接收角度小,地面温度低,大气体积收缩,空气压力增加。
3.经度和纬度地球的经度和纬度也是影响大气压力的因素之一。
纬度对大气压力影响比较明显,地球上赤道附近大气压较低,而两极附近大气压较高;而经度对大气压力影响较小,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地球上的高压带和低压带,本质上就是经度的影响。
二、人为因素1.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对大气压力也有重要影响。
天气情况的变化会引起气压的变化。
例如,当一场暴风雨袭来时,气压会急剧下降,而当高气压区域移动到某地时,气压会突然上升。
2.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可能对大气压力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个地区建造大量的建筑物、高架桥、堤坝等建筑工程,会使得该地区的气压发生变化。
此外,当人口密度过大、机动车辆过多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的质量也会有所变化,造成大气一定程度的压力变化。
以上就是影响大气压力的主要因素。
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因素,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环保维护提供参考。
在正常情况下,大气压力的变化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但在高海拔地区,与大气压力关联的低氧缺氧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要注意适应性调整。
此外,气压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站立姿势、食欲等生理机能。
因此,在高空、大气压差较大时,要注意对身体的保护。
大气压力与海拔的关系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从公式可以看出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
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Z2-Z1=18400(1+t/273)log( P1/P2)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从公式可以看出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这就不详细再说了,太复杂了,你应该也不需要用到这么复杂的公式吧!呵呵,我没看清楚你的真正题意,给你一个相关的链接,可能比较准确。
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关系表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关系表(1mmHg=133.32Pa)大气压力(mmHg)海拔高度(m)PO2(mmHg)768760752745737730728714707699 692 684 676 669 661 654 646 638-84 085 170 256 343 431 519 608 698 789 880 9721066116012541350 1447160159157154151146138135 155.6152.4149.5147.7144.5142.8141.3139.7136.5133.3631623616608600593585570 562 555 547 5401544 1643 1743 1843 1945 2047 2151 2256 2362 2469 2577 2687 2797 2908 3020 313233603472358436953806131.8130.2128.6127125.4123.8122.3120.6119117.5116114112.7 111109108106105103 101.6100983916 403096.8 95。
为什么大气压会随海拔高度变化

为什么大气压会随海拔高度变化大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由大气层中的气体重力引起的。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海拔高度变化引起空气密度的变化。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层的厚度逐渐变薄,空气分子的数量减少,导致空气密度减小。
空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包含的空气分子数量,密度的减小意味着单位面积上的气体分子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大气压力降低。
其次,海拔高度变化引起重力的变化。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距离地心的距离增加,重力的作用减弱。
重力的减小导致对大气分子的吸引力减小,使得大气分子更容易扩散和逸出,从而降低了大气压力。
此外,温度的变化也会对大气压产生影响。
正常情况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会逐渐下降。
温度的降低会导致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分子运动速度减慢,从而产生较低的压力。
所以海拔高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力的大小。
最后,大气压力还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气象条件包括气温、湿度、气流等,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大气压力会有所不同。
例如,高温天气容易产生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而湿度较高的地区则容易产生高气压。
这些气象条件的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气压力的变化。
因此,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是由海拔高度引起空气密度、重力和温度的变化以及气象条件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
加,大气压力逐渐减小。
了解大气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于气象预报、气候研究以及高海拔地区的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海拔与气压的关系换算

海拔与气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通常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这是因为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的密度和压力逐渐减小。
具体的换算关系可以根据气象学公式进行计算。
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300米,气压会降低10hPa(百帕)。
因此,如果我们知道某地的海拔高度,就可以大致计算出该地的气压值。
例如,如果某地的海拔高度为1000米,那么该地的大气压强约为850hPa((根据海平面处的大气压强为1013hPa计算得出)。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换算方法是一种近似计算,实际的气压值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
因此,如果需要更精确的气压值,最好使用专业的气象仪器进行测量。
探究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探究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实验人员:
实验名称:探究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大气压强随海拔升高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细且长)刻度尺锥形瓶皮塞品红足量的水少许凡士林
实验原理:大气压强随海拔增高而变化
实验过程:
(1)猜想与假设:大气压强随海拔增高而减小
(2)设计并进行实验:
A.将少量品红放入锥形瓶中,倒入适量水,待瓶内液体变红
B.将玻璃管插穿皮塞,在皮塞四周和玻璃管与皮塞相接处抹一些凡士林C.将带玻璃管的皮塞紧紧塞住锥形瓶口
D. 一个同学向玻璃管内吹气,待管内液面静止时,分别站在不同高度处,
用刻度尺测量液柱高度
(4)实验现象:管内红色液柱上升,到达某一值时静止,且海拔不同液柱长度不同
(5)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1)大气压强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
(2)在同一海拔时,温度较高时液柱较高
分析与评估:
1.错误现象及分析:
(1)将玻璃管直接插入皮塞,并把皮塞插紧瓶口,用嘴向内吹气,发现液柱不升高
实验失败
原因:皮塞与玻璃管及皮塞与瓶口之间有缝隙,漏气
(2)改进1:用粉笔灰撒在皮塞与玻璃管及皮塞与瓶口之间,再吹气,液柱不升高
实验失败
原因:粉笔灰无法将装置完全密闭
(3)改进2:把凡士林涂抹在可能出现缝隙处,再吹气,液柱仍不升高实验失败
原因:用嘴吹气,气体中含有水蒸气,遇冷液化后,体积缩小,使瓶内
压强减小
(4)改进3;改用注射器向里打气
试验成功
2.注意事项:
(1)装置不能遇冷或受热
(2)装置必须完全密闭
(3)在瓶塞内装有色液体,便于观察
(4)玻璃管越细越好。
探究海拔高度对大气压强的影响教案

探究海拔高度对大气压强的影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探究海拔高度对大气压强的影响;3.掌握使用测高仪和大气压力计的实验方法;4.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单位;2.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3.高度差的影响、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结果;3.提问式探究,启发思维。
四、课时安排本节课为实验课,共需安排两节课时间。
第一节课探究大气压强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并设计实验方案;第二节课进行实验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猜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找到答案和理由。
引入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让学生根据自身观察和知识积累,提出问题并猜测。
2.学生自主探究大气压强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使用气压计测量气压,记录数据并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解释数据,并提出问题:大气压强在不同地点是否相同?是否与地面高度有关?3.学生探究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压强的单位 hPa 或 Pa 的意义,学会使用测高仪计算高度。
探究不同高度处的大气压强并进行记录与比较,分析高度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4.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高度差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在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测量气压及高度数据,并记录比较、分析结果。
5.学生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在实验前后反复检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在实验前应熟悉使用气压计的方法及操作流程。
6.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让学生自行解释、总结并报告实验结果,讨论归纳高度与大气压强之间的关系。
7.总结本次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学习如何使用测高仪和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提高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本次实验通过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发现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之间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培养了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
探究2000米内海拔对大气压强的影响
项目来源:当看到同学手机内置一个指南针测量仪时,看到可以测量海拔与气压,于是我产生了探究海拔与气压的关系这个实验。
并且回想起高中得知海拔与气压有关系。
学号:65120605
姓名:邹文强
设计日期:20131202
目录
1. 实验简介: (3)
(1)简介 (3)
(2)实验可行性: (3)
(3)实验可能遇见问题: (3)
2. 实验方案及数据: (4)
(1)试验方法: (4)
(2)实验条件 (4)
(3)实验具体过程 (4)
(4)实验数据与处理 (6)
(5)数据分析 (7)
3. 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反思 (7)
(1)实验结果分析 (7)
(2)实验反思 (7)
1.实验简介:
(1)简介
通过测量不同高度的海拔于气压,通过作图与列图表的形
式,计算出2000米以内的气压和海拔的线性函数表达式的
斜率。
(2)实验可行性:
本实验为一个探究性实验,实验简单方便,并且无成本,还
可以锻炼对数据的处理训练,并且实验结果有依据。
(3)实验可能遇见问题:
a、实验中可能因为设备而产生误差,因此我们需要多次测量,并且选择相同设备在不同地点测量。
b、在实验中,东北室外海拔高的地方比较难找,因此我寻求朋友帮助,在贵州省遵义市测量了一组数据。
c、实验中,室外高度不好找,并且在室外没有高度差大的地方,因此我选择在室内不同楼层测量,保持测量环境不变。
2.实验方案及数据:
(1)试验方法:
通过使用小米手机的气压与压强测试仪,测量李四光教学楼和北苑一公寓不同楼层海拔于气压的值,但是由于楼层太低,因此还测试了遵义市某地区的数据,来验证实验正确性。
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得到2000米内气压与海拔关系式。
(2)实验条件
2部小米手机(2S);室内温度为常温;测试地点:李四光教学楼,北苑一公寓,遵义市某地区。
(3)实验具体过程
在李四光楼、遵义地区、北苑一公寓的不同位置,通过海拔与气压测试仪,测试室内不同楼层的气压,测试结果如图所示,经过多次测量,记录数据。
并且通过图表画出函数图。
.
上图 遵义地区测试结果(朋友测试结果)
上图 李四光教学楼和北苑一公寓测试数据
(4) 实验数据与处理
遵义地区气压与海拔关系图表
李四光教学楼和北苑一公寓数据关系图表
(5)数据分析
通过对折线图的观测,可以知道: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气压随之成线性比关系减少。
最后通过求其斜率得到为-11.64帕/米,最后得到结果为每升高12米,气压降低139.73帕。
3.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反思
(1)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39.73帕。
通过查询资料知道: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是没有比例关系,海拔越高,降低得越慢,但是在2000米范围内,大气压几乎呈线性降低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Hg,大约133Pa!
因此,本次实验的误差为:5%。
(2)实验反思
但是对于本次实验带来的误差,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小米手机内置的海拔与气压测量仪的不准确性;
二、在室内有暖气的影响,并且可能产生人为晃动,导致产生误差;
三、对于数据的处理量不够,应该大量测量,并求取每个楼层的气压,海拔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