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句教学提纲
《围绕中心意思写》提纲

《围绕中心意思写》提纲**提纲一:**1. 开篇点明梦想就像黑暗中的灯塔(隐喻)。
我小时候,看到邻居大哥哥弹吉他超酷,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我也能弹出那么美妙的音乐就好了,这就是我最初的音乐梦。
这个梦想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种下,它指引着我走向音乐的世界。
2. 梦想能让人不畏艰难。
我开始学吉他的时候,手指磨出泡,疼得我直咧嘴,可一想到自己在舞台上潇洒弹唱的样子,我就咬着牙继续练。
这就好比爬山,虽然过程很辛苦,但山顶的风景让你觉得一切都值得,梦想就是那山顶的风景啊。
3. 它还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
我的朋友小明,原本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整天无所事事。
后来他爱上了绘画,梦想成为一名画家。
为了这个梦想,他每天都去画室学习,整个人都变了,变得安静、专注。
这难道不是梦想的魔力吗?4. 梦想有时候也会遭遇质疑。
我告诉爸妈我想当歌手的时候,他们觉得我不务正业,说这个太难了,没几个人能成功。
我当时心里可委屈了,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热情的火苗。
可是我想,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呢?5. 但梦想的力量能让人坚持自我。
我不顾家人的反对,继续追逐音乐梦想。
我去参加各种小演出,哪怕观众很少,我也当成是大舞台。
这就像一颗顽强的小草,不管别人怎么踩,都要努力生长。
6. 有梦想的人会互相吸引。
我在音乐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创作,一起排练。
有一次我们为了一个比赛,没日没夜地准备,那种感觉就像一群战士为了同一个目标并肩作战。
7. 梦想可以给人带来希望。
在我最失落的时候,比如被音乐公司拒绝,觉得自己可能没希望了。
可是一想到梦想,就觉得还有机会,就像在黑暗的隧道里看到了一丝光亮。
8. 实现梦想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随着我在音乐上的不断进步,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音乐技巧,还有如何面对挫折,如何与人合作。
这就像一颗小树苗长成大树,每一圈年轮都是成长的印记。
9. 梦想还能影响身边的人。
当我在一些小比赛中取得成绩后,我的爸妈开始支持我了,他们看到了我的努力和梦想的力量。
中心句段落的教学

小学三年级语文“先总起,后分述”连句成段的阅读教学实践段的教学,前可以带句,后可以成篇,是小学语文教学把低年级和高年级连接起来的桥梁。
下面,我以教学三年级“先总起,后分述”这种连句成段的规律为例,来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这种段落是常见的,如人教版第三册《盘古开天地》中的第四自然段。
教学时,我采取了以下步骤。
一、以读代讲,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1.找出中心句“: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引导:这个中心句就像一张渔网,网住了接下来文中要写的其他分句。
2.指导学生读好其他分句。
①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请同桌合作读读,一位读盘古的身体部位,另一位读他发生的变化。
②师范读第一个变化,生想象画面。
师生交流之后,生再带着想象读第一个变化。
③学生自由读其他变化,边读边想象眼前出现的画面,通过朗读把看到的景象展现出来。
④学生汇报,师生交流,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读好每个变化,从朗读中体会这些变化的神奇。
⑤师生根据幻灯片,配乐合作读这些变化。
意在让学生体会中心句下,作者写的这些变化的生动。
3.是否就只有这些变化?通过省略号,体会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宇宙万物。
二、在读中思,发现表达的秘密(幻灯片展示第四自然段,请学生说说发现)1.发现总分结构,而且分写的部分用分号隔开。
师总结:“分号”就像一双手,牵着并列句子走,在并列分句中可用到分号。
2.并列分句没有先后顺序。
3.写盘古倒下后变成了什么,作者发挥了想象力,但又不是毫无根据的想象。
变化之前的部位与变化之后的事物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如“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中,“他的血液”与“奔腾不息的江河”有着相似之处。
4.变成的事物前面总有恰当的修饰词。
三、随堂迁移,练说、练写1.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的其他部位还会发生什么变化?请用“他的(),变成了()的()”来说。
这个环节意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造句子,从而过渡到下面的环节。
2.出示内容丰富的图片———“秋天的池塘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补充段落.()。
中心句教案

中心句教案群文阅读“中心句”教学设计张愉一、教学目标:1、通过4个选段的阅读知道什么叫做中心句。
2、培养学生如何去找中心句。
3.训练学生以“中心句优先”的形式写段落。
2、教学内容:选自《三只金鱼》、《秋天的雨》、《秋天的山》、《西藏高原》的片段。
三、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四段,你可以知道中心句是什么。
4、教学困难通过4个选段的阅读,学会如何找中心句以及以“中心句在前”的形式写一段话。
五、教学步骤(一)游戏引入了新知识。
同学们,你们紧张吗?不如我们先做一个“数量词”游戏。
通过“一群小鸟”中对“群”的理解,让学生们知道什么叫作“群文阅读课”,并开始阅读第一个选段《三只金鱼》。
(二)读三条金鱼1、阅读提示:①请带有感情的朗读选段,找一找段中有几句话,并标出来。
② 思考:段落中的每个句子都说了什么?③这几句话都是围绕段中第()句话来写的。
2.学生阅读速度快。
3.全班同学交流,老师梳理。
选段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选段是围绕第()句来写的。
《三只金鱼》7句??①4、介绍“中心句”。
中心句:最能反映文章或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
(三)阅读《秋天的雨》、《秋天的山》《西藏高原》选段,找“中心句”。
1、阅读提示:①独学:静静读重点段,想想每句话都讲了什么并用“~~”概述中心句。
②群学:在小组内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完成表格。
每个句子都说什么?句子和段落都是围绕着()和()句子写的。
中心句第2段、第3段、第4段2、全班交流,教师梳理。
每个句子都说什么?第6句??6.5.选定的段落是围绕()句写的。
第2款、第3款、第4款① ① ① ① ① 3.找到四段的共同点,找到“中心句优先”的特点。
4.谈论使用中心句的优点。
同学们,你觉得在写作中运用中心句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自由发言)(四)漂亮的笔和花1、写一写:请用“中心句在前”的形式,自己写一段话。
如:我的课余生活?、春天的田野?、我们的家乡?2.示例(由学生填写)⑴我们的课余生活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设计

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目标:1.认识中心句。
2.学会把事物特点写生动、具体。
3.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过程:一、片头片头PPT1大家好!今天我们来重点学习如何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二、认识中心句:1、…2、出示教学目标PPT22、PPT3:一般情况下我们把能概括文章或某一自然段意思的句子,叫做中心句。
我们在描写事物、写人、记事时,围绕中心句,能把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三、句段训练,内化方法(1)出示PPT4,自由读。
PPT4: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
他做什么事都是马马虎虎的。
妈妈叫他上街打油,他话没听清,提着酱油瓶匆忙出去了,结果打回来的不是油而是酱油。
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默写“老大娘”,他把“娘”字错写成“狼”,变成了“老大狼”。
(2)交流:这段话围绕什么哪一句写作者是怎样围绕这句话写具体的(3)交流:如果小作者写小明学习认真、做事认真的事例,行不行,为什么PPT5:要选择典型事例把中心句写具体(1)出示《翠鸟》一文中羽毛鲜艳段落,生自由读。
PPT6: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2)@(3)启发交流:中心句是那一句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写具体的顺序上是怎么写的从上到下。
板书:有条理句子的描写有何特点读起来有何感受板书:描写生动(3)还有哪些办法也能让句子写生动、具体PPT7:要有条理、生动地把中心句写具体(1)出示ppt8《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鱼的描写,生自由读。
启发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2)指名说,(第1句)齐读这句话。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师:这一句写出了鱼的什么特点请用两个字概括。
(多、美。
).(4)作者是怎样把鱼的多和美写具体的呢生1:成群结队生2:多得数不清生3: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师:鱼真的是一半吗(是为了突出鱼的多)。
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生齐读这一句。
微课——中心句

微课中心句片段:脚步声变化最多的要数大队辅导员陈老师了。
有时候她从那头奔到这头,有时候她从这头踱到那头;有时候她突然在踱步中加速,有时候她突然在奔跑中停住……她就像一只在草地上撒欢儿的羊羔……教学设计:一、出示片段,认识中心句。
1、指名读,说说这一段有几句?主要写什么?2、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三句。
3、你发现了什么?这段话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
4、什么叫中心句?对,这段话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第一句话概括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它就是这段话的领袖,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那什么叫中心句呢?能够高度概括一段话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就是这段的中心句。
5、找出中心句有什么作用呢?找出中心句就能概括出这一段的段意,也可用中心句直接作段意。
6、根据中心句,我们可以把这段话分为两层。
谁来分一分?生:第一句为第一层,第二、三句为第二层。
师:为什么这样分?生:因为第一层是概括写陈老师的脚步声变化最多;第二、三句是具体写陈老师的脚步声有哪些变化。
师:是呀,这样围绕中心句,先概括后具体,就写得既具体又生动。
二、出示语段,找出中心句。
1、秋天的山哪,可不再是一个颜色了。
下了一场秋霜后,你看吧: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照射到那里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地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就像剧场里的紫绒幕布;只有松树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样翠绿。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两层,怎么分?2、有些生物浑(hún)身长满了刺。
豪猪浑身细长的刺,平时紧紧地贴在皮肤上,一旦遇到危险,豪猪就会张开这些刺,刺向敌人,保护自己。
穿山甲浑身的鳞片就是它的刺,与指甲相类似。
虽然它的鳞片不像刺那样尖利,但鳞片的边缘像刀刃(rèn)一样锋利。
人们最熟悉的带刺的植物应该是仙人掌了,它们身上的刺就是叶片,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些叶片进化成了刺。
《借助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借助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学设计《借助中心句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节微课所讲授的内容为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它是四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一、教学背景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抓住文章关键语句中心句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中心句。
2、掌握中心句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1、学会寻找文章中心句。
2、学会借助中心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与练习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借助中心句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阅读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中心句,如何借助中心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二)、学习什么是中心句什么是中心句呢?中心句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最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
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其他句子都会围绕着这句话来进行表达。
因此我们要快速、准确理解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主要内容,就一定要借助文章的中心句。
比如,《詹天佑》这篇文章,它的第一句话就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这一句话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詹天佑的爱国之心和所表现出来的杰出才能来写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句,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中心句的位置规律及作用。
中心句在一篇文章当中的位置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其出现的位置不同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同。
有的出现在文章或自然段的开头,我们称它为总起句,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有的出现在文章或自然段的结尾,我们称它为总结句,起着总结全文或全段的作用;有的出现在文章的文章或自然段的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或过渡段;还有的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反复出现,起着强调的作用。
(四)学习在文章寻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微课教案

中心句微课教案教案标题:中心句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中心句的概念和作用;2. 学生能够分析和确定给定文本中的中心句;3. 学生能够运用中心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中心句的定义和作用;2. 分析和确定给定文本中的中心句。
教学难点:1. 运用中心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段包含中心句的文本;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心句的概念和作用,并与学生讨论中心句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详细介绍中心句的定义和作用。
2. 教师提供几个例句,让学生分析和确定其中的中心句。
实践活动:1. 教师分发一段包含中心句的文本给学生,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
2. 学生独立分析和确定文本中的中心句,并将其写在纸上。
3. 学生互相交换纸张,比较自己的答案,并讨论其中的差异和原因。
4.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确定中心句的方法和技巧。
拓展应用:1. 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分析和确定其中的中心句。
2. 学生根据中心句,撰写一篇短文,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结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中心句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他们在分析和确定中心句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教学延伸:1. 学生在日常阅读和写作中,积极运用中心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分析和确定中心句活动中的表现,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学生完成拓展应用中的任务,并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包含中心句的文本;2. 纸和笔。
这个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心句的概念和作用,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将学会分析和确定给定文本中的中心句,并通过实践活动和拓展应用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心句的分析和运用技巧。
中心句单句成段的作文提纲

中心句单句成段的作文提纲段落一,晨曦中的城市。
嘿,这城市一早就热闹起来了。
天还没大亮,那些高楼就已经在雾里露出了个影儿,仿佛是在跟咱们说早安。
路上的车开始慢慢挪动了,像是刚醒来的大懒虫,在找早餐吃。
人们也都出来了,忙忙碌碌的,像是在跟时间赛跑,看谁先进入新的一天。
段落二,午后校园的宁静。
校园里头,阳光就像个小偷,悄悄溜进了每个角落。
树叶儿都闪着金光,好像被太阳给亲了一口。
教室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那声音清脆又好听。
操场上,孩子们正在尽情地挥洒汗水,他们的笑声和呼喊声,让整个校园都充满了生机。
段落三,繁华都市的夜生活。
到了晚上,这城市可就完全变了个样。
霓虹灯闪烁得跟星星似的,让人看了眼花缭乱。
酒吧里的音乐声震天响,人们跟着节奏扭
动着身体,好像要把一天的疲惫都给甩掉。
街头的小吃摊上,香味四溢,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想要尝尝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句找出中心句用横线画出下面的段落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展开描写的(找出中心句)(1)青蛙最喜欢吃昆虫。
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
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3)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
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
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
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
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4)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每次上课,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还舍不得扔掉。
两个指头掐得紧紧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时候才扔掉。
那时候,你看到粉笔头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
你一定会想: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5)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
那时候的小学生一定要练习毛笔字。
陈毅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6)春天来了。
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
小草儿钻出泥土,鹅黄的树叶儿从枝头伸出脑袋,桃花纷纷绽开笑脸。
春天真美!(7)爷爷一生过的都是简朴的生活。
战斗时代,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军装。
一身衣服穿了几年,补了又补。
解放以后,他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带到了北京。
(8)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9)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 !三年级快乐阅读找中心句(一)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1、课文是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2、文章从()、()、()三方面介绍了南沙的物产丰富。
(二)小小的皮球,可以引你满操场地飞奔疾驰,全身运动。
它充实丰富你们的课作校外生活,增进少先队员的友爱团结,又能使你的精神饱满,更好地学习,给你们带来荣誉、欢乐和进步。
踢小皮球是一种非常有益的体育活动。
小皮球能使你像小老虎那样勇敢、像小松鼠那样灵活,又能使你像小牛那样健壮结实。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划出来。
2、文中把你比作()、()、()。
(三)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划出来。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这段话是围绕()这个词来写的。
(五)葫芦池一年四季景色秀美。
春天,池边翠绿色的柳条在春风里摇曳。
红艳艳的桃花把葫芦池镀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
夏天,池里铺满荷叶,一阵风吹过,像翻动着一层绿色的波浪。
含苞欲放的荷花清香四溢。
秋天,阳光照满大地,池边菊花盛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寒冬,葫芦池结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池边回荡。
1、这段话共有()句,是围绕第()句按()顺序写了葫芦池的美景。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这里是把()比作()。
课堂训练(一)“小花鹿”可真讨人喜欢。
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
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透蓝的眼眶里,那圆溜溜的大眼珠还真有神采呢!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像是要跟我说话。
“小花鹿”的身体是桔黄色的,上面还有大红色的梅花斑纹。
它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副调皮的样子。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划出来。
2、这段话按()的顺序来介绍小花鹿的。
这一段是()结构。
(二)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共有()句话。
它是围绕第()句话来写的。
(三)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
喷水池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划出来。
2、积累几个词语:()(四)()这里的花有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不但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花异草。
这儿果子也很多,香蕉、菠萝、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梢。
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只有拇指那么大。
选择序号填入括号内。
A、西双版纳是花的海洋。
B、西双版纳是果实的海洋。
C、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
(五)横线划出下列各段话的中心句。
1、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
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
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2、青蛙最喜欢吃昆虫。
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
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3、爷爷一生过的都是简朴的生活。
战斗时代,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军装。
一身衣服穿了几年,补了又补。
解放以后,他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带到了北京。
4、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
那时候的小学生一定要练习毛笔字。
陈毅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三年级快乐阅读家庭作业横线划出下列各段话的中心句。
1、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2、操场右边围了一些同学。
这些同学在跳绳。
一个女同学的绳子甩得飞快;另一些同学在跳花样,像燕子一样上下翻飞。
3、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
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
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4、选择序号填入括号内。
()鸟的羽毛颜色艳丽,体态活泼多姿,在树林间飞舞,在高空中,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姿,生机勃勃。
鸟的绝大多数种类是消灭害虫、老鼠的能手,是树林的“医生”,农民的“助手”。
在科学研究中,鸟还有很多用处。
如:人们根据鸟的飞行原理发明了飞机;鸟还可以为研究空气污染等提供可贵的资料。
我们小朋友应该保护益鸟。
A、鸟能够使我们周围的环境优美多姿,生机勃勃。
B、鸟是树林的“医生”。
农民的“助手”。
C、鸟在科学中有很多用处。
D、鸟对人类的好处很大。
找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方法专题训练一、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二、练习部分:1、操场右边围了一些同学。
这些同学在跳绳。
一个女同学的绳子甩得飞快;另一些同学在跳花样,像燕子一样上下翻飞。
2、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
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
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4、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5、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6、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
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7、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
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
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他们你追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三、测试:请同学们阅读《办好黑板报》一文,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办好黑板报我校有块黑板报,我是黑板报的编辑。
一年来的编辑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经验。
我深深认识到,好的黑板报一定要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文章好,二是编排好。
黑板报的文章要短小精悍,具体生动。
短小精悍,就是要抓住要点,用二、三百字把同学们最需要知道的问题说清楚。
具体生动,就是要内容实在,形象感人。
力求用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用真情实感来感染读着,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黑板报的编排要美观大方,寓于变化,要把主要内容放在显著地位。
标题要有吸引力,要醒目,使人一看就知道正文。
要有独立的美术作品和诗文的搭配,还可以设置“读者来信”“问题解答”等小专栏。
黑板报要做到文章好和编排好,还需要有一个好编辑。
编辑要制定具体的编辑方针,拟定选题计划,开展组稿活动。
还要有一批写稿人,写稿人要根据黑板报的需要选题。
写稿改稿还要随时征求读着的意见。
只要编者、作者和读着齐心协力,黑板报一定可以办好。
找出下面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来,并且在它下面划上“——”线。
1、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